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碩士論文
2014/03/14 15:10:00瀏覽1274|回應0|推薦4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成長篇》

進政大統計研究所第一年,魏應澤老師從美國Iowa大學取得統計博士學位,歸國任教於台大農經系專任教授。第二年政大企管研究所與統計研究所合聘他為專任教授,在政大開「高等統計」、「變異分析」等課程。我上了魏老師的「變異分析」(Variance Analysis)後,非常景仰他的統計專業。遂請他擔任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我選擇「計量模式分析理論與實務」作研究專題。也因此很努力看書,整理了一套有系統的筆記(談不上研究),算是我在統計領域學習多年最有心得的一門課。我的理論部份很早就完成,惟尚欠缺實例探討。而研究所第二年,我在崇右商專兼課,又趕畢業考,身體疲憊不堪,因此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延畢一年,目的在緩衝一下。因此學期結束,我們一班六人,只有我一人未繳論文,沒有畢業。

那年暑假,魏老師接了電訊局的研究專案,推估台灣電話需求用戶數。魏老師要用計量模式推估,並指定這項研究作為我的計量模式實例探討,我不得不答應。事後發現,這不是單純的統計問題。計量模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過去裝機需求量的成長與社會經濟指標間的因果關係建立多元的迴歸模式,依此模式推估未來。但是早年台灣電話裝機量受政策因素影響太大。如交換機受預算影響裝機數不足,造成供不應求現象。如今電話普及,無法想像當年裝一台電話保證金$16000,超過一般人的月薪,真是奢侈品。一旦擴充了交換機設備,電話裝機數立刻大增。電話用戶數成長起伏不定,不是單純受人口、所得等社會、經濟變數之影響。所以反覆找各種經濟變數,推測出來的結果均與實際用戶量差異太大。

其次當年還沒有個人電腦,這樣龐大的計量分析,需要用大電腦計算,用Fortran寫程式。我的電腦功力不及,因此魏老師另請一位台大農經所畢業的謝姓學生幫忙寫程式打卡。因為一再反覆測試,跑出大量不堪使用的資料;又反覆改程式。時間久了,政大電腦中心懷疑一個碩士生的論文是否需要如此龐大繁雜的資料?適巧,電腦中心主任也是由統計所另一位教授徐載華兼任,他問我原委,我只有據實以告。徐老師說電腦中心只提供學生作實習報告,及寫論文使用。若校外收費之研究計劃不得使用學校電腦。因此日後我再提報之電腦卡,一律不再處理。我的論文實證探討因此停擺,電訊局的計劃,我也不再參與。後來如何善後,我不清楚。只是不久遇到一位在國科會任職的親戚,他說電訊局委託政大企研所的研究報告,完全不實用。

事後雖然找我大嫂協助,在中華電腦公司為我跑了一個簡單的範例;但魏老師不認可,不為我推薦論文口試。我也作了最壞的打算,放棄學位,進入中華徵信所上班。

統計所師生都知道我的處境,深表同情。新任所長祈和福教授,一日約我到校瞭解困難所在,他出面才讓我提論文口試,他邀了另一位台大農學院的張教授是魏老師的老師,擔任口試委員。我知道魏老師給我的論文分數不及格。只是張教授與所長同情我的處境,也看過我的論文有一定程度,我才僥倖取得碩士學位

當年碩士論文,大家多是虛應形式,唯我很認真。回想一年前我寫完論文理論模式時,班上同學都肯定我最認真寫論文。最後落此下場,讓我多學了一門人生學分-「沒有把握掌控不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我也認識到受政策變數影響大,或市場環境波動變化多的產品,不宜用計量模式推估市場需求量。

魏老師是作學問的人,他的授課很扎實,但在統計理論與商業實務間,他也是初次接觸,我卻陪他當實驗品。他沒有成功,我卻因此幾乎賠上「碩士學位」。

多年後,我在遠東紡織公司服務,一位受亞東集團元智基金會獎助的台大經濟系講座教授來公司演講,他用計量經濟模式作公司的財務預測。筆者即根據個人之經驗回應,台灣是一島國,又是外銷導向,企業受國際經濟變化影響大,財務成長的因果關係複雜,甚難使用計量模式來推估未來。當場博得這位講座教授的肯定,及與會人士的驚奇,殊不知這是我吃過苦頭的心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172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