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過黃土高原(感謝推薦上聯網首頁)
2008/09/13 00:25:03瀏覽2133|回應1|推薦12

  中國把陝西省西安以北的地區稱為陝北,又稱黃土高原,乾旱、冰暴和洪水特別眷顧這裡。貧瘠的土地上,一片焦黃,山高溝深,不利於耕種,但是,中國是個勤勞的民族,先人們在惡劣的環境中,開墾出一塊又一塊的梯田,以廣播薄收的方式,種植了馬鈴薯、大豆、高樑、麥、米和紅棗…,也許過度開墾又無綠化,這裡的水土流失特別嚴重,一旦下起雨來,滾滾洪流向低窪地區流竄,形成一條又一條的深溝,我們去的時候,黃土高原上除了一望無垠的黃土外,很難看到第二種顏色!

  那年春天,我們以十二天的時間,訪視了陝北的綏德、吳堡、佳縣及榆林市,並到內蒙了解治砂工作,每天上午七時出門,直至暮靄煙橫才回賓館。

典型的黃土高原-山高溝深

          早安,綏德 

  我們七人從西安分乘兩部出租車直奔綏德,抵達時已是翌晨兩點。

  天亮推窗外望,只見四週一片焦黃,外找不到其他色彩!窯洞一孔孔地鑲在土黃的山丘上,據說每一個孔就代表一戶人家。

  早晨的綏德縣城是熱鬧的,人力板車、上班上學的人潮充塞街頭。也許在高原生活,山與山之間少有電話設備,居民只能以「喊話」來連絡,練就了他們中氣足,講起話來快又大,加上濃濃的陝北口音,若不仔細聽,還以為他們是在吵架。

↑綏德近郊

↑陝北佳縣一景

          下鄉送糧

  在賓館用完早飯後,一行先赴中角鄉訪視水壩及打井工程。

  訪視打井工程時,村民激動的告訴我們:早年村裡沒水,他們要到五里外的山溝去挑水,來回兩趟往往已耗掉半天!有的說,從溝裡挑了滿滿的水,回到家只剩下七、八分,為此他們視水如金!又一個說,他們在挑水或用騾子駝水中,有時因山路太陡太窄,騾子駝水爬坡站不穩,就滑倒落山谷!因此他們極需打井,挖水窖等來儲水。

  近午時分,衛生院前聚集了老弱婦孺,有的拉騾,有的推板車,有的拎著繩子,老舊黑藍的粗服,疲憊無助的臉,無情的歲月在他們臉頰,刻劃出一道道深紋,他們安靜的,靦腆的等候領麵粉。

  領到麵粉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把麵粉仔細捆好,綁在背上,步履蹣跚離去,看著他們仔細捆綁,步伐蹣跚,一拐一拐漸去漸小的身影,真讓人想上前扶他們一把,送他們一程。

  一鍋雜菜湯,一大盤熱氣騰騰的饅頭,就是我們的午餐。在這裡,不論官位高低,沒有縣長與工人之別,大家自己動手盛湯配上饅頭,或站或到外面找塊石頭當椅就吃起來了,來陝北第一天的午飯,我已領受了綏德人的粗獷、豪邁及熱情。

他們真的用驢駝水

發糧現場

          掬一把黃河水

  早飯後我們兵分三路,在相關人員陪同下,赴縣內各村莊訪視待維修的學校及待解決的飲水問題。

  我們這組開拔到了黃河畔的棗林坪鄉及河底鄉。立於河畔觀黃河,內心澎湃洶湧。中國人稱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寬闊的河床,黃水深恐吵醒岸邊的生靈,靜靜地流著,望著濁黃的水,一些和黃河有關的詞句也浮上心頭。古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現代人卻說:「到了黃河不想死!」

站在河畔遠望黃河,內心感慨萬千!

