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8 11:32:21瀏覽4076|回應0|推薦6 | |
失智症不是老化必有的現象,也不是單一種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臨床症候群);不僅僅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表達的困難、叫不出家人或物品的名字、計算與抽象思考能力減退、方向感喪失等各方面的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憂鬱、焦慮、妄想或幻覺等症狀,程度嚴重到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依經建會人口資料統計推估,國內罹患失智症的人數,將在2046年突破62萬人,比兩年前的預估要提早十年,顯示台灣失智人口的增加速度驚人,甚至超越全球;雖然這與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有關,但不可否認的,失智症的問題已敲響警鐘,因為國外的研究指出,每名患者會影響到五至七人的生活,意即屆時會有300~500萬人連帶受影響,政府和民間都應積極正視這個警訊,及早規劃、預防這場海嘯的來臨。 而根據美國加州大學巴加尼尼希爾(Annlia Paganini-Hill)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在2012年8月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一份報告顯示,刷牙不但可以保持口腔清潔,竟然也跟失智症有關!規律的刷牙習慣不僅能夠維持牙齒和牙齦的健康,並且可以降低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這篇報告最主要的用意,是在提醒「不注重口腔清潔的人,小心晚年有失智症之虞」。 研究報告以5,468位加州退休社區(California retirement community)裡,年齡介於52~105歲的民眾為對象,並隨訪1992~2010年共18年的時間,追蹤他們的就醫情況及健康訪查(包含口腔健康與清潔習慣、有無戴假牙)等,所有民眾在研究一開始都沒有失智症的現象;待研究結束後,研究人員發現共有1,145人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 研究顯示,每天刷牙次數少於一次的女性,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每天刷牙一次以上的人增加65%;以男性來說,每天刷牙次數低於一次的男性,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每天至少刷一次以上的人增加22%,刷牙對女性的影響較男性來的顯著。這項研究也說明在過去許多研究中,都曾發現牙齦炎或牙周病等齒科疾病,和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而這些慢性病當然也都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因此可說是互相驗證。此外,在阿茲海默症病人腦中,發現比一般人有更多種與口腔相關的細菌,因此推斷,可能是牙齦疾病的細菌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症狀,損害大腦功能所致。 另外,牙齒如果不好,攝取營養也會不均衡,這些因素都會間接影響患病的機率。而且每天利用吃飯的機會慢慢咀嚼,就可以增加腦部血流量,並能藉此刺激腦神經細胞的活動。但此項研究並不是斷論「只要常刷牙就不會得失智症」,而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口腔的健康狀況也許可以作為失智症的「前兆」之一,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其他因素會造成失智症(例如像飲食、作息、疾病影響等)。 外界常對失智症有過多的誤解,總認為失智症的患者會以吵鬧不休、暴力攻擊、大小便失禁等負面形象呈現,殊不知這些只是少部分失智症後期患者的狀態,占九成的中度、輕度失智者,只要及早就醫治療,可將病況往後延緩,一樣能外出、運動、做家事,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而且,不需忌諱讓親友、鄰居知道,藉由社會力量的支援與周遭眾人的協助,才是幫助失智者最好的方法。 失智症的前兆(十大警訊) 1.記憶力大幅減退:最近做過的事情居然一點印象也沒有!經過提醒還是想不起來,且在短時間內老是發問同樣的問題。 2.無法處理原本熟悉的事物:開車的人經常開錯路、家庭主婦忘了怎麼炒菜。 3.物品亂擺:不記得正確的擺放位置,常常放在不合理或不恰當的地方,如水果塞在櫥櫃中、拖鞋擺進冰箱裡。 4.抽象思考有困難:越來越難懂報紙的標題要傳達什麼、對於家電產品的使用說明無法理解。 5.語言表達出現障礙:和人聊天、說話的時候常常找不到適當的詞語,例如:「送信的人(即郵差)」、「用來喝水的(即杯子)」等。 6.喪失活動力:在電視機前發呆好幾個小時,原本的嗜好和興趣完全提不起精神去從事。 7.判斷力與警覺性變差:不記得自己吃過飯沒、會借錢給陌生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 8.喪失時間、地點的概念:走出家門即迷路,搞不清楚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 9.個性改變:疑神疑鬼,老覺得有人要害他;口不擇言,罵人非常難聽;易亢奮或發怒。 10.行為異常:拿商店的東西不給錢、隨地便溺、衣衫不整就外出。 失智症高危險群 1.年齡: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尤其是75歲以上。 2.過重或肥胖:BMI值較高的人腦部萎縮情況較嚴重,因而增加失智症的發病風險。 3.三高疾病: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其中任何一種疾病,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4.抽菸:抽菸會導致認知功能退化速度加快,提高發生風險。 5.憂鬱症:憂鬱會造成注意力、記憶力以及反應能力退化,有憂鬱症病史的人比沒有病史的人會增加兩倍發生風險。 失智症治療 1.找出血管性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進行治療: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並使用抗血栓藥物,血管性失智症若有效治療可回復原來功能,而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目前尚無治癒的藥物。 2.認知功能藥物治療:膽鹼酶抑制劑(愛憶欣、憶思能、利憶靈)用於輕中度失智症的病人,NMDA受體拮抗劑(憶必佳、威智)用於中重度失智症,但都僅能延緩惡化。 3.行為及情緒症狀治療:九成以上失智病人都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應適時使用抗憂鬱劑等精神藥物,改善病人不理性行為,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4.非藥物治療:維持家中固定擺設(讓病人有安全感)、多運動、多動腦、多參與社交活動、照顧寵物、種植花草等可促進自我認知及照護的活動。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