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7 14:03:21瀏覽2406|回應9|推薦10 | |
馬總統的聲望從2008年3月當選時的民意支持度70%~80%,一路下滑到如今之9%;甚至低於紅衫軍時期陳水扁的10%。馬總統支持度為何會直直落至今天眾叛親離的地步?筆者歸納馬總統的領導風格是他的致命傷。 一、寡情: 一位曾任大學校長的政務官對馬總統的批評:「他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2008年一就任,他提名政務官時,對他的競選功臣多不考慮,他要作全民總統,照顧二二八後裔。後來幾次地方補選,也為了打破地方派系,他提名的候選人,多是學者,或空降子弟兵。結果派系多作壁上觀,國民黨在雲林、新竹、中壢、花蓮都一再挫敗。兩岸政策是馬總統任內最大成就,但是在任用政務官時,卻撇下長年累積兩岸經驗,國民黨時代即培養之專業事務官,如高孔廉、劉濟勳,甚至尹啟銘等;而啟用賴幸媛、王郁琦、林中森等兩岸及經貿的門外漢;又令專業文官系統大失所望。 陳水扁時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海內外的台獨人士紛紛在政府位居要津,甚至以資政與國策顧問酬庸各方支持者。馬總統上任矯枉過正,撇開一切競選功臣;抬轎的地方派系領袖,疏遠獻策的專業文官及政策辯護的政務官與立法委員;只鍾情於博士學者。 王金平好歹兩次總統選舉都為馬總統盡力抬轎,今天涉及司法關說。馬總統親自跳出來,不留情面的批評,並指示國民黨考紀會開鍘,令人心寒。
二、專斷 一位曾在馬總統身邊服務過的退休政務官說:當馬總統周邊多數幹部都反映民情不利時,馬總統卻還說:『你們拿證據來。』證所稅決策前最後一晚在總統府高階會商時,從蕭副總統、陳冲院長、王金平院長以下,及立法院財經立委等決策高層均直言不妥,只有劉憶如兩次發言為證所稅辯護;結果馬總統仍獨排眾議,堅持他的「租稅正義」。此次王金平關說案件發生時,也有身邊之高層勸他「事緩則圓」。一位曾對馬總統有影響力的前政務官也曾說:「這樣具重大影響的事,他(馬總統)也不與人商量,即公開批判王院長,把話都講死了。」 三、偏執 馬英九執政的幾項堅持,「一切依法行事」、「打破政治分贓」、「倡導租稅正義」、「維護司法獨立」,都是理想的方向。但若少了整體思考,與現實分析,結果多陳義過高,成了曲高和寡的「偏執」。如政治雖不應是酬庸,但它本是利益與理念的結合,國民黨本身就是一大派系。當馬總統的支持者都被無情的撇清時,也是馬總統「眾叛親離、孤掌難鳴」時。 「租稅絕對公平」在全世界都無法作到,縱使有絕對公平的租稅制度,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也有規避途徑,「證所稅」尤其如此。這是世界少有國家實施證所稅的原因。馬總統卻要一意孤行,付出慘痛代價。 司法關說,一般國人,雖不認同,但在認知裡,也未嚴重到動搖國本的程度。何況王金平司法關說案的取證正當性,及證據的充分性尚待斟酌。若能利用社會輿論的制裁效果,會平順許多。但馬總統御駕親征的結果則是將絕對的法律案件轉為政治案件,變成是非不明,馬總統也騎虎難下。 四、自戀 聖經中有一則故事說:猶太人帶一位行淫的婦人到耶穌面前,要刑罰她。耶穌問眾人:「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結果從老到少,一個一個都出去了。故事的寓意是「沒有人是完全的」;提醒我們不要「自以為義」。 馬總統一向自視甚高,有高道德的光環,也以高品德標準看事情。當他自以為代表公理、正義時,卻常疏忽自身在程序上的疏失,馬總統的「特別費」案如此,今天對王金平的關說案處理也是如此。不是要袒護「關說」,而是關說的證據是監聽而來,社會對「監聽」之厭惡更甚於「關說」。更何況國會議長身分特殊,不能因黨籍處分就喪失其地位。否則黨紀豈非可控制國會,違背國民主權,國會自主與議長中立的原則。當馬總統義正詞嚴的批評王院長,維護司法正義時,卻同時嚴重違反了「程序正義」。這是「自以為是」、「自以為義」的盲點。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