  整個綏德縣內柏油路很少,村與村之間的道路都開在黃土高原上,路又彎又窄,遇到土石崩落,還得下車合力搬移擋路的巨石!高山上處處是急轉彎,稍一不慎,就有飛車出崖之險,而那車輪,彷彿貼著崖壁!令車內的我,常常握緊拳頭,腳直踩「煞車」,司機看了拍拍胸脯說:「我們做水利管理的,每天都在山上跑,這裡的路我很熟,妳放心吧!」

  夜,回到賓館匆匆用完晚飯後,吳堡縣的縣長及縣委已等在賓館會議室,他們聽到我們到訪,特地前來說明吳堡縣的情況,眾人拖著疲備身軀打起精神,挑燈夜讀,聽取縣長的實際匯報。雖然我們沒到過吳堡縣,但縣裡的父母官親自前來,為該縣的三無戶、五保戶乃至教育及飲水尋求協助,他們的精神令人動容。

黃土高原上的小鎮

          教育在陝北 

  陝北農民生活雖苦,但不管怎麼苦,村民自己省吃儉用,寧可挨餓受凍也要送子女去上學,在他們心中唯有上學識字,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可是縣府財政困難,無力維修或新建校舍,村民就聯手辦小學,挖窯洞釘桌椅,集資聘請老師,沒錢聘請的,就由識字的村民充任老師。而有能力請老師的,也常因天災而積欠老師薪資,小學老師的月薪僅人民幣百元,就得承擔作育英材的重任。

下為學校;上面三張是上課情況

學生上課情況之一(上下兩層是不同年級)

  陝北80%的小學建在窯洞裡,幾張破舊桌椅和一塊由泥壁漆成的黑板,是小學校舍的寫照,窯洞裡採光不足,遇雨或天黑,只能點盞微弱的燈光來補助照明。 

  小朋友上學得步行好幾個山頭,他們成天和高原的黃土為伍,少有陌生人造訪,更別說是從國外去探訪他們的人,看到外人來,靦腆的臉上有著清純也寫著好奇,把我們當外星人看待。

          變天.沙塵威力

  夕陽西下,農人腋下夾著乾柴,趕著羊群,人與羊的身影被夕陽拉得長長的在地面跳躍著,雖無言語,卻能讓人讀出牧羊人歸程的滿足與歡愉。一路下山,暮色漸合中,但見路旁微光搖曳,村民人手捧著「大碗公」,三三兩兩或蹲或站,邊吃邊聊,好一幅農村景緻。 

  回賓館用晚飯時,縣長問我們怎麼教育他的子民?怎麼調整他們的思想?讓他的下屬開口閉口談的都是佛教?原來,陪我們到現場訪視的眾局長們,幾天來看我們一路惜緣惜物又不講排場,歡喜付出還不問回報,每個人臉上都法喜充滿,還把感恩掛在嘴邊!就問我們如何辦到?我們也把握機緣,趁機介紹佛教的五戒(不殺、盜、淫、飲酒、妄言)、六度萬行,聽得他們津津有味,發願要跟我們學佛。現在只要我們一上車,他們就不吸煙!短短幾天相處,能夠改寫陝北官員對佛教的看法,這也是此行最大的收獲之一。

  飯後眾人繼續挑燈夜戰,檢討當天進度及訂定明日行程。窗外風很大,吹得窗戶沙沙作響!那風,彷彿要衝破玻璃,進屋來插一手!空氣中摻雜著不明的元素,煙霧瀰漫,讓人呼吸越來越困難,幾乎要窒息!為免眾人擔心,我強忍著直至會議結束。

  風婆一夜不肯睡,在窗外聒噪!吵得屋內的人也無法入睡。翌晨睜眼一看,房裡所有的東西和地板,已鋪上一層厚厚的泥粉!當地官員怕我們受不了,一早便叫人送來空氣濾淨器應急!我想我們還不致於嬌嫩到這種地步!早飯時,縣長告訴我們,砂塵暴是北京砂化的罪魁禍首!風起砂飛時,能見度僅兩三尺!

          訪剪紙大師-郭佩珍

  這天,我們到佳縣去拜訪國寶級的剪紙大師──郭佩珍。只因為她的剪紙技藝,已達爐火純青,她從小就開始剪到現在,年過七十仍每天創作不斷,剪刀在她手裡彷彿一隻舞動的蝶,紙隨剪轉,剪順紙走。據說她的作品曾被江澤民收藏,也曾為世界婦女大會收藏,並曾應邀接受電視訪問,在電視上現場表演剪紙,是一位國寶級的剪紙大師。 

  在佳縣韓家巷裡,我們見到了郭老菩薩,她正繫著圍裙在做饅頭,短直的銀髮分掛雙頰,看上去非常慈祥和藹可親,她親切地為我們介紹她的作品,她的作品都是「巨作」,並且是自己創作的,有的長達數十尺,也有小得如掌如指,幅幅栩栩如生,充滿了鄉土氣息,其中一幅「下棋」,兩位耆老掛著兩顆門牙,專注地下棋,背上背著小孫子還穿著開襠褲,唯妙唯肖的神情,躍然紙上,令人忍不住地笑出聲來。

剪紙大師郭佩珍每天創作不斷

栩栩如生的作品-下棋

細膩的手法

分手時見老人流淚-驛涵也...

