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在紅毯裡,披上白紗衣」的意義
2008/01/25 23:25:32瀏覽1828|回應9|推薦60

文榮兄對婚姻之社會學定義的整理,亦即:建構經濟共同體、傳宗接代、共同生活、建立親密關係;再加上社會面之觀點的敘述,確實有將「婚姻作為一種社會關係的建立」這個理念加以闡明。事實上,如我之前提過的社會關係分析方案,換成白話是:你跟某人建立的社會關係,是情感的成分多?還是交換的成分多?

這項分析方案,我似乎之前評論「十三項錯誤的結婚理由」以及「莊周試妻」之類的例子時有用過。然而,上述對婚姻的社會學定義之整理,亦透露婚姻的這項社會學意義:一種摻雜著交換關係與愛情關係的複雜社會(網絡)關係。我之所以這麼下,是因為結婚不只是自由戀愛或相親認識的雙方之間的關係建立,它更是雙方家庭親屬關係網絡之「結點」的連接,例如,我現在就認識了表姊夫的一些親戚。

之前這「十三項錯誤的結婚理由」,其實我沒有明指這個缺失:過半的比例是女性的角度立場,事實上,結婚這件事,男女雙方各自行為決策的背景都有考量的必要。只不過,看看現在一些所謂晚婚、不婚的案例,新聞報導和日常生活的論述,似乎都傾向作此結論:因為女性經濟自主性變強,或女性由於社會制度或社會結構條件的優化,使其擇偶條件也變得相對嚴密,有些就乾脆延後甚至不結婚。

我倒認為,除了女性的經濟自主性變強,是可能降低女性結婚之傾向的可能因子外,我倒想建議各位思考這個問題:就業勞動市場整體結構與制度情勢的不利條件,會不會同時導致男性與女性結婚意願雙雙下降?事實上,之前有關 「窮忙族」的報導當中,就有指出這點,有些男女就因為害怕負擔共組家庭、生育子女之後的生活費用之負擔,而寧願同居也不要結婚,或寧可維持男女朋友的關係。

呼應前面的基本定義,這種狀況便是對建構經濟共同體以及傳宗接代這兩種家庭結構或制度之束縛的一種畏懼感,其中,若各位平常有留意家庭關係方面的新聞報導,便可發現,其實之所以對透過婚姻建立的家庭關係畏懼,還是因為擔心傳宗接代的行為做出之後,將來得要面對的經濟壓力,也因此,有些人儘管結婚,也還是堅持當所謂的「頂客族」(Dink),儘管政府有可能提供補助,但就是不肯生。

就此,我認為對透過婚姻建立的家庭關係的探討,最理想的就是社會學、經濟學和法律學專業知識的整合,其中,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成員,更有密切交流的必要性,因為,透過婚姻所建立的家庭關係,包含丈夫與妻子、丈夫與妻子之親屬、妻子與丈夫之親屬,以及男方親屬與女方親屬之間的社會關係網絡的建構,絕不可能只以情感來維繫,勢必會有資源、報酬或其他利益之流通的交換行為,在其中出現。

就此,與婚姻家庭關係最有關聯的社會學理論,便是交換理論、情感理論和網絡理論,限於篇幅此處暫且不做詳談。簡言之,由於婚姻家庭關係的建立,可能涉及財富、人脈、權力、社會地位等等之類的資源或報酬的流動,所以交換理論有討論的空間,再來,如同我上一篇提過的,婚姻家庭關係建立之後,可能會漸漸形成夫妻或姻親之間互動的情景規範或者產生情感預期,故情感理論也有探討的空間。

至於網絡理論,婚姻家庭關係當然跟我之前首度應用之對象大大不同,換言之,婚姻家庭關係不是隨隨便便「被扯在一起的」,它是透過法律面的儀式-法院公證與結婚證書頒發,以及社會面的儀式-宴會廳請客,還有男方親友與女方親友彼此之間的一些溝通、協調、連絡等等之類的社會互動施為,方而建立的一種相對嚴謹許多的社會網絡關係,因此,在婚姻的範疇裡,社會學的網絡理論更有探討空間。

此外,儘管社會學當中的俗民方法論也跟婚姻家庭關係有關,不過各位也看到我之前寫的「社會學的冷笑話」,如果一個社會學的成員用俗民方法論來分析婚姻家庭關係,或一個妻子(丈夫)跟另一半對話的時候,故意用俗民方法論的邏輯來問話,只怕會遭到批判質疑或者白眼、粗話之類的負面回應,因為,在婚姻家庭關係建立之後,夫妻雙方乃至各自的親屬,同樣會逐漸形成一些日常溝通的慣例、準則。

若各位以為和婚姻有關的社會學理論只有這些,那麼就錯了!看過新聞報導對一些被認為是「値得一報」的結婚典禮或者婚姻家庭關係之狀況的描述吧?事實上,從「主體死亡」、「擬像」、「內爆」及「超現實」這一系列的後現代社會學理論的觀點看,新聞報導對「婚姻」的描述,早就讓它們「本來的初始面目」面臨結構瓦解、意義消逝的命運了,取而代之的,是攝影鏡頭、新聞稿所建構的論述。

