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十年後,義大利將脫胎換骨!」
墨索里尼在一九二六年於威尼斯廣場如是宣告。
這句話在八十多年後重溫變成了歷史的諷刺。
但不可忘記,羅馬今日仍有不少新建設,
因他的獨裁專政而來..
因為他希望將羅馬的光榮歷史與自己的功業相連。
就如今天所說的羅馬威尼斯廣場就是其中之一
羅馬威尼斯廣場是位於羅馬帝國時期建築群的邊緣地帶
在繁忙的交通之間卻參差著成列石柱與神殿;
這裡也是豐富羅馬的魅力所在,
由威尼斯廣場往西北延伸而去,
是天主教時期的巴洛克羅馬,
與東南這片異教時期的羅馬,
同時為這座千年古都展現絕代風華,
主軸十字大道(Via Corso)由此展開。
周圍環繞的是最高級的購物區。
維克多伊曼紐二世紀念碑就位於廣場上,
該紀念碑是義大利統一的象徵,
大戰後改為陣亡將士之墓就像是台灣的忠烈祠一般
當年義大利的統一,是以撤丁王國為中心點,
憑著加富爾的外交,法國拿破崙三世的援助,
加里波的的武功以及瑪志尼所宣揚的民族主義,
在短短數年之間,竟把義大利王國建設成功,
在義大利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梁啟超在書中寫到《義大利三傑傳》:
加富爾、加里波的、瑪志尼,
這三個人在十九世紀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來到羅馬,便知道義大利人對這三個人仍念念不忘
可是除了這三傑,有個人物更是不容忽視。
此人就是當時撤丁王國的國王伊瑪紐爾二世,
全靠他慧眼識英雄,任命加富爾做首相,大事改革。
但義大利人並沒有忘記他。他在勝利紀念館的騎馬雕像,
英姿勃發,由Sacconi設計。
義大利人以此雕像慶賀義大利的統一。
在羅馬義大利廣場可分為幾個部分
一個為歐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另一為威尼斯宮
歐艾曼紐二世紀念堂白色建築物
是初建構於1885年於1911年完工
是經由政府機關採公開甄選的方式決定承包商
最後Giuseppe Sacconi脫穎而出
Giuseppe Sacconi採用新古典風格來建造這座紀念堂,
聳立在中央高台上的是伊曼紐爾二世騎馬的銅像,
下方為無名英雄墓,後面半月形長廊上,
則銘刻著歷史事蹟。想像力豐富的義大利人,
幫獨特造型的紀念堂取了個「結婚蛋糕」的暱稱,
顯露出拉丁民族特有的幽默感。
威尼斯廣場的另一主角,是威尼斯宮 (Palazzo Venezia)。
這是文藝復興時期興建的的宮殿,落成於一四五五年。
從一九二六年起,成為了法西斯主義者墨索里尼的指揮總部,
墨索里尼好幾場著名的演說都在威尼斯宮的陽台發表
位在廣場西側的威尼斯宮,樓高3層,
是教皇保羅二世於1455年敕令興建的。
它是羅馬在文藝復興時期所建造的第一座宮殿,
並在之後的歷史中,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
威尼斯宮首次被寫入歷史,
是成為威尼斯共和國駐羅馬的大使館,
其後一直到1916年,隸屬奧地利管轄。
法西斯主義興起之時,墨索里尼曾駐留其間統籌政局,
宮內的世界地圖廳就是當時墨索里尼舉行內閣會議的地方。
1944之後,威尼斯宮走下了政治舞台,
一樓改成博物館,裡面分設數個展覽室,
陳列歷代收藏的木雕、金銀藝品、
陶磁器、青銅器及畫作等。
和威尼斯宮比鄰的聖馬可教堂,
15世紀時與威尼斯宮合併於一處,
到了18世紀中葉,曾以巴洛克式風格整建過,
正面開有3道拱門,襯托出整體建築的古典美
或許在這古意盎然的古羅馬城市中
出現這座較具有現代感的一個廣場是有些突兀
在義大利人眼中這是件讓人覺得玩笑的一個建築
不過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
這建築物也是具有歐洲風範的另一種架構
或許可以在這樣的外型裡找到一種獨特的規格
就單純的一個建築架構而言
這裡也算是獨樹一格的風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