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3/12/15 11:29:00瀏覽133|回應0|推薦0 | |
爸爸是學習薩提爾之後,才學會如何覺察、允許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才逐漸發展出如何接納他人情緒的能力。 比如說,爸爸現在有很多機會和老師、家長或學生對話。
當家長說到親子衝突時,忽然說:「說到這裡,就很想哭。」 老師說到和學生的衝突,或和家長的衝突時,突然說:「每次回想,就很難過。」 學生提到和父母、或老師、或同學的爭執時,忽然說:「想到這個,就好傷心。」 遇到這些情況,應該怎樣回應他們?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你接納他們的情緒,可以說:「我知道你難過(傷心),你難過(傷心)沒關係。」 或者,你也可以更進一步,直接幫助對方去接納他們各自的情緒,回應的話就會是:「你可以難過嗎?」或是:「你可以傷心嗎?」 只要你回應的語氣,專注、穩定而平和,幫助對方在情緒中,停留、覺察,然後讓他們進到內在去回應他們各自的情緒,只要對方願意說出:「可以」、「我可以難過」或「我可以傷心」──通常,對方就會開始落淚。 為什麼會落淚?
這是因為對方接納了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本身就是一股能量(最容易清楚說明的就是,憤怒,憤怒會湧現一股力量驅動人去做出各種行為),當情緒能量開始伴隨眼淚流動出來,情緒對人的控制與影響就會逐漸減少,同時對方也會開始連結自己內在深處的渴望,當她接納了自我情緒,她就開始初步接納了自己。 摘自【民國112年11月13日聯合報】 圖 / 網路 作者 / 張輝誠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