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2 19:19:34瀏覽1208|回應16|推薦182 | |
幾年前,孩子們上小學,適逢該校慶祝創校二十週年。當時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之一是校友回娘家,邀請校友寫下在校時的各項回憶與近況。主辦人收回表格後,張貼出來,讓在校的師生認識畢業的學長、學姊。
這是一所風評甚佳的小學,但是,創校才二十年,最年長的畢業校友只有二十多歲,若不是學生,就是社會新鮮人,他們會帶來令人驚艷的履歷嗎?我去看了這些學長姊的近況。果真如我所料,牆上貼出來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學生,只有兩名校友例外。 這兩人,其中一位當時在阿富汗從軍,另一位則在異鄉宣教。 這兩個選擇與其他學子不一樣人生路的校友,在我兒女求學的小學就讀過,這關係拉近了我和中東、戰爭、傷亡,以及獻身服事的距離。 我揣想若是兒子在二十歲,人生的黃金階段,告訴我,他要放棄學業,荷槍實彈的身入戰區,與敵人短兵廝殺。面對他可能缺胳臂斷條腿才回到我面前,再加上長時間身處緊張的戰地,也許他還會有精神官能上的後遺症,我會接受他從軍的心願嗎? 或是年輕的兒子對我說,他要放下一切,為主做工時,我會不會勸他先努力向學,進名校,入大公司,有了更「美好的人生」,更有經濟能力時,再來服事主呢? 我私下猜測這兩份「校友回娘家」的表格不是戰士或宣教士本人填寫的,而是他們的父母代替他們完成的。這兩個家庭應該都有滿滿的驕傲,才會樂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兒子正在做什麼。 雖然説兒孫自有兒孫福,當父母的無需操心太過。只是,我不免好奇的問自己,日後面對兒女所做的各類人生選項,特別是在我預期之外的項目,我的包容度有多大?我都能接受並祝福孩子嗎?我也會像這兩對白人父母這麼的以子女為傲嗎?
來訪的朋友們,你們又是如何呢?歡迎留下你的經驗或意見! 本文曾發表於OCT/24/2012 世界日報家園版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