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有機農業實踐的落差?
2022/12/04 14:49:57瀏覽1353|回應2|推薦19

目前在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中心擔任研究員的陳玠廷,在今年9月出版的【食農x實農:屬於臺灣人的食與農】中寫了篇文章【重返自然?臺灣有機農業的變遷歷程】,當中提及了臺灣有機農業實踐的一些現象。

臺灣的有機農產品由於依法須進行第三方驗證合格,取得有機標章以後方可以有機的名字去販售,而有機驗證需繳納一筆對一些農民來說,金額不算小數目的驗證費用,因此一來造成有機農產品生產成本最後轉嫁給消費者,售價相對昂貴,二來也造成一些收入不高的農民不願參與有機驗證,這是經濟資本因素的影響。

其次,臺灣農民的教育、知識水平依舊存在落差,有些農民幾乎不識字,真的是拿筆比拿鋤頭困難,也有些農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知識水平,並有一些業界、學界、公家單位的經驗,此一文化資本的差異,造成農民在跑公家單位相關行政作業流程,或者前往公家單位與承辦溝通、陳述意見時,其表現產生落差。

第三,臺灣農民的社會關係網絡之中各有不同的結點,有些農民的社會關係網絡從自己向外延伸,可以觸及到中央或地方的一些精通個別作物生產、病蟲害防治、行銷宣傳、銷售,或者固定配合的通路、熟悉有機驗證等政府部門相關業務行政流程的人,而有的農民,其社會關係網絡中則可能比較少有這樣的人,此種社會資本方面的差異,也會造成不同農民在有機農業生產上有不同的做法或表現。

我看許多青年從農,或者有機農業、無毒農業、友善環境耕作農業的個案故事,故事的主角發展自己不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之農法的過程中,要麼就是運用自己的人脈(社會資本),去取得所需要的資訊、知識或支援,要麼就是運用自己以往的知識或經驗(文化資本)來生產,有些也會砸錢(經濟資本)蓋農作產銷設施來生產。

至於臺灣農民參加現行依照【有機農業促進法】規定所制定的有機驗證機制,造成意願落差,以及其中一些不願參與者透過無毒、自然或友善環境來生產並銷售期農產品的主要因素,以我的觀察,大致離不開驗證費用昂貴或行政手續繁複這兩項。

而這驗證費用高昂、行政手續繁複兩項因素對農民的影響程度,也會因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還有農民個性或慣習的差異而有不同,而其他會採用無毒、自然或友善環境的選擇,也會受前述這些因素影響。

然而,【重返自然?臺灣有機農業的變遷歷程】這篇文章沒提到的是,友善環境耕作在這篇文章正式隨書出版之前,就已被納入【有機農業促進法】的體系之下進行管理,該法第4條第2款有正式將友善環境耕作,納入政府應推廣的有機農業範疇。

而且依照【有機農業促進法】第41條訂定的【有機農業促進法施行細則】,其第4條還規定友善環境耕作,是要經農委會指定的機關或機構、法人或團體認定符合【有機農業促進法】第3條第3款對有機農業之規範定義的耕作方式,並登錄在農委會指定之資訊系統者。

另外針對推廣友善環境耕作的團體,農委會也有制定名叫【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的行政規則,來規範哪些團體可以推廣友善環境耕作,哪些團體不可以推廣。

這也意味著,其實【重返自然?臺灣有機農業的變遷歷程】一文所謂難以或不願意進入驗證體系之生產者,所會使用的友善環境這個名義,也已經有法制化的跡象,農民同樣得跑一些行政流程,方可使用友善環境的名義銷售農產品,不同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乃至於不同個性的農民,跑這行政流程的意願或作法也可能會有差異。

總之,臺灣農民在有機農業活動場域之中,其有機農業生產和參與有機驗證之意願或表現,我覺得箇中情境也接近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實踐理論的部分論述,農民的有機農業實踐,會因個性或慣習,還有經濟、社會及文化資本的不同而有差別。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177646857

 回應文章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2/04 21:32

剛剛看了驗證費用表,大概9萬,確實不少,不過農糧署有機驗證及檢驗費用最高補助90%,只是不曉得核准比率及金額各是多少

常看到很多農友在電視上自稱有機友善耕作,原來其實還要檢驗土壤水質,並非耕作方式有機就能產出有機作物了,若是鄰居並非有機,說不定還會影響申請者自己呢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22-12-04 22:06 回覆:

這就跟產銷履歷一樣,都要經過第三方驗證,也會有驗證費用,另外還有土壤、水質檢驗(主要檢驗重金屬)的費用,這都是成本,農糧署每年度的補助方案也不盡相同。

但無論如何,驗證或水質、土壤檢驗的費用不可能100%全額補助,因此還是有一定的生產成本,這就還是轉嫁到消費者,造成有機和產銷履歷農產品價格相對昂貴。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2/04 19:10
在公法體制及市場環境不友善狀況下,投入友善農業的人,還真的要文武兼備,且有資金支援才能成長茁壯。

現實就是在高度開發國家,容易被消費者支持、接受,而臺灣雖有大量存款,也有龐大的外匯存底,但生活價值觀、文化,卻是開發中國家,絕大部份人都想揀現成、撈便宜、重外貌,這對友善農業真的很不友善。很多明明收入也不差的人,為了領幾十元雞排、爆米花大排長龍,這樣心態的人,很少會想多花一點錢買友善農業的產品。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22-12-04 22:00 回覆:
媒體持續灌輸所謂的CP值,其實也就是俗搁大碗觀念的另一種比較時髦的說詞,這也對有機農業的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