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涅槃經課後問答_第1-37片_台南同義宮_103/06/21到104/05/30
2015/10/03 07:53:01瀏覽2311|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涅槃經課後問答_1-37_台南同義宮_103/06/21104/05/30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說真理為主以下只提供參考而已)

 劉講師在涅槃經課程解說摘錄:

   只要你聽到涅槃經,聞是經名,聽到這個經的名稱就不會在四惡趣示現,都是在天道跟人道最起碼啦都是天道、人道,所以佛就一直鼓勵我們能夠受持涅槃經。是後末世眾生福氣聽聞最上乘大涅槃經。

   後學會鼓勵我們都發問,因為我們不了解的地方有懷疑,那個就是打結,一定要把這個結打開,沒有解開的話我們沒辦法進入我們佛性本體,所以所有的結都要打開,這個叫『隨方解縛』,就是看看我們在哪個地方綁住了,把那個地方打開就好了。所以我們在凡塵生活的時候有疑必問,有疑問不知道的地方一定要問,問了以後就可以解開;假如我們有疑不問,我們一懷疑會產生顛倒,顛倒會產生放逸,放逸會產生無明,無明會產生慳貪嫉妒,所以從懷疑一直下來都沒有好事。

   不問的話就是結,疑問就是結,結要把它打開,打開才有辦法進入真理世界,所以都鼓勵各位問,有沒有要問的?都沒有喔!那後學要問各位,我們要怎麼樣成佛?很寬廣對不對?所以有疑問一定要問,問了以後心裡沒有疑問,心裡就能夠很平坦很光明,有疑問就打個結卡住,一定要把結打開。

   有一個故事,一位老先生東西放到忘記在哪,竟然懷疑隔壁的小孩子是小偷,所以當他懷疑的時候看到這個小孩子愈看愈像小偷,愈看愈像小偷的樣子,可是經過一段時間老先生自己找到自己放的東西,「啊,原來我自己忘記東西放在這兒,不是那個小孩拿走的」,小孩子沒有當小偷,這個時候老先生再看到那個小孩子,怎麼愈看愈可愛,小孩子沒有變,變的是老先生懷疑的心變化了,所以我們有疑必問,所以鼓勵大家都要問,不知道就要問。

   所以我們要了解,性理心法你一定要聽要做,實際的領悟,實際的你親證,這樣你就在了,你當然會講啊,你講出來是你自己做的,就不會錯,然後你的信心,你佛性的正定,你佛性的般若,你看喔,後學國民小學沒有畢業證書,後學第一天來講課,後學就講你若有問題你就提出來,後學盡量的來回答,真的是我嗎?所以要了解到,當各位在問問題的時候,後學都把這個劉芳村撇開了,全部都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從佛性本體發揮般若妙智慧來回答你問題,不是我(劉芳村)、真的不是我,不然你從六祖壇經、道德經、楞嚴經、金剛經...,你蒐集所有問答課後問答你聽聽看,哪一個有辦法你學的時候學到這個狀態,都很超越的,各位有的可能沒有從六祖壇經開始跟,道德經、楞嚴經一直跟下來,沒有那麼久的時間,可是你把課後問答全部收集來聽,你深入了以後你就會靜下心來,好,我來看看裡面說什麼,以那一種心你就會有所得,真的你會進入,已經心放空了,進入了。

(所有課後問答請配合看DVD以及聽CD,MP3經典課程解說)

1片課後問答

   】:請問劉講師,請問殘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成為殘靈?

:殘靈喔,!怎麼突然問到這個?我們要知道那個殘靈就是把我們的靈已經粉碎,像我們看到螞蟻,蚊蟲那個就是殘靈所生,所變化,那一但打入殘靈要恢復全靈,恢復到我們靈的全部,那要經過好幾千劫啊,非常久的時間都還不能恢復,所以那個要有很大的罪過才會變成殘靈,!那很不得了,變成殘靈,除非你一直破壞人家的慧命,那個就會變殘靈,靈已經粉碎那個叫殘靈,殘靈就是我們看到螞蟻,看到蚊蟲那個都是殘靈,牠已經沒有辦法集靈了。

   各位可以想像牠集靈要等到靈可以生化的那一些,比如說你的靈已經生化有十萬隻的螞蟻,要那個十萬隻的螞蟻全部死亡,牠才可以集靈啦!那我們要知道不可能這樣,比如說五萬隻已經死掉了,另五萬隻還在生,等到這個五萬隻死掉,那個死的牠又出生了啦!就這樣牠就遇不到十萬隻全部死亡啊!就不能集靈啦!!所以那個一進入殘靈比那個進入阿鼻地獄還要可憐,那個經歷了三個阿增抵劫,都沒有辦法恢復全靈,喔所以我們不可以做那個破壞眾生慧命的事啦!那個會變殘靈。

   】:如果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為何會成為殘靈?

:這個就是要了解到我們佛性本體確實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聚不散,可是我們要有維護祂本來狀態的條件,(佛性)祂本來不生不滅,可是你一直在凡塵現相的時候,你破壞眾生的慧命,那我們要了解眾生的慧命是不是也不生不滅?()那你要把他破壞,你要讓他變成沒有辦法恢復到佛的本位,那個是不是罪過很大?那你罪過很大,那你本來破壞人家慧命這個靈,要不要接受果報?因果定理,要不要接受? (),假如說他一直破壞人家慧命不接受果報的話,那天理還在不在?就不在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維護不生不滅那一種我們佛性的狀態,是有祂的本來條件,祢本來,你都不要去做到危害眾生的慧命,你不要危害的話,它自然絕對不會變成殘靈,不會變成碎靈粉碎了,不會,那既然你會變成粉碎,就是你的作為會超越你的本位,你的本位不應該為然後你去為,那你自找的啊,也不是說你一粉碎了就不集靈,會啊!會集靈,只是時間很~~久而已會集靈,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雖然佛性是不生不滅,可是有不生不滅的本來條件,你不要破壞祢的本來,你自己都不破壞你都破壞別人,喔那你的罪過很大。

    所以我們要了解破壞生命,那個殺生罪過是很小,你破壞慧命,眾生慧命,就是眾生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把他破壞,喔那個罪過真的大,很大~,各位就可以想像怎麼可以讓你恢復原形,喔那你做這個壞事都沒有得到果報的話,你這個佛的本位你都坐不住啦!坐不住啦!人家也不要讓你坐,我們要知道有它天然、本然的條件在,不要靠勢(台語)說我的佛性不生不滅,不堪讓你招踢(台語),你招踢(台語)就滅給你看,又讓你知道(靈粉碎)毀滅掉的厲害,經過三個阿增抵劫都凝聚不來,都沒有辦法恢復全靈,很慘的。下課!

    劉講師慈悲課程再次解說參考:像上個禮拜不是有前賢問,我們佛性不是不生不滅嗎?為什麼會變成碎靈?有沒有?他是問殘靈沒錯,後學是以碎靈來回答。殘靈是殘缺不全,應該我們眾生都算,我們的靈已經殘缺不全,都是殘靈。可是後學以碎靈的角度來解說,我說我們為什麼在凡塵可以看到螞蟻、可以看到蚊蟲、蚊蚋(就是那個很小的生物)?那個就是已經粉碎的佛性去生發,祂的佛性已經粉碎,那為什麼會粉碎?就是他破壞人家的慧命。我們就是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屬於生命,那我們的佛性就屬於慧命(智慧的生命),智慧的生命就是佛性本體,那佛性本體我們以問者的角度是說不生不滅、不會變化,可是以後學回答的時候說,為什麼我們會變成碎靈?會變成螞蟻、變成蚊蚋、變成小動物?就是因為我們破壞人家的慧命,那人家的慧命也一樣不生不滅,被我們破壞!他本來可以保持他的慧命,可是因為我們的說法、我們的作法,讓他把慧命破壞,就是不能恢復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你這樣做比掉入阿鼻地獄、無間地獄還要嚴重,你掉入無間地獄還是你自己受苦,可是你破壞人家的慧命,不只有你、還影響到別人,那別人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被你破壞,他沒辦法恢復,你已經破壞到別人,而且有時候影響又不只有一個、會很多。

    那要了解到,一個人的慧命他的背後還有祖先、他的背後還有子孫,所以九玄七祖都受到他的影響,罪過就是很大,所以他的靈就沒有辦法保持完整。那你要保持完整不是不可能,因為時間經過要很久。所以我們要瞭解說,問的本意:佛性本來不生不滅、不會變化,我說沒錯啊!不會變化!那經過的變化是你自己所作所為影響,那你所作所為影響以後,祂還會在恢復、祂還會在回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只是時間要經過很久。

    後學就講,你的靈去生的這些小動物、小生物,要全部小生物都死光光,靈才會集中、才會再恢復。可是我們要瞭解,我們生物的原則,就是有的先生、有的後生,先生已經死掉,後生的還沒生,所以那個要等到全部死光光,才集靈,那個機會就是要等很久!很困難!

    佛曾經說,大藏經裡面記載,那個經過佛都講阿僧祇劫啦!那阿僧祇劫後學就講過,那個是沒辦法算的時間啦!各位都瞭解那個『久』,各位有聽過嗎?(有),阿僧祇劫的時間都是非常的久,那非常久的時候,佛就講,祂說祂眼前的一隻螞蟻,已經經過無量的阿僧祇劫,它還在當螞蟻,就是還沒有集靈,所以說集靈的時間是經過非常的久,不只有無量的阿僧祇劫。

    那我們就瞭解到佛常講,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就是你失掉人的身體,你要再恢復很困難。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大部分善惡都會做,可是比較起來惡的比較多,善的不夠,所以才會每況愈下,愈來愈不理想,像我們都還沒有素食之前,我們吃了多少生命?我們吃了人家一個生命,要不要一個還一個?那各位想想看,我們還的清嗎?還不清耶!所以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個還是正常狀態之下,沒有破壞別人的慧命!所以後學都鼓勵發問,因為這個問題後學還是第一次碰到,所以以後學以往所學的那一些過程把它匯合來回答,就是這個樣子,破壞人家的慧命!

    所以我們在生之中,最重要絕對不要去破壞人的慧命!他想要修道,你跟他講不要啦,修道沒希望啦,這個就叫破壞人的慧命!各位要瞭解喔!你殺掉一個人的身體,才一個人的身體,罪過不大!你殺掉一個人的慧命,那個影響九玄七祖,又影響到以後他整個要凝聚整條靈的時間非長久,所以罪過非常大,比落入阿鼻地獄還要大!所以各位就要瞭解到,這個我們平常都沒有說、也沒有人去研究,可是以整個大藏經裡面所記載、那個佛講的意思,我們把它匯合來回答的話,就是這個樣子。

    無間地獄就是受苦沒有間斷,我們進入地獄受苦都還有休息的時候,受到很苦,好!你去休息一下!休息好了再來!再來受苦!有喘息的時候。無間地獄沒有,苦受完再來!苦受完再來!我們不知道啦,苦受完就沒有了!我們都以為這樣。可是地獄有一支還魂散,我們受苦已經粉身碎骨,還魂散一撒,竟然整個又好好的!然後又重新來受苦!各位想都想不到,這個比卡通還更卡通!比卡通還厲害!卡通還沒辦法畫成這樣!這個無間地獄就是這樣。你受苦,就像那個發明炸彈那個,現在都還在那邊,碰!粉身碎骨了!還魂散一撒,又好好!再來一次!碰!又粉身碎骨了!再還魂散撒一撒,又恢復!再來碰!我們光聽就很累了,不要說本身去受啦!這個光聽就很累、很累。所以要瞭解到,無間就是沒有間斷,受苦沒有間斷,我們想一想,我們很累,哎喲!稍微休息一下,都還可以喔!無間地獄不行,沒有讓你休息的時候,苦不苦啊?不要說去受,我們光聽就很苦了!光聽就苦的不得了!

