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23 00:17:04瀏覽2545|回應11|推薦18 |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一月廿日在國會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提及岩手縣野田村市登記為二○二○東京奧運台灣接待城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這則新聞引起許多臺灣人遐想,蔡英文也用日文發推特表開心,但臺灣媒體卻「集體忽略」了安倍談到中國的部分:「(兩國)對本地區及世界和平與繁榮共同負有重大責任,將構築新時代成熟的日中關係」。同時,媒體社論「日本媒體連發中國頭條說明什麼?」則談到中日關係的極度密切,尤其前幾年釣魚台爭議導致的雙邊關係冷卻,經貿的密切往來竟然逆轉了惡性循環,這特別是處在臺灣的我們所必須注意的。 「日本媒體連發中國頭條說明什麼?」提到了一個舊數據:「截至2014年底,在華日資企業已多達32667家,占全球日資企業的48%左右。作為全球頭號消費市場的美國,日資企業不過是7816家。排名前十的其他9個國家加在一起也只有22219家,比在華日資企業少得多。」,如果中國被許多臺灣人形容成「肉包子打狗」的投資地獄,為何日本人這樣「不怕死」? 要瞭解日本為何「不怕死」,要先看中日經貿往來有多「熱」,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的介紹,2019年,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對日本進出口2.17兆,增長0.4%。日經中文網「數字裏的中日關係40年」則提到,JETRO統計,中國自2007年以後連續11年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國,也自2002年以後連續16年成為日本最大的進口對象國,中國更是日本在海外長期居住第二多的國家。 另外根據《日本經濟藍皮書:日本經濟與中日經貿關係研究報告(2019)》,2018年中國遊客在日消費1.537兆日元,占訪日遊客在日消費總額(4.5兆日元)的34.1%。1.5兆日元,相當於日本名義GDP總額(548.5萬億日元)的0.27%,而日本2018年名義GDP增長率僅為0.6%,可見對當年日本經濟的貢獻率非常高。截至2018年底,日本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51834個,實際到位金額1119.8億美元,穩居對華投資國別排行榜首位,是唯一一個累計對華投資超千億美元的國家。 前述社論也提到,儘管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兩年下滑,但2019年豐田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首次超過其在國內的銷量,今年很可能日系車整體在華銷量超過在日本國內的銷量。此外,去年日本企業向華為公司一家的供貨額就超過1兆日元,中國企業還併購很多日本企業,例如聯想集團以收購富士通PC業務51%的股份,美的集團收購東芝公司80.1%的股權,海信集團收購東芝公司95%的股權,松下公司的總部都將遷至中國,由此可見兩國經濟的相互關聯度在進一步上升。 對日華關係的演變,天下雜誌有一篇報導「『台日友好』對上『中日新時代』:日本會為了中國拋下台灣嗎?」,文末是日本上智大學政治系教授中野晃一的說法「在中國與台灣的兩難之間,日本最有可能保持現有的政策,不會積極加深與蔡政府之間的關係。」,這背後的因素無疑就是經濟。 在政治方面,習近平預計今春訪問日本,中日兩國可能擬定的「第五個政治文件」則被各界廣泛臆測。這份文件應該不至於有強調「台灣屬於一個中國」的字句,但可預見的,中日關係顯然朝改善的方向前進。 因此,本文對台灣方面因為安倍在國會中提到台灣而歡欣鼓舞一事認為:這並不能轉換為日本對台獨的支持,因為無論日本或美國,他們的主要方針當然都是「維持現狀」,這樣他們才能持續與中國貿易。 是故,如果台灣主動改變現狀,這裡指的是「台獨」,日本會不會出兵,那就相當可疑了。如果日本「自己的領土爭議」都可以因為與中國巨大的經濟利益而「擱置」,那台灣這個「別人的領土爭議」不就更不用說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