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3 23:52:05瀏覽3190|回應5|推薦20 | |
文/怡克納米斯 今天聯合報一則新聞標題說拿掉「職業」名稱 高職將變歷史,講白一點,這和一堆大學系所招不到學生,決定改個響亮的名字,這兩者有啥差別呢? 舉個例子,改個流行響亮的名字,如什麼生物科技之類的,本質沒變,師資沒變,那麼,看不出所以然,或者是不知賣啥膏藥的大學系所,不就是為了招生而招生,誆一堆高三生嗎? 我沒讀過高中,讀的是高工,也就是職業學校,不是考不上高中,只是不想念高中而已。但我總覺得,技職體系的職業學校、專科、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不管怎麼比,硬是矮了高教體系一大截。 瞧瞧以前的聯考安排,考完高中考專科,考完專科考高職,就這樣一路矮下去,變成是高中考不上才去考專科和職校,刻板印象就是「考不上高中」這種很弔詭的印象。但,我不是考不上,是考上不想報到,這和能力有啥差異呢? 或多或少我都會認為這是教育體系的一種「歧視」,包括曾經教過我的年輕老師(當年),剛從師範畢業,不也就是這樣的思維嗎? 新聞說「高職」一詞將走入歷史。為了不讓高職成為國中畢業生的「第二選擇」,教育部計畫將高職歸類為「專業型高中」或「技術型高中」,把「職業」兩字的名稱拿掉,直接稱工業學校、商業學校或農業學校。 看看吧,還是老掉牙的思維,用改名來正名,但改個名字資源分配就有效率了嗎?並不見得如此,改麼名字資源分配就會公平嗎?結果會如此嗎?
再看看吧,連教育部都分高教司與技職司了,顯然在教育部裡,高教和技職是兩碼子事,不是一件事啊! 職業學校改個名字也許好聽一點(只是沒有「職業」兩個字),但有職業又何妨呢?大學畢業還不是也要找工作、謀職業嗎?
我讀的是高工,也就是職業學校,但讀的是大學,當年我很自豪我的功力高於一般大學電子系或資訊系的學生,為什麼呢?我經過三年的實戰訓練,遠比只讀理論的大學生強的多(當然,那是當下的比較),那麼,多個職業兩個字,又如何呢? 我同時在技職體系和高教體系教書,講的嚴格一點,我總覺得技職體系的大學生,用功程度比起高教體系的大學生多了很多呢?
教育是百年大計,怎會為了一個改名的「小事」,搞的好像茲事體大的大事,但本質上該去改善的事,是不是也該好好搞一搞呢?想一想,改一改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