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0)正直代天行化。
2017/03/17 09:35:44瀏覽412|回應0|推薦4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30

正直代天行化。

清朝崑山周夢顏安士氏述/民國蓬島思尼子新譯

正直代天行化。

【發明】正就是沒有邪念,直就是沒有彎曲。這本來就是天之所以叫做天的道理所在。一個人只要能夠正直,就是順應上天的教化,哪裡一定要身居官職來管理百姓呢?如果要代天行化,就非得擁有權勢不可。

代天行化,就是幫助天地間的教化與培育,加入天地化育萬物的一種人,著力在這個「行」字。這個「行」字當中,就有經營謀劃、因時制宜的作用。玩味下面「慈祥為國救民」這一句,那麼代天行化好像只是就卿相而說的。

在世聰明正直,死後必定做神明,這是一定的道理。就世俗來說,這是超升;如果是明眼人看來,這是墮落。因為世俗人只看見第二世,不能看見第三世罷了!因為既然做了神明,必定會享受血食;一享受血食,就會墮落地獄、畜生,這簡直是一眨眼或一口氣之間的事情。必須在代天行化時,看破做神的危險,努力念佛求生淨土,來端正前進的方向;時時發度生大願,來穩定往生基礎,才能免除走錯路途的牽累。

天天希望人們行善的是上天,惟恐人們造惡的也是上天。愚癡的人只看見開闊遼遠的天,說它是輕清的氣體,哪裡知道實在是有一個主宰,像四王天、忉利天,每天都在考察人間的善惡呢?這是不容許取代的呀!

【下附徵事】

 檢校善惡【立世阿毗曇論】

  帝釋天王將到善法堂,許多天神都恭敬圍繞。進入善法堂,帝釋升上獅子座,左右各坐十六天王,其他天神依次而坐。有兩位太子,一個叫旃檀,另一個叫修毗羅,是忉利天的兩大將軍,又坐在三十二天王的兩邊。四大天王靠著四門而坐。這時,四大天王把人間的善惡上奏給帝釋知道。如果世間人受持五戒、八戒,以及恭敬父母、沙門、師長,布施修福的人很多,帝釋就會很高興,認為將來生天的人會很多,生阿修羅的人就少;否則就憂愁不樂。因此,在每月六齋、十齋的日子,會派遣飛天神將巡遊世間,廣泛地考察善惡。

【按】世俗人說玉皇大帝有時會降臨人間,這是錯誤的說法。天人看人間非常污穢,離開地面百由旬以外就臭得難以靠近;那些到人間巡視的,只是有福報的鬼神罷了!但是賞善罰惡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錯誤。至於夜摩、兜率天以上,那些天人更加尊貴,並不理會世間的俗務。

  >>續載中……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465



禮敬、稱讚、供養如何落實?(有影片)

請點下面的選項觀看影片

看mms影片  下載影片 Facebook

「故曰:此即彌陀大願之本,普賢大行之宗」。宗就是講普賢大願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這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要落實。彌陀大願之本,普賢大行之宗,它是一不是二。彌陀大願之本是什麼?一切皆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皆成佛是彌陀四十八願的根本,四十八願願願幫助眾生圓成佛道。普賢大願是提出實際可行的方法,十樁事情。

第一個是禮敬,我們要用真心、要用誠敬對待萬物。我們對佛,對菩薩,對父母,對老師,對一切眾生,對樹木花草,對山河大地,對一切萬物,用同一個真誠的恭敬心、孝順心,這叫禮敬,決定沒有分別。我們的恭敬,對人對事對物還有差別的、有等差的,對這個多一點,對那個人少一點,這都不是普賢行,普賢行是平等的。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十大願王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第二個,稱讚,決定沒有毀謗。看到別人做錯事情、做壞事情,也不毀謗他,也不批評他,這是菩薩,這是覺悟的人。會有批評,那是凡夫,他沒覺悟;覺悟了,決定沒批評。對方如果覺悟了,他行菩薩道;如果他在迷惑,他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誰管他?因果管他。

因果是他自己本身的,也不是從外頭來的,叫自作自受。天堂地獄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善念變的天堂,惡念變的地獄,自己變的,與什麼人都不相干。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對作惡多端的人不會批評他。心永遠保持平等,心平氣和,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普賢大願第三,供養,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真幹。供養是修福,供養是積德,積德裡頭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法供養是供養他的慧命,財供養是供養他的身命,慧命比身命更重要。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七0集)2013/4/23 檔名:02-040-0270

>>>回前面總目錄 / YouTube影片主頁 / 土豆網影片主頁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9684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