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討台灣房價上漲之原因與應對檢討
2014/05/09 13:35:53瀏覽1073|回應0|推薦7

政府針對房價高漲要打房。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揚言,要將房價在兩年內打降三成。為政者總以為房價上漲都是奸商的炒作。其實在2008年以前台灣房市也曾有過近十年的沉寂,甚至房價下挫,建商也無可奈何。過去六年房價上漲係受客觀總體社經變數之影響:

一、降遺贈稅資金回流

遺贈稅降低,海外華人資金回流。據中央銀行統計,2008~2011年民間資金回流逾2兆元,此與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民間資金外流7兆元,成強烈對比。

二、資金寬鬆利率低廉

金融海嘯後美國實施QE,全球利率降至空前的低水準。台灣銀行體系有三成閒置資金,存款利率降至1%以下,資金多轉往房地產投資,助長房地產價格飆漲。

三、亞洲都會比價效應

民進黨執政兩岸對峙八年期間,台灣房地產投資停滯,房價低迷。同期間,香港、上海、北京房價都巨幅上揚,香港豪宅單價有高達一坪850萬元(新台幣)者。在「比價效應」下,造成港資、陸資及台資投資台灣房地產。

四、美國稽徵海外所得

美國開徴海外所得,在台之美籍華人多將銀行存款、基金等可稽查之資金轉置房地產,以規避稽徵。

五、大陸台商資金回流

早年台商西進中國,資金外移。近年因中國經營環境惡化,特別是沿海地區「騰籠換鳥」,造成台商撤資回台。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標的,遂將資金移轉到房地產,包括囤積工業用地。

六、台灣投資意願低落

台灣近年社會及環保意識抬頭,投資意願降低,內外資投資均衰退,如六輕千億元投資停擺。社會資金泛濫,都擠往房地產。

七、社會累積儲蓄動能

台灣土地稀有,人口密度世界第二,加上東方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有錢就會買房地產。民間儲蓄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有一波房產投資潮:為保值買第二間收租的投資客;舊屋換新屋者;小屋換大屋者;偏遠郊區換市中心者;父母為兒女置產者。以往經驗,房價巨幅上升1~2倍之後,會停滯一段期間,回檔約1~2成。

八、預期心理助長投機

投資房地產者,多是向金融機構貸款,自備款兩、三成,房地產價格漲一成,投資報酬率就是30%~50%。何況利率低至1%~2%左右,有利房地產投資者利用財務槓桿獲得暴利。所以當預期房價上漲時,就有許多投機性假需求助長房價更上一層樓。

 【展望與建言】

()房價已成強弩之末

雙北市(1)房價與所得比已達12~15倍,世界最高;(2)房價與租金倍數達64年;(3)台北市平均年租金僅及平均房價之1.57%。再再顯示雙北市房價已成強弩之末,回跌可期。

 ()房地產投資資金退潮

未來兩年台灣有縣市長及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加上兩岸經貿協議(服貿與貨貿),核四公投等形成朝野極端對立,台灣經貿前途堪憂。又有美國QE退場,利率升高之疑慮。投資台灣房地產風險增高,資金將退潮。

 ()八成人口擁有自用住宅

台灣有八成人口擁有自用住宅,房地產可能是他們畢生最大的儲蓄投資,若政策造成房價劇跌,絕非多數人所樂見。

再說,無論建商或房地產業主,大多已將房地產抵押給銀行,一旦房地產劇跌,將殃及金融安定,如同美國的「房利美」與「房地美」事件,這絕對非全民之福。

 ()都會區豪宅非初入社會人的標的

媒體說要不吃不喝15年才買得起台北市都會區的房子之邏輯也未必說得通。其實紐約、香港、東京、上海都會中心的房子也絕非初入社會薪水階層買得起,故不能以特殊區位之房價作為標準。台北近郊,捷運可抵達地區,如土城、樹林、林口、汐止,還是有卅萬一坪的房子,中、南部房價更低。再說買房子也不是一次備足總價才能買,大多置產者都是貸借,分年償還。先買小房子,再換大房子,先買郊區,再換都會區。

 ()實價課稅及擴大都會生活圈

平抑房價的長期政策應是改革稅制,房地產按實價課稅;其次是廣建捷運,擴大都會生活圈。此刻再推平價國宅,為時已晚。

 ~刊載於2014/5/6工商時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319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