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少爺馬英九比不上千金小姐蔡英文的狠毒
2017/04/20 09:19:45瀏覽882|回應0|推薦8
蔡英文為了防止太陽花以外的人衝進立法院,開始以超級拒馬阻擋人民,我看過日本時代劇的城防,也沒像千金小姐蔡英文如此狠毒,連軍事機構也沒這麼猛,成語「婦人之仁」其實有性別歧視,以後該改成「馬英九之仁」。  

瞧瞧這陣仗,連隻狗都進不來。



馬英九的軟弱與蔡英文的狠剛好給往後治台者一個啟示:

莫學馬英九縱放太陽花,且看蔡英文之手段!

Blackjack 2017/4/18

山雨欲來…今晚立院夜宿圍城 李來希場勘備戰
2017-04-18 10:32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立法院為年金改革審查,以厚重的拒馬抵擋即將抗議的退休公教人員圍城,影響附近車流和商家生意,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上午到場看了直搖頭,痛批街頭起家的政府小鼻子小眼睛。記者曾吉松/攝影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明天將審查年金改革法案,退伍軍人「八百壯士」發起「夜宿圍城-年改決戰在即!抗議違憲亂政!」活動,將在18、19兩日包圍立法院進行抗議。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今上午也特別到立法院外勘查地形,準備晚上圍城的進一步行動。
立法院上周日起就在周邊布滿蛇籠拒馬,重重戒備,國民黨立委許毓仁痛批這樣的防備好像要「防範監獄暴動」,難道委員和立法院工作人員是犯人嗎?人民的國會已經變成鐵網的監獄。

有民眾上午直擊李來希與友人前來勘查地形,對於布滿蛇籠和拒馬的立法院指指點點,面有所思地與友人討論該如何突破重圍,進行晚間的夜宿圍城活動。

中時社論》死抱一中各表 馬英九終究平凡
2017/4/17 下午 08:34:09  主筆室
長風基金會15日在台北主辦「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講座,邀請史丹佛大學資深研究員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後左)及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右)以「中美爭鋒及其影響」為題演講。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前左)以長風基金會董事長的身分主持講座。前總統馬英九(右2)出席聆聽,並與他們合影留念。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106年4月15日
兩岸從1949年起處於敵對分治狀態,注定台灣不可能擁有承平的命運。1992年兩岸達成政治協議(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稱為「九二共識」),為兩岸開了和平機會之窗,在確保兩岸不永久分裂的前提下,開始進行民間交流。但「九二共識」並未為兩岸打開和平之門,迄今兩岸政治地位問題仍然未解,政治敵意仍在。1990年代起,主張兩岸分離、企圖從文史認同「去中國」的政治力量快速崛起,台灣成為一個內部有認同分歧敵意的社會。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開始面臨這兩大歷史的考驗:化解兩岸政治敵意、彌平內部認同分歧。過得了這關,他就是英雄;過不了,就是平凡的政治人物而已。

為政的首要目標是為人民創造一個安定與發展的環境。這個目標,馬英九是達到了。2008年起,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開啟了大交流,商業與人員之往來大大拉近了兩岸人民彼此的認識與情感,也對台灣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即使兩岸政治上仍處於敵對,但是雙方願意外交休兵、軍事節制。從這一點來看,馬英九的確為兩岸搭了一座橋,即使並不堅固,但是他仍有搭橋之功。

就兩岸關係而言,忽視分離史觀對於台灣內部及兩岸認同的危害,是馬英九的缺失。直到第2個任期時,馬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嘗試做課綱微調,但最後又放棄立場,結果不僅沒有反正,連撥亂都沒做到。在如二二八事件等重大歷史事件上,馬未能以執政的力量還原歷史真相,不僅未能清楚地讓民眾認識日本殖民對台灣所造成的傷害,有時自己還融入這些錯誤史觀而不自知。此等不作為的結果,使在野黨取得歷史的詮釋權與「愛台灣」的論述權,導致國民黨難以擺脫「外來政權」的魔咒,並讓兩岸認同分歧在馬政府8年執政期間快速攀升。

馬英九在第1任期內,或許受限於連任的壓力,以致在處理兩岸政治關係上謹小慎微,但是在其第2任內,馬仍以「一中各表」、「不統不獨」、「維持現狀」、「只經不政」作為政治綱領,卻忽視了兩岸的政經實力早已不可能維持現狀,兩岸維持敵意恰是民進黨所期盼的結果。「不進則退」永遠是真理;馬最終選擇「不進」,其結果則是國民黨退出了執政舞台。

英雄的偉大在於能創造制度,也可以在離職後留下典範。可惜,馬英九力有未逮。2014及2016年兩次選舉,國民黨的慘敗間接地為馬做出歷史評價。今日民進黨能夠以「政治正確」來追殺蔣介石與國民黨,馬難辭其咎的是,在其任內未能敢於為社會建立正確史觀、為國民黨捍衛核心思想與價值。就國民黨而言,黨內迄今還有「深化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的爭議,馬難道沒有責任?民進黨迄今還打著「維持現狀」的旗號,究竟算是馬的追隨者,還是更證明了「維持現狀」本身就是個有問題的論述?

執政前4年,馬英九當機立斷,開啟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關係,自屬不能否認的功績。但是,「和平」是人類的最高價值,也是當代衡量政治人物功業得否配戴最榮耀桂冠的指標。歷史給了馬英九創造兩岸和平的機會,但是在執政的後4年,他沒有達成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的歷史功業,沒有強化「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亦未能對分離史觀撥亂反正;8年任期後,國民黨成為一個丟盔棄甲、沒有論述、失去方向的政黨。沒有把握歷史給他的機會,讓馬難以通過大歷史對他的檢驗。

如果馬英九卸任後歸於沉寂,功過交由歷史自然沉澱,當不會面對外界及黨內如此強烈的批判,但他太在乎自己的歷史地位,反讓自己站到風口。應知歷史評價是流動的,馬一直認為他的「一中各表」有效,並奮戰不懈。但東亞戰略格局已經改變,邊緣化成為台灣新常態,兩岸關係現狀早已不再是1992年、也不是2008年情景,他卻仍緊抱著25年前的「一中各表」。他可以繼續擁抱過去,卻不能阻擋後人開創未來。

馬英九應該還記得,蔣經國曾說「時代在變、潮流在變」,因而痛下決斷,解除戒嚴、開放黨禁與報禁。緬懷偉人,馬英九難道不應反思自己的抱殘守缺,注定只是政治凡人的歷史定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