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陽神的王者召喚──BROOKS Hyperion
2017/02/10 20:30:09瀏覽1015|回應0|推薦3

1914年誕生於西雅圖的Brooks,在美國高居跑鞋銷售榜的第一名,深受標馬、超馬、越野賽等不同領域的跑者所深深喜愛。近幾年由於台灣代理商的努力推廣與跑者間私底下的經驗傳授,Brooks跑鞋也漸漸在台灣的跑者圈中,慢慢地打響了知名度。

我最早認識Brooks跑鞋是由超馬界的跑友所介紹,是雙經典鞋「Brooks Green Silence」,當時對它非對稱式鞋面的設計印象深刻。之後的Brooks Pure系列鞋,它的28.5號單腳鞋重約270公克,更是我個人覺得最適合的超馬跑鞋重量,加上處處為跑者考量的舒適緩衝與安全保護,實際穿著當作平常練習鞋與正式比賽鞋後,讓Brooks鞋系在我心目中有無法撼動的地位。

一般跑者會因應比賽、練習等狀況而有不同的鞋款,LSD練習與作間歇訓練使用不同的鞋款,標馬比賽與12小時超馬賽也會穿不同鞋款應戰。以一場42.195公里的馬拉松為例,每位跑者保守估計大約會邁步55000步以上,如果一雙鞋多10公克,一場馬拉松賽下來等於跑者雙腳累積下來,必須多負擔550公斤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除了重量的差別外,大底緩衝、鞋身保護與包覆舒適等條件,也是決定甚麼場合該穿適合的鞋款。

我將Brooks系列的跑鞋分為兩大類,即「輕量體驗鞋款」與「舒適穩定鞋款」,其中「輕量體驗鞋款」包含「輕量路跑型」的Brooks Pure系列,與「馬拉松競速型」的Brooks T7 Racer;「舒適穩定鞋款」包含「避震型」的Brooks Glycerin 11,與「支撐型」的Brooks Transcend,以及「輕量支撐型」的Brooks Ravenna 5。

這次所測試的「Brooks Hyperion」,屬於「馬拉松競速型」鞋款,「Hyperion」的名稱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也期望能像太陽神般一飛衝天、傲視天下,可說是Brooks的競速名鞋──T7 Racer的進化版,拿到跑鞋後,當然就迫不及待地先來開箱!

 

 

《開 箱》


鞋盒的包裝有做新的設計,與舊款不同,不過我喜歡以前的鞋盒設計,相較之下以前的比較可愛討喜。
鞋盒上有Brooks的企業標語「Run Happy」,與
Hyperion的型號尺寸。


開箱


「Brooks Hyperion」黑白相間配上螢光的Brooks logo,很俐落且有質感

 


從上面看,可以發現「Brooks Hyperion」取消了Brooks傳統的非對稱鞋面設計,改採一般競速型跑鞋中規中矩的置中鞋面


「Brooks Hyperion」的前腳掌部位是屬於比較細長的設計,而非寬闊的楦頭,因此建議還是穿著比平常尺寸大半號,會比較適合




鞋側與鞋面前端都有排氣孔的設計,讓調節鞋內溫度,並保持鞋內透氣乾爽


流線的鞋體設計,除了美觀外,也讓人感受到飆速的風切快感


由腳後跟到腳趾的高低足差10mm,雖然較Brooks Pure系列的4mm來得高一些,但卻增加了身體前傾的角度,讓雙腳自然而然往前推進


整隻鞋的鞋面採一片包覆式的無接縫鞋體設計,除了減少接合面所帶給腳掌摩擦的不適外,也增加了舒適度與美感




由鞋底可以看到,中底白色的緩衝是以經典DNA技術與BioMoGo科技,除了減輕重量與兼具環保特色外,主要會因應每個人的體重、速度、步伐、和路況等,調節中底的緩衝,達到量身訂製的目的


前腳掌鋪以大片格狀「推進型豆莢構造」耐磨大底,與目前很流行的顆粒狀大底很不同,增加競速跑者的即時反應動能


後腳掌的耐磨大底著重在腳掌後端與外側,中足部位有片「Hyperion」的耐磨大底,沒有足弓穩定器的設計


鞋帶極有彈性,能因應腳掌轉彎或傾斜時的變化,達到穩固包覆的安全目的


鞋舌正面有「Brooks Hyperion」標誌與鞋帶固定片


鞋舌背面標示尺寸與越南製造


內側鞋墊採用不可拆式的一片鞋墊,可避免在飆速時,鞋墊在鞋內滑動,增加危險性


鞋內做工非常俐落細緻


29號的男鞋,單腳重225公克,屬於輕量的競速鞋

 

