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9 21:25:54瀏覽1426|回應4|推薦12 | |
美國醫師質疑臺灣官員打新冠疫苗為何先於長照、遊民,我之前評論是因臺灣文化殘暴及官員自私所致,臺灣就是認為某些人「不重要」!但看到黃立民院長說「這是兩難」,我想起邁可桑德爾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多個例子,我們先看 Michael J. Sandel他的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第一集一些例子: 1.某電車失控將撞死五人,你是駕駛,有另一條軌道上有二人,你要撞哪邊? 2.你在天橋上,旁邊有一胖子,若你推他下去剛好可以擋住電車行進並阻止災難,你會不會推? 3.你在急診室,來了六病患,一人傷重五人傷輕,你可救傷勢輕五人並全救活,或只救傷重者但其他五人全死? (以下許多例子略過)… 簡言之, Michael J. Sandel就是經常在一段授課中不斷的舉例讓大家思考許多道德哲學與正義的問題,例如前面的例子許多人會選擇「死較少的選擇」,有些人則會探討行為的道德性如「是否為主動殺人」, Michael J. Sandel將此區分為結果論”consequentialist – locates morality in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與絕對論”categorical – locates morality in certain duties and rights”。 接下來的部分我不必再討論,因為臺灣的防疫邏輯跟道德或防疫效果沒半毛錢關係,只跟狗官的命有絕對關係,我稱之為臺灣版本的「狗官不能死,賤民必須死!」 幾年前即時塔防戰略遊戲《獸人必須死》Orcs Must Die!曾獲得許多玩家青睞,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的某副本任務其名稱也有「XXX必須死」,其中XXX是該任務中要打倒的魔王。「XX必須死」在臺灣來說就會變成「XX必須活」,防疫的最大目標「XX必須活」就是「重要的人不能死」,並且將導致某些族群有可能「屍橫遍野」「XX必須死」的情況。 我提過美國醫生Justin Yang在FB 上表示他認為長照、安養中心及遊民是高風險人群應該先打疫苗,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他則表示,礙於疫苗數量有限,台灣高齡長者數量眾多,即使列在前面順位也不一定打得完,這是站在保全防疫體系以及降低死亡率之間的抉擇,「非常兩難」,不過還是建議,若是可以75歲以上長者可以與第二順位一起接種。以下是我的看法: 我相信臺灣的防疫體系絕對沒思考什麼「保全防疫體系」這種「大命題」,舉例來說,如果陳時中把去年對付武漢台胞返台「禁止、禁止陸配子女」、一律隔離14天的標準毫無差別的沿用到今天此時此刻,就不可能有機師因為3+11居家檢疫3天再自主健康管理11天帶進變種病毒造成疫情破口的可能。 換句話說,如果去年陳時中的防疫標準「一律隔離14天」被輸入電腦程式並且不修改,這種死也不改一成不變的「防疫體系」可能讓臺灣至今仍然不會被變種病毒感染。 我談這段的意思就是,臺灣不是自詡「民主國家」?大家不是常說「民主國家」「沒有任何人是不可取代的」?難道還要「造神」?狗官未必絕對與「保全防疫體系」有關,只要「一視同仁」不就得了? 何況,就像大家喜歡說的,「病毒才是敵人」,如果真的把這個命題「當真」,就算疫苗「不夠」,難道不該先把資源拿去修補最脆弱的部分如遊民及長照族群,而不是把資源投入「沒有生病並且不太可能生病」的狗官? 這次covid-19疫情中,疫情嚴重的世界各國醫療人員很多人都面對「道德兩難」,例如該不該救老的而放棄更多人,臺灣根本沒到這種情況外,我們只看到整個臺灣文化價值觀就是「救重要的人」,所謂「重要的人有兩種」,一是「我很重要」及「狗官很重要」而已。 Covid-19疫苗施打順序證明臺灣文化根本沒有上升到「功利主義」或「道德主義」的思考,唯一的「標準」也沒有考慮防疫不防疫,或是以防堵病毒擴散為最大目標!臺灣防疫思維就像是一旦面對大火,大家不在火場周圍滅火或開闢防火道避免延燒,而是趕快跑回家準備水,等火燒到屁股時再在自家家邊「滅火」。 我不曉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召集人張上淳的醫生兒在臉書曾說「無助的老人想要阻擋疫情蔓延,但這是無效的,因為科學與政治無法併存」是不是描述這種狀況,但把臺灣官員打新冠疫苗為何先於長照、遊民解釋成「站在保全防疫體系以及降低死亡率之間的抉擇」!? 難道,這些狗官繼續活著,臺灣從此不受病毒感染,每個人就有疫苗打了? Blackjack 2021/6/9 長輩再等等!仍得等官員打完才能接種 黃立民:兩難啊 2021-06-09 15:12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的公費疫苗接種順位,與先前順位相差不遠,仍以醫事人員列為第一,其次為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並包含重要官員,高致死風險的高齡長者仍被列在第五類及第六類。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礙於疫苗數量有限,台灣高齡長者數量眾多,即使列在前面順位也不一定打得完,這是站在保全防疫體系以及降低死亡率之間的抉擇,「非常兩難」,不過還是建議,若是可以75歲以上長者可以與第二順位一起接種。 莫德納疫苗今配送到各院區,至於其他疫苗的接種順位,今終於出爐。依照指揮中心公布的七大順位,依序為第一順位醫事人員,約有50.6萬人;第二類為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其中包含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重要官員,約有13.9萬人;第三類為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如國軍或防疫旅館第一線工作人員,約6.1萬人;第四類為因應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約0.2萬人;第五類為機構、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約46.7萬人;第六類為75歲以上長者,約150萬人;第七類為軍人、警察等人員約86萬人。 對於長輩接種順位仍晚於官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會讓大家等太久」,會盡速接種後並往下開放。依照指揮中心先前分析國內的死亡案例,有9成以上的死者年齡超過60歲以上,且有8成3合併多重慢性病,顯示國內高齡染疫致死率高。各方專家多建議長輩先打,以降低死亡率阻斷長輩間的隱形傳播鏈。 黃立民表示,看得出來指揮中心在制定優先順序時,面臨到難處,畢竟現在疫苗數量不足,死亡率又高,在保全防疫體系與降低死亡率之間做抉擇,他認為,以現在的疫苗劑量,優先開放75歲以上長輩接種,肯定無法打好打滿,指揮中心最後仍是選擇保全醫院及防疫體系。 但他認為現在仍持續與病毒賽跑中,建議若可行,75歲以上長輩也許可以與第二類對象同時開打。他也呼籲,許多長輩自認身體佳,仍舊在社區內趴趴走,強烈呼籲「能不要外出就不要外出」,降低接觸人們的機會,把R0值降到最低,才有辦法降低感染死亡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