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爲嘉嘉開扇窗
2007/08/07 00:46:28瀏覽521|回應0|推薦4

 

 

 

嘉嘉的故事

嘉嘉是今年已經是國一的學生,六年級時,只要導師帶著他到辦公室,我知道他又惹禍了,剛開始我以為是嘉嘉個人的問題,我把他當作「問題學生」在處理。但是在畢業前的一次家庭訪問之後,我發現問題並不是這樣簡單:從導師的紀錄上知道嘉嘉的父母離異,父親與未婚女子同居,無固定的職業。家庭背景和學習狀況都不理想的嘉嘉,經常因為不寫功課或太晚回家,被父親抽打甚至將他反鎖在屋外,因此全身髒臭深夜在外遊蕩、夜宿公園,也因為貪玩而多次偷竊。嘉嘉再次逃學的第二天下午,我決定直接到他家帶他回來。

我詢問一樓的房東嘉嘉是否在家,房東揮手說不知道,隨後又說了一些嘉嘉在這裡犯下的大大小小罪行。沒等他說完我已穿陰暗、狹小的樓梯,不時有食物腐敗的氣味貫入鼻腔,二樓地面滿是零亂的物品、拖鞋、廢紙。「嘉嘉真的住在這樣的地方嗎?」,難怪嘉嘉平日髒臭,同學都不喜歡他。就在我踏過一堆塑膠袋的時候,身後突然響起窸窣的聲音。「老師好!」嘉嘉從牆角慢慢站了起來,拉著髒污衣服的下擺,一臉驚訝,我原本要斥責他的話卻已經說不出口。

他的父親聽見聲音開門說:「老師啊!你把他帶走吧!我管不動他。」門又砰地關上。我帶嘉嘉去吃飯,因為他被爸爸鎖在門外,從昨晚就沒有吃東西。我看著他小小、圓圓、髒髒的臉蛋,心裡頭一陣酸:為何他會受到這樣的對待?我要如何幫助他?

在畢業前,透過學校輔導室與社會局的介入,嘉嘉得到暫時的安置,但是除了嘉嘉之外,有多少家庭也瀕臨這樣的危機,教育與社會工作者能為這些「高風險家庭」做些什麼呢?

什麼是「高風險家庭」

嘉嘉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基本照顧,於是呈現出許多反社會的行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我們無法量化表示,但是在一次縣府會議中,桃園縣長朱立倫提出「幸福金三角」包括家庭、健康、經濟三個面向的滿足才有真正的幸福感。「高風險家庭」就是「幸福金三角」出了問題,當家庭經陷入困境、負擔家計者重病、婚姻關係不穩定、家中成員經常衝突、患有精神疾病或酒藥癮等,本身又缺乏有力的支持系統時,就是所謂的「高風險家庭」。嘉嘉就面臨經濟困乏、親子關係發生衝突的環境,當然也影響他的學業成就、衛生習慣,甚至染上惡習。

在「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中,將以下六點列為客觀判斷的依據,只要出現下列其中一種狀況,再透過社工人員電話聯繫或家庭訪視確定,將列為「高風險家庭」:

一、家庭成員關係紊亂或家庭衝突:如家中成人時常劇烈爭吵、無婚姻關係頻換同居人,帶年幼子女與人同居,或同居人有從事特種行業、藥酒癮、精神疾病、犯罪前科等。

二、家中兒童少年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從事特種行業或罹患精神疾病、酒癮藥癮並未就醫或未持續就醫。

三、家中成員曾有自殺傾向或自殺紀錄者,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四、因貧困、單親、隔代教養或其他不利因素,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五、非自願性失業或重複失業者:負擔家計者遭裁員、資遣、強迫退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六、負擔家計者死亡、出走、重病、入獄服刑等,使兒童少年未獲適當照顧。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兒少保護個案每年增加一成,潛藏的個案可能高達九萬三千多個家庭。為什麼有愈來愈多的家庭可能落入「高風險家庭」的威脅中呢?教育局特殊及幼稚教育課長林光偉指出:失業人數仍持續增加,造成許多家庭無預警陷入經濟困境,政府應該積極正視經濟問題對社會各層面的影響。「高風險」學生因親人忙於生計,得不到家人關愛,經常被漠視,有些可能無法完成義務教育。然而,並非所有「高風險」的學生皆會中途輟學,若有相互激勵的朋友,對學校能有歸屬感,得到成年人的關懷等,這些高風險學生輟學的機率就會降低。

