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04 03:55:45瀏覽1014|回應4|推薦10 | |
婆婆因為要裝置人工關節而住院開刀。這個刀,是在七個月前排定的...從就醫確定要置換人工關節,到動這個手術,她得足足等七個月。 這樣的效率,對於我這個台灣媳婦而言,實在不敢恭維。尤記得第一年到奧地利時要買一組窗簾,選好布料結帳後,我足足等了五週才可去取貨;但等窗簾是一回事,到醫院開刀這事,關係身體病痛,竟然要等這麼久。「這期間人可能會痛死了!」我跟克拉法奇先生抱怨--雖然不是我要開刀。 克拉法奇先生一家(包括婆婆自己)倒是很鎮定,直說換關節不關生命危險,等這麼久是正常。關係生命危險的病痛(如牙齒痛得不得了,哈哈)是可以不用預約直接去就診的。 我這外籍新娘在婆婆住院前就一直問克拉法奇先生: 「媽媽住院時,我們要怎麼去陪她?」 「她開刀時我們需不需要到醫院等候?」...... 答案是:「我們只要在下班後去看看她就可以了,開刀時也不必陪伴。這是這兒的狀況!」 我心想,在這兒生病住院的病人要十分獨立堅強才行啊,因為晚上不准有親人在醫院陪宿,開刀不需有親人在旁等候。懷疑兒子可能較粗心、較不貼心的我,還打電話跟小姑確認。 「媽媽開刀時,真的不需有人陪伴嗎?」 小姑也說:「不需要。等媽媽從恢復室回病房後,我們再去拜訪她。她被排在早上七點半的刀,醫生說,回病房大約是下午一、兩點。」 這讓我十分訝異。想當初我的老媽生病住院時,我們幾個兄弟姊妹和老爸都輪班到醫院陪伴她。一來讓老媽覺得有親人在身邊,心裡比較舒服;二來若老媽有上廁所、清潔身體等需要,我們可以隨時服務。 「其實,在台灣大部分的老人家不太獨立;或者,醫院的服務不夠周到。」法蘭說。 婆婆住院這幾天,我確實有些體會。 這裡的醫院除了醫生、護士之外,還有醫院內編制的護工。這些護工負責送三餐、早上為病人擦澡(婆婆說還可選擇薰衣草、檸檬等等不同香味的擦澡精喔)、幫助行動不便的病人料理大小號。剛開完刀的病人無法下床,他們負責為病人送便盆並處理便盆。行動不便的病人手機要充電、需要茶水,只要按一下服務鈴,他們就會來幫忙...... 婆婆剛開過刀後,我們去看她時,我注意到醫院提供的便盆是鐵製的。 「天哪,這便盆,那麼多人使用...當初我媽媽住院時,我們都自己買一個專用的便盆呢。更何況,鐵便盆一坐下去一定很冷...」我跟克拉法奇先生說。 克拉法奇先生說我顧慮太多。 「這邊的鐵便盆被使用過後,進入一個自動高溫殺菌清洗機(就像家裡的洗碗機一樣,只是還加上高溫殺菌消毒);而且會被自動保溫,坐上去溫溫熱熱的,不會冷!」他用自身青少年時住院的經驗告訴我,還指了這間清潔室給我看。 這的確讓我驚訝。因為當初媽媽住的是教學醫院的單人病房,即使如此,病房提供的也是塑膠便盆,我們其實不知道,是不是被高溫殺菌過。有一次媽媽住三人房,病房的浴室潮溼陰暗,數個公用便盆擺在一個角落...要是我住院,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會選擇自己買一個新的用。 婆婆住的醫院裡,每一樓層的角落都有茶水間。台灣的醫院也有茶水間,但是不同的是,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取用小玻璃水壺以及玻璃水杯,並且有免費的水果茶包。當然這些餐具也都是高溫清洗殺菌過的! 婆婆住院一週,我們每天在下班後去陪她聊個半個小時的天,幫她揉揉按按...她雖然現在行動不便不舒服,但看看書、鉤鉤毛線,做做數讀,時間也就過去了。 整個住院開刀過程中,婆婆完全不需要付費,家人也可以正常上班。以前我的媽媽住院時,我和克拉法奇先生就討論過台灣和奧地利兩地的就醫狀況。 在台灣,許多長期住院的病人需要花錢請看護照顧,或者親人自己花時間照顧,有時難免影響親人正常上、下班,或者因為親人下班後要照顧病人,導致親人身心疲憊。基本上,如此一來要付出的家庭、社會成本很高。 在這兒,大家平常要繳納相當高的健保費,但醫院的制度完善,病人的家人可以正常上下班為社會做出貢獻,醫院的護工們受過專業訓練,並有專職有保障的工作,本地政府所需付出的社會成本並不會比台灣高。 是啊,我了解這樣的制度有其優點。只是,如果有一天我得住院...... 我現在就要不斷的自我教育,並信任這些醫院工作人員的專業和愛心啊!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