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貞昌院長,你準備好拼教育了嗎?
2007/03/04 11:36:54瀏覽1478|回應8|推薦31

前言:從政策開始

雖然,我認為國民義務教育,早就該延長為十二年,不過,蘇貞昌院長幾天前所提出的「高中職社區化」的政策,以及教育部接連提出的「沒有明星高中名單」與「前十志願不補助」等,從教育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見看來,這些政策落實的可行性都不過關,以下分三個部份,來發表我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看法。

唸書時間與休閒時間

這個論點,我在〈收心,是收什麼樣的心呢?〉一文中提過,就我的觀察,對於「唸書」這件事,台灣社會的普遍意識、普遍認知,還是把它和考試、升學劃上等號,與我「唸書是種享受」的論調相去甚遠,也想起有一次,舅舅問我說:「怎樣才可以把書唸好?」我的回答是:「把唸書當享受。」然而我發覺,對現在多數的中學生,甚至大學生而言,唸書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雖然,大學生現在也慢慢有了升學壓力考研究所,但跟中學生比起來,仍然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升高中和升大學,是台灣社會老早就有的,對學生的一種角色期待,而考研究所則是最近大學文憑貶值後興起的。就現在台灣社會的趨勢來看,考試,其重要性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除了原有的國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及最近的大學升研究所之外,其他的證照考、資格考,更是不可勝數。 

這樣,只要你還在當學生,就一定會有考不完的試,就一定會有唸不完的書,唸書時間照樣超過休閒時間,休閒時間被壓縮,其心理壓力就更難紓解。以此,蘇貞昌院長所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政策,我想問的是:「你能改變唸書與休閒時間的比重嗎,電火球學長?」而要改變唸書與休閒時間的比重,考試絕對是一個關鍵因素,另外,作業也不能忽略,因為,學生的唸書從事,幾乎以它倆為主。 

我在想,高中職社區化之後,真的就能把唸書與休閒時間的比重,做一次全面的調整嗎?只怕,會和先前的多元入學方案一般,結果更增學生的唸書時間,而使休閒時間銳減,學生心理壓力的成長曲線,在「國三」與「高三」這兩個時間點,也依舊處在顛峰狀態,在此,我認為蘇貞昌院長這回所提出的教育政策,有必要思考與休閒政策之間配合的可能性,不然,很容易會產生意外的社會風險。

城鄉差距和人口問題

這大概是比較多人注意的取向,特別是後者。蘇貞昌院長在提出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時,我也想問一個這方面的問題:「你有考量人口遷移和城鄉差距嗎,電火球學長?」事實上。高中職社區化的構想,之所以會引人疑慮,就我對其他論述的閱讀來看(例如教育資源分配,或戶籍的問題),應該就是忽略了這兩個因素,由是,教育政策又必須和人口政策、居住政策,甚或經濟政策作配合。 

教育部所屬意的「明星高中」,仔細一看,幾乎都是「都市地區」的學校,特別是台灣的首席都市台北市,而「鄉村地區」的學校,似乎沒有一所被列進去,這樣,我不認為該政策真能緩和教育的城鄉差距,況且,即便是所謂的「社區高中」,其教育資源和辦學績效,也可能有城鄉的差別,「都會社區」的高中,可能比「非都會社區(如農漁村、山地鄉、海濱鄉的社區)的高中要來得佔優勢。 

至於人口方面,所牽涉到的其實不只是人口遷移、戶籍登記的問題,它還牽涉到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少子化,也就是低生育率。在我看來,莫說這回蘇貞昌院長的十二年國教,任何一項教育政策,都必須考量人口方面的因素,有人認為,這項政策的執行,還是會有「鄉村地區學優秀學生,流入都會明星學校就讀」的問題,這就是人口遷移「推力」與「拉力」之辯證論述的一個絕佳實證。 

儘管學生有選擇學校的自由,人民有遷徙的自由,但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若不改善,鄉村地區或非都市地區的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將很難留住優秀的學生,畢竟多數家長都認為,設法把孩子安排到都市地區的學校,比較能讓孩子接受完整的、良好的教育。至於上一段提到的少子化,其影響雖非直接,但依舊不容忽視,因為它已造成部分小學招不到學生,唯恐到時,連一些高中也會招生不足。

社會價值和普遍意識

這部分又分兩個面向:(1)家長、學生的價值觀念;(2)媒體、社會大眾的普遍認知。前面談的「唸書與休閒時間分配」和「人口與城鄉差距」,都跟這脫不了關係,特別是第一項,在我看來,前面兩個部分牽涉到的價值觀念有:其一,唸書的目的以考試和升學為優先;其二,大都市的學校,或所謂的明星學校,比較能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比較能助人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科系。 