2

  :請問無覺無觀和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否一樣?

:!這個無覺無觀那個已經到達目標了,那個無覺就是沒有能覺跟所覺,無觀就是沒有能觀跟所觀,所以那個不是按照文字的無覺無觀,而是無所不覺,無所不觀,是已經很寬廣非常殊聖的狀態。

    那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已經做功夫的開頭,那無覺無觀是已經到達目標啦!是有一點不太一樣,一個是還在修持,一個是已經到達目標,不一樣,那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他還在做功夫,無覺無觀已經到達目的地了,是不一樣啦!不過「及其成者一也(出自中庸),成功的時候是一樣。

  】:何謂因地心?

:!這個一跟異,我們就是了解這個一跟不異,說我們眾生心「不一,大家的心都不一樣,而全部都是妄心則不異,叫「不一不異,說我們每個眾生的佛性也都不一樣,而全部歸到佛性本體是一樣,就不異,叫不一不異,所以能夠體會到不一不異,就已經可以進入到佛的知見。佛的知見就是不一然後不異,這樣聽懂嗎?(劉講師慈悲無問自說解說大乘信起論中的不一不異)

  】:劉講師這個是問因地心,因果的因,因地心。

:因地心喔!哇這個又差別很大,因地心那個就是我們開始修道的時候要修道的心,因地,然後「因地心」要跟「果地覺」要一樣,就是以生滅的心為因,求佛果地覺的不生不滅,這樣因果不一致,所以因地心要不生不滅,果地覺不生不滅,因果一致才會成。所以因地心就是開始修道的心,叫因地心啦!所以我這個布袋拿起來就四處跑了(佛性不用帶來帶去)。下課!

劉講師慈悲在課程解說摘錄: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第八阿賴耶識啊,雖然是主宰我們身的一生,可是他要有條件配合,我們不造業我們不會落入凡塵,我們不發願,一方面是業、一方面是愿,發願,就是這兩個原因我們才落入凡塵有現象。然後你落入凡塵有現象,一樣,要歡喜心甘願受啦!所以我們為什麼說我們人這麼苦?各位可以知道,寫在我們的臉上啦,我們這個眉毛就是草啦!草字頭,然後我們眼睛跟鼻子就是十字架,嘴巴就是一個口,寫下來喔,就是苦啦!苦不苦?苦不苦啊?(),做人就是苦,苦苦苦,苦沒了(台語),就是苦!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天地之間祂有一些我們沒有辦法去解說啦!為什麼七孔?我們為什麼七天一個禮拜?為什麼都是以七為主要的轉淚點?為什麼乞食是七家?有辦法解說嗎?好像自然而然喔!所以有時候有一些問題我們可以一直反問自己,也會有答案,說為什麼我們有那個第八阿賴耶識?那我們要知道要研究,你有第八阿賴耶識,你才有前面的末那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因為第八他附給第七,然後第七叫意根,然後意根給前面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六個都依賴第七啦!第七依賴第八啦!第八是依賴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要了解本體是一個本,然後分下來就是作用,不是說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也不能這樣說,祂是不一不異,不是一也不是不同,不是一樣也不是不一樣啦,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所以後學之前不是說嗎,我們不要著有,也不要著空,不要著亦有亦空,不要著非有非空,是什麼狀態?(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啦!所以凡塵有很多都會走入這個現象,不是用我們頭腦來思想,不是用我們嘴巴來論議,要怎麼樣?領悟,你領悟了以後啊,喔!頭頭是道。你不領悟了以後,處處都是障礙!所以要了解說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對,那你說不是也不對,啊到底是不是?對啦!不用回答就對了。

3

   :請問玄關竅是佛寶?還是不生不滅真心佛性的佛寶?

:因為我們要知道說重點所在,我們一定喔這一生這一世要授記,我們那個求道就是授記,那授記就在我們身上看得見的,我們玄關竅,那我們看的玄關竅就是經過授記,不然你修的再怎麼好,你沒有經過授記,上天不承認,你這個修的沒有辦法回歸到原來你的地方,所以還要再等下一個元會,下一個元會大概五度,或者是下一個元會單傳獨授,你修到功果圓滿,然後經過授記,能夠有授記了以後,上天承認,或者是七佛治世,還沒有三佛收圓之前,你已經修到可以了!已經跟所有十方諸佛都一樣,那你就可以回歸本位了,所以我們了解玄關竅是依附在我們身上表面可以看的到的,那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沒有形相,那祂是一,不是二,玄關竅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不是分開,祂是一,祂是一體的,祂不是二,一個因為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充塞整個宇宙虛空,啊你授記的時候,你要在哪裡授記?虛空整個都是佛性啊!啊要點就給你點,所以一定要有一個依著的地方,依在什麼地方,可以就是讓你的佛性能夠跟虛空融合,就是玄關,那所以我們要瞭解你問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到底是玄關是第一寶,還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是第一寶,請問各位前賢哪一個對?(都對)哈哈!正確啦!一個是表相,一個是裡面,祂是一,不是二。

   :五字真經是法寶代表天地有形無形都融合在一起,請問:無字真經是法寶還是佛寶?若無字真經是法寶,無字真經是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真空妙有,如何是法寶蓋過天地有形無形都合在一起呢?所以無字真經是法寶,對嗎?還是萬事萬相皆是佛性的呈現,所以無字真經是法寶?

:這個還蠻有研究啦,能夠說到那個,這個我們這個求道的五字真經,那因為後學在 老前人身邊,老前人曾經講,那個五字真經是我們傳承那個青陽期,他有那個阿彌陀佛,紅陽期-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現在白陽期就是五字真經,那個是傳承這樣下來,可是有字的他是假經,無字的,老前人講,無字才是真經,是這樣說啦!可是我們在傳的時候畢竟還是傳五字真經,那他會這樣說是有研究到它的整個內涵,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所以那個五字真經祂本身就是要我們真正的,你在修的時候ㄟ就把真正的裡面的內涵告訴你,實際就是這樣。啊你真正的要進入就是要歸到無,無,沒有,沒有文字,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他這個有稍微研究,所以要了解到你不能執著形象,你要進入實際的真理狀態,你在形象一有所住,覺心就亡,死亡啦!所以我們要瞭解說為什麼佛會講:『離相名佛』若離諸相,則名諸佛。就是你要離相,文字相也一樣,語言相也一樣,我們所有攀緣的也一樣,全部要離,全部離了以後,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才整個呈現,所以各位回去要看金剛經(講義),後學在裡面詳細說,真的老師會罵我啦!你都洩漏天機!可是我洩漏你沒有聽懂啊!寶,真的是寶!

   :請問『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非於眾生。生眾生想』是因為佛性非母、非姊、非女、非眾生是嗎?還是在凡塵非母母想如何(去教道)?非姊姊想如何去(替道)?非眾生想如何幫助渡化眾生?(聽不清楚地方)

:這個因為在我們涅槃經第一頁第一章啦!所以各位可以翻過來,在第一頁的最下面:『比丘言:譬如醉人。不自覺知。不識親疏。母女姊妹。迷荒婬亂。言語放逸。臥不淨中。時有良師。與藥令服。服已即吐。還自憶識。心懷慚愧。深自剋責。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世尊。我亦如是。往昔已來。輪轉生死。情色所醉。貪嗜五欲。非母母想。非姊姊想。非女女想。於非眾生。生眾生想。是故輪轉。受生死苦。如彼醉人。臥不淨中。如來今當。施我法藥。令我還吐。煩惱惡酒。而我未得。醒寤之心。』有沒有看到?(有)因為他問的就是在這個地方,那因為後學可能在解說的時候沒有詳細,因為沒有詳細,所以他就有問題產生,那後學就要詳細的跟各位講。

    這個因為開頭他就已經用喝酒,喝酒已經醉了,醉人,那喝醉了以後,他等於是真假莫辨,真的跟假的沒有辦法分辨啦!這樣了解意思嗎?所以他就講不自覺之,自己不知道,然後不認識親跟疏,就是不認識親人,也不認識那個疏遠的人,所以這裡面,他就講:母女姊妹,就各位要了解到,因為不把它講的太明白,為什麼?點到就好。知道了就好。就是淫亂,淫啦!男女之間,男女關係亂來,就已經不按照倫常,這個已經不按照倫常,所以母女姊妹,他都把她當成可以做愛的對象,這樣了解嗎?有沒有亂來?就已經是亂來,所以當時後學不想說講的太詳細啦!就是稍微知道就好。

因為在真理的那一種領域,我們要知道說,這一生我們的親屬關係,那個父母親,然後我們的那個夫妻,太太、先生,兒女,這一生是這樣,前一生不是,上一生上一世我們要了解到他的關係不是這樣。

    所以有時候假如說你修的久一點,你會有隔胎不迷,隔胎就是你上一世的出生,跟這一世的出生,你隔了一胎,隔了一生,可是你還知道你前一生的狀態,就是叫隔胎不迷,就是你還知道我前一世我在哪裡?我生了幾個孩子,然後我到幾歲才死亡,你知道,你都知道,這個叫隔胎不迷,那隔胎不迷,你在這一生,這一生來的時候,你前一生的狀態,親屬狀態,你會知道這一生已經來出生,一個小嬰兒,你說喔這個小嬰兒是我前一生的祖父母,可是這一生他是一個小嬰兒,是你的後輩,這樣因為他知道,他知道的時候, 那個因緣,我們社會整個大環境的因緣,又促成他們在一起,這個時候你說他的心裡會怎麼樣?以我們凡塵的眼光來看,可以啊!只要你情投意合,你就可以結為夫妻,就可以在一起,可是在他隔胎不迷的狀態之下,他說不行,那個是我前世的長輩,而且是長了兩輩,可是我們這一生的人會相信嗎?一定不會相信對不對?他不會相信,你這樣說的話,他就會覺得說,跟我們現在的善良風俗有所牴觸,所以他就選擇不說,可是選擇不說,騙別人容易,騙你自己呀就很困難,所以啊!雖然他不說出來,可是他知道,他知道會不會很礙優?(台語),會不會?

