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5 03:50:30瀏覽1912|回應12|推薦86 | |
什麼人會變成你的敵人? 什麼情況下你必須殺人? 這是個虛擬的古羅馬競技場,不同的是,只有一個人能活著走出來! 「飢餓遊戲快樂!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什麼樣的機會才會有利?抽中籤還是沒被抽中?打敗對手讓自己活下來的機率有多大? 『飢餓遊戲』跟『飢餓三十』完全沒有任何的關聯。 饑餓遊戲的設計是把一群年齡十二歲到十六歲的男孩女孩放在一個有如曠野或沙漠般的競技場,經歷數週後,最後一位生還者獲勝,遊戲方能結束。這根本就是蔑視人類基本的生存自由權,逼迫每個競爭者在你存我亡的壓力下,採取如野獸般的行為,挑撥彼此間的恐懼,然後無奇不有地使用詭計和詐術讓這群競爭者自相殘殺,讓觀眾親眼目睹這場泯滅人性的遊戲。可是這種生存的意義何在? 過去的七十四年當中,第十二區只有兩位得勝者,其中還活著的黑密契,永遠擺著一副酒醉的身影面對眾人。同書中的人物所想的問題一樣,我也要問:「當年他到底是如何獲勝的?」他擺爛攤子似的醉相,莫非是對這個殘酷的遊戲無言的抗議?還是認為一醉真的解得了千愁? 記得 2005年 8 月美國因為卡特琳娜颶風( Katrina Hurricane )造成新澳爾良市八成淹水,上萬名市民在中心體育館避難。後來因為飲用水和食品短缺,衛生設施失靈,造成城市的脫秩。有報導說,當地發生了搶劫、強姦和火災。。倖存者面臨飢餓、疾病威脅。四年過後,還是有數千人暫居他鄉,冷落在人情外的角落。 相較之下八八水災的受害者的反應溫和且文明多了,他們除了憤怒和抱怨之外,委屈以及無奈都往肚裡吞,跪下來祈求幫助的心靈是對希望之神深深的膜拜。 回到書裡,女主角凱妮絲勇敢地承擔失去父親之痛、面對母親失能的生活擔子,以偷獵的方式勉強支撐一家人的溫飽。不幸的是,剛滿十二歲的妹妹卻被抽中籤要被當作『貢品』,所謂『貢品』不就是『屍體』的代言嗎?才十六歲的她又義無反顧地自願代替她——去打一場絕無把握的『飢餓遊戲』。人性中親情與手足愛的力量,遠超過貧苦生活裡的怨懟! 另一個也是從第十二區抽中的男孩比德,在一顆良善的心隱藏下,有對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天使翅膀。在遊戲開始之前他有段自白:「我要死得像我自己…進到裡面之後,我不想被他們改變,我不想變成某種不是我的怪物。…我一直期望自己能想出個辦法……向都城顯示他們並不擁有我。我不僅僅是他們遊戲中的一顆棋子。」 嚮往自由是人的天性,凱妮絲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竟然和比德共同向都城(行政區)的人做了無言的反叛,這就是「真我」的表達,對遊戲規則的殘酷舉起無聲宣戰的旗幟! 黑密特雖然話不多,其實給的建議都是重點。他再三叮嚀他們要一起表現出友愛的模樣,無形中給觀眾建立起男女朋友的印象,也因此讓遊戲設計者破例宣佈可以有同區兩個人生還的新規定。 愛要在相互幫助下才能激起人性中的善、撫平心中的憤怒! 另外一個還值得提到的事情:凱妮絲在遊戲開始不久,便與第十一區的小芸結盟生活;當小芸被殺後,凱妮絲難過地在氣若游絲的小芸身旁唱歌,最後用色彩鮮豔的花朵裝飾小芸的身體,幫她掩蓋醜陋的傷口。 令人訝異的,第十一區連吃都吃不飽的百姓,居然把當初想送給小芸的麵包送給了凱妮絲!愛的偉大,就是超越疆界也傳遞得出去。 每次的災難,無論是台灣921大地震、還是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東南亞的海嘯…,遙遠的地方總也會送來沒有邦交國度的實質物資。這就是人性中最令人感動的光芒;這就是愛無國界的証明。 好書值得看的,是隱藏在劇情中真實的人性。人性要發光,愛就在其中。 《飢餓遊戲》“The Huger Games” by Suzanne Collins (蘇珊.柯林斯著)。大塊文化2009年9月出版。 【非廣告】三更有夢書當枕讀書會開跑了,請有興趣的朋友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