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藏經玄義講記(3)
2010/02/19 09:51:25瀏覽468|回應0|推薦1

地藏經玄義講記(3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此三法中。一一皆具常樂我淨,故名為德。 

  三德祕藏, 是說法身、般若、解脫; 是說 常樂我淨 。法身有「常樂我淨」,般若也有常樂我淨,解脫亦有常樂我淨。「常」是永恆不變;「樂」是永遠沒有苦;「我」是大自在;「淨」是清淨 染,與世出世間法毫不染著,是故稱作「德」。

此之四德,不離我心。雖在迷時,隱而不失。正當悟處,證而不著。故知心藏,具足眾寶,即空假中,無不如意。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地藏之名,其義若此。

  「 四德 是自心本來具足的, 雖在迷時,隱而不失 。只是「隱」而已,並未失掉。「正當悟處,證而不著。」如果著了就沒有證得,決定不能著相,不能起分別、執著,一起分別、執著就迷了。 故知心藏 ,就是自性的三德祕藏。 具足眾寶 ,此是比喻無量智慧德能。

  「 即空假中 ,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從體上講,體是空寂的;「即假」是從相上講,所現之相是夢幻泡影,相是幻相,猶如作夢。即中,中道第一義也。「 」是空的,「 」是假有,兩邊不著,得大自在。一切諸法是「體空寂、相幻有」,可以受用,不可以執著。這就是佛教導我們的「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用中,「攀緣」就是偏執,用中是真正幸福自在,遠離一切憂慮、恐怖、煩惱,多自在!會用中,就過高度智慧的生活;不會用中,就過煩惱憂苦的生活。

   此是解釋地藏菩薩名詞之含義,圓滿至極!   

今我佛於忉利天宮,以法界眾生,殷勤付囑地藏,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者,正欲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四德大寶盡安置祕密藏中。

  此段說明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將弘法利生之使命付託給地藏菩薩。地藏是表法,任何人依照地藏法門修學,並以之教化眾生,就是世尊所囑咐之人。這正是古人講的「直下承當」,其事業是地藏事業,真正是續佛慧命,令正法久住。佛不住世,要有如是發大心之人來從事弘法工作,要有大願令一切眾生 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永離諸苦,必須得佛授記才算圓滿。從何處入門?孝親尊師。

  佛法是教學,不是宗教,如果將佛教看作宗教,則永遠達不到教學之目的。佛法講師道,我們尊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自稱為弟子,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宗教是主僕的關係、父子的關係,不是師生關係。在我們這個時代,推廣佛法,首要的大事是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一般人認為 「佛教」 是宗教,我們再加兩個字,就是「佛陀教育」,則名正言順。

   教育從哪裡教起?從孝親尊師教起。為什麼?孝親尊師是性德,孝親尊師是覺而不迷。我們用孝敬之法,開發自性本具的三德祕藏。先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老師,然後逐漸擴大孝敬一切眾生。佛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是我過去父母,就要孝順;是未來諸佛就是老師,就要尊敬。這個觀念若不能建立,孝親尊師就做不到,三德祕藏永遠隱而不顯。三德祕藏現前,就是法身大士, 超凡入聖了。反之,則是生死凡夫。

   「開示悟入」。佛菩薩只能做到開示,「開」是言教,「示」是身教,我們要有能力悟入才行。聽到佛的開示,見到佛的行誼,自己要覺悟,要能契入。契入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幫不上忙。如何契入?簡言之,就是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如何放下?真正覺悟。是故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將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令我們覺悟。聽一遍不覺悟,就說兩遍,兩遍不覺悟,再說三遍;佛很有耐心,三遍還不懂,一百遍、一千遍,鍥而不捨,真正大慈大悲!我們要覺悟、要放下、要契入,然後如佛一樣,無條件地幫助一切眾生。

   諸佛菩薩在世間隨類現身。無論現什麼身,都是利用其身分,從事於智慧教育。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國王菩薩、大臣菩薩、宰官菩薩、商主菩薩、醫王菩薩,他們的身分、行業各異,行誼卻完全相同,就是幫助眾生覺悟,真的是 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在現前,只有勸人修淨土法門,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決定遇佛授記。《楞嚴經》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豈有不授記之理?我們用其他方法,令一切眾生遇佛授記難!淨土法門容易,幾乎是肯修學之人都能得佛授記。

>>>續載中

  (《地藏經玄義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12.11新加坡淨宗學會,「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Vol. 25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378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