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8 13:36:05瀏覽3367|回應0|推薦1 | |
末法時期,魔王都出家~ 該如何認出妖魔鬼怪的長相~~??
第一:宣揚邪淫大樂可成佛~ (淫) 第二、自言殺生吃肉可成佛~ (殺) 第三、披袈裟衣、盜賣如來~ (盜) 第四、未証言証、貪求供養~ (妄) ★《楞嚴經》卷六,《清淨明誨章》全文: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 (一、淫戒)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祇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塗。必不能出。 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翼。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 (二、殺戒)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 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 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
. (三、盜戒)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 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 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姦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炫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 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 (四、不妄語)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 ★★★★★ 此外尚有補充說明一點,佛教戒律有開遮持犯,其意義如何應先明瞭。開戒須有條件,條件很多,但有一原則,利益眾生捨己為人時,可以開戒。類此公案很多,茲舉一例:一位修行人路遇獵人追兔至三叉路口,兔子不見了,他問修行人兔子走那條路去了?修行人明知兔子走某一條路而打個妄語,指示一偏差之路。這一句妄語救了兔子一命,也免掉獵人殺生之罪,一舉兩得,諸如此類,謂之開戒。凡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均可方便開戒。希望諸位能舉一反三。 ★★★★★ ★經文講解影音&文字檔觀看&下載: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