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PUMA Faas 300 V3跑鞋試穿分享》(二)實測
2014/03/28 03:25:33瀏覽1452|回應1|推薦1

【實 測】

PUMA Faas 300 V3共試跑三回,合計跑41.1公里,各次測試如下:

第一回測試
時間/2014-03-24 22:43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15.2km 費時/01:05:13 均速/04:16/km

第一次穿「PUMA Faas 300 V3」試跑,有幾項心得:
◎我一直覺得跑標馬以下的賽事,最適合我穿的鞋,重量大約是落在230-250g,太輕很沒安全感,太重又顯得拖泥帶水,PUMA FAAS 300 V3重量250g,雖然略重於第二代,但影響不大,剛好符合我的需求,重量適中
◎鞋體的包覆性很好,綁上鞋帶後,有種與鞋子合為一體的感覺,但又不會有厚重包覆的隔離感
◎前腳掌與後腳跟的高低差僅有8mm,幾乎是成水平狀態,不會有如踩高蹻般的落差感
◎在作推蹬往前的跑步動作時,腳板會很自然地採取前腳掌著地,進而讓身體往前傾,順利加快下一步的推進,也讓跑步的節奏更順暢
◎可能是因為我右腳在跑步時旋得很厲害,在不斷地旋腳掌摩擦鞋墊後,明顯感覺大拇指底下那塊皮膚有點像要起水泡的感覺,換個鞋墊不知是否能改善?

第二回測試
時間/2014-03-25 23:29 地點/大安公園外圈 距離/8.1 km 費時/00:34:06 均速/04:13/km

「PUMA FAAS 300 V3」第二次測試,但忘了換鞋墊,將鞋帶綁緊一點,昨天右腳大拇趾下的皮膚摩擦狀況就有點改善,
◎腳掌採在地面時,可以很確實感受到腳掌與地面貼合的感覺,雖然這樣說很讓人不了解,不過確實有全腳掌貼在地面的真實感,而不會好像漂浮在半空中
◎中足偏硬,跑一段時間後,會有感覺一點點凸起物頂在中足腳窩處,雖不影響跑步的連貫,且是很細微的感受,但我想這是因為第三代的鞋大底是採三大塊的結構(前腳掌、中足、後腳掌),與第二代的一片大底不一樣
◎鞋子的大底踩踏軟硬適中很舒服,但又不會因為這樣,而損失掉跑者非常需要感受到的與地面實際接觸真實感

第三回測試
時間/2014-03-26 23:45 地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操場 距離/8.4 km 費時/00:37:56 均速/04:30/km

今晚改在操場的PU跑道進行PUMA FAAS 300 V3第三次測試,以較慢的速度體驗這雙鞋的緩衝,
鞋底在PU跑道上不會滑,也不會死黏在跑道上不容易邁步,
它的「FAAS Foam+」中底果然比上一代更具緩衝力,且很微妙地,在腳掌著地的瞬間,
如果有任何的小歪斜,中底能稍稍地修正填補,讓腳掌能夠很穩固地與地面接觸,這是很細微很細微的體會。

第四回測試
時間/2014-03-27 23:26 地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操場 距離/9.4 km 費時/00:43:40 均速/04:37/km

今晚仍以較慢的速度來試跑,將PUMA FAAS 300 V3的鞋墊換成另一只包覆性比較好的,果然右腳磨腳的狀況就獲得改善。

 

【結 語】

在經過41.1公里,接近一場馬拉松距離的測試後,
從鞋底完全看不出來有任何磨損,這點與前一代跑同樣距離所產生令人不安的磨損相比,果然強多了,
雖然「PUMA FAAS 300 V3」比前一代單腳重了約20克,
但這完全不影響到它的加速性,且更加強的中底與大底,讓跑者能更專注在速度的維持上。
剛剛好不多不少的專業功能,讓這雙鞋能維持在輕巧的重量,我會將它定位在比賽用鞋,
很符合訓練量足夠的進階跑者追求成績與速度快感的需求。
且因為它的推進力與加強的中底,也適合剛要從練習鞋轉換為路跑鞋的跑者來使用,
只是轉換後,仍需要不斷提昇每月的跑量,增加雙腳的強度,
畢竟「PUMA FAAS 300 V3」與一般的練習鞋是不同的。

 

【延伸閱讀】《PUMA Faas 300 V3跑鞋試穿分享》(一)開箱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no5510&aid=12050380

 回應文章

1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專業的實測
2014/03/28 20:47

很專業,贊壹個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