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4 07:33:17瀏覽830|回應0|推薦0 | |
太上感應篇 淨空法師開示 太上感應篇 (第二四二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一百一十二節: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這些事情也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見到。『越』是跨越。『井』,現代的井跟古時候不一樣,現代的井多半是深水井,用電動馬達來抽水,這是現代的井。古時候的井都比較淺,我們用水桶去打水。井水,在中國民間也用這個水供奉鬼神,供奉佛菩薩;換句話說,是眾生的受用,我們對它應當有尊重心。所以井不能夠跨越,遇到有井的地方繞過去,不可以跨過去,跨過去這是不敬。『灶』,現在的灶跟從前也不一樣了,以前是燒柴、燒草,可能在中國大陸鄉村裡面還能見到。越灶,跨越灶比較少,不是沒有,有小灶的時候,確實他也從上面跨越,這都是不敬。 我們知道恭敬是性德,世出世間聖賢教人都把這個當作第一堂課,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儒家教學,諸位翻開《禮記》第一句話,就是「曲禮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間的學問,從哪裡做起?從恭敬做起,你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不能成就。我們常講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這是對事物。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業沒有指望,世間事業也一事無成。你們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說在佛法裡的修行人,就是世法裡面,他們的事業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們都敬人,人會為他盡忠,會為他負責辦事。如果常常擺上一副居上位的那個架子,對底下總是命令呵斥,這個人的福報決定不久。為什麼?在你有權勢的時候,大家畏懼你、怕你,不能不服從,為了討生活。你的權勢一衰的時候,不會再有人理你了。尤其是現代的社會,道義沒有了,所以這是自取失敗。 人與人之間的結合是恩義。我們常常看到有些人辦事情,高聲顯示他的威德,指著人、命令人去辦事,我們一看就知道這種人是薄福之人,沒有福報。那個福報厚重的人不一樣,事必躬親,他自己去辦;指使屬下去辦,那個態度也非常溫和,也非常謙虛。老一輩裡面,我們看到長官對部屬,這個文件交代辦下去,人家寫「某某兄辦」,對他這些部下稱兄。我的先父是公務員,職位不高,他的長官交代他去辦事,都是寫「我兄」,那麼客氣,所以辦事的人感恩,一定盡忠負責,把事情辦好。動不動用權勢壓人,他心不服,辦事敷衍塞責,出了亂子,你負責任,他不負責任。古聖先賢教人,教什麼?就是教你怎麼處世、怎麼待人,你能夠把人際關係搞好,世出世法都會成就。所以對人對事對物,不可以無禮。 『越井越灶』引申出來,就是對事對物不可以無禮。『跳食跳人』,這都有罪過。諸位讀《禮記》,古時候講禮,現在不講禮了。中國的習慣,吃飯是共席,不像西方,西方這個自助餐分開來吃,有好處。中國大家在一起吃,一盤菜擺在上面,你要懂禮的人就知道,菜取哪裡?取靠近自己邊上的,擺在遠的菜,決定不拿,這是禮節。吃東西不挑,挑食是喜歡吃的他就多吃。尤其一盤菜決定不可從中心拿,這是非常不禮貌,要拿靠自己邊上的,你坐在哪一邊,靠你邊上拿,決不取中間的。現在這些小的禮節已經沒有人講,也沒有人知道。 「跳人」,跳人就是對人輕慢的意思。在佛法裡一切眾生是平等的,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所以高級的菩薩們,他們修行是修普賢行,普賢行沒有分別執著,普賢行就是平等行。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也修平等,但是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平等。為什麼?妄想未斷,就不能夠達到真平等;妄想斷盡了的時候,平等心才現前。所以我們現在學,妄想是沒斷,盡量的學,往平等上接近,這樣就好。不能不學,學多少總會有進步。