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公務機關及教育單位推行開源軟體建言
2012/01/15 12:04:31瀏覽848|回應1|推薦24
總統好:恭喜您當選!

總統關於扶助弱勢族群與偏鄉學童的政績與政見令人感配!相信未來四年在城鄉數位落差的問題方面必能得到有效改善。在此有個小建議懇請參酌,不知道未來可否在公務體系和教育單位全面推動Linux作業系統的使用?這對於平衡數位落差意義重大。先前教育部曾經贈送一批預載Ubuntu8.04作業系統的電腦給弱勢學童,但普遍反映不佳。主因是由於學校同學都使用Windows,而小朋友又缺乏介面轉換的處理能力,導致做作業時彼此無法互相配合。

去年個人曾捐贈兩部中古電腦給博幼基金會,採用雙系統做法,同時安裝Windows和Ubuntu系統,並且為了讓學童能快速適應Ubuntu,還撰寫一份簡單的使用說明書。但經過這次努力後,發現以個人力量推廣開源軟體使用實在效果有限,因為那些使用Ubuntu電腦的學童一旦要和使用Windows的同學交換檔案,又會面臨許多他們無法處理的狀況,而產生很多不愉快的使用經驗。

個人的看法是,假如能在政府機關和教育單位全面打造開源軟體的使用環境,讓所有公務員和學校師生都以使用Linux為主,那就很容易向偏鄉地區與弱勢學童推廣Linux了。現在Linux的發展已相當成熟,以Ubuntu來說,個人從2009年使用到現在,發現許多中文化方面的問題都已解決,軟體功能也臻於完善,實在已經到達轉換的階段了。今年4月Ubuntu即將發行12.04版,這和Ubuntu8.04一樣是長期支援版,且在介面的採用上也有明確的定案(比如桌面使用Unity和Gnome3.0,文書軟體採用LibreOffice),實在是一個轉換開源軟體的好時機。很期望未來政府的資訊政策能夠更加重視軟體使用的公共化,為沒錢購買商業軟體的民眾建構符合公義的軟體使用環境。

以上懇請鑑核。敬請
鈞安

網友一點心敬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603427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想請問一點心
2012/01/15 16:46

電腦的資訊及知識我也不懂

但我想了解你認為全面性得更改困難再那嗎?

因為正確知道困難才能有效且快速的找到解決之道!

不是一人能做全面 而是尋求政府的資源 我的想法!

歡迎你來我留言簿對談 讓我了解 或許可以多一點希望的落實!

好嗎?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12-01-16 00:17 回覆:
啊!遇到有心人了!!
關於您所提到的問題,在此分為以下幾個部份闡述:

一、關於開源軟體與商業軟體的差別:
(一)開源軟體指的是參與自由授權協定的開放原始碼軟體,一般以Linux系統為主要使用環境,但通常也發行Windows和Mac版本。自由授權協定有 許多不同類型,比如GNU、GPL等,但一般都具有以下特色:軟體撰寫完成後會直接放在網路上提供網友自由下載使用,同時附上程式原始碼,任何人可自由下 載原始碼修改軟體,改完後也必須再將成果傳回網路上提供他人使用。授權中並未限定軟體必須免費提供,也提及可以酌收傳輸上必要的成本。但由於原始碼開放的 客觀因素,任何人無法壟斷軟體的相關權利,因此參與自由授權協定的開源軟體一向都是免費的。
(二)商業軟體即是我們目前大多數人使用的以Windows和Mac等作業系統為主要環境的軟體。商業軟體的原始碼為商業機密,絕不公開,以維護軟體公司的營收權利。並要求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須購買版權,假如將軟體安裝於超過授權數量的電腦上,即視為侵權盜版。也因此,在不願意多花錢購買正版的情況下,臺灣學生和一般個人使用者使用盜版軟體頗為嚴重。