《比 較》

既然同為競速型跑鞋,當然免不了要拿來與Brooks的另一款名鞋「Brooks T7 Racer」相比較。



由側面可以看出,「T7 Racer」前足比較上翹,而「Hyperion」比較流線感


由於鞋型設計的關係,兩雙我都必須穿比一般鞋款的尺寸(28.5)大半號,也就是29號才穿得下,但即使是同樣尺寸,由上面看來「Hyperion」還是顯得比較大而細長,「T7 Racer」楦頭比較寬。


「T7 Racer」的鞋帶包覆為非對稱式的鞋面,「Hyperion」則以對稱式鞋面,且一片式的無縫鞋面,也讓「Hyperion」更顯得俐落。

 

 

《測 試》

 

穿上「Brooks Hyperion」跑鞋,共跑60.75公里,各次心得如下:

第一回測試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13.7 km 時間/01:08:56

  • 大底比同為競速鞋的「T7 Racer」更柔軟吸震,大大降低了平常跑步時會有的惱人的腳步聲,也減輕了腳掌承受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道。
  • 10mm的高低足差,前傾的角度不至於過大,剛好產生一個將身體自然往前帶的力量,也因此讓腳步如自由落體般,自然地往前邁進。
  • 因為鞋身瘦長,為了讓寬度能符合腳型,所以必須挑大半號的鞋,卻也因為這樣,寬度雖然剛剛好,卻形成腳趾前端有一小截空隙,這段空隙,讓實際在做速度衝刺時,前腳掌會輕微滑動,增加了腳掌與鞋墊摩擦的機會,腳掌有可能因為過燙而起水泡。
  • 鞋體內部感受不到任何車縫線,一片成型的跑鞋就是這麼舒適。
  • 中底的緩衝不會因為過度厚重與扎實,而吸掉大部分來自地面的反饋力道,反而能確實掌握來自地面的變化,讓跑者隨時能因應調整下一步。

回到家後忘了按結束,所以就有了這尷尬的時間。

第二回測試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11.4 km 時間/00:50:21

  • 一直很喜歡Pure系列的DNA技術與BioMoGo中底緩衝,「Hyperion」承襲了這項優異的技術,讓競速過程中依舊能維持舒適的緩衝與保護腳掌承受重力加速度所產生壓力的傷害
  • 今晚改穿厚質的羊毛襪,並且不要將鞋帶勒得死緊,讓襪子填充鞋內的空間,並且讓腳掌保持良好舒服的活動能力,果然前次測試時產生的前腳掌滑動問題就解決了,並且發現,腳趾因為有較多空間活動,反而不容易因為壓迫而產生惱人的黑指甲
第三回測試 地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PU跑道 距離/6.34 km 時間/00:28:27

今晚在國北教大的操場練習漸次加速,從第一K的5分速加速到第五K的四分速內,然後最後一K放掉收操恢復。也順便趁著小雨,測試Brooks Hyperion的防滑性。幾點心得如下:

  • Brooks Hyperion在小雨濕滑的路面時,磁磚或大理石路面會顯得滑腳,要很小心,這與一般的跑鞋相同;柏油路面則可以接受的耐滑度。PU跑道完全沒有問題。
  • 加速到四分速內時,會覺得Brooks Hyperion有些沉,尤其後腳跟有股些微往後拉的力道,雖然不至於影響速度維持與加速,也不算太明顯的拉扯,但總覺得要再加速就沒這麼順暢。
第四回測試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10.24 km 時間/00:46:05

第五回測試 地點/敦化南路人行道 距離/9 km 時間/00:45:00

第六回測試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10.07 km 時間/00:45:24

 

 

《結 語》

綜合跑過60公里的測試心得,對於「Brooks Hyperion」仍秉持Brooks傳統的舒適緩衝與安全保護相當欣賞,流利的加速性與輕量化,搭配高避震的緩衝,雖然在加速時會因緩衝的下沉而稍稍拖住速度的轉換,不過它優異的表現,我仍會將它定位在全馬成績約四小時左右的跑者所穿著的跑鞋。也因為它的舒適與安全包覆,甚至跑50或100公里的超馬賽也很適合。

只是在選購此款跑鞋時,還是建議能到店面實際試穿,如果能夠接受它比一般楦頭更細長的設計,並且尺寸必須比平常穿著的跑鞋大半號或一號,以上都實際到店面試穿並且也能接受時,再加以選購,畢竟一雙跑鞋不便宜,還是以跑者自身能穿得舒服為主。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no5510&aid=9161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