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3 14:08:25瀏覽1333|回應2|推薦9 | |
評論:研究生?也要看是考取哪個學校! 本篇新聞的重點應該是後段班學生也有春天,我想立意的出發點是好的。在討論議題上,我想可以深究。 很多人以為考上研究所很容易嗎?我想要看是考上什麼樣的研究所,才可以下定論。事實上是,如果要考上國立的學校,還是很難的。 另外,考上博士班可以代表什麼嗎?根據我的了解,某兩所國立學校的博士班老師還要拜託學生來念,根本沒有多少人要繼續攻讀博士。 我有聽到,某位取得國立熱門博士學位後,也有在國際上發表多篇論文,卻還是只能在很後段的私校教書。這對於經濟上的獲利,是很不值得的。因此現在愈來愈多理工碩士,選擇當兵。在退伍後進入職場,幾年下來可以賺好幾百萬。相較之下,有多少人想在學術象牙塔裡,悶著頭實驗? 理工博士可以五年取得學位,但是文學院博士,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文學院的博士班比較不容易考,相對理工博士,文學博士畢業之後行情更糟。當然,除非你是對學術很有興趣,且表現優秀者。 一些人談論要不要修讀博士班的時候,我覺得是否要從事學術研究,「聰明才智」和「興趣」必然要兼備,如果沒有對學術的「聰明」,要被取代自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筆者曾經和任教於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周質平教授訪談過,我談起臺灣學術環境的問題。他表示在美國,只要是名校畢業,畢業通常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不用擔心出路的問題。這番話,我一直放在心裡。 不過看了近年來的新聞報導,我們不得不說,臺灣的學術環境真的很糟糕,學生不想繼續從事研究,這不能只說是學生短視近利,而更是大環境的逼迫,不得不站上職場,投入激烈的競爭當中。 當大家在批評現代的年輕人短視近利,又或者不肯用心研究的時候,我想這背後的條件不只是在「人」的問題上,「環境」更是大問題。不過這並不是說「人」不需要努力,我想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他的選擇會影響他的未來,而未來往往因為每個人的努力所成就的。重點是每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以及他願意對自己的投資。 ◎延伸閱讀:她稻江畢業 考上12研究所 2008/08/13 【聯合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去年大學入學招到18分的考生,今年則有環境暨職業衛生系招不到學生,稻江校長黃韶顏昨天說「一個都不嫌少」,只要還有一位學生到校就讀,學校一定開班授課,並爭取二招或單招。 稻江表示,學校仍有十分優秀的學生,四年來默默耕耘,畢業後考上成大、中央、清大博士班的大有人在,學校去年被報導18分入學的資訊科技系,今年畢業47人,就有34人考上研究所,前年全校畢業的80人裡,8成都錄取研究所。 今年從稻江資訊系畢業的許宴綾,考上12所研究所,包辦中山醫學大學應用資訊科技系、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工程科學研究所碩士班、東海大學資訊工程與科學系與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等12所碩士班;稻江第一屆學生蔡世國,現在就讀清華大學光電研所博士班,證明「後段班大學,不會沒有救」。 稻江昨天發表教學新政,將在正常課程外,針對個別的學生需求做課後輔導,寒暑假還規畫免費輔導課程,並在大三升大四暑假,由各系教師成立定期讀書會,加強學科、研究計畫及推甄方法;而對有意考證照的學生,學校會加強術科及考科的模擬,並配合學程及實習訓練。 原始網址:http://campus.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2&f_SUB_ID=31&f_ART_ID=142278
2008-08-13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