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04 03:01:14瀏覽276|回應0|推薦25 | |
我喜歡湊熱鬧,之前有機會就會去參加盲片試映,即使這兩年主辦方的要求越發嚴格,我依然樂此不疲。直到上一次去看片,主辦方要求參與試映者人人手拿ID拍大頭照,這件事讓我感到不舒服。 我不想因為愛熱鬧貪看電影,而冒著個資外洩的風險,當時就決定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次參加這活動。 寫下本文算是為這段經歷做個總結。 (我最後一次看的試映片是神鬼戰士2,應該可以算是大片吧。)(然後我寫了一堆男主角的壞話。) 盲片試映 /新真
在美國,若有機會,我很喜歡參加盲片試映。「盲片」是我個人的講法,因為在事前通知裡只曉得該場試映會想要的觀眾群和放映時間與地點,其餘訊息一概不知,好像面對盲盒一樣。
盲片試映是影片正式發行之前提早開放給一般觀眾欣賞,邀請中特別強調與電影產業有關的人員不得參加,另一特點是主辦方慎重要求與會者事後不可洩漏任何與該片有關的字句。
為了做到完全保密,報名參加試映會要簽保密協議,還要填上X、 IG帳號,許是要抽查是否有人忍不住,偷偷在網路上分享(事實證明仍然有人會洩漏)。為了提防眾人在放片時偷拍偷錄,以前要求參加者在進入影廳之前要繳出手機,現在手機雖然可隨身,但是要放進上鎖袋裡,活動結束後再藉由機器打開,取回手機。我最近一次出席時甚至被要求拍照留檔,層層限制搞得好像在防間諜。說穿了,就是力求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不要走漏蛛絲馬跡。
怎樣的民眾適合參加盲片試映?我認為首要條件是個人餘暇要夠多,才能配合主辦方早到晚回的要求。至少提早一小時到場,事後還要填好多頁的問券。有幾回我在大太陽底下排隊,曬到頭暈眼花,卻對等一下要看的片子一片茫然,開始懷疑自己這樣耗費時間、精力的等待到底值不值得?
等到好不容易進到影廳裡,依然是等,等到放映前一分鐘主辦方才來人。人來了也不提要看哪部影片,而是再次提醒在場每一個人,踏出影廳後千萬不要提起有關試片的隻字片語(真的是一路搞神秘搞到底),最後才肯說出片名。
這一刻好比盲盒開箱。若是運氣好,遇到大卡司大製作的強片,廳裡立刻爆出歡呼聲鼓掌聲。說實話,能搶先其他人欣賞到大片的確叫人興奮,連我都有想和親友分享的衝動,可是保密協議早已簽下去了,只能無奈噤聲。當然也遇過生疏的片子,揭曉時現場一片沈靜。
話說回來,請一大群陌生人免費看電影,又不許觀眾說起觀後心得,顯然不是為上片做宣傳,那,所為何來?
我們推測製片方對於已剪成的版本有所遲疑,想藉由試映會群眾的反應再做調整。每次試片後寫不完的問卷題目,讓觀眾針對演員、角色,開場、結尾...一一提出看法。所以,就算影片已經在試映會免費看過了,等到正式上映時我們還會自掏腰包再次進場,去看看正片的內容、剪輯和試映版是否有差異。
丈夫說我既不熱衷看電影,何苦每每跑大老遠,花四、五個小時參加試映會,根本是自找麻煩?為何不等到上映時在住家附近的影城觀看,方便又省事。我說盲片試映看的不是電影,看的是熱鬧(再說不去現場看怎麼能確定是放了哪部片子?)。試片會有各樣的熱鬧可看,比如說哪些人對試片活動有興趣?(亞裔人士比例明顯偏低。)
我更愛看的熱鬧是映後的問卷題目,透露出發片方對該片在意的項目是什麼?期待又是什麼?這是平時接觸不到的範圍。此外,也遇過試映的片子最終沒進院線,而是改上串流平台,我們猜想是試片結果反應不佳。
我們的觀後感竟然會影響到一部作品的命運,或是說的誇大一點,某些影片都是經過我們的認可才在美國、全球發行,這樣算不算對電影產業有間接影響?這種難得經驗,不是每一位觀眾都會有,也是盲片試映對我的魅力所在。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