二、使用開源軟體的意義:
(一)就使用動機和軟體公共性分析:每個人使用開源軟體有許多不同的動機因素。比如有些人因為Linux沒有中毒的顧慮而使用;有些人因為喜歡自由軟體豐 富的自我調控性,可以自己修改出許多不同的功能而使用等。但在此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開源軟體建構了符合公共性的軟體使用環境,以開源軟體所製作的任 何檔案格式,其他人都可以自行到網路上直接下載同樣的軟體開啟;相反,若是以商業軟體製作的檔案,由於其他人要開啟以前必須先擁有同樣的軟體,意味著凡是要開啟檔案的人都必須先購買軟體。當然,在臺灣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很少有人真的花錢購買正版軟體(除非是法人用戶),而是大多使用盜版。然而這又衍生一個嚴重的問題:文化弱勢和偏鄉學童往往沒有管道取得盜版軟體,這意味著他們從一開始就被莫名其妙的排拒在一套違法的潛規則之外,因而形成嚴重的數位落差。
(二)就避免商業軟體壟斷分析:
商業軟體都有一項共通的特色,就是軟體功能愈做愈複雜精細,以維持產品推陳出新的營業需求。然而,軟體功能愈做愈複雜意味著必須消耗較高的硬體資源,也就是新的軟體不能安裝在中古電腦上,因而帶動使用者必須同步更新硬體,以便安裝最新軟體。然而,事實上許多商業軟體提供的功能太過繁雜,一般使用者也許只會使用其中10%左右的功能而已,卻因為要安裝新版軟體的緣故而必須整臺電腦更新。如此硬體軟體同時花費,也就導致經濟弱勢族群無法使用電腦了。相對的,開源軟體則無此問題。以消耗硬體資源來說,Ubuntu傳統上採用的Gnome桌面一般單純開啟時佔用的記憶體大約300MB,但也有另一種針對舊硬體的Lxde桌面,開啟時只佔用約180MB記憶體。而WindowsVista和Windows7開啟時佔用的記憶體高達1.1~1.2GB,但實際使用上的功能性與Gnome或Lxde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只要擁有一台中古電腦就可以使用Gnome或Lxde桌面達到基本使用需求,不論硬體或軟體都不必再增加花費。

三、推廣開源軟體的困難點:
(一)開源自由軟體的推廣現況:政府其實一直都有在推廣自由軟體。尤其在中小學方面經常舉辦資訊研習,也曾經成立「全國中小學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自由軟體鑄造廠」,並發行「EzGo」整合式套裝系統等。各縣市的中小學教師也有許多自行組成自由軟體推廣聯盟,比如「ACFS」--由彰化中小學老師組成的自由軟體推廣組織,發行ACFS Ubuntu。不過,這些龐大志願者的努力一直沒有真正被政府拿到公家單位的電腦上作為官方標準系統來使用。
(二)使用者習慣問題:很顯然最直接的因素是沒有人願意冒犯大多數人只會使用Windows的習慣。如果真的要把Linux灌在每一台公家電腦上,第一個問題就是資訊組人員會增加許多額外工作,但如要外包廠商也不太可行,因為一般的電腦公司都不會安裝和維修Linux系統。而當資訊組人員大費周章的在每臺電腦上灌了Linux之後,他只會收到更多抱怨和疑惑,使自己疲於解決零碎小問題而已。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不會有人主動改用Linux了。
(三)認知和觀念問題:現在全臺灣對Linux最了解的一群人就是中小學校的電腦老師,連一般大專院校的電腦老師也不是很懂Linux(除了專門教Linux的老師以外)。我曾經有一次回學校系辦公室拜訪老師,當時系主任也在場。系主任和我所拜訪的那位老師都是電腦老師,但當我向他們提到我正在轉型使用自由軟體時,他們只知道Linux這個名詞,其他的就幾乎不知道了。系主任甚至問我說,如果使用自由軟體的人多了,它不是就會開始收費嗎?這就表示他並不了解自由軟體已經開放原始碼,客觀條件上已經無法由某個團體壟斷收費了。不過系主任很熱心,又提到國科會也有計劃想要自行編寫一套公共軟體,提供研究生寫論文使用。這又顯示他不了解自由軟體中已經有LibreOffice等功能完善的文書軟體,足以取代Microsoft Office。從這次拜訪中,我發現政府雖在中小學校大力推動自由軟體,但學界幾乎完全不了解這方面的努力與成果。
(四)公務系統問題:公家機關目前有一套共用的公文系統,但很顯然並沒有開發Linux版,因此當然無法在公家機關的電腦上灌Linux。先前政府剛開始推廣網路報稅時,報稅軟體也沒有Linux版,因此當時報稅都必須使用Windows。當時大部份銀行的網路系統和讀卡機也都沒有支援Linux,這也就是很多人認為Linux不方便的一項因素。
(五)其他技術問題:Microsoft和某些商業軟體公司開發了許多封閉式的資料格式,必須使用他們的軟體才能開啟或瀏覽,也成為排拒Linux的一項因素。比如Microsoft自行開發了一些撰寫網頁的規格,與一般公共規格不同,於是當某些網頁遵循Microsoft所制定的規格製作時,就只能以IE瀏覽器開啟,而不能使用其他瀏覽器。像這種情形稱為IE only網頁。目前的一項嚴重問題便在於,包括國科會在內的許多公家機關網站都是IE only格式,許多大學的學務系統也是IE only,這便阻礙Linux的推廣。現在研究生論文完成要上傳國科會網站時,一定要找Windows電腦並以IE瀏覽器上傳。而國科會研發的一些學術軟體或系統,也都只能在Windows使用。假如是這樣,我們如何向有志向學的弱勢學生介紹Linux呢?然而,如果要把IE only的網頁改成公共格式,以及將學術軟體增加Linux版本,顯然又造成公務人員的負擔,於是也就只能一直維持現狀了。

以上敬覆。一點心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