    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我們那個第十殿的孟婆庄的忘魂湯要不要喝?(要)還是喝了比較好,都不知道,我都不知道,推給都不知道,你喔都知道是不是很多事情?很多事情 會呈現,所以這邊他就寫,那個已經不是親疏,然後那個母女姊妹,就迷荒淫亂,就已經講了,就是男女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發生了!所以發生以後那個言語晃意,就是講話講得很不好聽,講的都很現實,然後啊,臥不淨中,就是那一種男女之間做愛,是不是臥不淨中,對不對?然後這個時候,使有良知,以藥令服,服以即吐,所以他就講那個過程,說那個時候有良師拿藥給他吃,吃藥了以後,可以讓他清醒,清醒了以後,還自意識,有辦法恢復他的記憶,然後啊心懷慚愧,都已經亂倫了,慚不慚愧?就是很慚愧,然後深自苛責,就一直罵自己,酒為不善,諸惡根本,就是會做不好,就是因為有喝酒,然後喝了酒以後很多事情不該做的全部都做出來,那麼若能除斷,則遠眾罪。

    所以啊,他在問的那一段,剛好就是這一段啦! 那個時候後學為什麼不詳細解說?因為我們本來就不那麼複雜,很單純對嗎?這一生我們就是家屬就是家屬,然後哪個親朋好友就是親朋好友,都很表明,很明顯的這一些關係,然後我們生活的很單純,所以後學就不講哪個詳細的內容,因為詳細內容它有亂倫的涵義在,所以有時候我們有時候不知道是最好,不知道很清啦!我們頭腦很清,知道了以後很濁,很濁,有濁嗎?(有)我們都不知道很清對嗎?很清淨啊,知道了,唉喲!怎麼會這樣?就會很混濁,所以在那個時候後學並沒有詳細解說那個非母母想。非女女想,就沒有解說那一段啦!因為那個不太適合我們都了了分明,就不要知道的更好,不要知道更理想(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楞嚴經文殊菩薩講,我們因為迷妄才產生虛空,然後因空立世界,那在我們還沒有迷妄之前,是不是佛性盡虛空遍法界?整個都是真心,那虛空只有一個,這…。

:

4

   第八阿賴耶識是佛性產生的功能作用,佛性有多大,阿賴耶識就有多大?

: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這個是我們在講說方便用的。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啦!祂呢?因為我們要知道我們落入凡塵,我們所依賴的就是阿賴耶識,那要知道說這個阿賴耶識就是含藏識,那含藏在我們眾生來講就是含藏善惡的種子,可是在大的方向來講祂是含藏天地的山河大地、含藏萬象萬事。所以我們佛經裡面又有一個名詞叫做如來藏,那個如來藏也就是我們第八的阿賴耶識。

   那我們一般都講就是跟我們人有關係,就是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然後說「去後來先做主翁」,就是死去的時候祂最後一個走,然後來出生的時候祂第一個投胎,去後來先然後做主翁,就是當家作主祂最大。那我們要知道說我們帶來的是阿賴耶識,我們阿賴耶識含藏我們善惡種子,然後來投胎的時候祂先來,第一個祂先來依中陰身投胎了,投胎來已經懷孕十個月286天就會生下來,那生下來我們要知道,那個生下來雖然說有阿賴耶識在,可是跟外面的空氣一接近以後,他一定要哭,哭的時候我們那個靈才會進,靈一進來我們就叫做「分段生死」,靈一進來了就生,有生就有死,就是分段生死的開始啦!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到,雖然有第八阿賴耶識,有含藏識、有所有一切了,可是假如說不哭,他不會活,那有經驗的醫生他就會把那個嬰兒抓腳,兩隻腳把他抓起來,讓他的頭朝下然後打他的屁股,那個意思說,你既然造了業到凡塵來就要甘願來接受啦!所以打到哭為止,只要哭了那個醫生就放下來,好了好了,活了,不哭不活啦!那我們上次不是有說嗎,為什麼不哭?他是在第十殿那個夢婆庄那個忘魂湯他不喝,不喝的時候他到凡塵不願意啦!哇這麼苦我才不要來,我才沒有這麼傻,所以他很聰明。所以處理的方式就是要打到他哭啦!你已經種業了還不來!你已經種業了還不來!啊,沒辦法就要哭了,這一下哭了就等於他喝了忘魂湯了啦,前一世都忘光了,開始這一生的生活,所以醫生就會把他放下來,說可以了、可以了活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第八阿賴耶識啊,雖然是主宰我們身的一生,可是它要有條件配合,我們不造業我們不會落入凡塵,我們不發願,一方面是業、一方面是愿,發願,就是這兩個原因我們才落入凡塵有現象。然後你落入凡塵有現象,一樣,要歡喜心甘願受啦!所以我們為什麼說我們人這麼苦?各位可以知道,寫在我們的臉上啦,我們這個眉毛就是草啦!草字頭,然後我們眼睛跟鼻子就是十字架,嘴巴就是一個口,寫下來喔,就是苦啦!苦不苦?苦不苦啊?(),做人就是苦,苦苦苦,苦沒了(台語),就是苦!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天地之間祂有一些我們沒有辦法去解說啦!為什麼七孔?我們為什麼七天一個禮拜?為什麼都是以七為主要的轉淚點?為什麼乞食是七家?有辦法解說嗎?好像自然而然喔!所以有時候有一些問題我們可以一直反問自己,也會有答案,說為什麼我們有那個第八阿賴耶識?那我們要知道要研究,你有第八阿賴耶識,你才有前面的末那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因為第八他附給第七,然後第七叫意根,然後意根給前面眼、耳、鼻、舌、身、意六個,六個都依賴第七啦!第七依賴第八啦!第八是依賴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要了解本體是一個本,然後分下來就是作用,不是說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也不能這樣說,祂是不一不異,不是一也不是不同,不是一樣也不是不一樣啦,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所以後學之前不是說嗎,我們不要著有,也不要著空,不要著亦有亦空,不要著非有非空,是什麼狀態?(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議啦!所以凡塵有很多都會走入這個現象,不是用我們頭腦來思想,不是用我們嘴巴來論議,要怎麼樣?領悟,你領悟了以後啊,喔!頭頭是道。你不領悟了以後,處處都是障礙!所以要了解說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對,那你說不是也不對,啊到底是不是?對啦!不用回答就對了。

   :我們修行不用第六意識直接啟發靈性,那阿羅漢他們的內所修行,是用第六意識心嗎?

:喔!他問這個倒還蠻有內容。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這個第六意識,它不是毒蛇猛獸,它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在凡塵要用啦!我們直接面對凡塵所產生就是第六意識,最直接的啦。然後我們皺起眉頭在想就是第七的末那識,所以那個叫意根。那你意識是面對馬上解決,所以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六祖會說不斷擺思想,有沒有?對境心數起,那個就是說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你不要摒除它,你還是要用啦!只要你善用,只要你不自私自利、善用祂都可以。所以我們瞭解說,六祖是希望我們把第六意識先轉,轉成妙觀察智,那妙觀察智的時候,雖然也是一樣第六的作用,可是你用妙觀察它已經走入到觀察我們佛性本體了啦!

   所以妙觀察智見非功,見到非有為功用,非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佛性,那你用第六意識來觀照你的佛性,這個時候你所決定的不會錯,不會造業啦!所以按照六祖那樣先從第六轉,不要用意識心,因為意識它是對境心就起,那個起的時候是有根境相對,根塵它已經相對了,所以那個會變化,那會變化我們去拿來作修道,我們時時刻刻在變化那個就修不成道,所以我們先把它轉,轉成智,識是變化,智是不變化,智慧那個智不變化,然後已經妙觀察智見非功(見到佛性),然後我們再來轉第七末那識就變成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心無病,你的心因為我們都會分別啊,你是你我是我有分別心,那你用平等性智,你跟我雖然形象不一樣,佛性都相同,已經沒有分別心,那沒有分別心,心就沒有病啦!

    所以我們凡塵為什麼德建立不起來?因為我們這個平等性不夠,平等性的認識不夠,人與人之間平等,人與物之間平等,物與物之間也平等,所以我們要知道說一切都是平等,都是平等的話不會有那個驕傲,也不會有那個卑下,就平等,平等的那個時候跟天地的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一樣,自然而然的變化,那這樣的話我們不造業,不造業我們不受苦,自然就能夠解脫凡塵所有的束縛啦!束縛就解脫了就沒有了,沒有束縛我們當下都佛世界,跟佛一樣的生活,所以我們要了解只要你研究進入了,那你的天地就會很寬廣。

   所以我們不是說把第六意識去掉不要,你要怎麼去啊?我們生活之中第一個接近的就是第六意識,那你第六意識接著再下來的都是從第六意識延伸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只要我們善用、只要你認識,第六意識的來源是我們的根塵相對產生的,那你根塵相對產生的它不會永遠一樣,它是在無常變化,你只要知道它是無常變化,那這樣的話你能夠抓到第六意識,能夠抓到,你就不會被它轉,你可以轉物,就不會被物轉。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修道你要避開第六意識啊,沒辦法,一定要用,只差別在善用跟不善用,你用的不恰當了就造業了,跟人結怨;你用的很恰當了就什麼事都沒。所以我們修道並不能撇開第六意識,一樣要用啦!只要我們善用,知道它是功能作用就好。

5

    :佛性是無形無相,為什麼啟發佛性後,會幫忙提超重的東西呢?

:所以這個叫不可思議啦!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每個人佛性的大用,甚至我們有轉移四天下的功能,那個是已經證悟本性以後才能發揮啦!那我們現在都沒有辦法到達佛性大用的狀態,所以我們就先小用,小用就是我們能夠把外放的精神收回來,然後我們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讓我們佛性的敏銳度,敏感度增加,那佛性的敏感度增加,就表現在我們的第六感,就是我們會遇到什麼事情?就是還沒到的事情事先會有預感,會知道,這個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是比較粗淺的部分,那因為進入比較深的部分就比較不可思議啦!不能用我們頭腦來思想,不能用我們嘴吧來論議啦!那個是屬於比較努力認真以後的呈現,因為你有需要。

    比如說:後學就講在台北佛堂講課,那個佛堂平常沒有住人,沒有住道親在裡面,那有一個住在附近的一位壇主去佛堂打掃,然後早晚獻香,然後初一十五買供果獻供,那他一做就十幾年都無怨無悔啦!都沒有說壇主這麼多人都我一個人在做,沒有,就這樣,那他都一直默默的做,然後有一次發表心得的時候,說初一十五的供果都蠻多蠻重的,那佛堂又在頂樓五樓,然後沒有電梯啦!一定要用提的走上去,提供果的時候都是很重,很重的時候他就試著佛性啊幫幫忙,這麼重幫我提一下,ㄟ他這個心念一動以後,這個很重消失了,ㄟ怎麼這麼輕就拿到五樓了,拿到五樓然後放下來,放下來,因為還沒到位,因為供果還要洗,還要提到佛堂對不對?還沒提到定位的地方,然後拿起來,!怎麼這麼重,所以時間不同,從樓下到五樓很輕,在五樓平行的走的時候喔這麼重。

    各位就是要了解到那個就是屬於不可思議部分,主要是他專一, 他沒有胡思亂想, 他沒有起心動念他專一在做這個事,所以他後來就談,因為是經過比較久一兩次那就不用講,就是因為每一次就是這樣所以他才講出來,然後他自己講說在電子工廠上班,他說他們中間有休息二十分鐘,就是十點那個時間有休息二十分鐘,那他們就坐在那個可以看遠的地方,看一些綠色的東西,然後他很好奇就想佛性啊幫幫忙,向右移,就真的向右移,然後向左移,然後向前移,向後移,我說喔佛性讓你當試驗品,他說都有作用叫祂移就移動,我說整天坐著也不移動,你講都沒用啦!

