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1)慈祥為國救民。帝君示敕。
2017/03/23 09:12:20瀏覽161|回應0|推薦0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1慈祥為國救民。帝君示敕。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慈祥為國救民。

【發明】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以後,國家才能安定。所以,救民就是愛國,愛國就是忠君。上一句都是在教育一般人,這一句單單是勸誡有地位的人。

世間人都稱呼官府為老爺,為什麼呢?因為要聲聲提醒他是百姓的父母啊!父母就應該為子女的痛苦憂心。賦稅與勞役繁重,這是百姓的痛苦;盜賊增多,這是百姓的痛苦;水旱災害時常發生,這是百姓的痛苦;強權欺壓剝削,奸官為非作歹,這是百姓的痛苦。有一種痛苦就有一種救助辦法,必須竭盡自己的心力,這樣才能上不辜負君親,下不辜負百姓,中不辜負自己的所學,這就非要先使心地慈祥不可。

【下附徵事】

 設法救民【皇明通紀】

  明朝宣宗年間,江南直隸巡府周文襄公,名忱,愛民如子,理財沒有能夠超過他的。剛剛就任時,一下車就查問民間疾苦,深為蘇州、松江的賦稅太重而憂慮;於是就在豐收的時候,用官錢買米儲存起來,準備作為賑濟之用。宣德八年冬天,他上奏「濟農倉法」(1)。朝廷命令下達,他就和蘇州太守況鍾、松江知府趙豫、常州知府莫愚,協商大力推行;蘇州購得三十萬石米,連同松江、常州,分別貯藏於各縣。到了第二年江南旱災,蘇州、松江的飢民總共有三百多萬人,全數發放還是不夠。周忱又考慮擴大準備,他查出以往應當繳送各府的秋糧,負責的官吏大多向人民超收,而不立即繳送官府,逃漏歲收已經有很多年。周忱就在水道旁設置收糧場所,選擇專人總理收糧發運之事,百姓直接繳送官府,不再送入小吏手中,所花費的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

  又,三府須運糧一百萬石,儲存到南京倉庫,以便供給北京軍職人員的月俸,運送費用每石大約花費六斗米。周忱就和況鍾等人商量說:「他們能在南京受俸,就不能在這裡受俸嗎?如果是在這裡發給他們,不但不必勞動人民,而且能節省費用六十萬石,用這些米來充足『濟農倉』,今後就沒有缺糧之憂了!」況鍾等人都稱讚這個方法很好,於是奏請朝廷推行。而蘇州府已經獲得四十萬石米,又加上平價買進所儲存的,總計達六十多萬石。周忱說:「不僅要濟助農民,凡是運送時有欠缺或遺失的,也從這裡供給支借,賠償所需繳納的糧食,等到秋收時再如數歸還官府。如果民夫修築堤岸、開通河道,完成後按照人數給予報酬。」朝廷都准許他的提議。

  第二年,江南又大旱,他就命令各郡大開「濟農倉」來賑濟災民。從此以後,縱然農作物遭遇災害,民眾也不會受到飢餓,前後救活災民一百多萬人。明英宗正統元年,周忱另外制定南京官田的賦稅標準,蘇州一府就減少秋糧八十多萬石,其他地方也有減少。蘇州、松江在三百年來,屈指而算,造福百姓較多的,必以周忱為第一人。周忱並不自以為足,平易近人,歡喜布施,出於天性,出家僧人有所建造,必定向他募捐,他從來沒有拒絕過,有時會多於募捐的數目,但是他的財富反而愈來愈多。江南地區依託他,把他看作是福星,二十多年期間,百姓生活安定,是多麼地幸運啊!

 (1)濟農倉:明朝時在蘇州、松江、常州地區,為儲存賑貸穀糧所設的糧倉。

帝君示敕。

  太倉縣人黃建安,名立德,看見蘇州、松江百姓苦於賦稅過多,天天都很憂慮。每天早晨起來拜佛時,必定會向上天磕頭禱告,請求免除兩郡過多的糧稅,又準備呈報主事者,費盡了一切力量,人們都嘲笑他。庚寅年秋天生了病,冬天逐漸嚴重,到了十一月底,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喝水了。那天晚上五更時,忽然夢見被帝君傳喚到大殿,告訴他:「你的命數很久以前就應當結束,因為對於減糧的事志向懇切,所以延長了你的壽命。」於是親口傳授他一種「誥敕」(2),總計傳誦三遍,而後就記住了。他睜開眼睛驚奇地觀看,才知道自己是在床上,而精神忽然感覺健康、旺盛,舊病突然好像消除了;於是急忙起來洗手,點燈磨墨書寫。這時家人都去送建安的亡妹節母出殯,只留下一個老婆婆守門,忽然看見整月臥床的主人端坐燈前書寫,非常驚訝。天亮之後,他的表弟郭雉先夥同孔爾忠來探病,看到這個情況也是大為震驚。黃就坐肩輿(3)回鄉送殯,與賓客親朋應酬,奔走街道,沒有一點疲倦的樣子,飲食也忽然和原來一樣。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傳為美談。當時建安已經七十七歲了,就謝絕世間事務,長齋學佛,過了幾年,無病而終。

 (2)誥敕:指帝君的訓誡。
 (3)肩輿:用人力抬扛的轎子。

【按】讀帝君的訓誡文,它的大概意思是說:「你能夠立德,實在是稀有難得。在虛幻無常的晚年,發心為三百年來所積下的困頓得到復甦,立志讓億萬戶窮人都能安和樂利。哪裡只是像蜉蝣(4)之想要搖動泰山、華山,精衛(5)之畏懼大海。雖然如此,但是就像運土堆山,已經堆了九仞高,只差一畚箕就可完成,要繼續堆上去也是操之在我。天地的大道,至誠不息;聖賢的功業,有進無退。這樣差不多就是勤奮勉力,不怠惰於原來的發心。」看到這裡,就可以知道,黃公對於糧稅超收這件事,原本就在於人為,就像是人們上山,必須各自努力。

 (4)蜉蝣:蟲名。為細長纖弱的昆蟲,成蟲的生存期極短,有的說是朝生夕死。
 (5)精衛:《山海經》說,上古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以後,就化成一隻名叫精衛的鳥,每天從西山把樹枝和石塊銜來,投進東海,決心把東海填平。

  >>續載中……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466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9830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