這兩種價值觀,我在〈對杜正勝、郝龍斌教育政策齟齬的看法〉中也稍微提過,但比較模糊,基本上,它們都牽涉到對教育制度和考試制度的認知,特別是考試制度。最近幾年來,教育當局所推動的各種教育政策,之所以會窒礙難行,我認為,並不只是制度、法令、規章和政策的問題,它還牽涉到,台灣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念與當下普遍意識,甚至,後面兩個更有可能是問題的主要根源。 

「明星學校」的界定就是一個例子,截至目前,雖然「忘掉明星學校」的觀念一直在宣導、灌輸著,但是,所謂的「明星學校迷思」,早已在台灣社會當中根深蒂固,但我認為,台灣尚有另一種教育迷思明星科系迷思,同樣也和社會價值有關。因此,許多意圖破除明星學校迷思的教育政策,往往遭到嚴重的困難,實在是因為,台灣社會(包括媒體與民眾)太看重考試、太看重明星學校的招牌。 

尤其,在媒體眼中,明星學校的「名額」比最近教育部屬意的要少很多,甚至連我的母校成功高中,媒體也不看在眼裡,在報導教育新聞時提都不提。在我看來,明星學校的迷思破除困難,媒體也要付一些責任,例如每當基側、學測放榜,媒體都只問:「可以上哪所明星學校?」,而很少問:「今年學生程度與前幾年相比如何?」如此,想靠政策來破除明星學校的迷思,更是難上加難。

結語:先經濟、人口,後教育

歸納而言,本文所談的因子,計有時間、人口、城鄉和社會價值等四個,其中,以人口(尤其是生育率、遷移)和城鄉的因子最為重要,談論或擬定教育政策,絕對不能忽略它們,而它們又跟經濟發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我想用一句建言作本文的收尾:「拼教育前,先拼經濟和人口吧,電火球學長!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788211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明星高中本來就沒有辦得比較好,但是.......
2007/03/08 06:39

關雎大大:

明星高中本來就不見得辦得比非明星高中好到那裡,師大附中是明星高中,我在那裡讀了二年,除了資源比較豐富以外,我覺得它真的是辦得有夠爛!

那師大附中為什麼還是明星學校?條件好,學生平均素質佳,就是這樣!當時,附中畢業生百分八十考上大學,我讀的那個私立學校,四個班只有二十個人考上大學,而且大部份是私立的大學。一般家長一看,如果他的兒子能上附中,百分之九十九不會來讀那個私立高中。

更精確的說,建中,附中或北一女的教育,絕對不會比中正或復興或成淵高明到那裡去。問題是,它們收到的學生平均素質較高,同樣的教學,就會產生較高的效果。

不管用什麼制度,明星學校一定會存在。而且如果社區化,再加上沒有聯考,一定會產生所謂的好學區和壞學區,壞學區就會變成一個落後高犯罪率的世界,美國已經給了我們例子。請來本人網誌一觀。


關雎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自己的一些想法。
2007/03/06 21:44

看到了你這篇文讓我有了幾點感受:

首先是格主跳脫政黨關係,而改從人民角度來看這事情,實在令人感到敬佩。再之,內容分點討論,的確把問題都寫了出來,也提出了意見。

關雎我也有些想法。

唸書時間與休閒時間觀點來說,如果12年國教推行,會有比較輕鬆嗎?問問小學的你,小學免考試就上國中,壓力的確減小了,而且比較有再為自己唸的感覺。

明星高中來講,個人覺得實不應分所謂明星或不明星,除了讀書是靠自己而不是學校之名外,明星也會造成城鄉差距,明星錢多而平民錢少,實在有失教育之公平性。

至於該如何去明星化?不應只是所謂道德規勸,應從政策下手。所有高中資源平均化,即沒有所謂城鄉差距,而老師也應平均分配才不會有所謂名師出現(名師應是不管在哪都能交出好學生的!)。再來從制度下手:除了資源平均及老師之外,高中應社區化,所有學生依戶籍就讀學校。所謂的戶口簽席也只不過是一時的,就算舊有的價值觀不易改變,那些為自己小孩遷到明星校區就了學校後,也會發現明星學校的學生也和一般高中沒兩樣,好壞參半,只是得到了一個名號罷了,久而久之就沒有人再遷戶口了。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中社區化以後(學區化)以後將產生嚴重後果
2007/03/06 14:12

必然產生所謂的好學區和壞學區,好學區的房價大漲,壞學區房價大跌,有錢人如果沒將小孩送私立學校,也會搬到所謂的好學區去,所謂的壞學區將只剩下搬不走的人,形同以社會經濟階級隔離現象。

壞學區由於學生平均素質和家長經濟以及教育程度較差,學校辦得再好,整體學生成績依然無法和所謂好學區的整體成績相比;相反的,好學區由於學生平均素質以及家長經濟教育程度都較高,即使學校辦得不怎麼樣,整體學生成績還是比所謂壞學區的學生成績為佳。

如此循環下去,不必十年,壞學區內的學風將破敗不堪,治安敗壞,住在該區內的學生,即使想上進,也無能為力,產生類似美國黑人區的情形。

那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楓晴之澐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說的太好了!說的太好了!
2007/03/06 00:19

12年國教?其他的作不好了,還談什麼12年國教阿.