    可是他就很專注在做(長時間做專一),做到意念叫它動真的身體就動,有一點不可思議啦!然後再接著今天會有什麼事?會遇到什麼人?早上已經知道了,就按照他的知覺性真的整個都呈現,然後後學就跟他講:我說你不要炫耀喔!你炫耀的話這個幽冥鬼魂這一些會請你幫忙,它們知道你有能力會請你幫忙,那你要知道喔等它找上你的時候,那個連佛都沒辦法的喔!佛都幫不了忙的喔,如果一找上了你就沒辦法再前進了,所以後學有告訴他說不要炫耀,所以不熟悉的人問他,他都不說,假如跟他熟悉他會講,因為熟悉的會問它哎喲你是怎麼修的?你也教教我,他會說,他不會說你跟他問他不說,不會,除非你跟他不熟他就不說,你熟了他就會跟你講說要怎麼做?可以到達這樣,然後他工夫就早上晚上比較固定,半個小時固定的做,他比較一板一眼啦!不會比較自由自在的形態在學他一板一眼。這個是我們佛性祂的功能作用是蠻多,那假如說發揮到大用,那可以轉移整個四天下,就是東勝神,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南贍部洲都可以轉移,那我們都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啊,真的你學到的像後學所寫下來的那個是大藏經抄出來的,我們就可以跟潘梨花一樣啊!認識她嗎?潘梨花移山倒海不認識她?

   :淹大水的一個人,抬得動冰箱,或是劉講師曾經講過,聽到講話聲,怕鬼從墳墓跑出來,也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嘛?

:

   :五度空間是指哪五度?跟空不一樣嗎? 

:

   :為什麼醍醐可以治百病?

:

   :佛性徧虛空法界,所以我們都是同一個佛性,但是我們又說佛性住在我們玄關竅裡,所以由你的佛性、我的佛性、他的佛性,住在各別玄關竅裡?還是佛性住在每一個眾生的玄關竅,但是仍然是同一個佛性?問:所以我們都是老母的分靈,如何解釋?和同一個佛性有什麼關係?(此時回答這個問題,現場發了一張講義:『修道』)

:

   :有時候是仙佛的分靈或本靈,臨壇如何解釋?
和同一個佛性有什麼關係?

:

   :請問須彌山是在哪裡?

:

   :人生八苦裡的五陰盛苦如何解釋?如何處理?

:

   :佛性本自俱足,是俱足哪些?

:

6

  :人與動物都無法製造,因為有佛性的關係,請問煤礦與黃金是如何產生?它們沒有佛性,可是世間要開採無法製造,為什麼?

:這個我們要瞭解到天地的萬物萬象都是我們的真心佛性呈現,那這一些金子寄託在礦的裡面,跟我們的凡塵善惡有關係,我們凡塵假如說累積的善夠,那這一些價值的東西它呈現的多,就是我們容易開採,那假如說喔我們眾生的心善不夠,它哪一些金子它會越沉越深,我們開採就困難,所以當我們開採的時候有的就很容易洗,把那個採礦以後把那個金子比較重,就沉澱累積以後就呈現金子,所以我們要瞭解說那個是一方面來考驗我們人的心,那一方面也是讓我們凡塵的,所有這一些智慧得以發展,你要怎麼樣讓金含藏在礦,你怎麼樣去取到你要的東西這個也是學問,所以我們瞭解說有一些自然呈現,有一些它是要經過很努力他才有,所以都不一樣,那我們要瞭解說雖然萬象萬物都是佛性所生發,可是我們假如說累世之間,那個累積的善跟德都不夠,那我們要去提煉這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啊就更不容易,不容易去提煉這一些有價值的物質,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還是要經過一番的努力,它才讓我們使用。

    那假如說我們的人心越來越下沉,越不善的話那這一些有價值的,它就越沉越深,我們要開採就開採不到,那一些價值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不能夠去拿到那一些貴重的東西,可是有時候我們瞭解到,那個是以我們凡人以物質現象來講那個角度,那在修道人來講他不看重這些有價值的東西,金銀財寶這些東西他都不看重,他所看重的是佛性本體跟他所行出來的德,以道德為重,他把道德看的很重,把這一些財跟物看得很輕。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身體假如說都不在了,你有很貴重的東西也不能夠擁有,都是要拱手讓人,所以也告訴我們追求的方向,你要追求佛性本體,你要追求感動別人的德,這個才是人生真的價值,你有存在凡塵的價值就是努力的去幫助眾生,讓眾生能夠了解佛性,讓眾生能夠行持這個德,能夠做得出來那這樣的話,留下來那個才是真正的有價值,而且我們也因為有研究佛性可以回歸本位,可以回到佛的狀態。

    那假如說我們一直朝著這個價值的金銀寶貨物,你這一生看得很重,那你這一生過了你不會讓人懷念,也不會留下你的名,不會有,當然我們不是貪名跟貪利,只是說人生自己的生存價值你要自己擬定,自己在凡塵生下來要有人格,人格要健全追求的方向要正確,要給凡人一個典範,這樣的話後人都會紀念,就像老子、孔老夫子,你看對世人那個貢獻都是長遠、都是正面,老子要我們無為從佛性出來,直接去應對無所作為,那這樣就不失其赤子之心,那我們都能夠保持原樸,就是木本來面目還沒有經過製造器具,所以祂本來的純樸都在,那我們要瞭解到人在凡塵,你很純樸人家會感動啦!那你假如說你都很機靈,你都很會利用機智鉤心鬥角那人會害怕,那個我們要了解那個人類互相毀滅,那你都讓人感到溫馨那整個祥和。

    所以啊後學看孔老夫子在易經裡面,就講說我們本來在裡面,說仁、義、禮、智、那個信居中,可是孔老夫子把那個智,把它驅除不讓它進入四德,仁義禮智,智不要,他說智發揮的話我們人變成很奸詐、很居心,那很奸詐居心的話純樸現象消失,你有也不容易維持,所以他把那個智不在我們仁義禮,智沒有,他說仁、義、禮、信就這樣,可是我們凡塵流傳的很順啊,仁義禮智,信居中,然後統四端兼萬善都很熟悉,可是啊孔老夫子竟然說智排除在外,不在裡面,不用,不用智。

    所以現在西方所發達的一些科技,孔老夫子那個時候說不是沒有,我們會比他們更發達可是不要,因為它會自相殘殺,那我們看一看現在的社會,真的不管哪一國,都可以發展核子武器,那個核子武器一用那個整個空間的氧氣不見,連飛鳥都死掉,那我們人當然更不能活啊,所以我們瞭解到我們留在凡塵的價值,就是要健全我們的人格,你的人格健全追求的方向正確,不要去追求財跟物,那個物質的生活我們不要追,夠了就好,你夠用就可以,有得吃、有得穿、有一個遮風避雨這樣就好了,你在追喔我們活佛老師也在講,你要貪戀凡塵的種種怎麼樣都不夠啦,有沒有?是不是這樣,你要追求的話怎麼樣都不能滿足啦!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方向就是要知道,追求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追求我們那個德,整個都呈現讓大家能夠效法。

   :我們的佛性不管是否有求道,身體內及虛空中都有我們的佛性在,請問歸空時,體內的佛性從身體出來到虛空是嗎?:,這個問得很好,可能大家都有這個疑問在,我們一直研究性理心法都告訴我們說,我們的佛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在哪裡?(虛空)就是無所不在啦,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六道輪迴太久所以忘失本來,那我們最常聽到就是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靈魂既然有窗祂就有門,可是我們就沒有聽過靈性之門,沒有說啦!凡塵都沒有流行。

    那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求道,我們不要看輕啦,因為那個就是授記,那假如說有經過那個單傳獨授的時候,那個授記是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圓滿,你功果圓滿才已經成佛的給這一個已經功果圓滿授記,你可以成佛了是這樣,那我們現在是自己在六道輪迴太久已經忘失本來,所以要我們說修到功果圓滿,大概喔我們沒有那個心啦!不想,因為又凡塵一直在進化讓我們生活得越舒服,這樣的話ㄟ不用哩,我現在這樣就好,所以就滿足在現實生活之下,當然在那個落後國家更不用說啦。

   我們這個地方(台灣)真的,你吃的、用的、穿的都不缺啦,所以沒有那麼強烈的想離開這個現相界,沒有,這樣的話你說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圓滿,~不要、不要,太困難了就會自我放棄,那你放棄了有誰可以去促成啊,活菩薩都要來幫助你,怎麼幫啊?我就不要啊,你不成佛啊,你不想成佛,佛那有能力幫你啊,所以是要你自己要想這個凡塵太苦了,我不要,我要離開這個苦海,是要你自己發心修道,你發心修道了以後,那個已經修證的才有辦法來幫助你。

    各位要知道喔,不是幫助你就很順喔,祂有時候會先考一考你,你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一考就知道了啦,你是假的話一考就退了、就倒了,那個是假的啦,那表面而已啦,那真的話都考不倒啊,所以後學就講我們把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能夠啟發以後,你不管遇到順境、遇到逆境,那些的考都是假的無常現象變化,我不用去相信你,你看就不影響,不管順考、逆考、不管什麼考一下子就通過了啦,全部都無所謂,全部都不在乎,已經很篤定,對自己的佛性很有信心,這樣的話那個幫助你就容易,因為你都那麼努力了,所以你有一些累世的一些冤欠災難,祂就會幫你撥轉,這樣我們修起來就更容易啦! 所以最主要還是在我們的內心,你內心先認清自己的佛性本體,你已經認識本體了、篤定了,定力,那怎樣的順逆境,順境、逆境都無關緊要啦,那假如說我們的心都還沒有穩定,隨便考一下就倒下去了啦!受不了啦,沒辦法去忍受一些逆境,那我們要了解不管順或者逆,順境、逆境都會考倒人,都會跟人考倒,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順境你不要驕傲,逆境你不要悲傷,那個都是外在因緣,那個緣聚則生緣散則滅了啦,你不要去管它,這樣的話我們自己先定,定力有,我們從佛性發揮出來的定不會被破壞,這樣修起來就很容易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不要去管,到底是身內的佛性還是身外的佛性,各位前賢到底是身內佛性還是身外佛性啊?(?)~大家都沒有很透徹的認識啦,各位要知道我們這個(劉講師指身體)水火風土啦,水火風土有沒有知覺?(沒有)有沒有?那我們這個身體會動啊,有沒有知覺?()誰讓我們有知覺?(佛性)對啦!就是佛性啦,所以你不要把自己看成是身內、身外,沒有啦,全部,整個你能夠了了分明→佛性,你能夠知道→佛性,你能夠有所動作→佛性,哪有內外啊?所以啊『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無所不在』,這樣答案出來了沒?(出來了)

   :點道詞中:『二目要迴光,一點真太陽,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這裡的眼前是什麼意思?

