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上感應篇(第二四0集)
2013/05/02 07:43:05瀏覽91|回應0|推薦0

太上感應篇

淨空法師開示

太上感應篇  (第二四0集)  2000/3/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2-240

諸位同學,大家好!這幾天從中國、台灣、海外各地來的同學很多,看情形往後的人會愈來愈多。大家到這邊來,我能夠幫助諸位的,實在說非常有限,但我們要認清現在自己生活的環境,要怎樣在這裡面真正得到解脫,這個意義就很大了。沒有接觸佛法,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比較不容易接受,對佛法稍有涉獵,稍有功夫的人,都肯定人不是這一生,我們有過去世,還有未來世。世出世間的聖賢,無不是告訴我們,生命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佛法稱不生不滅叫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印度話,意思就是不生不滅,佛要我們去證明,你要證明了,證實這是真正存在的事實,這個人就叫成佛,就叫證道,證果了。

生死是怎麼回事情?生死就是身有生死。這身不是我,身是我所,就跟衣服一樣,衣服髒了,脫掉換一件;這個身體壞了,丟掉再換一個新的。捨身受身,就像換衣服一樣。這裡面告訴我們,真正的我沒有生死,所以我們要替真正那個我去著想。你要修善業,你將來換的這個身體,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你要是做惡事,這個身體愈換就愈差了。你看人身,人要換成畜生身,就低了一級;再換成鬼身,那比畜生又要矮了一半。你要想換好的身相,你就得修善;你要作惡,你的身相一定是一世不如一世。這是真實的道理,也是真實的事相。因此,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告訴諸位,佛法也是有為法。佛法要不要學?要學,要會學。你不會學的,你學了滿肚子佛法,那個佛法不起作用,你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你還是一世不如一世,所以你要會學。

真正的佛法是什麼?戒定慧,這是真正的佛法。戒定慧在不在書本裡面?不在,書本裡哪有戒定慧,戒定慧是在你心裡面。書本是個說明書,我們讀了書,懂得我們自性裡有圓滿的戒定慧,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有,怎樣把戒定慧拿出來?這是真學問、真功夫。我們現在戒定慧為什麼沒有?戒定慧變成了煩惱,變成貪瞋痴。戒變成貪,定變成瞋恚,慧變成愚痴,變質了!佛給我們講貪瞋痴就是戒定慧,現在如何把貪瞋痴讓它恢復變成戒定慧,我們的佛法修學就功德圓滿了。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迷悟,迷了,我們自性的戒定慧就變成貪瞋痴;覺悟了,現前的貪瞋痴就轉變成戒定慧,就是這麼回事情。如果諸位懂得這些原理原則,深信不疑,我們就會用功了。為什麼?我們已經抓到修學的目的,真正搔到癢處,於是我們就知道怎麼學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有辦法把貪瞋痴再恢復成戒定慧。不能貪多,什麼都想學是貪心,貪心斷不了貪心,迷不能破迷,覺才能破迷,大家要懂這個道理。首先我們要把腳跟穩住,決定不墮落,決定不滑倒,這個重要!我們看自古以來,多少人修行失敗了,墮落了,滑倒了。什麼原因?用的是貪瞋痴的念頭來修行,用自私自利的念頭來修行,這怎麼能成功?穩住腳跟的辦法,就是一門深入,在一門裡面成就戒定慧,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慧開了以後,才廣學多聞。所以「四弘誓願」是佛教我們修行的一條道路,我們要循序前進。第一個要發願,實在講今天修行人沒發願,所以你什麼都不能成功。你沒有發願,佛的門你沒有進去。發什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句話怎麼講?眾生無量無邊,我要發個誓願為他們服務。你們有沒發這個心,為一切眾生服務,捨己為人。跟人家往來,心裡還想著「怎麼樣對我有好處,對我有利益」,錯了!你迷了,你怎麼能學佛?你怎麼能入門?你看看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乃至於聲聞、緣覺,人家發的是什麼心?跟一切眾生往來,想到我對他有沒有好處,絕對不會想的是他對我有沒有好處,不想這個。我對他有沒有好處,我對他有沒有貢獻,這叫「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願,你學什麼佛?學得再多,你還是六道裡的眾生,佛的門你沒有進去。你要想進佛門的話,就要學佛捨己為人。《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諸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片真誠慈悲,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解除苦難。苦難裡面有根,苦難的根是什麼?根是迷惑。因此幫助眾生服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幫他開悟,破迷開悟,他自然就離苦得樂。永遠離苦,永遠得樂,這是服務無量無邊項目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做這個服務工作,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我們理明白了,事搞清楚了,才曉得「一門深入」的重要。一門深入學什麼?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就是我剛才講的把貪瞋痴轉變成戒定慧,就幹這個工作。一本《無量壽經》或者是一本《阿彌陀經》就夠了,你搞那麼多幹什麼?古大德有給我們做榜樣,一生就講一部《阿彌陀經》,講三百多會,這是給我們現在人做好榜樣。人家要請他做別的,「我不會,我只會講《阿彌陀經》,我只會念阿彌陀佛,其他的我都不會,你請教別的法師去」,他成功了,他心是定的。他是不是其他經都不會講?他什麼經都會講,他不講,就是做一個好榜樣,指出大家一條明路,脫離六道輪迴,了生死、出三界的一條明路,一門深入,專修專弘。你喜歡講《無量壽經》,你一生就講這一部經;喜歡講《彌陀經》,一生就講《彌陀經》,不要搞多,貪多嚼不爛!搞太多搞太雜,你心是亂的,你戒定慧統統都沒有了,所以要專精。

