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家專論》價值的台灣
2006/03/19 20:28:49瀏覽342|回應0|推薦1

2005-02-16╱中國時報╱第A4版╱焦點新聞╱陳學聖

《名家專論》價值的台灣

我們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到底中華民國是不是台灣?中華民國的眼裡又有沒有台灣?而台灣又該怎樣看待中華民國?台灣社會近年來的國家認同爭議,大抵不出以上四個問題,儘管經歷了數場全國選舉的集體辯證,以及數百萬全國人民的激情街頭訴求,問題解答卻依舊混沌難明。其實,藍綠各種國家論述的背後,是分別來自不同的價值取向,其中確實有截然迥異之處,但其中更加有渾然相同之所在。

  假設以數學的平面坐標系來觀看台灣社會的國家價值類型,我們可以發現有兩條軸線,一條是台灣社會對於國家主體性的價值取向,這軸線主要是以中華民國與台灣作為兩個對立的極端(設為X軸,右端為中華民國,左端為台灣),另一條則是對於國家角色意義的價值取向,這軸線又可分為將國家角色定位於目的性價值者(設為Y軸上端),以及工具性價值者(設為Y軸下端)。以此二軸線所組合的平面空間,將可以區分為四個象限,第一象限是以中華民國為主體價值,而對國家角色採取目的性價值者,其有如一種信仰,政治論述於是成為「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目的;同樣相對於以台灣為主體價值的第二象限,其政治論述便成為「台灣就是台灣」,台灣才是目的;第三象限雖然還是以台灣為價值主體,但更重視國家工具性服務角色思考,因此願意包容中華民國的存在,而形成「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之政治論述;同樣將國家視為工具,而以中華民國為主體的第四象限,也難以迴避台灣的存在,而成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這四大象限,其實便是台灣社會,也是各主要政黨,形塑國家認同價值的四個原始出發點。

  自其異者視之,第一象限的中華民國主體論者(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國),與第二象限的台灣主體論者(台灣就是台灣),的確在主體依歸上水火不容,但自同者視之,其都有如信仰的堅持,國家認同永遠凌駕所有包含個人之上的價值,若有違者,都可能被視為一種背叛。因此落在第三、四象限價值取向的政黨,雖較重視國家工具性服務功能,淡化目的性思惟,但總難脫罵名,可是也加強了彼此對話的空間。

  因此,當國內四個主要政黨,與台灣社會共同深陷於「中華民國」的法理主體,與「台灣」的事實主體之間的無窮論爭時,其實背後還隱涵了台灣未來發展究係是「國家凌駕於個人目的之集體主義型國家?還是個人優先於國家的工具式福利人權型國家?」的更重要命題爭議。

  若再放諸全球化的觀點,國家是否應抵抗全球化浪潮,堅守國家傳統角色,還是順從應之,其爭論紛擾,正有如台灣此刻的寫照,也各有其艱辛之處,其實更準確說,價值的位置並非靜態僵固的,而是會在不同象限中逐漸移動的。因此,面對摸索不確知的未來,更多的包容與尊重,才該是價值追尋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所在。

  (作者為台灣生命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ollochenss&aid=20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