:,,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那個就是在點道的時候,最怕我們心不在,假如說我們的心不在的話,雖然跟你點可是你的心,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心是千變萬化,很會變化,那個時候兩目要迴光,就是要你迴光返照啦,你迴光你整個精神回來,然後一點真太陽,那個就是你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啊那個燈下看輝煌,這個時候就是你整個精神都回來,然後在你的眼前,在你的面前的時候,要點開你的玄關竅,『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授記是很慎重的』,那因為現在我們求道都很容易啦,所以就沒有看重它。

   那後學就講你縱然修得非常好,你都非常了解,都有神通變化,可是你沒有點道,你就是回不了理天,除非你在下個元會,在那個寅會降人到我們午未交替還沒有的時候,還沒有三佛來收圓的時候ㄟ你可以回去,七佛治世三佛收圓,有十個佛來治理一個元會,那七佛治世那個時候你修到圓滿,你不用點,不用授記你就可以回去,你等到那個時候你趕快修好趕快回去,那已經到進入三佛收圓,已經進入了,你沒有授記都是外道,上天一概不承認,你再等下一個元會你再來,沒有的話你要接受授記,你要授記除非你要像現在大開普渡,不然功果圓滿才授記。

    所以後學以前在後天廟聽到後學妹妹渡我,我說哪有這麼簡單的,我說求道沒有那麼容易的啦!那可以說你真的不研究天時不相信,那你知道天時的時候,不由得你不信,你看青陽期我們是看不到,紅陽期尾巴我們都看到,那個新娘子全部紅,吉利的事也是紅對不對?()你如果穿現在白的會被人打,那個是喪家對不對?你看現在大家都是白的,白到越白越好對不對?所以這個就是屬於天時啦!白陽的,白陽期以白為吉利,所以現在你看再穿紅的話,我們就會講那麼俗氣對不對?已經都過了啦,所以那個紅陽期回想一下,以前我們的那個牆壁都是紅磚塊,紅磚對嗎?現在都水泥,是不是整個都改變,那是誰去提倡的?沒有人提倡自然而然,那個天時呈現,上天有那個意思我們人就把它呈現出來。

    所以現在以白為吉利,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是屬於天時,那天時要看我們凡人,唉喲!都不想要修道啊,可憐喔,上天真的不忍心啦,,『大道降世先得後修』,先得你有資格了你可以成佛,要不要啊看你自己?有啊,你有資格,可是你不要,你要當眾生仙佛也辦法啦,上天也沒轍,給你啊,,所以我們現在提倡自由,自不自由?你要不要做佛你自己決定自不自由?(自由)很自由喔,,我要做佛,那你就按照謝謝您,哈哈~就記得謝謝您就可以做佛了,那你如果不要我還要做眾生,那也隨你自由不會阻礙啦,都給你自由,你如果要做眾生好啦去做,你如果吃苦吃得夠了記得回頭,你踢鐵板踢得夠,不要了,我還是來修道比較好,還是成佛好,時間到了,下課了。

7

   :劉講師上個禮拜有問到說,點道詞裡面:『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這裡的眼前,跟我們耳根圓通:『內不隨分別耳識,外不隨聲塵流轉』,是一樣的嘛?

:!不一樣,不同,我們那個耳識跟眼識,那是屬於修持方面裡面內容,可是那個點道詞的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那個完全「當下」已經沒有三心四相,所以我們了解那個狀態是非常的殊聖,不能把那個殊勝的狀態,想成我們修持的過程,那個耳識跟眼識是我們修道裡面的過程,跟那個當下眼前觀即是,完全都不一樣的狀態,所以我們要把這個分詳細,我們在那種狀態沒有三心四相,因為沒有三心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全部沒有,所以我們了解說沒有三心了,三世就不攝受,沒有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三世不攝受就沒有六道輪迴,在那一種狀態之下,當下就已經是佛的狀態,跟佛是一樣。

   可是我們眼識跟耳識的修持過程,還是眾生的時期啦!就差別非常大,所以我們了解到,能夠進入到眼前燈下看輝煌,那個已經沒有相對了,已經沒有我們凡塵兩邊的事,那個是非常殊勝的情形,跟我們說眼識耳識能夠去掉的話,只是歸到清靜的狀態,還沒有到去三心飛四相那個程度,可是點道的時候那個已經是,沒有三心四相,所以沒有六道輪迴,可是我們去掉眼識跟耳識的時候,還有三心四相,雖然說可以努力在掃三心飛四相,可是畢竟還在努力的階段,不像我們點道的時候已經呈現,呈現整個眾生跟佛一樣,全部都一樣的狀態,已經把我們領到佛的領域,只是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辦法,去領會跟佛一樣,差別在這裡啦!只是說我們也不敢想像說我們跟佛一樣,不敢,可是那一種狀態就已經是,就是我們眾生跟佛是一樣,沒有分別、沒有階級,是這樣的意思,所以我們在修的時候,一定要對那個背景深入了解,要去探討研,能夠詳細的知道,不能把它混再一起,把殊勝的狀態,拿來跟修眼識、耳識的狀態,那就差別很大,這樣了解嗎?

   :什麼是勝義根,它的作用是什麼?浮塵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嘛?

:那個勝義根跟那個浮塵根,大部份都在講我們日用的水火風土啦!他不是眼耳鼻舌身意,聖義根他是講我們水火風土,浮在凡塵所呈現的,我們勝義根就是講佛性運用的,那個是屬於勝義根,那浮塵根浮現在凡塵的景象,然後我們都在用,所以它的分別,勝義根它可以引導我們進入佛性本體,可是浮塵根它是引導我們走入凡塵的現象,是不同的喔!不同,不是在講眼耳鼻舌身意,雖然它呈現的現象,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它是講那個構造,構造是水火風土,勝義根跟浮塵根它是同樣,這樣了解意思嗎?同樣啦!它出來都一樣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它的作用就是我們心的問題啦!

   你心一落入到要利益眾生的話,它屬於勝義根,如果你要跟凡塵交接應對,那個就是浮塵根,這樣了解意思嗎?有一點抽相啦,可是各位要了解到,它呈現出來的完全一樣,差別在我們的心,你的心要來利益眾生,那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就用在怎麼利益眾生的方向,那個就叫勝義根,

   那假如說你要自私自利,要你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相,那個叫做浮塵根,浮在凡塵我們的六根啦!這樣了解嗎?一樣是六根,可是它有勝義根跟浮塵根,都是水火風土啦!它講水火風土的構造,有問了以後勝義,這個能夠引導我們走比較正確的方向,浮塵,那個浮在凡塵我們要應對,都比較屬於自私自利,所以勝義根引導我們走入正確的修道,那浮塵根引導我們跟凡塵交接應對,這樣了解嗎?都是水火風土,講出來是一樣,可是內容不同,聽懂不懂?它的構造水火風土,它的呈現眼耳鼻舌身意,勝義根引導我們走入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那個不是自利,可是浮塵根,浮現在凡塵的根就是自私自利,一樣都是六根啦,都是眼耳鼻舌身意,這樣聽的比較懂喔!()

   :我們向大自然學習,從而領悟真理,而山河大地是從真心佛性產生出來的,這其中的巧妙請劉講師講解一下。

:這個我們在楞嚴經的時候,那個釋迦牟尼佛就跟阿難講:說「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有沒有?所以後學是以那樣把它延伸,佛就講凡塵的萬相萬事,它本來就是一體,那我們活佛老師在謝謝您也講的很詳細,有沒有?原來我們是一體,有沒有?所以後學說修正的佛菩薩祂都這樣講,所有的萬相萬物都是我們佛性本體所呈現,所以後學在這一本新寫的金剛經,就把它寫得更詳細,所以各位假如有心想研究,你拿回去詳細看,後學有把那個奧妙全部都寫下來,所以你了解了,你要返妄歸真就容易,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你知道那個來源,13頁後學就講本來虛空是一個啦!我們把它劃分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那十方已經把它劃分了,所有眾生共同遵守,東就是東不能說西,對不對?

    其實虛空只有一個沒有十方,這樣了解嗎?然後把它延伸到佛性,佛性是一個,沒有你我他,可是現在一本散萬殊,我們眾生有六七十億這麼多,各有各的身體,各有各的性命,是不是已經都不一樣了,可是你返妄歸真的時候,後學就講所有的眾生都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不是回歸到佛性本體?()所有都回歸到佛性本體,是不是一體?就是了解到我們自己本身,你把所有的假你都去掉,妄盡了真就顯,真一顯的時候就一真一切真,所有的都真啦!所有的真祂沒有對立,沒有兩邊,就只有一個,所以你把那個要問題的人送他一本金剛經,13頁、49頁我在底下寫如何領悟了嗎?如何融會貫通了嗎?那個自心起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寫在49頁哪個就是在說這個啦!更詳細。

   :前賢問:『心境一如,不犯思惟,但不馳散,積之歳月,而不心開,未之有也』。其中,但不馳散,而不心開,請劉講師講解涵義。

:這個心境一如就是我們的心跟境合成一體,不犯思惟就是我們不要去想,你想了它就分開了,想了就是心跟境不會融成一體了,所以不幻,我們不要當犯人啦!犯了罪我們不要,不犯思惟你不要想,那你把心境一如但不馳散,然後積之歳月不是馬上就可以成效,它要時間累積,積之歳月,而不心開就是你不了解不可能啦!絕對了解,而不心開謂之有也,就是你的心一定會了解這個意思,就會整個含意全部出來,是這個意思啦!問的人了解嗎?聽的人了解嗎?知不知道?

   就是我們的心跟境合成一體,不要分成兩個啦!境就是我的心,所有的境就是我的心,我的心也是所有的境,心跟境已經一如,合成一體了啦!我們不要去思索,不要想,你把它累積,心跟境累積不要馳散,然後累積歲月你的心絕對會領悟,而不心開那個心開就是領悟啦!領悟心跟境已經是一體,領悟我們的真心跟整個宇宙,已經變成一體了,所以這個是很理想,我們都可以做,所以要了解到我們不要被社會的現相引誘,我們把心都回到我們佛性來,然後我們做這個功夫,看要做萬緣放下還是心境一如,你只要肯做絕對都有那個成效出現,心境一如那是要我們整個,跟整個宇宙變成一體,就是後學在講我們先把佛性輪廓呈現以後,把佛性延伸到整個空間,跟空間都融會就是那個意思啦!是一樣,只是做法心境一如比較簡單,然後我們耳根圓通,你只要抓到竅妙也不困難,都會有功效的,好下課!

8

   :請問劉講師三寶講解時,常引用「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一般解說靈山塔都以鼻子來比喻,而金剛經十五分所提到的塔,塔裡面的內容是:「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對於靈山塔,與金剛經所說的塔,應該如何解說比較恰當。

:,人人有個靈山塔它是做個比喻啦,跟那個兩人守一土是一樣的意思,只是比喻我們有個很重要的地方所在,那我們用靈山塔來比喻靈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的狀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以就講我們有個靈山塔,其實我們要知道不能落入住相,一住相了以後都不對了啦!我們講那個靈山塔,是概略的敘述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那個佛性本體就在,等於是我們的面孔之中,只是這樣的一個比喻啦,所以大部分講這個眼睛是靈魂之窗,從那裏出來,既然靈魂有窗那靈魂就有門,那個靈山塔是講我們靈魂所在地方,那靈魂各位就要了解,在我們人身來講,最寶貴就是在我們的玄關竅,是最寶貴的地方,可是阿那個只是一個比喻啦!比喻我們人的身是哪那一個最寶貴?『就在我們人身,最高點的最低點,最低點的最高點』,!這個有時候看到文字這個很會描繪,描繪出那個狀態,好向靈山塔下修,這個就在講我們要依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來修道,它的重點是要我們啟發,我們修持有一個依賴,依賴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所以那一個偈語講出來的重點,是要我們了解佛性本體,然後金剛經那個地方的塔,那個就是一個寶塔,那個生出佛的一個寶塔,我們只要都能夠從我們那個玄關竅加以修持,我們可以成道,我們可以成佛,那個只要你能夠修持的話就可以成就,它的重點所在是這個地方最寶貴的地方啦,那個也一樣以塔來說,我們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所在,是我們的玄關竅,這個在在處處只要你有佛性的地方所在。

   這個「一切天人所應供養」,一樣它也在講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要了解到這個語言、言說在講我們佛性本體,就很難用語言明確的說,所以藉著外在形相來說,引入我們進入追求那個佛性本體,是這樣,所以要了解那個所說讓我進入,以這樣說的話是最接近,已經最接近我們的佛性本體了,已經很近了,如果在講就沒辦法形容啦!已經沒辦法講了,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無言之法,那個沒有語言,我們佛性要怎麼說都不會剛剛好,那個領悟了以後,你說出來跟你所領悟的也不一樣,所以那個叫「無言之法」,沒有語言的方法,既然我們以言來顯說,用語言明確的來說,然後「因言而入」,因為這一些語言使我們進入,進入到不生不滅的狀態,那個已經是了。「非即是言」不是這一些語言,所以要藉著語言來明道啦!那你住在語言就已經失掉道了啦!我們有個靈山塔,跟那個塔,人人所應該供養,那個都在講我們佛性本體。

