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6 13:51:48瀏覽2210|回應4|推薦112 | |
2022.12.16. 最近朋友圈開始討論一些退休後的主題,大部分的人都已經從職場退休,不管是自己的人生規劃或是受限於制度必須離開職場,當然現階段大家都是好手好腳,有些人對這種事情的看法是不想談也不願碰,有些人開始思考自己長輩的作法,當然仍有相當比例的人是想遵循中國傳統的做法,將來等著孩子來敬孝道。 一些剛離職場或是將要離開職場的人卻顯得一派輕鬆,認為剛結束人生的職涯應該暫時休息一下,整理許多大批從辦公室帶回來的個人私物,當然也有人則已經規劃好,只是換一個工作場所繼續自己的夢想。這些都是短暫的將養老這件事情往後拖延。人生終究要離開職場,到那時候的人生要如何規劃,尤其是現在人的壽命又長,退休後可能還有幾十年的時光,因此雖不急於一時,也可以將這事情放在心上,有空時可以思考一下。 當然有些人可以與親人住的近一些,彼此有個照應。但是往往想要達成這個目標都要及早安排。有個朋友一直在台灣最南端工作,孩子都早已北上發展,現在夫妻兩個人都退休了,想要經常到孩子家走動走動,開始起心動念想舉家搬到北部來,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另外一個朋友早早移民,孩子在國外發展的也不錯,但是自己卻想落葉歸根,但是另一半卻有點近鄉情怯,所以最近夫妻經常為此鬥嘴。 每個人每個家都有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除了平日的溝通外也可以將一些想法提出來或是參考朋友的做法,有時這不光是夫妻間的交流,家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參與討論,有時父母的考慮不見得周詳,聽聽年輕人的意見也許可以讓事情有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況。同時也將一部份的責任轉移到孩子身上,讓他們也了解這是關係到家中每個成員並非只限於父母兩個人。 我經常與孩子聊到自己的想法,也許每個提案都不見得成熟,也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調整,但是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讓彼此在自己的生涯規劃中將彼此納入考量。同時我也在找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許彼此能住的近一點或是能夠互相創造一些生活的情趣。 之前去一個養老院參觀,看到每一個住戶的門口都有一個名牌,上面書寫著居住者的姓名,一排房間看過去幾乎都是一個名字,極少是夫妻同住的,可見到了人生最後一程時,往往剩下的就是孤獨,如何與孤獨相處又如何創造一個不太孤獨的最後一哩路,就要看我們如何去經營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