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 跑鞋試穿分享
2015/03/05 12:59:37瀏覽9891|回應0|推薦2
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

在眾多的跑鞋品牌中,不論專業或支撐型鞋款,跑友們各自有各自的擁護者,
而來自跑步大國─日本的兩大品牌Mizuno與Asics,更一直是跑友們所喜愛的品牌。
有人是Mizuno的忠實擁護者,有人非Asics不穿,
因為同樣是亞洲品牌,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著眼於東方人的腳型與習慣,
不論在鞋型、楦頭、尺寸上,都比較符合同樣身為東方人的台灣跑者所需要。

而在這兩大亞洲運動品牌的鞋款中,
同屬於輕量的競技路跑鞋,就以Mizuno的「Wave Spacer Dyna 2」與Asics的「虎走」最讓眾跑者期待,
原因就是這兩款鞋單腳重量都在200g以下,簡單不花俏,完全著眼於競速行跑者的需求,
且每一代鞋的更動幅度不大,讓跑者能很快地上腳,
也因為一直以來都有很好的口碑,大家口耳相傳,所以市占率一直維持很穩定的狀況,
就我所知,有很多跑友就非這兩款鞋不穿,每一年只要推出新一代,
不論舊鞋是否還能使用,就一定會入手一雙來試試,也因此家中堆了許多不同代的同款鞋。

這次有幸獲得Mizuno所提供「Wave Spacer Dyna 2」的測試機會,對於這雙慕名已久的鞋款我是充滿期待的。
原本我跟廠商預定了平常穿的28.5號鞋,但實際試穿後,
發現鞋型設計偏細長,楦頭有些尖,所以雖然寬度剛好,但前面卻多了約半號的空間,
為避免實際跑起來腳長在鞋裡面滑動,增加長水泡的機會,
於是又寄回去跟廠商換了小半號,即28號的鞋。

拿到換尺寸的鞋後,馬上開箱。

 

《開 箱》

IMG_6099-001
外盒頗為低調
IMG_6101-001

側面有標示型號、顏色、尺寸等訊息

IMG_6102-001
打開鞋盒後,亮眼的綠色鞋款展現眼前

 

IMG_6109-001
IMG_6107-001
細細長長的鞋型與標準楦頭,雖然外型的設計中規中矩,但配色由腳後跟的黑色漸層到鞋尖的綠色,低調中又不乏醒目

 

IMG_6114-001
IMG_6116-001
由側面可以看出,前後腳掌的高低差甚小,非常符合我喜歡的鞋款樣式,我很受不了那種高支撐型的重鞋.....。鞋體的外側有銀色可反光的Mizuno火鳥logo,除了美觀,也提高夜間跑步的安全性。

IMG_6117-001
IMG_6121-001
鞋舌上有一小片Mizuno商標的布片供固定鞋帶用,鞋帶為加有銀色線絲的特殊處理鞋帶,可防止鞋帶的鬆脫。
包覆腳背的部位較為扁平,實際穿上時,腳掌的側邊與腳背包覆性極好,但如不習慣的跑友可能會覺得有些壓迫感。

IMG_6124-001
IMG_6120-001
前腳掌的鞋面為透氣網布,再以麂皮包覆,增加耐用度
IMG_6123-001
腳後跟以合成皮包覆,提高穩定性

IMG_6137-001
白色部分的中底是U4ic緩衝材質,這是Mizuno所研發出來的避震材質,重量較之前的中底減少30%的重量

IMG_6118-001
夾在U4ic緩衝材質中間的螢光綠波浪片為「MIZUNO WAVE」,從中足延伸到腳後跟,這是MIZUNO所獨創,兼具避震與鞋體穩定的設計
IMG_6128-001
由鞋底看「MIZUNO WAVE」波浪片,兼具足弓保護的功能,但不知是否會影響到腳掌的彎曲,這要實際試跑後才知道。

 

IMG_6125-001
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的大底看起來很強悍

 

IMG_6139-001
前腳掌以圓形、線形、輻射形的刻紋,讓跑鞋兼具防滑、引導內旋與緩衝的作用,這種顆粒狀的鞋底設計,最近很常用於競速型的路跑鞋上。
IMG_6127-001
後腳掌外側為MIZUNO研發的「X10」材質,與一般相比,耐磨度提高80%
IMG_6132-001
有一片包覆的鞋底,延伸到鞋體前端,作為保護前端之用

