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家專論》挑剔的台灣
2006/03/19 20:30:45瀏覽405|回應0|推薦1

2005-03-02╱中國時報╱第A4版╱焦點新聞╱陳學聖

《名家專論》挑剔的台灣

「台灣人的嘴很挑剔,口味有一點不一樣,老顧客就跑掉了」,筆者在花蓮讚嘆某家著名扁食數十年不變的好口味時,一位當地的友人精準描述出店家主人戰戰兢兢所面臨的壓力。同樣的話,移到台東一家不起眼,就因豬血湯名聲大譟的小店,我又聽到門前大排長龍的客人說了一次。

  台灣人好挑剔,挑三揀四、貨比三家的壞習慣,常常讓櫃檯小姐斥之為「奧客」,不僅是很多店家抱怨的對象,也是最讓公司老闆傷腦筋的地方。事實上台灣市場上屢屢出現的一窩蜂現象,相當程度也受到這種挑剔性格的影響,台灣消費者的嚴酷態度,就是最自然的退場機制,凡是禁不起檢驗的商品或廠商,馬上被市場淘汰出局。這種挑剔的文化雖然為生產者帶來不少麻煩,卻也意外的為台灣在全球經濟生產鏈中,創造出了一個特殊的定位與競爭利基。

  台灣是筆記型電腦的生產王國,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聚落,不過成功的關鍵之一,恐怕正如華碩電腦的親身經驗,在筆記型電腦的市場需求上,台灣擁有一群全世界最為挑剔的顧客,正是他們提升了台灣筆記型電腦的全球競爭能力。美國寶鹼公司(P&G)正著眼於此,而將亞洲商品的試驗市場(test market)設定在台灣,他們認為一項新產品,只要能在台灣市場存活六個月以上,便足以推展到亞洲其他國家。日本官方投資報告也指出:由於台灣市場與中國大陸市場屬同文同種,在消費偏好與文化背景上高度類同,一項新商品如果能在台灣得到認同,則在中國大陸的成功機會便會提高,因此日本跨國公司應以台灣為測試市場,並尋求與台灣企業策略合作,借重台灣營銷經驗,共同開發中國大陸市場。

  全球汽車工業中,台灣市場的特殊性格與比較優勢更為明顯。由於台灣汽車市場開放較早,消費特性與發展軌跡成為近期開放的中國市場仿效對象,為成功打入,美國福特總部必須借重台灣專業經理人語言、文化與市場經驗的優勢,於是便將台灣福特六和公司數十位高階幹部,大幅派往大陸開疆闢土。不僅福特如此,美國通用公司將重點栽培的大陸專業人士特地調來台灣市場磨練,德國賓士公司重金禮聘台灣中華賓士總經理,前往主持上海賓士業務,德國寶馬公司與台灣代理商汎德繼續聯手,其大陸投資之上海寶德,曾包下全中國一半以上的銷售成績。

  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述說的不是任何單一事件或是個別經驗,反而詮釋的是全球化時代裡,台灣市場、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三方結構關係。

  正如同日前柯林頓總統在台北演講中所指出,他會使用「全球的相互依存」來概括二十一世紀的特徵,台灣市場與中國市場的相互依存現象,不管在生產鏈或消費鏈的層次上,早已讓其他國家難以超越,台灣市場的挑剔性格與文化優勢,在跨國公司的眼光中,是提供其進軍中國市場的最佳跳板,而就中國市場來說,台灣市場更是其必要的實驗室,用以扮演創新、測試與修正的重要功能,在跨國企業全球布局的思考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關鍵地位。

  其實,挑剔也可以是一種反省能力,一種自我修正以提升品質的內在動力,當全球競爭進入「差異化戰略」的格局時,挑剔的台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端賴於政府與企業如何將其化為全球競爭利基而已。

  (作者為台灣生命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ollochenss&aid=20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