   :伏羲氏以圓圈代表先天原始本體,無形無名,這與無極是一樣的嗎?可是伏羲氏又一劃開天,取一字來代表無極,所以無極並不代表人體嗎?一般把圓圈代表無極,一點代表太極,後學不明白本體和無極。

:這個我們要瞭解到無言之法,沒有語言的方法,用形相來表示用一個圓圈來代表,古時候的古人他能夠發現說,以一個圓圈,無極來代表天地的開始,那已經非常有智慧,用一個圓圈來代表無,無到極點,無極,圓圈就代表無極,後來的人就在圓圈裡面點了一點,就叫太極,各位要了解到,不管是圓圈還是那一點,他全部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可是我們把它解說的時候,就已經無極是開頭,然後一點了以後是無極的變化,然後伏羲氏又把它畫成一個一,一就是代表太極,可是各位前賢不管它是圓圈,不管它是一,不管它是一點都是一樣的,各位前賢整個畫,我們把圓圈切斷把它拉直,那變什麼?就是一啦,所以一跟圓圈它代表都是「道」,無極一個圓圈,圈起來的話,以無我們比較容易去意會,沒有,已經都沒有,沒有到極點,無極,那個一,我們就說「知得一萬事畢」,因為一代表道,假如說沒有一就沒有二、三、四、五、六、七.....千萬、百萬,一開始,沒有一就沒有以後,所以沒有一,天地萬相萬事都沒有,所以我們從一個圓圈,一個一,然後我們在凡塵我們接受明師這麼一指點,我們把一濃縮,把它縮成一點,各位前賢一點,跟一個圓圈,跟一個一是一樣的,這樣了解嗎?都一樣的啦!圓圈我們代表原始狀態,然後 一我們代表道的內容,然後一點我們代表在凡塵最精華的部分,可是它都是一樣的,道的原來,原始狀態,道的原始狀態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知道古時候的人用圖畫,要流傳到我們後代,讓我們後代又能夠看得懂,就只有這個最簡單的一個圓圈,一個一、一個點,經過了幾千年ㄟ我們還看得懂,知道代表的意思,我們瞭解說裡面的內容它還包含的蠻多,只要你研究的話,你會了解一本散萬殊,然後萬殊它又歸一本,現在在我們凡塵來講、世界有六七十幾億的人口,在民國三四十幾年時後才三十幾億人口,現在已經增加一倍有這麼多,那我們已經落入凡塵當人的時候,你是你,我是我,都分別得很詳細,而且又有很多種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皮膚顏色,不一樣的形態,都已經分化了,可是這個我們要了解到,從無極來的一本,我們靈都是同體啦!所以現在的現相是千差萬別,這麼多都不同的形象,可是你在這麼多不同的現相,你做同樣的動作「萬緣都放下一念都不生」就回歸到我們佛性本體都一樣的,當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佛性本體沒有兩樣,都是一樣,所以最不可思議就是這裡。

    我們以六十億人口來說為什麼只有一個?佛性本體,只有一個,都一樣,就是我們要瞭解說我們原來,來的那個地方,來的原始地分大家都是一樣,靈都是同體,只是落入凡塵以後各有作為,那作為不同,我們的現相就不同,然後又越來每況愈下,就沒有我們原始狀態當初下來的那個樣子,可是只要我們肯萬殊歸一本,都回去,回去都是一樣,是一個同樣的東西。

    所以後學看易經證釋,孔老夫子講在最後一冊,24冊最後一冊,孔老夫子講說五教聖人,五教的教主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各位你看這個凡塵都沒有,都沒有流傳這個觀念,後學看到以後喔!孔老夫子也講,他也說在最後第24冊的最後,那個講出來又沒有很長,就只有幾行而已,可是幾行就把整個精華講說出來,所以我們瞭解說你能夠修道最究竟,就能夠回到你原來的地方所在,你回到原來的地方所在,你所講得你把它歸列竟然都一樣,只是那個修證的時候,那個時間跟地點不同,所以他講得不一樣的語言,可是你把它全部歸納都是一樣,沒有我,沒有法,沒有非法,全部都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研究再研究、再研究,一定要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下課!

10

    :在一個因緣聚會看到一位前賢道親剛歸空,可能生前對真理認識不透徹,她的眼睛七分閉,嘴巴沒有閉起來這個現相,請教劉講師她顯這個相,是在告訴大家什麼?

:哈哈~眼睛沒有閉是死不瞑目,嘴巴沒有閉起來是他想要說什麼?想要講話啦!那個就要看他家人的體悟,一般我們所處的環境事情都還沒有做完成,還有家人還沒有回來,所以他的眼睛就不願意閉,還有家人還沒有回來他還沒有看到,他也不願意閉起來,然後他還有事情要交代,家人一直都沒有尊重他,他一直想說,所以嘴巴還沒有閉起來,所以這個現相他是在告訴他的家人,他的生活之中並不是很如意啦!就是他所過的生活不是很順他的意思過生活,就是生活過得有點不甘願啦,有一點那個意思在。

   :請問劉講師您在課堂解說謝謝您,說我們已經經過累劫累世,那聽您在北部王氏佛堂,講解的金剛經裡面有提到一個人往生了,經過了七七四十九天後,土地公會帶著亡靈通過陰陽河。那時後,亡者才知道自己過世了,那一般社會人士在這個四十九天裡,亡靈不知道他己經過世了嗎?那假如我們都有求道、修道,又有研究性理心法,啟發我們的真心佛性。我們直接回歸本位,就不用經過那些過程是嗎?

:,因為我們求道以後最重要就是我們有表文,那表文一昇天地府抽丁天榜掛號,我們那個生死簿名字已經劃掉了,那我們在凡塵假如沒有求道,他歸空了以後一口氣雖然不來,可是我們第八識阿賴耶識還在,還沒有全部離身沒有離開身體,所以那個時候家人的言行那個死者都知道,所以最好在那個時候家人不要哭,一哭了會讓那個亡者走不開,捨不得走啦!那一方面我們要了解說雖然一過世了以後已經進入中陰身,那我們要知道七七四十九天都是中陰身,可是有的中陰身,他在凡塵假如說一點善事都不做,那過世沒多久他就已經不能動了,雖然有中陰身也不能動,那假如說他在凡塵有行善又有佈施,他的中陰身就可以自由自在,雖然已經過世了他可以要到哪裡就到哪裡,可以有那一種自由自在狀態呈現。

    那我們求道又更殊聖歸空以後可以回到我們的原來,尤其有修持的話又更理想我們可以回歸到本位,那我們要知道說這個不能空口說白話啦!一定要你本身有實際的作為,有行善的他的中陰身可以自由,四十九天之中可以隨意往來要去哪裡就去哪裡,那一般社會人士沒有辦法到達這個程度啦!真正一斷氣了沒路可以走,所以後學都會講說一斷氣了就緊張了,不斷氣都沒關係,一斷氣就緊張沒有路可走,你看我們現在身體好好的走東往西都自由自在,可是啊那個一斷氣了以後已經都不行了啦!沒辦法自由走動。

   像後學前幾天不省人事的時候,那個真的可以體會(第九、十片涅槃經有說明),所以我們要瞭解說修證非常重要,修證讓你的佛性主宰,雖然說身體已經不行了,後學都覺得很奇怪進去急診室醫生就趕快照超音波,看到五臟六腑都擠成一堆然後又發炎,醫生就說裡面已經擴散了很嚴重,要馬上開刀,後學那個時候很奇怪人已經不省人事了,醫生詢問說要家屬同意後學家屬不敢做主,來問後學說要開刀很緊急,我說不要,後學都不省人事了還會說不要,哈哈! (劉講師有修持佛性可以本宰)

    幸好有說不要,要不然一開刀很不容易調養,所以主治醫師就打抗生素,原本都是要一個療程才可以打抗生素,那個時候就一直打抗生素,還不知道打了幾支抗生素?在病房後學清醒過來392經過很久時間都不動,原本40度降到392雖然點滴一直打都沒有降下來都不動,經過抹精油以後一度一度就降下來,隔天主治醫師來巡房後學就起來跟他講話,醫師說啊!怎麼這麼神奇,一個原本快要死的人現在怎麼元氣這麼好,然後壓後學肚子因為五臟六腑都擠在一起,後學說不痛,醫師嚇一跳啊!怎麼不痛,再壓其他地方痛不痛?(不痛),那你現在什麼地方會痛?(頭會痛)!怎麼換到頭在痛?醫師很奇怪,所以那個主治醫師很迷惑,怎麼一個這麼嚴重的人一下子好了,會動了,然後旁邊很多實習醫生就問主治醫師說再檢查一次,主治醫師說不用,這樣的話明天就可以出院,很奇怪第一天進醫院很嚴重五臟六腑都擠在一起,第二天說好了,第三天說出院,這個沒辦法想像啦!不可思議在無意識之中後學竟然會回應,說不要,後來大家研究跟後學講說這是你在講的嗎?哈哈~哪時候要走都不知道?後學說不行ㄟ上乘佛法還沒傳完,責任未了還不可以走。哈哈~下課!

11

   :求道時所立的十條大愿真正的意思可以請劉講師講解嗎?

:可以啊!我們要了解到說,我們求道為什麼可以這麼容易就得道?重要的關鍵就是在佛前立十條大愿,不是我們繳的功德費啦!不是,是這個十條大愿,所以這個十條大愿就是我們求道的關鍵,所以我們要了解說它很重要,我們就是要按照這個十條大愿來遵行,實實在在的去做,而且它又不是很苛刻,就是順著這個道,正道來行,所以我們了解說求道者一定要對十條大愿要認識,要知道,知道有這個十條大愿,要時時都記得它很重要,我們之所以得道就是因為立這十條大愿,那我們一般都會說我有繳功德費啊!