我過去在台中老師會下十年,我跟諸位講過,我十年只學五部。那個時候不懂得這個大道理,還搞了五部;如果曉得這個大道理,我就搞一部,我就不會搞五部。我跟老師那麼多年,他沒有把這些大道理給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透徹,他老人家說話含蓄,點到為止。我們能夠體會到,但是那個求知的欲望放不下。他要像我這種態度,橫著心,硬這樣說,那我們也只好服從了,哪有不聽的道理!一門深入之可貴。

因為我們不是修別的,我們是求定求慧。定是樞紐,戒是手段,慧是目的,要開智慧。我在台中學的五部經,給你們說說,你們就曉得分量不多。第一部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那個經多大?這個紙張六頁,不多。第二部經學的是《佛說阿彌陀經》,這你們常念的。第三部學的是《普賢行願品》,你們也都讀過,這個分量比較多一點。第四部學《金剛經》,第五部學《楞嚴經》。我在台中十年,就學這麼一點東西,所以才紮了根。

可是我講的經論很多,有幾十種。這些大經大論我沒學過,沒有學過能講,在求學當中得一點小定小慧。所以,沒有定慧怎麼能成功?如果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那就老老實實一門深入,一句佛號念到底,肯定往生,我們這一生成功了。世出世間法都要放下,蓮池大師晚年說了兩句話,說得很好,「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你們哪個喜歡去悟,你們自己去悟去,他自己一部《彌陀經》,連佛法都放下了;「八萬四千法門,饒與別人行」,你們要修很多法門,你們去修去,八萬四千法門讓你們去修去,他專修念佛法門。這兩句話說得好,不是過來人說不出來的,一卷《阿彌陀經》,一句佛號,穩穩當當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了。你要搞那麼多幹什麼?

我今天講這麼多經論,為什麼?被逼的。如果這個世間還有人講這些經,我決定不講,沒人講了。許多法師大德勸我講一遍,留個錄音帶給後人做參考,是這麼個意思。我決不是喜歡講,也決不是愛講,講這些東西對我自己修行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障礙,雖然障礙不大,多少有一點障礙,這就是我跟別的人不一樣的地方。你們如果要沒有這一點定功,那障礙很大,決定造成障礙。你的心是散亂的,你的心是昏沈的,你的意志思想不能集中,你的煩惱壓不住;換句話說,你決定還是搞六道。要說不好聽的話,三途成分很大。

諸位同修到這個地方來,時間雖然不長,我貢獻諸位的,堅定信心,絕不動搖。我們有師承,有老師,代代相傳,決定沒有錯誤。今天在國內、在海外,依照會集本《無量壽經》修行的人,往生的瑞相希有,我們親眼看到的,這是證明。所以對於會集本要有信心,我的信心十足,絲毫不會動搖,末法時期九千年,廣度眾生,就是這個會集本,梅光羲大師講得一點都不錯。過去連演培法師也懷疑,他懷疑的是蕅益大師的《要解》,印光大師稱讚「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演培法師問我:「印光法師這個話,是不是說得太過分了?」我答覆說:「絲毫不過分,他老人家所說的恰到好處。」夏蓮老會集的這個本子,就像梅光羲居士所說的,也是恰到好處。我們要有這種心、這種願、這種行,取西方淨土自己有把握,隨時可以往生,隨處可以往生,絲毫障礙都沒有,我們的道業算成功了,這一生的修學沒有白費。所以我們對老師的教誨才感恩,我們真得到了,真的把問題解決了。

我們同學在一塊修學跟一般佛學院不一樣,他們的課程很多很雜,廣學多聞,我不贊成這個方法。佛光山剛剛開山的時候,辦了個佛學院,大概三、四十年之前了,星雲法師找我去當教務主任,我在山上住了十個月,我不贊成他教學的方法。我提出我這個辦法,一門深入,他也沒辦法接受,我們兩個就分開了,沒有辦法妥協。佛學院那種教學法,一個學期學十幾門課程,糟蹋人!決定不能成就。我教人的方法是老師傳給我的,這是中國代代相傳傳下來的,就是學一樣。那個時候佛光山有一百多位學生,我跟星雲法師說,每一個學生學一部經,一生就學一部經,十年之後他是專家。一部《阿彌陀經》學了十年,他就是阿彌陀佛;一部《普門品》學了十年,他就是觀音菩薩。各個作專家,不要作通家,就成功了。他不相信,不能接受,他要多學廣學,學了之後什麼都不會,學得太雜、太亂了,學了一肚子的佛學常識,與道不相干。所以我沒有辦法跟他妥協,我們這樣就分手離開了。

在此地辦「培訓班」,你們同學們在此地有一點體驗,我們就一部《無量壽經》,諸位感受不一樣。無論是哪一部經,只要你學一樣,一門深入,全心全力投注下去,你在這裡面得戒、得定、得慧,你成功了。智慧開了之後,你可以博覽,你可以多聞。為什麼?充實你的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無所不知你還集中在你這一部經上發揮,然後你再看這一部經,字字句句無量義,長說短說,深說淺說,你就得大自在了,這是從一門深入的好處。

大家記住這個道理,記住這個方法,來此地一趟,也算是沒有白來。我給諸位提出這麼一點貢獻。好,今天時間到了。

北京同學有五十多個人,你們發心歸依,我們還是《華嚴經》講圓滿之後,大家到念佛堂裡做一個儀式。

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太上感應篇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756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