他們是人民的稅金去做啥的啊!!(生氣)

天蠍浪子大哥和回應的大哥大姐們,

你們實在太會說,我都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我只能說真是認同阿!!



Das Reic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嗯嗯~~
2007/03/05 20:54

樓下說的好,將原文章內沒提到的都補充到了。

其實所有教育問題的癥結,很大一部份在於家長與社會的心態「書中自有顏如玉」,加上台灣傳承中國千百年來讀書與文憑為重的價值觀,沒把這搞清楚那麼再怎樣改革也是沒有用的。

不然大家為何要拼研究所補習?

在國外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莫名其妙!

所以在現今社會價值觀仍不易改變之下(要大家不依照學歷來徵求人才簡直是天方夜譚),還不如先求入學考試的公平性,讓弱勢基層得以翻身。至於教改什麼的,根本是四不像,越改越糟。



nothingel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
2007/03/05 13:30

現在大學之間不是流行並校,→改成現在大學之間不是流行

黑體字為更正的部分,抱歉喔!



nothingels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被你講去囉!
2007/03/05 13:26

本來打算寫的說‧‧‧‧‧‧‧‧,被天蠍兄講去了啦~~~~XD!

呵,十二年國教?那種東西只是民進黨為了顯現自己有政績表現的一種策略罷了,跟高鐵很類似,因為都是沒經過多方討論,就斷然執行的政策!不能說民進黨沒有政績,只是某部分的政策或設施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怎麼魯莽成這樣?

就算改成了十二年國教,我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不會變的!而這種思想,才是現在教育的盲點所在!補習班跟家教的蓬勃發展,對老師的過份要求,城鄉差距等問題,我想,皆源於此吧!這種思想不能說它錯,因為「天下父母心」!但過於激烈的競爭,就會導致這種思想的偏差!這不是一個十二年國教就能解決的問題!這必須先確保國家有充足的就業機會,讓人人至少有飯吃,才不會造成家長的過度擔心!不過這也不能全怪政府,因為現在的大學生跟研究生「眼高手低」,工作還要「錢多,事少,離家近。」,而這思想,又是另外一個社會問題了!

再者,少子化也不是什麼奇怪的現象,原因乃在於現在科技進步,省了好多的人力!人力需求不再那麼大時,自然也不需要生那麼多的人了!反而我覺得,少子化才是文明社會正常的現象吧!少了人,教育資源應該要更充沛才是,但由於學校設立的過多了,導致浪費的現象出現,現在大學之間不是流行並校,但建設過的土地,要再拆掉重建,不是代表了之前的建設全是浪費!但如果不拆,被它晾在那裡餵蚊子,放著不管,也是一種有東西卻不用的浪費!所以這方面政府不管的原因,在於「進退維谷」!但不能放著不管!在下覺得,這問題反而比十二年國教還嚴重!更應該優先處理才是!

以上乃在下拙見,在下才疏學淺,若有不妥,但請見諒!



葉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12年國教?
2007/03/05 10:46

我自己很喜歡唸書,也念到研究所,但我不認為唸書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換而言之,「12年國教」是否真的必要?

如果「12年國教」只是狹義地將教育放在「唸書」,學習「知識」,那我並不贊同。中上階級或是愛唸書的人很難想像,有許多小學生便十分不喜歡唸書,當一個學生說她將來要做擺地攤,為什麼要這些有的沒有的時候,該怎麼回應?

教育局八十九學年度的統計,台北市國中、國小的中輟學生高達六六二人,其中國中的中輟生人數就高達五六一人,等於每一千位國中生中就有將近六人成為中輟生。這些「中輟生」指的是連續3天沒到校,也不知道人在哪的,要是第四天到學校了(例如一週「不見3天」,有兩天「見」的),或是家長知道在哪(或代為請「各種假」),就不算在「中輟」。他們為什麼要「中輟」?或許是學校教育的吸引力不夠,但也可能他們不覺得有必要學習知識這麼久。

當「教育」淪落成知識灌輸的時候,12年國教是恐怖的,社會必然是金字塔型態,為什麼一定要讓水電工成為高中生、大學生?

因此,與其花力氣和時間在玩12年,我認為還不如將既有的先處理好,讓九年國教真的能多元、適才適性,讓讀書、求進步成為「國民」的重要素質,而不是僅將孩子綁在學校裡,就認為這樣對他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