IMG_6142-001
IMG_6143-001
鞋舌上標示尺寸與「中國製造」
IMG_6151-001
表層網布的透光與透氣性極佳

IMG_6145-001
不花俏,中規中矩的鞋墊
IMG_6146-001
鞋內的作工


IMG_6157-001
28號的鞋,單腳重量僅200g,標準競速型路跑鞋的重量

 

 

《實 測》

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合計共跑53.2公里,心得如下:

第一回測試
時間/2015-02-06 23:14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11.0 km 時間/ | 00:46:16 

IMG_2571

IMG_2572

0206

可練習時間不多,就只能用不多的時間做精準的訓練。

今天穿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做第一次測試,心得如下:

中底前後落差(Drop)極小,讓後腳掌與前腳掌幾乎平行,不會有高緩衝鞋款那種墊腳跑步的感覺
WAVE SPACER DYNA 2的鞋身細長,中足的部分比較窄,因此與腳掌的密合度極好,將雙腳確實地包覆
後腳掌的波浪緩衝,能確實傳導腳掌所出的力道於地面上,也能確實將地面的反饋力道傳達給腳掌,而不會有力量被吃掉的感覺
鞋體極輕,加速感很順暢,不小心就很容易超速
鞋底的顆粒紋設計,防滑度很好,但是否耐磨則要多跑些距離才知道
雖然有足弓保護,但因為它擁有可以隨腳掌的彎曲程度來調整的柔軟度,所以不會有堅硬無法彎曲的卡腳感

很久沒收到一雙讓我很滿意的測試鞋了,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真是很不同凡響!

 

第二回測試
時間/2015-02-08 05:30 地點/2015渣打馬拉松 距離/42.195 km 時間/03:12:42

20150208_635590031876006417_B

366A5302

在第二次穿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就以它來參加「2015渣打馬拉松」,
其實這樣做有點冒險,畢竟人家說新鞋軋腳,
不過在經過第一次的測試後,不論加速感或舒適度,都讓我對這雙鞋很有信心,
因此決定拿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來試試是否能幫助我打破個人的標馬PB,
並再次達到波士頓拉松的參賽標準。

14度的溫度,開賽時下著小雨,原本擔心路面濕滑會影響速度,
但這雙鞋的抓地性,讓我可以很放心地專注在速度的控制上,
這次的目標設定在03:10完賽,
前17K有機會跟上跑友的sub3高速列車,一群高手跑在一起好壯觀,
但過了17K後,眼看著列車從我面前駛過,再跟不上了,
只好順著自己的節奏跑,前半馬01:28,有超速了。
26K處發現穿新鞋的左腳背有一陣痛點,應該是因為鞋帶綁太緊,壓迫到腳背,
這讓我心頭一驚,擔心會影響下星期的嘉年華12HR超馬,於是放慢腳步,
偏偏到了28K,雙腳有抽筋的前兆,擔心高雄馬拉松雙腿抽筋而無法跑完的憾事重演,於是又更保守跑。

今天狀況不算好,過32K後小走了好幾段,
39K接近終點前,因為全馬與半馬沒有分流,沿路一直大聲吼叫,請半馬後段班的朋友讓一條路,
不然就是繞路或直接撞過去,耽誤了不少時間,也打亂了節奏,
最後以03:12:51的成績完賽,總名次108名,M40-49歲組第24名
雙腳沒有起水泡也沒有任何不適感,就如同穿習慣的跑鞋跑完一場全馬一般,
雖然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也沒有破03:06的PB,
但仍然有達到M45的波馬標準,算是有達成半個目標。

20150208-bib-2388

 

 

《總 結》

一直以來,對於比賽用鞋我有固定的偏好,
尤其設計簡單,沒有厚重的大底、沒有花俏的功能設計,
單腳重量約200g上下,這些都是我列為比賽用條件,
然後如果選中一雙我滿意的鞋,我就會穿著它參加各種比賽,
不論標馬或超馬,甚至平常練跑時也會讓雙腳習慣這雙鞋,直到它功成身退為止,
我目前最常穿的PUMA FAAS 300 V2,即是陪著我征戰多場賽事的愛鞋。

而這雙MIZUNO WAVE SPACER DYNA 2,我也會將它列為比賽用的愛鞋之一,
尤其它的操控性與加速感真是沒話說,不知不覺就能帶著速度往前奔,而不會有不舒服的勉強感,
找到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不僅能讓自己很安心,
也能帶著自己將紀錄往前推進,那種感覺很棒!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no5510&aid=2128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