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值得與賺到】
2010/06/08 06:52:27瀏覽893|回應0|推薦12

老婆問我:「昨天幫你從網拍上買來的心理書《生命的禮物》好看嗎?」

「好看!好看!」我連聲感謝。

「是因為只花了一百塊錢,所以覺得特別好看嗎?」

,這真是個好問題!

千金難買早知道

我很少買書,真的。幾乎都是從圖書館裡借來看完就還回去了!

老婆幾乎每個月都會去拼布教室買日本拼布期刊,後來學做手工肥皂後,為了深入研究,也開始四處尋找相關書籍自我精進。有一回在上網找配方時發現網拍盛行,於是爾偶也會上去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書可買。網拍上有新書,也有很多是人家看完不想留著,願意便宜脫手的二手書;對我們來說,只要書籍內容符合需求,不要缺頁破損得太嚴重,新舊其實無所謂。

有時,運氣好還能挖到絕版書,撿到便宜;像我手邊這本歐文.亞隆七十歲寫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生命的禮物》訂價要350元,一般書局打完折最少也要200元以上,結果有人看了一次就上網以100元低價出售,我不就撿到便宜了嗎?也因為如此,後來好些去圖書館借來的書,看完若覺得有留作參考的價值,便也會請老婆上網幫我找找,然後跟人家下標訂貨;有時對方同意面交,也會像綁匪付贖金一樣,在捷運站跟人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其實花兩、三佰塊錢買一本書實在划得來,一本書寫下來少不了好幾萬字,有些還附上拍得美美的照片。重要的倒不是那一堆文字、圖片,而是花少少的錢就能得到作者累積多年的智慧與經驗,這才是無價收穫!

像我,從小就不擅長問「為什麼?」,在課堂上想問問題也總抓不到重點。也許是因為幼年成長時期羸弱多病,內心老是覺得自己不如人,是個累贅,哪還敢多求什麼?加上長輩威權式的教養下,總認為大人指派的事做就對了,從不以為自己有任何立場或理由可與人爭辯,於是也就養成對很多事不挑戰、不追問的習慣。

意識上的全盤服從,不表示潛意識就會乖乖答應,人的好奇心總會逼使你找出其他可以被滿足的方法;於是遍讀群書便成了我非常喜歡,甚至於可以形容為「渴望」的一件事了。有人說,書是永遠不會嘲笑你的朋友;過去,書的確解答了我許許多多不知如何啟齒的發問,或根本沒想過的人生疑惑。它像是一面鏡子,讓我認識了自己,也像一盞探照燈,擴展了我因壓抑而侷限的視野。

我原本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書?後來也是在書本上看到一段文字才恍然大悟:

當我們能夠找出一件事情的「原因」時,就開始覺得這件事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於是我們的內在經驗或行為就不再擔心害怕、格格不入或失去控制

記得在學習心理諮商的過程中,老師曾提到一件事,「當你可以把抽象的負向情緒反應,譬如:緊張、難過、痛苦具象化,再給它一個命名,像是:胸口的一塊大石頭,頭頂上的一片烏雲時,你就有辦法處理它了。」

我想,也許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掌控存活下來的能力,並不斷向外人證明自己值得存活在這個世界的價值吧!而那段文字中的句句描述,也可能正是這麼多年來推動我求新求變,不斷探索的潛在動力──有時我們必須感謝自己在童年時期曾經遭遇過的那些不幸,因為每一次生命考驗,都是造就今日之你最大功臣,你的熱情,你的勤奮,還有你具備的所有能力

點亮信念黑洞

我很少買書,想必背後也有其不可動搖的信念黑洞吧?而那又是什麼呢?我自己也感到好奇!

仔細回想自己過去與人的互動關係,以及對事物價值評斷的看法,發現其中許多事情好像都有類似關連性。比方說,喜歡參與幕後工作,事業顛峰時斷然離職求去,不斷嘗試完全不同性質的工作和興趣;選擇不需與對方接觸的捐血、器官捐贈,更令自己驚訝的發現是,當初促使我開始學習心理諮商的動機竟然是想投入「臨終關懷」──關係最為短暫,而且不可能再有連繫的一種互動!

我也發現,自小到大,我從沒擁有過「新」車,也不期望擁有「新」車;童年的三輪腳踏車、唸書到工作時騎的自行車、機車,一直到現在開過的五部汽車,不是人家送的,就是二手舊貨。而我竟然覺得舊車髒了,掉漆了,被擦撞到了也不會心疼,沒有壓力,比起開新車要來得輕鬆自在!

不戴項鍊、戒指、手錶,不喜歡拍照留念,被動參與維繫感情的社交活動,沒事不主動連絡朋友,走路坐車時戴上耳塞低頭想事。還有,獨自離家唸書,北上工作,自己一個人去露營,住在台北,卻捨近求遠去高雄上心靈課程,安於當導遊時的短暫人際互動──這些決定之間又有著什麼樣微妙的允許?

渴望得到認同,卻不想維持長久關係,甚至急於逃離熟稔環境?「這會為你帶來什麼?」──哈!這還真是個令人無法閃躲的震撼提問啊!

肚子裡外的饅頭

也許你也可以問問正看著這篇文章的自己:「我們站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回首看向過去時,我發現了什麼當年看似不在意的壓抑?而在我轉身眺望未來時,我又為自己描繪出什麼樣的願景?」我們不斷透過敍述記憶中的『故事』來認識自己──故事是加了「自我定義或解釋」的記憶,時常會以『因為所以』模式出現。譬如:因為小時候身體,所以我現在很怕。因為父母發生過,所以我現在很擔心。因為國小唸書老師,所以我相信只要

雖然我們也明白,生命結局中大部份劇情,幾乎都是信念堆塑出來的想像,不一定與過去經驗有直接關係,但不可諱言的,那些過往事件在當下所產生的強烈情緒,確實影響了我們長大後的諸多決定。

在自我回溯探索的過程中,我試著勇敢張開眼睛正視自己,也以一則聽來的有趣故事時時提醒:「凡事皆有因果,生命必須一步步走過。」

有個乞丐餓到不行,跑到員外家門口敲門。門房老李開門後問他:「你要什麼?」

乞丐說:「好心的老爺,我已經餓了好幾天了,可不可以給我點吃的?」老李看他可憐,便領他到了廚房,從鍋子裡拿了個饅頭給他。

乞丐吃完一個沒飽,便又向老李要了一個。也許是餓太久了,結果乞丐吃到第四個饅頭才感覺到「真的飽了」。

老李把乞丐送出後門,又好心遞上了二個饅頭讓他留著;乞丐接過饅頭感動不已,一邊忙著把饅頭塞進胸前兜裡,一邊卻有點懊惱的責怪自己:「唉!早知道我剛才就先吃第四個饅頭就好了,這樣我就賺到五個饅頭了。」

人生漫漫,不急,不急!

花了100元的《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到底好不好看? 

「嗯,算算平均一則花不到二塊錢。」確實好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sir&aid=4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