    繳那個錢是關聖帝君講說凡塵的眾生善財難捨,凡塵的人如果是要去玩的錢,再多你都不會吝嗇,可是要去幫助人的錢就很難佈施出來,善財難捨啦!行善的錢很難拿出來佈施,關聖帝君說如果要求道的供德費拿不出來,各位前賢我們要知道我們不可以幫求道者繳功德費喔!一定要求道者自己本身繳功德費,因為那個是考驗他有沒有資格來求道,要他自己本身出錢繳功德費,那我們把功德費寫在表文,表示說他善財肯佈施出來,那個是功德費這方面。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重點是你立了這個十條大愿,才授記,才點道;繳功德費寫入表文,所以我們要了解說有這個過程,那個都是很慎重的大事。

   引保師擔保我們先立愿,然後我們跪在佛前立十條大愿,各位都還記得十條大愿?一定要記得,我們先記得然後按照那個綱要去做,第一條是什麼?(誠心抱守),,所以我們得道以後最重要的你要誠心,你要誠心抱守這個道,就像顏回一樣誠心,像天地之間表現在凡塵就是『誠,誠者天之道』,天假如說不誠我們萬物不生,天不誠我們沒有萬物,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吃,所以天地很誠,然後我們要學天地的誠,然後誠心來抱守這個道,我們要知道這個道非常尊貴,也看我們對道的用心。

   你看顏回他居陋巷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他的快樂是從哪裡來?就是得道。孔老夫子跟他授記點道,他得道以後拳拳服膺終生服斯,他得了道重視的成分超越現實生活啦!吃得不好也沒關係,住得很破舊也沒關係,跟我們現在整個觀念都不一樣,因為他的生活背景吃得很簡單又沒營養,住得很破舊,所以32歲就歸空了,各位要了解到他對道的重視,到現在你看經過很長的時間,兩三千年了對不對?大家都記得有這一位聖人,那我們的祖先經過三代沒有一個人認識,你看顏回聖人跟我們非親非故,我們都認識他,因為他值得我們效法,效法他誠心抱守,把這個道都能誠心保守住。

    所以我們由此了解到說我們可以這麼容易就得道了,就是因為我們立了這個愿,所以自己一定要實際的做,不是用嘴巴講講而已,而是要在內心實際的去把誠心做出來,接著我們誠心抱守這個道,才會了解說我們以往有很多的過錯,所以我們要實在的實心來懺悔,坤道實心修練,只要您真正誠心抱守以後,你就會了解以往非常多的錯誤,不重視凡塵的倫理,一些倫常都不注重,所以我們要實在的來懺悔,懺其前愆悔其後過,只要你有懺悔了那以往做過的錯事不再做,往後都是新生,這樣的話我們就改變整個人生

    誠心抱守以後就是實心懺悔,然後接著底下是如有虛心假意,這個虛心假意在我們現實社會來講非常容易呈現,就是你的心應對的跟你實際想的完全都不一樣,現在是很普遍的現象,可是我們真正在佛前要懺悔我有虛心假意,然後退縮不前,這個道這麼好我求道以後,我退縮不往前、不精進,這樣就已經違反了我們跪在佛前立的愿,所以我們要記得我們在佛前所立的十條大愿,只要我們有記得,我們修起道來都會有成效。

    接下來是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規、洩漏天機、匿道不現、不量力而為者,坤道是不實心修煉者,坤道、乾道有所不同,這個是我們在佛前的承諾,就是要真正按照這樣來講,這個洩漏天機的部分,就是求道的三寶不要在沒有求道的人面前去說啦!不是我們在講性理心法部分,以往我們沒有說、沒有聽的一些事,像我們活佛老師說後學洩漏天機,這個跟我們立的十條大愿的洩漏天機不一樣啦!完全都不同,所以之前我們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我們也沒有講,活佛老師也沒有講我只有負責萬八,萬八以後要各自擔當,我們性理心法沒有研究老師沒有說這個話,我們性理心法研究以後老師才說。

   所以說我們研究性理心法,已經超越活佛老師萬八逍遙的保證,已經超越整個元會,甚至超越南極老仙翁七個混沌,七個元會,所以是要我們回歸到我們的本位,我們都是佛,那我們要回歸到佛的本位,假如說我們活佛老師保證我們萬八逍遙,我們有沒有回歸本位?沒有喔!只有萬八我們要再下來凡塵,各自承擔,各自了自己的因果,有沒有?()是那樣的喔!可是我們現在研究性理心法已經超越,把我們所要回歸到原來,把還沒有落入凡塵的狀態我們去找回來,我們回到那個狀態,所以這個才是殊勝,這個就是我們真的要追求的,再怎麼樣的勞苦『一世修一世成』,往後逍遙自在,何等的快樂,我們為什麼不為啊?這個你們真的賺到了,凡塵從來沒有人解說,沒有人解說得這麼詳盡,那後學真的是拼了老命,哈哈~已經警告兩次了喔,都讓後學生病爬不起來,後學還很堅定要繼續再講下去。下課!

12

  :請問晚上睡覺常夢到蛇?

:作夢都夢到蛇,因為龜蛇都是玄天上帝的部下,可能以往我們有到廟裡去朝拜,然後隔了非常久沒有再去拜拜,那個玄天上帝祂會派他的腳力來看看你近來怎麼樣?好不好?是那個意思啦!那個寺廟神明派祂的部下來巡視家裡,來看看有平安否?來給你看看讓你知道,怎麼隔這麼久沒有回去廟裡拜拜那個意思啦!

   :請問剛剛有講到阿賴耶識,那阿賴耶識我們人投胎轉世嘛!那個中陰身追著那個光來,那阿賴耶識是出生下來的,還是剛剛的時候就來了?

:阿賴耶識是最早來投胎,所以我們之前就講『去後、來先做主翁』,就是我們歸空的時候→去後;雖然人都沒有呼吸了可是他還在,阿賴耶識還在它還沒有走啦!所以最後走的就是阿賴耶識。但是投胎的時候它是最早來,投胎最早來那個胎兒才能夠活下來,才不會變成死胎,所以阿賴耶識它最早來。

   :他已經來了?

:來了,已經來了,就是胎兒離開母胎的時候,出來的時候口鼻呼吸了,口鼻呼吸的時候一定要哭,要哭我們那個靈才會進來。

   :哪一個靈?

:!我們要了解到阿賴耶識它是常在,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地方它都在,可是我們那個靈敏的靈,它是跟隨我們分段生死的開頭,靈進來了,然後我們這一段的生死才開始,那個胎兒沒有哭,靈沒有進來阿賴耶識它沒有發揮作用,它在,可是沒有發揮作用。

  :那個靈是怎麼聚集?

:!就是我們六道輪迴所造業的東西,所以說我們六道輪迴太久、太聰明不喜歡再來,因為來會受苦啦!還沒有來那個苦就已經知道,要受苦,知道來人世間要受苦我當然不來啊!可是不來就困在我們的業啦!有造業不能不來,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想說,到底靈跟阿賴耶識有關係沒有?說沒有不是,說有也不是,就好像這本涅槃經課本正面看有涅槃經(三個字),後面看沒有字可是它也是涅槃經,是這樣啦!

   就是有一體可是它是兩面,你兩面具足了它呈現,你沒有具足了它沒辦法呈現,雖然阿賴耶識投胎時後已經就來,可是你生下來沒有哭他沒有完全,沒有完成那個孩子會死掉啊!阿賴耶識也是一樣回歸到整個大地,歸到大地以後它還會再來,現在醫師都有經驗都會把嬰兒救活,一定要讓他哭哭哭只要哭就好了,可是那個孩子太聰明了,堅持不哭,我不哭就不會活了,我不活就回去了,可是他造的業沒有了啊?還是會來。

    我們要知道他現在的靈敏度高可以堅持說我不哭,可是你在這一次沒有活過來,再來投胎的時候你的靈敏度就降低了,你就沒有哪麼靈敏說我不哭,你不哭沒有力道,所以生下來就哭;所以我們了解到說有一些是靈敏度太高,他來了以後就回去啦!不在凡塵生活,可是你有造了這些業它會讓你再來出生,出生以後你再堅持我不要在凡塵生活,再回去,然後你這樣經過一次一次的輪迴,你的能量愈來愈低,你的堅持就愈沒有辦法實現,到最後還是被業推來,所以那個業力厲害啦!還是被業推來,你不來就硬把你推來,除非說你的業很少,很少的話那個力道就不大啦。

   :真正要求道的或想要來出生的嗎?

:哈哈~這個以前後學跟那個遊天堂地府的(許傳營講師)我們一起的時候,他就跟後學講說地府要來轉世的時候,都要爭著要來台灣出生,那個國外的比較沒有人要去出生,都爭相要來台灣出生,可是來台灣出生的名份有限,不可以你想來出生就來出生都是名份有限,可是我們要了解說你一直爭爭爭著要來台灣做人很好,台灣很好修道,可是來出生了以後看到花花世界迷惑了,都在遊玩了啦!!不要修道,忘記了啦!等到一口氣沒有了才又發現啊!我是要來求道修道的太慢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一生很短要把握。下課了!

13

   :我們佛堂都是屬於陽,為什麼萬年青是陰的,我們佛堂會插萬年青?

:

14

   :請問我們的佛性自古以來每一個人都有,但是無知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修持法門有一個叫「無語戒」,無語戒意思就是說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講話,就像我們在上課或者在吃飯的現象,大家都不能講話但是,是讓我們去悟找到我們真心佛性,那找到了也是不能講,你知道了,才會有大學首章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然後在親明在止於至善,然後知止而後有定嘛!那個知跟止跟那個定,就是說已經找到了我們的真心佛性,所以應該是見性了,所以我們這樣是求道已經知道,那也有可能不一定知道,後學的意思是無語戒,就是尋找仙佛聖人所講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就是在講這個真心佛性是不是?謝謝劉講師!

:!這個無語戒啊!就是默,我們經典裡面也提到人與人之間相處,要講話就是法,就是我們正確的法,然後沒有講正確的法就是要默,靜靜,所以無語戒就是不要講話,不要講話它有一點就是迴光返照,你講話就是精神外放,你在不講話的中間,你會把外面別人講的話收回來,你自己的心神也收回來,這樣的話有一點要進入我們那個真心佛性的一個竅門,一個要進去的地方所在

    所以這個學大,大學就是學大而大,摩訶,有這麼寬廣。要怎麼學大?要怎麼學?學大人之道,要大人學,所以在明明德屬於第一個明在動,底下就是佛性所以明明德,要明你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然後你已經明了以後要親民,這個親民還不是要你外放,還是要跟你自己的佛性還是很親,到了這個時候知止以後有定,那個我們要了解你知道要停定在什麼地方,知止,知道我們停止的地方你才有定,那個就已經在講佛性了。

    所以我們從三教聖人祂所留的這一些經典,都是告訴我們要我們透徹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要你知道,知道以後然後你去親民,那個親民就是做新民的意思啦!你已經知道你的佛性了,你在出來的行為就不一樣,就是一個新的人民,新的狀態出來,你新民了以後跟人接觸又能夠影響到別人,所以那個新民就有親民的涵義,兩個都能夠相通,所以問的問題很恰當就是在講佛性,佛性本體我們在念~~,我們上課的時候都在念,但是上學的時候都沒有進入那裡面的深意,大學之道在台北羅斯福路啦!所以就沒有進入大學就是在學大,怎麼樣來學大那個問題就非常的多啦!下課!

※附記:

(大學就是→學大而大,摩訶,有這麼寬廣)→佛性本體。

(要怎麼學大?要怎麼學?學大人之道,要大人學)佛性本體我們在念~~,我們上課的時候都在念,但是上學的時候都沒有進入那裡面的深意,大學之道在台北羅斯福路啦!劉講師課程解說摘錄參考:修道無論是參 、悟、證,始終都離不開『相信自己不生不滅常住真心』。常住真心是超越認識的存在,不能用分別思想來捕捉擬議,也不能用語言、文字來描。寫形容,只有實際參、悟與親自體驗(你自己本身有體會,說出來那個比較實際啦!那假如說不是自己本身去經歷說出來文字而已,文字語言不實際。)

15

  :請問佛所說「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可知業不完?那後學常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人皆頂禮地藏菩薩佛號、法相,則能起敬業禮拜,則能敬業消業,永不墬三惡道,極惡者是否相同?請教劉講師解答。

   :好!這個我們以前都常常在提,「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重點各位要先了解到它一開始就提了,縱然你經過非常久的時間,縱經百千劫非常久的時間,我們所做的業它不會消失,這個就在講因果啦!然後因緣會遇果報就還自受,這個它主要是在勸我們在做的時候,在行為、在念頭、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因果,就是因果的關係,再怎麼久那個因果啊全部都在,經過百千劫他所做的業它不會消失,永遠都在,可是後學有講我們所造的業是一個因,那這個因我們不要讓它遇到緣,因緣不會合,果報你就沒有辦法去接受,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要怎麼樣使那個因不跟緣會合?這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啦!