這一句裡面講的這四樁事,總而言之,就是我們所謂的失敬,你的「敬心、敬意、敬德」失掉了,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小不敬,大的災難就來了。所以聖賢人都從很微細之處,小心謹慎,從這個地方修起。再看底下一段,一百一十三節: 【損子墮胎。行多隱僻。】 這是在我們這一節裡面最後的一句,在這個段落裡面,這是屬於家庭生活裡的這些過失。『墮胎』是殺人,不是殺別人,是殺子女,子女至親,這個罪過極重,現在人往往都疏忽了。這個冤冤相報,不得了!子女到你家來投胎,佛法裡講得很清楚,四種緣來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他要是報恩來的,你把他殺掉了,變成將來仇了,恩將仇報。他是報怨來的,這個怨就更深了,以後這個毒害沒有法子想像。他還債來的,你把他殺掉了,從還債又結了怨仇。從討債來的,你殺掉他了,怨中又加上了仇殺,不得了!後果不堪設想。世間人見不到,不曉得因果通三世,不知道一時所造的罪業會招來生生世世的後患,這個事情怎麼能做? 『行多隱僻』,這句話的範圍包括的非常之廣。「隱僻」是什麼?你所作所為都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可是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信佛的人知道,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你能夠隱瞞世間的愚人,世間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你就沒有辦法隱瞞他。何況天地鬼神?你隱藏得再好,能夠在這一生當中都不會暴露,沒有人知道,你要曉得你逃不過天罰,惡因惡報的這個結果,你沒有辦法逃避,你一定要承受。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 所以佛教人發露懺悔,發露懺悔是什麼?絕不隱瞞,做錯事情向大眾懺悔,向大眾道歉。我們前幾天看到報紙上登羅馬教皇公開向世界人懺悔,求上帝赦免天主教徒所犯的罪過,尤其是對其他宗教的過失,這個很難得。中國古人所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宗這個舉止,無量無邊功德,教人不怕做錯事,怕的是做錯事情不知道懺悔,不敢面對大眾懺悔,那個過失才重。所有宗教裡面教人修行,你要把它歸納成一個總綱領,就是「懺悔」兩個字。普賢十願裡面,「懺除業障」!懺悔過失,你能夠向大眾宣佈,大眾責備你,這就報掉了,所謂重罪輕報。如果做的惡事隱瞞,這個惡事愈積愈厚,將來的果報就不堪設想。 反過來,《感應篇》前面教導我們,所做一切好事不要叫人知道,要積陰德,陰德的果報厚。好事都宣揚,都讓人知道,人家見到你,恭惟你,讚歎你,報掉了!世間愚人才幹這個好事,幹這種事情。有智慧的人,決不是這個作法。我們在居士林,在我們同修當中,有不少人做好事,真正在做好事,絕不宣揚,默默在做,沒有人知道。你要給他宣揚的時候,他就不幹了,這種人很可愛,他明理。所以真正懂道理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所有一切過失一定要讓大家都知道,別人責備你一聲,「原諒你!原諒你!」這都報掉了。惡報趕快把它報掉,不要等來生。善的報最好不要現前去報掉,留到後世,你的前途就一片光明,這是聰明人做的。 這一段註得不少,由此可知,過失的嚴重性。「隱僻」,註解說:「非止一事,如奸盜邪淫等類,凡不可與天知,不可對人言者皆是也」,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換句話說,都是損人利己之事。「損人利己」是我們隨順世間人說的,不是真的;「損人決定不利己」,這個才是真的。損人害己,害自己墮三途,害自己墮地獄,哪裡是利己?眼前得到什麼利?真的所謂是「蠅頭小利」、「刀頭舐蜜」,這是佛經常常舉的例子,後患無窮。誰知道?這個事情只有佛知道,佛慈悲為我們說出來,勸勉我們決定不能犯這個過失。已經犯了,要懺悔,要改過;沒有犯,決定不可以犯,要知道這個事態的嚴重。眼前無論什麼利益擺在面前,都不可以做,要知道後患比眼前利益,要多過億萬倍都不止,怎麼可以貪圖小利,做這種缺德的事,做這個惡事。 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從下一段起是講不敬天地神明的過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