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1 07:21:33瀏覽2204|回應4|推薦95 | |
故事場景從姊妹倆步出房間到餐廳裡吃早餐開始, 畫面的呈現就如尋常家庭裡每天生活中的一般作息, 然,隨著鏡頭的移動又拉出了這令人異議的畫面, 這位媽媽正用監視器監控著家裡成員的一舉一動, 頓時令人吃驚,讓人覺得這個媽媽好可怕。
第二個令人錯愕是,在夜晚時刻,妹妹正在悠哉看書, 茉莉則是坐在書桌前念書,從背影來看, 是個聽話又用功的女孩,但這是茉莉自殺前的一刻, 姐妹倆人的心情狀態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戲劇後段的畫面中從正面側面所切入的角度來看, 茉莉當時正經歷著極端的痛苦, 跨不過一時的痛楚,逕自走到陽台前跳樓自殺, 而在一旁悠哉看書的妹妹, 被茉莉的死驚嚇得不知所措……
看到劇情的前端,直覺這孩子的自殺是早晚的事。
茉莉的家境堪稱優渥, 父母親擁有高學識、高學歷,是高級的知識份子。 父親從事教職工作,母親是全職媽媽。 茉莉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呈現出較為民主的教育形式, 但,劇中的父親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似乎是抽離的狀態, 欠缺溫馨畫面,直到劇情發展至夫妻之間爆發衝突時, 才略為交代教育的態度, 我總認為父女之間這樣的互動是不夠的。
母親是全職媽嗎,受過高等教育,一直覺得犧牲了太多的自我, 若不是生養孩子,自己必定有非凡的未來。 老是用高姿態的態度來教育孩子、壓制孩子、控制孩子, 擁有高學歷,也要求孩子功課也要名列前茅, 考個好學校,將來有個好地位,好頭銜。 出資給予茉莉乘坐計程車的費用,並告知不要讓妹妹知道, 這表示媽媽重視學業成績優秀的茉莉, 而忽略了平庸的可莉,對兩個孩子的待遇差別甚多。 每天的疲勞轟炸,碎念孩子的學業成績, 而優越的成績單可做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如此壓榨孩子之後還說這是為了孩子好。 每天監視控制孩子的日常作息, 但,自始至終都不瞭解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茉莉是極端配合母親要求的孩子,檯面上的處處迎合, 檯面下卻是極端的抗拒,表面上乖巧順從, 而另一面有壞的因子正逐漸腐蝕心靈: 手腕處一道道的傷疤是自殘的痕跡, 自虐是想得到媽媽的關注與道歉; 偷竊,是為了反抗媽媽的控制欲; 閱讀著超齡的書籍以抒發巨大的壓力。 也許正因為有如此環境的造就, 具備著寫小說的創作動力與能力。 如果茉莉的母親不是這樣的母親, 而能給予天賦自由,那茉莉的未來必是不可限量的。
妹妹可莉,容顏不似姐姐的姣好, 成績比不上姊姊優秀, 是母親比較不看好,較為忽視的孩子。 而可莉在姊姊過世之後, 承接了姊姊生前的那股巨大壓力, 面對母親轉移焦點與施壓, 可莉漸漸地體會了姊姊生前的痛苦, 慶幸的是,可莉懂得拒絕那來自母親的壓力, 不讓過多的壓力集於一身。
劇情一路發展,媽媽只注重孩子的成績表現嗎? 這個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雖然要求孩子要青出於藍還要勝於藍之外, 其實媽媽也愛孩子的一切, 只是當時媽媽的眼裡只看到的是學業成績。 在孩子死亡之後,不惜奔走,四處尋求原因, 在監控孩子的日常,卻無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位母親不甘心,也難以接受。 為了要找出孩子選擇自殺的理由, 不惜借用超科技的手段入侵茉莉死後的腦中世界去找答案。
在追尋答案的過程裡,也逐漸地了解到, 自己才是把孩子逼近走絕路的人。 因為了解,所以心痛崩潰。 劇情於陰陽兩隔中,在母女的道謝與道歉裡擁抱落幕, 在遺憾裡有了破碎中的圓滿。
//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朵朵有一句話說: 〝一個優秀的演員必須隨時能入戲,也隨時能下戲。〞 看了《茉莉的最後一天》的幕後花絮之後, 深深覺得當個精湛的演員還真是不簡單的事。 入戲前好好的心情,隨著劇情的需要, 在開鏡前就必須事先醞釀著情緒, 入了戲之後的渾然忘我, 進入了劇情,逼真猶如親身經歷, 下了戲之後,還得給出時間及適時的安撫, 才得以撫平情緒、收乾淚水。
著實令人感嘆,當個優秀的演員,真的好辛苦。
.....................於2018/7/23
茉莉的最後一天 https://www.pts.org.tw/OnChildrenPTS/cast03.html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