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09 17:58:27瀏覽523|回應0|推薦5 | |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極大極深的影響。
唸國中的時候,對胡適的這一篇「母親的教誨」最深的印象也只是那一句嘻笑的「涼(娘)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加上江浙方言的「說嘴」、「跌股」什麼的,同學彼此裝模作樣、怪腔怪調,好不大驚小怪。
從來沒有深刻的感動過。 記得第一年教書,再次接觸到這篇課文,課堂上念到這一段,我的聲音竟不自覺地顫抖起來,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不是來自文字,而是來自我逐字逐句的聲音。好難啊!我無法想像對媽媽作此表達,可是,內心深感戚戚。 北上求學之後,我像隻候鳥,高雄是寒暑假時的棲息地。每一次的離開,國光號車外的媽媽,總是目送到最後才騎車離去;車內的我,一直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我也是遁入廣漠的人海,一直到現在。 一場不堪回首的婚姻之後,媽媽一個人在高雄享受她單身的自由。我與她相處的日子並不多,但是她永遠是我最大的支柱。 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如此回憶他的母親,以簡單、謙卑的口吻,這是生命的反璞歸真嗎?我想,當胡適寫下此文,他一定很想再次當個孩子,依偎母親,那該是多麼幸福! 或許當年我的國文老師在講台上也有她的情懷,底下的學生渾然不知;我顫抖地念完課文,不知有多少學生發現? 人生可以有好多體會啊! 只是,時候未到,希望這些青澀少年總有一天也會感受到,國文課本裡,除了說教,也有不盡的情意。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