 

如何幫助「高風險家庭」

特幼課長林光偉表示:桃園縣最早完成「高風險家庭」調查與評估,也是推動支持性服務的績優單位。此政策在桃園能夠獲得落實的最大優勢,在於縣長朱立倫對於這個社會議題的高度重視,並由黃敏恭副縣長召開縣府跨部門的會報。此外優秀的社工及志工團體投入,當然是推動時最大的助力。

 

 

目前桃園縣接受評估列為「高風險家庭」有1933案,其中「校園關懷」有414案。候用校長王威傑特別指出:教育局希望透過辦理校長與主任會議與教師研習,宣導「高風險家庭」通報的重要性,所以在955月至9月間辦理多場的教師研習、處理中輟生問題協調會。通報的工作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義務,也是「兒童福利法」第十八條所明文規定的責任。導師如發現學生為疑似兒童保護、家庭暴力及性侵害對象,應循兒虐及家暴處遇流程辦理,或逕行以113婦幼保護專線通報。毎一個成立的個案將由個案管理員持續追蹤六個月,縣府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警察局共同啟動輔導機制。「高風險家庭」的支持性服務可為下列四類:

第一類為醫療關懷,即家人有精神病、毒癮或自殺傾向的家庭,委由衛生局及社會局負責。

第二類為社區關懷,由各村里辦事處及村里幹事負責關懷聯繫。

第三類為校園關懷,由教育局、家長會及導師負責關懷聯繫。

第四類為社工關懷,是風險最高的家庭,由專業社工負責關懷聯繫。

特幼課林課長也指出民間組織持續關注「高風險家庭」的問題,例如北區有「生命線協會」,南區有「老師基金會」,皆積極提供高風險家庭支持性、預防性的服務,藉由個別會談、電話會談、家庭訪視、家庭喘息服務(提供親子共遊、親子繪本共讀、影片欣賞、親職課程等)、家庭技能訓練、諮商服務等方式幫助個案,並持續評估個案的高風險情境有無改善,增加案家的親職能力,瞭解並設法解決他們的需求,使高風險家庭壓力減低,並提升他們運用社會資源的能力,以確保兒童免於受虐,避免家暴事件發生

當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事件發生時,媒體的客觀報導在社會議題關注層面是需要的,林光偉課長認為:「成功來自於關注」,有越多人關注「高風險家庭」的社會現象,支持性系統的推展就會更順利。但是,林課長也憂心當社會開放與媒體競爭的結果,往往忽略當事人基本的人權,使「高風險家庭」再次暴露在社會異樣的眼光中,而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胸、關懷的態度去接納他們、關心他們。

未來的展望-為更多的「高風險家庭」開一扇窗

「經濟不利」因素往往是造成「高風險家庭」的主要因素,在高失業率、低經濟成長率的狀況下,「高風險家庭」的問題勢必日趨嚴重。目前縣府社會局已經成立「兒童及少年保護課」執掌「高風險家庭」的相關業務,特殊及幼稚教育課仍是教育局與各部門的協調窗口。同時,內政部因應這樣的社會趨勢,正努力推動「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在人力、財力方面有長遠的規劃,跨部門之間也能得到協調與整合。透過「大溫暖計畫」,希望營造關懷的公義社會,藉由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普及照顧體系策略,使弱勢家庭有脫困的機會,藉以達成生命尊嚴的提升。

國家的大政策需要時間制定、運作,但是嘉嘉與其他「高風險家庭」更需要的是社會大眾即時的關注。嘉嘉的情況發生在許多學校,教師經由電話訪問或面談都能深入了解所謂「問題學生」的行為,多來自家庭的因素。身為教育工作第一線的導師們,當發現學生有「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中的狀況時,不應該讓學生獨自面對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危機,讓學校和社工即時介入輔導、通報、關懷,提供多面向的支持資源,紓緩「高風險家庭」的生活與情緒壓力,減少不幸的後果發生。「把窗打開、讓愛進來」是許多「高風險家庭」孩子的期待,也是教師與社工責無旁貸的職責。

 

 http://163.30.44.7/e_paper/index.php?show_topic_detail=yes&topic=4&num=395&PHPSESSID=2f7d0a30a01fe8e4ce4b1933bf2d7c16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jeu&aid=114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