          踏上蒙苦

  踏進榆林市區有股重回「現代都市」之感,十餘天來,天天在黃土高原,上山下溝造訪農民,早已忘了城市生活,爾今看到霓虹燈,看到商店成排,還真有點生疏! 

  從榆林到蒙古,視野無限寬闊,筆直的道路彷彿和天際銜接在一起,而四週的黃沙及枯草也彷彿和天幕連成一片,路上車少人稀,五部車隊一路風馳電摯,前後相隨,一路開到蒙古。

  進了蒙古,彷彿又進入另一國度,商店除中文外另標蒙古文,彎彎曲曲的蒙古文有點像蚯蚓,蒙古地下含藏著豐富的煤礦及天然氣,若能把稠密的都會人口西遷,不僅帶動西部開發亦能抒解都市之緊張。

榆林近郊的長城第一台

到成吉思汗紀念館參觀

          歸程俯瞰黃土高原 

  當飛機飛離榆林上空,我隔著窗以視線輕輕拂過高原上的每一寸土地,由綿延不絕的山脈與道道深溝組成的黃土高原,陵與溝,如被風掃破的芭蕉葉,陳置在高原上;而被開墾出來的梯田,如指尖的紋,煞是好看;溝壑中偶有流水,如細細的銀線,在山溝間搖弄悠美舞姿,渾然天成的大自然景觀,固然令人嚮往動容,然而想到十天來,天天爬上山巔下溝底,在高原,在山谷,在懸崖邊,頂著嬌陽,迎著寒風,訪問農民;正午時分看著農民揹著石塊,一步步賣力地從溝底向上攀昇;看著貧童在車輛頻繁的窄路上乞討,小小身軀在滾動中的卡車輪隙中遊走,看了真叫人擔憂心疼不已!這一幕幕在腦際浮現,想到他們的眼神,他們的生活,我的淚忍不住地流下來。

  不到陝北,真的不知道,也體會不出自己過的是天人般的生活!感受不到美國是天人的世界!

  陝北的百姓很苦,陝北的官員更苦,他們收入有限.一位局長月薪僅美金百元,除要負擔家計外,還要替百姓解決困難,每個月還得認養兩戶「三無戶」!「三無戶」即:一無生產能力、二無子女可依、三無財產的老人,經過村幹部、鄉幹部而至縣府民政局,層層審查屬實後才列入三無名單。

    由於交通不便、水源不足,無人願到陝北投資設廠,造成民眾就業困難,人力資源過剩,因而有句話說:「石山戴土帽,焦土加石炮,東靠黃河,西靠崖;不靠救濟,糧從何處來!」字字寫出陝北民眾的困窘與無奈!正因為民眾和官員生活都困窘,照顧百姓成了官員的要務之一,因此他們特別支持我們的扶貧工作,當我們離開時,主管民政的局長已把領取麵粉的名冊送到我們手上,望著厚厚名冊上蓋滿一個個手印、印章和簽字,感恩浮上心頭!我們縱有慈心悲心,有愛心熱心,有米糧有被棉,想幫助陝北民眾,若無這些盡責的官員協助與支持,我們又如何找到三無戶和五保戶?如何把東西適時送到需要者的手中?由此觀之,一件事情的圓滿,是眾緣眾人合和而成,在這團隊精神取勝的時代,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自己的存在,都不能放棄結善緣的機會!

Dear 傅驛涵(bauswj):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走過黃土高原」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休閒|旅人手札,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2213723

 回應文章

tel2366 33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貧窮是革命的搖籃
2010/12/29 14:18

李自成

毛澤東

都從陝西出發

足見中國的和諧

有賴

陜西的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