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29 20:57:22瀏覽1600|回應1|推薦9 | |
蔡總統於1月22日出席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提到:台灣社會對蔣經國前總統的歷史定位,有許多討論,每一位總統的歷史定位,都應該由人民來決定。 蔣經國15歲到蘇聯留學、工作,在蘇聯生活12年,其最關鍵的思想養成期在蘇聯形成,當時蘇聯甫推翻沙皇、社會充斥進步氛圍,由於受到共產主義薰陶,本身對基層農民有較多關懷,不意外重用農經專業背景的李登輝。 因為留學期間曾加入共青團,畢業後跟隨蘇共學習情報政治、軍事工作,當年的蔣經國與1930年反共的蔣介石有許多矛盾對立。然而,隨著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兵敗如山倒,蔣介石身邊已無可信任之人了,不得不將情報工作交給蔣經國管理,來到台灣的蔣經國,人們對他的印象是特務頭子。 近幾年蔣經國日記公開,有人說他同情過白色恐怖的冤獄、被逮捕的青年等,但從客觀行為來看,他當年亦未阻止轄下的情治單位到處亂抓人,包含在其總統任內(1978-1988)發生的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江南案等,直到現在,轉型正義工作仍在進行,這是蔣經國無法迴避的政治責任。對於當年受到迫害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黨外人士形容他滿手血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蔣經國主政的70年代,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面臨最大規模的雪崩式斷交,蔣氏政權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國民黨為了在台灣生存、維持其統治的正當性,只好引進台籍菁英入閣、進行一連串經濟建設。另一方面,從李登輝視角看蔣經國,他認為小蔣是關心民生的,與年輕時讀過共產主義書籍的李登輝不謀而合,這個好的部分,李登輝有傳承下來。 80年代美國看好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國際社會一面倒向北京,相比蔣經國政權在美國本土發生駭人的江南案,形象極差,美方給予蔣經國相當大壓力,同時有國內外民進黨人士的抗爭,內外壓力下,蔣經國不得不開放黨禁報禁,以與對岸做制度競爭。然而,若因此認為蔣經國是民主化推手?我認為還差得遙遠。 蔣經國在蘇聯期間並未學習到西方憲政民主的思想,他奉行以黨國威權體制帶領民生經濟,在這種模式下,政府被允許宣稱可以為了多數人的經濟和安定,而犧牲個人基本權利,這是違反憲政民主國家ABC的。真正的民主化推手是李登輝,而不是蔣經國。 蔡英文的致詞全文,四平八穩,並沒有真正定位蔣經國,其出席目的是以中華民國台灣總統身分團結社會取得共識,雖然引起不少綠營人士批評尊蔣、價值錯亂等等,不過所幸,幾天後有朱立倫出來替蔡英文說話:「蔡總統從頭到尾的致詞並沒有肯定蔣經國」,總算讓綠營的炸鍋稍稍獲得平息。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