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龔自珍《已亥雜詩其五》
2009/02/07 05:15:03瀏覽1906|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8 推薦)刪除    留言 14 / 3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10/20 下午 10:07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已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5 推薦)刪除    留言 15 / 3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10/20 下午 10:24
[注釋]

.道光十九年(已亥,1839),作者因不滿朝政,托父病辭官回鄉, 不久又北上接家眷,于往返途中寫了三百十五首詩。因這一年爲已亥年,而組詩乃雜述見聞、感想以及往事回憶等,故總稱之爲《已亥雜詩》。


.浩蕩:廣闊宏大。這裏形容作者離別京城時的無限愁緒。


.吟鞭:即鳴鞭。指作者由京動身。東指:作者由京返杭,起初一段路是向東的。天涯:指作者將遠離北京。


.落紅二句:以落化成肥料滋養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願爲國效力。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2 推薦)刪除    留言 18 / 3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10/21 上午 10:42

[解說]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龔自珍因事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於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動身南歸。詩人客居京城達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今日一旦離去,已屆四十八歲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師,冷署閑曹,俸入本薄,性既豪邁,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觸動時忌。其辭官離京時的萬端棖觸,可以想見。
  首句浩蕩離愁白日斜,以浩蕩二字,極爲凝練地寫出離愁的深廣。白日斜三字一筆勾勒景物,以夕陽西沈、暮色蒼茫的氣氛,強化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種種情懷。詩人南下,本是回到故鄉,然而他卻感慨道:吟鞭東指即天涯。離京標誌著龔自珍政治生涯的終結,他仕途蹭蹬而一事無成,此次離京無望重返,於是當聽到馬鞭抽響,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斷腸之感。滿懷愁緒的他,無心賞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會增加他的悵惘。可是他的視野裏出現了落花--他在好幾篇詩中吟詠過的薄命花斷腸花!當他觸景會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絲幽怨、幾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塵,不象徵著自己的遭遇和命運麽?如果詩人沈浸于感歎年華已逝、青春不再,那麽他就不是龔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詩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爲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爲瑰麗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爲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這哪里是落花的葬詞?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讚歌!
  龔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書院,聚徒講學。他不無怨恨、不無留戀地告別了過去,但又滿懷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於培養年輕一代。他對國家民族的那一份執著的忠忱,至此化爲薪盡火傳、澤被後人的一種使命感,落紅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徵。反復吟誦此詩,便會深感詩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膽!
  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櫫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回覆
推薦  留言 19 / 3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尋夢人22傳送時間: 2004/10/21 上午 11:28
很讚的解說  
讓人更能體會出詩人的心情
謝謝萬大爺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j1565&aid=262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