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其實,還有什麼?一個球迷的心聲與觀點(上)
2006/10/29 18:08:52瀏覽484|回應0|推薦3

從一場菜鳥聯盟的比賽談起

        熟識我的朋友應該都聽我說過這個故事。去年夏天,我在威斯康辛的首府麥迪遜住了將近兩個月,一方面去度假玩耍,另一方面則是冠冕堂皇地告訴自己和其他人說是要去練英文。雖說是首府,不過麥迪遜只是一個人口二十五萬、被玉米田、湖泊包圍,晚上州政府廣場還會有螢火蟲飛舞的小城市。

        語言學校安排了一場週末觀賞職業棒球比賽的行程,聽待比較久的同學說上一次是到密爾瓦基看釀酒人的的比賽,雖然跟釀酒人不熟,心裡面倒也是還滿期待的。等到要繳球票錢的時候發現票價是五塊美金,很明顯地,我要去看的是場小聯盟的比賽。

        麥迪遜綠頭鴨隊(Madision Mallards)是支屬於「菜鳥聯盟」(也有人翻譯成「新人聯盟」或「先鋒聯盟」)聯盟等級的小聯盟球隊,主場座落在離威州州政府車程約二十分鐘的地方。說實在,球場本身並沒有多豪華,看台是用鋁架搭成,而且還只有內野,計分版還是用「人工掛牌」的方式進行計分。帶隊的老師跟我們解釋,說菜鳥聯盟的球員都是大學生,職業球團是讓這些大學球員在暑假的時候體驗當職業球員的滋味(當然他沒說的是球團也利用這個機會發掘人才);既然如此,比賽的水準當然就不可能是超高水準的演出,無論是傳球速度、守備範圍、打擊的技巧、力道、投手球速(全場最快就一球的142公里),比起台灣的中華職棒,都遜色不少(當然放在大學棒球的程度來比,比台灣還要強不少)。

        像這樣子的比賽,猜猜看有多少人去觀賞?

        6900,不要懷疑,就是6900,在中華職棒十七年的票房排名可以排到第八(第七名是台東首戰的7000)。

        這是怎麼回事?照理來說,越高水準的比賽應該是要有越高的票房,而且在一個離芝加哥只要兩個小時、密爾瓦基一個小時的車程的小鎮,大家應該都是去看大聯盟比賽,而水準落差不小的菜鳥聯盟應該只是練兵,而沒有任何的票房吸引力,不是嗎?

        讀到這邊或許會覺得奇怪,我怎麼會用一個邏輯上錯誤百出的方式來問這個問題?打開你的電腦,連到各大網站、BBS,許多所謂「看門道」的「專業球迷」們,就是用同樣的邏輯在提倡球迷不要去看爛聯盟的比賽、讓台灣職棒趕快收一收、大家趕快去看MLB

綠頭鴨帽與芝加哥的天際線

        比賽過後幾天,我在麥迪遜的公車上看到一位已經需要用代步車才能出門的老先生,頭上戴著綠頭鴨的帽子,身上則穿著綠頭鴨的夾克。這時我才想起來,比賽當天,除了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還有整團夏令營的小朋友之外,現場還有不少老先生、老太太也是很熱情地為他們在地的球隊加油。之後在麥迪遜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總是能夠很輕易地發現綠頭鴨隨著麥迪遜市民的身軀飛行的蹤影。

        在快要回國前,我和幾個台灣同學一起到芝加哥觀賞白襪對洋基的比賽,那是一場很經典的比賽,因為Randy Johnson單局被白襪的打者打了四支全壘打,白襪隊光那一局就不知道花掉多少煙火錢。

        白襪的球場很好玩,除了像大螢幕會播放影片、球員介紹等我們很容易想得到的東西之外,裝在看台邊緣的長條狀小螢幕還會鼓舞芝加哥球迷狂噓對方的投手及球員,當然有時候不用螢幕提醒,芝加哥球迷也會自己動口,尤其薪水名氣越高的,噓聲越大,所以當JeterA-Rod上場的時候,整個U.S. Cellular field就會「歡聲雷動」。

        U.S. Cellular field在芝加哥南區,球場四周都是破舊的兩層樓廉價住宅,球場四周到處都是白襪的員工在指揮交通及人潮,中間也有許多小販在叫賣著白襪的商品(百分之九十是黑人);球場本身很漂亮,雖然坐在最上層看台讓球員看起來很小,卻能欣賞得到在巨大看台後半隱著身子的芝加哥摩天樓群,往外野看,隱約可見湛藍的密西根湖。

        我在芝加哥,是的,我在芝加哥,遙遠的天際線和模糊的湖泊是這樣告訴我。

        我在麥迪遜?當然,飛舞的螢火蟲和隨處可見的綠頭鴨也是這樣告訴我。

        U.S. Cellular field的煙火、音樂、LED螢幕、甚至是刻意從球場飛過的B1轟炸機,不由得讓我想到Mallards Park的綠頭鴨吉祥物(還一男一女噢)、充氣相撲比賽、主播熱情介紹主場球員的聲音(客場球員的介紹就很刻意地「敷衍了事」)、以及在球場外牆上一張張上過大聯盟的綠頭鴨「畢業生」的照片。

        大聯盟的白襪隊,2005年的世界冠軍,只要打球就好,何需像菜鳥聯盟的綠頭鴨隊一樣做那麼多事情?而且花費還高上不知道幾百倍?

我們都有份!

        該是進入正題的時候,即便我個人覺得上面所訴說的個人經驗,已經是正題中的正題。

        我不是要在這個地方用美國職棒發展得多完整來要台灣的職棒檢討改進,因為已經很多人這樣作的,雖然大部分做得不一定很好,而且事實上我在上面所提到的每一段記憶、每一幅畫面,都是對於台灣現今職業棒球經營最強力的質詢。

        我在這邊想說的是:「我們都有份!

        別以為我們對於職業棒球而言,只是一群看得見、看不見的消費者,當芝加哥的天際線融入在U.S. Cellular field的景觀裡時,摩天大樓的建造者、出資者,乃至於以芝加哥的天際線作為記憶城市的意象的芝加哥市民,都深深地鑲嵌芝加哥白襪這個百年的職棒事業之中;當然,更不用說頭帶綠頭鴨帽的那位老先生了。

        然而,在台灣,卻有很多人,球迷也好、經營者也好,把職業棒球這件事情,看做是球團和球迷兩不相干,像是買菜的客人和賣菜的菜販一樣,你的東西爛我不買讓你倒就會有新的來;我提供我想提供的你不來不喜歡隨便你(我可以用我的所學來告訴你賣菜的跟買菜的客人都還不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許多球團經營者那樣的態度,可想而知。但我在這邊覺得更重要的是,很多的球迷到底是怎麼在看職棒這件事?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skaLing&aid=51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