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1 15:32:11瀏覽734|回應9|推薦49 | |
朋友看見這本書—《這是我愛你的方程式》擺在桌上,順手一抓,一個下午看完後,說好看! 我問,好看在哪裡? 他說,很有同感! * * * 鄭明娳,國家文學博士,中文系教授,曾獲國家文藝文藝理論獎、中山文藝散文創作獎、十大傑出青年金手獎等十一項。 這些成就與光榮,讓人覺得她的道路一定是黃金鋪造,鑽石鑲嵌,處處耀眼奪目,令人稱羨。 然而 ,她的生命並非一路平坦。這本書不是寫她專職教學的領域,更非發揮她的學識專長;我喜歡這本書,單純是看見一顆美麗的慈母心,如何扭轉兒子的劣勢,讓他從絕處重生,自信飽滿來迎接屬於年輕人應該有的光芒。 鄭明娳以母親這個天職,用[全心全力]來告訴讀者:她是如何用溺愛的方式挽回一個人格扭曲、自卑自賤的兒子。如果只看這本書的書衣上寫著『唯有溺愛能挽救一切』便信以為管教孩子的法寶的話,那就危險了。她書中很多的親子互動,其實都是她的教育教養之道,細細琢磨之下,才能體悟到爲何她得用溺愛的方式才能打開兒子封閉的心門。 明娳的兒子除了拒絕課業學習外,一點也不壞,他是個天生會自我約束的孩子。孔子說,七十歲才不逾矩,這孩子是個『乖寶寶,不但不用教育他要中規中矩,反而要鼓勵他偶爾走到常軌之外,玩一下;但,他總是不。』(p.134) 因為他的特質如此,所以明娳用『溺愛』的方式先跟這個『變形』的孩子親近也是妙招! 在台灣教育制度下無法拯救起孩子的學習心,於是明娳變賣家產,搬到加拿大多倫多另起爐灶,出重金補習,花大錢買孩子需要的電腦等,每月的支出都是以前的積蓄,入不敷出的狀況,孩子終於有了起色! 正如書中所寫的:『如果說,(錢)可以買到人生正面的大變化,那確實划算。因為金錢買不到很多東西,例如深厚的感情與信賴,尤其成長以及成熟。』(p.101) 明娳自己的成長也是令我十分佩服: 『這一年來,我跟兒子都不斷的在蛻變成長,…在我這個年齡,仍然可以不斷的思考不斷的修正並調整自己,讓我驚訝而欣喜。』(p.107) 是的,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是一種親子教育的觀念,而不是方法。作為父母,仍可以藉由親職而繼續成長成熟。 透過鄭明娳的部落格,容我摘取一段話作為吉光片羽的引證: 長久以來,是自己讓兒子相信我是「以替兒子做傭人為快樂之本」的。 我回答:「我捨不得叫自己兒子做的事,又怎麼忍心讓別人的兒子做呢?」不錯,面對自己的兒子,我也是捨不得。 (節錄自《愛的分寸》。http://blog.yam.com/cmli/article/5136878) 看來,鄭教授的分寸乍看下如天之廣闊,海之深邃,但是,微觀中卻是有界限的。 【聾瞎湖巖糊語】 昨天遇到半生不熟的生意人,大談其兒子經。大意是說他讀五專的獨生子,從專一開始就獨自到日本自助旅行,選青年旅社住宿。他的日文全是從電腦遊戲學來的。後來他旁聽大四日文課時,教授對他刮目稱讚,課堂的學生口語不及他的流暢,口音也不及他的正確。 五專畢業,本想插班大學日文系,四科考試中,兩科日文幾近滿分,無奈英語程度不好,正取四名,他算是以日文成績排備取第八。當兵期間(那時候還是一年十個月服役制),抽到離家近的單位,學會管理大型電腦。曾請家教學微積分和C++(程式語言),轉去日本學3D動畫,回來當實習生期間,就有四家公司要他。 我 我心中想的還有鄭明俐兒子的故事。兩段故事,兩家獨生子,在網路世界學會一技之長。父/母親更是不計 以前的父母育子女眾多,根本就是一直在放手,現在的父母要學會適當適時放手還真不容易呢,這是親職教育演講或研習的賺錢點。(籠蝦頭是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