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9 02:35:32瀏覽1738|回應13|推薦107 | |
從雲門劇場出來,已是下午四時.在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旁邊,約可見一座古城牆的建築,居高往下眺望,竟是滬尾砲台的入口。拱形門上頭寫的是[北門鎖鑰],乃『合肥 劉銘傳題』!
營門門額有光緒12年(1886年)重建完成時,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四字
週日下午的遊人多往歸途移去,令我嘖嘖稱奇的,反倒是志工人數比遊客多。他們秉持貫有的親切,不時提醒我們腳底的落差,或者參觀的路線。而不准觸摸或攀越之處,一定有他們的身影。 我對於這個景點並不抱以太大的期望,果不出所料,每個斗室都頗昏暗,有的空無一物,感覺比較像監獄。
史蹟陳列室 彈藥庫 等鑽前鑽後鑽完不同的陳列室後,一出來,見著斜向的陽光將樹影毫不保留地貼上石壁的時候,剎那間我驚住了,一股似曾相識卻又無以名狀的感覺,有如電流般將我定格在原地。
上了砲臺,大砲已經不見,只剩基座,放眼望去,綠樹環繞,綠草如茵,比之下面更加宜爽,好奇心的馬車早已將先前的疑惑拖至九霄雲外。 看了兩座砲臺,發覺底面直徑不一樣?為什麼? 問題一拋出,一個解答的聲音竟是從頭頂冒出來,循聲看過去,原來是一位戴著運動帽,身穿格子斜條紋襯衫的男士,在砲臺頂處悠閒地坐在小椅上,不急不徐地說明原委。接下來他更是提到一段有關清法戰爭、日領時期有趣的歷史。大意在於,砲臺雖是劉銘傳在清法戰爭後為了加強淡水河的防禦所建,然而完全沒上過戰場;日領時期,美國空軍襲擊台灣,卻不敢往淡水砲臺砲轟的原因,實因英國領事館在附近。 其餘歷史則不再贅述,可上維基百科查閱.(事實上,我為了拍照,也沒駐足細聽.) 遠處有三位男士聚集聊天,其中戴帽者就是上述的那位先生 圓柱物是通氣孔 (砲臺一)八吋克魯伯後膛礮砲座遺跡? 十 (砲臺二)英製十二吋徑RBL Armstrong後膛礮砲座遺跡
甬道通往上頭的砲臺
通往上下兩處的甬道分叉點 往下至內埕廣場 在甬道出口,看見一對稚齡的姊妹或坐或蹲的玩沙子。我特地往後退了幾步,先拍了張照片。見到這般玩耍的情景,那些因為堅固冷漠的砲臺的思維頓時注入柔性的調味劑。往前走,發現年紀較大的姊姊,會不時跑來跑去拿些東西來支援「前線」的妹妹,而她們的父母則在不遠處拍照呢。
籠先生拍下全家福
離開前,才仔細看了售票亭,標示著七月一日起正式售票營運。我們搶了個頭籤,在短短半小時的快速巡禮下,續往一滴水紀念館走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