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經心得]耶利米書第二十二章(「審判臨到惡王」)
2024/05/23 11:28:19瀏覽304|回應0|推薦21
各位格友平安,

格主今天(20240523周四)的研經進度是耶利米書第二十二章(「審判臨到惡王」)
由於時間有限等因素
所以格主在守護天使的指引下
除了和合本(中譯本)及新國際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英譯本)這兩個聖經版本
研經工具書只閱讀了尋道本聖經、串珠註釋本聖經以及CNV研讀本聖經這三本中文的研讀本聖經
並未研讀英文的研經工具
此外
在撰寫本研經心得時亦不參考研經工具書
如有錯漏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並不吝指教!

1. 第一至五節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下到猶大王的宮中,在那裡說這話,(第一節) 說:『坐大衛寶座的猶大王啊,你和你的臣僕,並進入城門的百姓,都當聽耶和華的話。(第二節)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脫離欺壓人的手,不可虧負寄居的和孤兒寡婦,不可以強暴待他們,在這地方也不可流無辜人的血。(第三節) 你們若認真行這事,就必有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他的臣僕百姓,或坐車或騎馬,從這城的各門進入。(第四節) 你們若不聽這些話,耶和華說:我指著自己起誓,這城必變為荒場。』(第五節)」從這五節中,我們可以看出神的對猶大君王及掌權者的心意是要他們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被搶奪的、保護寄居的跟孤兒寡婦。此外,遵守神這些命令的猶大君王會得福,反之則會受到懲罰。

2. 第十至十二節說: 「不要為死人哭號;不要為他悲傷,卻要為離家出外的人大大哭號;因為他不得再回來,也不得再見他的本國。(第十節) 因為耶和華論到從這地方出去的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沙龍(在列王下二十三章三十節名約哈斯),就是接續他父親約西亞作王的,這樣說:「他必不得再回到這裡來,(第十一節) 卻要死在被擄去的地方,必不得再見這地。」(第十二節)」。第十傑說的「死人」新國際本翻成「死王」,指好王約西亞,他死在跟埃及法老王的戰爭之中。而「離家出外的人」指約西亞的兒子沙龍(在列王下二十三章三十節名約哈斯)。

3. 第十五至十七節說: 「難道你[按,指猶大王約雅敬]作王是在乎造香柏木樓房爭勝嗎?你的父親[按,指猶大王約西亞]豈不是也吃也喝、也施行公平和公義嗎?那時他得了福樂。(第十五節) 他為困苦和窮乏人伸冤,那時就得了福樂。認識我不在乎此嗎?這是耶和華說的。(第十六節) 惟有你的眼和你的心專顧貪婪,流無辜人的血,行欺壓和強暴。(第十七節)」第十五節錢辦事指責約雅敬為了建造宮殿橫徵暴斂,欺壓百姓(參見第十三、十四節),並對比他的父親施行公平及公益,認為後者才是為王之道。而第十六節指出為困苦人及窮乏人申冤才是認識神之道。

4. 第二十二節說: 「你[按,指約雅敬王]的牧人要被風吞吃,你所親愛的必被擄去;那時你必因你一切的惡抱愧蒙羞。」這裡的牧人指猶大的領導者,而「你所親愛的」新國際本翻成你的盟友(your allies),解荊家以為應該是指埃及以及其他背棄巴比倫的盟國。

5. 第二十四節說: 「耶和華說:「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哥尼雅(又名耶哥尼雅;下同),雖是我右手上帶印的戒指,我憑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將你從其上摘下來,」第二十六節說: 「我也必將你和生你的母親趕到別國,並不是你們生的地方;你們必死在那裡,」第三十節說: 「耶和華如此說: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這裡的哥尼雅就是約雅斤王(馬太福音1:11稱為耶哥尼雅),他做王三個月就與其母親一起被擄到巴比倫。而帶印的戒指是指權柄。而最值得思考的是第三十節,因為本捷說他的後裔沒有一人能在坐在大位的寶座上治理猶大,可是如果依照馬太福音第一章耶穌基督的族譜,身為彌賽亞的耶穌基督就是哥尼雅的後裔,怎麼能說哥尼雅的後裔在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位的寶座上呢?小弟今天閱讀的三本研讀本聖經都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島是有提到神出於其恩典,所以先在哈該書中說要揀選哥尼雅的後裔所羅巴伯為印(哈該書2:23說「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並在最後在耶穌基督身上成就其應許。此外,有解荊家提到尼哥雅有七個兒子,但沒有一個能繼承期的王位。因此小弟以為,這一節可能要採取限縮解釋,將其後裔限縮在第一代的後裔。

以上幾點心得跟大家分享!

祝各位格友平安健康
上班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願 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 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眾人同在!

巴拿巴+_+
20240523(四)11:28 AM(台北DELL電腦時間)

文:Barnabas Yu/余慕德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nabas&aid=1806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