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齋明寺20150501
看過大溪木博館展覽,逛過下街迷宮巷後,我和朋友玩興大開,
朋友問我,真的不用趕回去嗎?
呵呵!其實事情也沒那麼急,試車下午再去也行,
於是,我們決定去齋明寺淨化心靈,並做為這天微旅行最終點。
我們過大溪武嶺橋後,直接騎上接往員樹林三元一街的桃64縣道,
此路段路窄轉彎多坡點有點阧,無論是機車還是開車,車速都不宜過快,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走這條路,沿路大樹參天,還經過御成古道入口。
騎上高地後,一旁即是國防大學中正嶺,就是以前的中正理工學校。
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
渡海到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
之後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後結草蘆於此,寺名「福份宮」。
第二代住持改建堂宇,更名為「齋明堂」,法脈轉承齋教龍華派。
第五任住持因應日治政府推行之皇民化,
申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封廟,易名為「齋明寺」。
齋明寺庭園內草木扶疏,入殿前,心靈已先被這清幽的環境淨化,
大嗓門的我們,不自覺的靜默了,佛門重地,收起嬉鬧之心。
見石碑上的「常樂我淨」,我感嘆那是我達不到的涅盤境界啊。
1999年第六任住持期使齋明寺革新再造,力邀法鼓山承接齋明寺法務工作,
由聖嚴法師接任第七任住持,齋明寺終回歸佛教正統。
齋明寺是一座具一百六十年歷史的古剎,
三合院閩南傳統建築,第一眼看起來像是一般民居,
1985年經內政部審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寺院主殿及兩側護龍以土、木建材為主,主殿屋頂為歇山式燕尾脊,
2005年起進行修復工程,保持原有古樸莊嚴樣貌,
左右護龍內部規劃展示空間,介紹齋明寺歷任住持事蹟,
並展示寺中蒐藏的古書文物及紀念品販售,
寺內亦有志工為遊客做導覽,但需於七天前上網申請,
另外寺內室內皆禁止拍照及攝影,需特別注意喔。
雙手合十,誠心膜拜,一下子間我淚眼婆娑,內心激動不已,
我並非信佛之人,突沾法喜,似乎有點招架不住,
快快擦乾眼淚,大口呼吸安撫自己的情緒。
我還是當個不稱職觀光客就好,逛逛寺內建築懷舊一下。
寺院內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式建築,
後因空間需求增加,增建成為單進四護龍形式。
東西廂房前,各有一座日式石燈籠
左右護龍皆為火形馬背,山牆上有「懸魚」裝飾,
因為古代的房子最怕的就是火,早期裝飾在山牆多做成魚的形狀,
魚生活在水裡,「如魚得水」可帶水來,有避火的寓意。
後來慢慢演變為美化及裝置藝術,多以吉祥圖樣表示,
一把劍及一面鏡子,取其音「以鏡為鑒」,
不僅要端正儀容,更喻端正內心,有克己復禮之意。
懸魚下長長ㄇ字型的則為鳥踏,顧名思意,是給鳥兒歇腳的地方嗎?
右邊護龍懸魚裝飾為書卷和筆,
寓意知書達禮、書香門第。
右廂房有一小門,我和朋友穿門過,
見一整列的房舍和櫻花樹向大殿後方延伸,
之前有網友分享過齋明寺盛開的吉野櫻,我心動卻也不曾造訪過。
齋堂不僅是用齋的地方,也供作上課的教室及會議室,
寺內規畫一系列法會共修活動、禪修、念佛、親子讀經等課程。
禪堂位在三合院主殿後方,為寺內最主要的修行場所,
禪堂和齋堂增建工程於2004年設計開始,至2010年8月完工,2011年10月啟用,
清水混凝土建物,沒有多餘的裝飾,呈現宗教建築寧靜肅穆的氛圍,
建物單一灰色,是承襲法鼓山用色原則,
其色調質樸,中性温和,在視覺上具內斂及沈穩。
齋明寺增建計劃,在2012年時奪得台灣建築師雜誌社主辦的建築首獎。
花朵形狀的屋簷導水器,
增建工程同樣設有雨水撲滿,利用屋頂收集雨水。
禪堂莊嚴肅穆,各方如來加碼,欲點醒我的憚心,
但我就是少了慧根,真悟不出什麼道來,只能任由兩行淚滑過雙頰,
對不起,我又激動了。
這真是個讓人心靈沈殿看清自己的地方,
連一草一木,一字一語都充滿正能量,
對自己反應,我是既心虛又心慌。
愛哭鬼黑媽,竟然承受不住這股正能量,最後是落荒而逃啊。
大溪 齋明寺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齋明街153號
電話:03-38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