當然啦,比較正統的還是交換理論、情感理論和網絡理論這三個,畢竟,婚姻家庭關係的建立,社會科學的研究還是集中在這當中可能有的交換關係、親密互動以及人際關係網絡,反之,俗民方法論碰觸到人性對「生活慣例被解構」的疑懼,而上述這套後現代社會學理論的觀點,比較適合用來探討「無厘頭」的現象或敘事文本,例如周星馳的電影,若來探討婚姻家庭關係,可能也會遭受批評、質疑。

對我而言,婚姻及其家庭關係的社會學意義,當然不是一個定義的整理就結束的,在理論面,交換理論、情感理論、網絡理論,都很有討論的可能;在實證面,除了結婚意願的行為背景因素之外,晚婚、不婚、結婚但不生育、結婚又離婚等衍生現象,亦可引入社會人口統計或兩性關係、家庭制度範疇的變數來進行探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1568487
 引用者清單(1)  
2008/01/27 18:27 【城邦黨】 「走在紅毯裡,披上白紗衣」的意義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牙齒這種東西 全部掉光算了!
2008/03/22 19:06

好的婚姻是甜蜜的負擔

如果2個人都能在婚姻裡成長  是很棒的一件事

壞的婚姻是給你的人生上了一課

我結婚後想生小孩   男女都行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08-03-23 09:49 回覆:
說得很對,婚姻裡頭的傷痛,就跟牙痛一樣地要人命...

童書繪本現場-依恬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結婚這事兒真不簡單
2008/01/28 14:15

婚姻及其家庭關係的社會學意義......

這句子光看就頭疼,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也不是兩個人登記就可了事啊~


舒靈Sou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婚姻
2008/01/27 17:11
我也結過婚, 說實在,我覺得同居會比結婚好, 起碼要分手容易些, 可是如果有小孩的話, 還是結婚比較好, 畢竟台灣人對非婚生子多少還是無法接受的, 但在西方許多國家, 非婚生子的接受度很高, 單親家庭也很多, 所以比較不會造成大問題.

♥小瀞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0.0
2008/01/27 10:11

我覺得結婚證書只是一張無意義白紙,心靈的契合才是會重要的

還有,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成長,那我覺得不如不要生

不但造成小孩心靈的不平衡,重則還有可能成為社會的負擔


blue phoenix屬於辜仲諒的十二強棒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來亂的
2008/01/26 23:56

對女人就是變成老媽子啦


blue phoenix


仰望月亮的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換個角度想
2008/01/26 22:34

我之前在一本書,叫做"我是女王"中看到一段話:

他說,之前湯姆克魯斯演過的一部電影<香草的天空>中,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對女主角說:"You complete me!"(你完整了我的人生)書中如是說,為什麼我們的生命,一定要有另外一個人才能完整,難道不能自己就去完整自己的生命嗎?又或者,我們為什麼不能去接受不完整的自己,或是不完整的生命呢?

所以我覺得結婚,也需要去考慮這個部份吧~幸福一定是要兩人共同努力,才能去擁有嗎?為什麼我自己不能為自己追尋到幸福呢?

人家常說,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在這現實層面和既定事實之外,更該考慮的是,為什麼要去結婚呢?


生命的意義,便在於是否能發現美.尋找美.紀錄美.實踐美;
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是否能感受愛.體會愛.給予愛.傳播愛

蕃茄余小薰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結婚有那麼難嗎?
2008/01/26 18:09

好像書讀越多的人,越不容易結婚!真想不到結個婚還可以開堂課當碩博士論文.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社會中的婚姻儀式
2008/01/26 03:09

婚姻需要經過儀式乃俗成做法,和愛情真正無關的是,儀式不過配合社會存在,和對象不相干,拋棄對象,這個儀式場景,自己,特別是新娘就成為唯一主角,新郎,藉由儀式宣告眾人自己所處的社會階層,於是在儀式中,少見屬於真愛的部份.

婚禮其實多為親族所舉辦,親族也喜歡藉此宣告自家子女的嫁娶對象,遵循古禮努力達成對方的祈願,有財力者甚至願意以超高標準,展現階級或和對方親族暗中財力較勁,都只是為了子女成婚以後不要被對方族群瞧不起,所以生活除卻這些親族的拉扯,小倆口如果生活足以自足,不必依靠家產,幾乎是可以生活單純,毫無憂慮度日的.

所以儀式的規模端賴家族對子女的教養模式,明理的家庭會因應子女的期望進行儀式,掌控很深依賴性強的子女就由長輩包辦儀式的進行,當然如果缺乏愛情的被動式婚姻,主人翁只是進行人生的必經之路,缺乏自主意識的篩選,儀式成了宣告的作用,搭配俗成的社會觀,自然生子,養子也成為生命歷程的一部分.

婚與否與愛情絕對無關的是,契約是彼此對愛的一紙保障,對愛情有絕對認識的自信默契者,不乏選擇拋棄俗成的律法規範,以非社會的方式(同居)進行彼此的婚姻關係,這點可供同性戀愛人參考,不必爭取法庭的認可一樣可以進行愛的誓約,何苦上街抗爭呢?!   



茈靜雪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 )
2008/01/26 00:27

或許大家都曉得不生小孩會帶給社會結構的影響,

但面臨現實的經濟壓力下,還是決定選擇不生。

再者,許多事情很難三言兩語形容,

我個人覺得婚姻只是一種形式,而與家人的相處那才是需要彼此培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