    我們現在已經求道、修道那我們在心中,假如說你都時時刻刻保持專一,能夠沒有妄想雜念,那這個時候我們要了解到,雖然我們經過百千世所造的業非常多,那因為我們沒有緣讓它會合,那所造的因都在倉庫啦!它不會發芽,我們不會去接受果報,所以會接受果報都是我們現在的念頭,最重要因為念頭就是業啦!那我們念頭的業把以往的因拉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的念頭,起心動念很快、又很多、又很複雜,你的遭遇一定坎坷、一定不順。

    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不要妄想、不要有雜念,那妄想我們不用力就可以去掉,然後雜念我們沒有念它自己跑來,那個一定要觀照,你觀照你的念頭,你的念不起心動念它自己跑來,你把它觀照,你觀照的時候它剛開始很強又很密集,可是只要你觀照我們那個雜念,就是不想,不起心動念它自己跑來的那一個念頭,你只要觀照,看住它,它就愈來愈沒有力道,愈來愈稀稀疏疏,到後來就不見了,那個雜念就沒有。

    那妄想我們不要起、不要用力去想,那妄想沒有、雜念沒有,我們要把那個因拉來的沒有了啦!我們要拉那個以往百千世的因要拉沒有了啦!我們不會拉來,那不會拉來就不會有果報呈現,所以我們用一個名詞講罪業消滅,其實它還在啦!在倉庫,只要你都妄想然後又把那個不正常的一切,不合理的你都全部去做,保證你又把它拉來所以它在,可是你都保持「無念、清靜」絕對不會把百千世的罪業拉來,不會,因為要遇到緣,你不造緣啊!不造緣,因緣不會合你果報就不會受。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雖然有一點說比較,叫什麼?卡巧耶捉去吃,卡傻去接受(台語),可是這個要經過修啦!你要怎麼樣到達清靜?你要怎麼樣沒有念?這個是很重要,我們在行為是容易去控制,可是在念頭就不好控制喔!你那個胡思亂想、那個起心動念喔是很平凡的喔!你要怎麼樣不要使它起心動念?不要有那麼多的念頭,這個是我們要努力啦!只要你努力那一個能夠讓你去受苦的罪啊!沒有,為什麼?因為因緣不會合。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緣就沒法度會遇啊,你哪有果報可以受?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佛所講的沒錯,那個就是千百年都通了,「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確實是這樣,可是你在修證的時候,你從因緣會遇時努力,你果報就不會來啦!是不是罪業消滅?(),雖然說罪業都還在(倉庫)可是你沒有緣讓它遇上啊!它就已經不會來,所以我們要了解它裡面的涵義。

    然後那個地藏菩薩本願經祂說只要看我的形相、誦我的經,你那一些罪業就可以消滅,那個是鼓勵啦!鼓勵我們多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多持誦的話你那個慈悲的心就會呈現,那慈悲的心呈現跟我們剛才在講的那個是有一點類似,你慈悲心呈現歹念沒有,那所有會接受那一些惡果它就會不見,可是它才講說不落入三惡道(本願經),但是你人道、天道、阿修羅道還有,所以它是鼓勵性質循循善誘,跟我們講的我們這一生、這一世你努力專一的修我們的「元神」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這個重要,你能夠修證以後,你百千劫、百千世所造的業都放在倉庫,它不會發芽啦!絕對永遠都在倉庫,所以罪業都消滅。下課!

16

  :請問劉講師前賢請問說靈性離開肉身後是否有覺知?

:!我們這個靈性離開肉身,各位前賢我們有修的話,我們有修持的話知道佛性如如不動常住不遷,那個時候會有靈知,那除了這個狀態全部都不知不覺,都不知道啦!

   :那如果沒有知覺的話如何入地獄受苦?

:那個入地獄受苦是我們那個識神,不是元神,元神是佛性本體,祂無所不在連地獄也有我們佛性在,可是不同是我們在凡塵所有一切我們心意識所造的識神去受苦,受苦的時候跟我們身體的心意識接受度是一樣,你在地獄所受的苦跟你在凡塵現在所受的苦它沒有兩樣,一樣的感受都是你本身在接受,那個是屬於識神部分,元神祂無所不在也不會痛的、也不會餓、也沒有熱、也沒有冷,什麼都沒有。

    :那所以說在地獄受苦的話,為什麼可以很清楚描述出來怎麼受苦?

:!那受苦的本身他可以描述受什麼樣的苦,跟我們現在社會上你身體忍受遭受哪裡的苦,你自己本身有體會說出來那個比較實際啦!那假如說不是自己本身去經歷說出來文字而已,文字語言。

   :請問六祖壇經裡面有講空心靜坐,跟劉講師講解的萬緣放下差別在哪裡?

:空心靜坐跟萬緣放下,空心靜坐它是屏除所有的一切,連我們的佛性功能作用也要屏除,所以我們最大的差別就在這裡,六祖有說不斷百思想可是空心靜坐你不能有百思想,你百思想的話你那個靜坐就沒用了,就要把這一些百思想全部都空掉,你空掉的話就表示你不要佛性的功能作用,你不要佛性的功能作用活著就沒有意義了,我們活著全部都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啊!所以說我們空心靜坐違背真理,六祖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道是要我們領悟不是要我們坐才得來,假如說我們在早晚能夠靜一下自己的身心,那個又另當別論那假如說要從打坐修道那就真的有問題了。

   :佛在楞嚴經慈悲開示「修行人,不能得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砂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請問劉講師這個是什麼意思?

:那個就是說兩種根本一種就是真,一種就是妄,你用真的來修當然就可以修成,那你用妄來修那個盲修瞎煉再怎麼修多生多世都不會成就,佛祂講的意思是要我們能夠找到我們的真本,真正我們可以成道、成佛的源頭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那個叫真本,它有兩種:一種是真本、一種是妄本,因為我們凡塵十之八九都是用妄本在修,佛在講說煮砂欲成嘉饌,你用沙來煮要吃飯再怎麼煮都是熱沙,不會變成飯啦!所以我們瞭解說佛也是循循善誘,引導我們如果要修道一定要找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叫「真本」,真正我們要修的根本,像後學剛剛有講的你已經能夠『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靈光獨耀』,那個才是真本真正成佛、成道的根本,不要說以後你已經修到這個狀態就已經成就了,那我們假如說用凡塵的心意識來修那個雖然是很努力,那只是了一了我們的業障跟眾生結個緣這樣而已,所以那個不會成道、不會成佛。

    所以有人說如果研究性理心法就不參與道場運作,我說那個都是誤解、錯誤的了解,因為我們真正要修道就是要成道、要成佛,那要怎麼樣成道成佛要投入我們的心性,真正心性投入那個是不會去計較名分、計較那一些形象,縱然你要他受苦他也沒有異議啦!他也會答應的,那個是真修者一個實在的行為動作,那假如說我們要以外表形象好看,那就不是我們研究性理心法的目標,我們不著重在形象,我們著重在實際的功效,有功效了我們當然努力的渡化眾生。

    各位要了解我們現在渡眾生只是把他帶來佛堂求道,你帶來求道了以後那個後續動作,你絕對沒有說你要如何修?你要如何成道?如何成佛?沒有,因為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你不知道怎麼可以教人?怎麼可以帶人?那我們送佛要送上天堂,你渡他求道要他成佛你要告訴他怎麼做?怎麼修?那假如說他聽了不說也不作那是他的事,那你不告訴他成佛的方法那你失職責,那你失掉引保師的責任。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不是說不參與,而是說沒有功效的事我們不做,一般做的事帶人把心愈帶愈遠、愈做心愈痛苦,帶眾生是要把心收回來,怎麼可以帶眾生心愈外放?那絕對不可以,所以我們要了解這一個,兩者來說真本就很重要,那跟後學剛才講的空心靜坐跟萬緣放下,因為萬緣放下我們的佛性並沒有說不要啦!後學都講你萬緣放下那個是妄,妄都不要了真才會出來,所以你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這個時候你的那個靈覺,靈妙的覺性那個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跟空心靜坐完全差別很大,一個是什麼都不要,我們一個是什麼都要,佛性本體的東西什麼都要,我們要把佛性的功能全部都催發出來,你萬緣都放下凡塵所有的妄都沒有了,萬緣都放下萬緣都是妄啦!妄都放下了真才能夠呈現,能夠呈現的時候,我們要了解到那個全部我們佛性功能作用才真的整個都呈現,我們那個時候、那個作用呈現是從本體出來,而我們現在的生活的那個功能作用,是從我們現在佛性都已經很委屈的隱藏了以後才呈現的,這個是自然整個我們的自然現象。

    所以我們現在用的就沒有辦法用到我們佛性的大用,大用呈現不出來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知道本體,所以知道本體了以後所呈現的那個大用才會呈現,大用呈現以後凡塵跟我們現在在用的生活就不一樣,已經都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大部分都會落入心意識,心意識裡面分別心很強,那分別心很強我們就了解就是不願意吃虧,所以我們的脾氣毛病沒辦法去掉,貪嗔癡慢疑一樣都在,跟後學在講你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哪有脾氣毛病啊?哪有貪嗔癡慢疑?沒有,跟後學講的那個耳根圓通你已經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離緣獨立,哪有脾氣毛病?哪有貪嗔癡慢疑?都沒有,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一真、一假兩個根本,一個是妄的根本,一個是真的根本,你要朝著真的根本來修那個才會成就。

   :在楞嚴經裡講的七處徵心,也有人認為與十番顯現,請劉講師講解謝謝!

:我們研究楞嚴經最重要就是阿難示現心在身內,心在身內是我們一般人所有的認識都是這樣,所以佛就把他破了說我們的心就不在我們身內,那不在身內阿難再想出來都是被迫的,不是他真心的,我們要了解到說假如我們的心在身內,佛就說我們心有靈知的作用,既然在我們身內那你一定先看到我們的五臟六腑,看到爪生髮長,可是我們都沒看到啊!沒看到佛就講說那你的心就沒有靈知、沒有靈敏的作用。

    所以那是不對不是說你的心是在你身內,這個就是說我們所有的眾生都認為我們的心都在身內啦!這個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共識,大家都認為是這樣你不認為這樣的話ㄟ就會覺得你很奇怪了,那我們要知道說底下所有說的都在身外,躲在眼根,那全部都是阿難被迫了以後勉強想出來的,那我們凡夫我們眾生所能夠想到的阿難全部想到,那個不是說七處破心啦,而是破我們的地方所在,說心在身內一個地方所在,我們的心在身外、在眼根然後我們的心在中間,然後我們的心超越所有的一切,所以這個是阿難被佛逼迫以後才勉強去想的把他想出來,那想出來想到最後就沒有辦法找到答案。

   所以阿難才請佛開示,開示說到底我們的心在哪裡?各位前賢我們的心在哪裡?我現在都知道我們心在哪裡的答案,哈哈!所以在大乘佛法裏面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就是無所不在』,我們雖然已經知道我們的心無所不在,可是我們沒有進入那個無所不在的地方所在,沒有啦!所以後學才講你用耳根圓通去領會,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去體悟,那整個都要你瞭解說我們的心是無所不在,而且如如不動常住不遷,你要整個連貫起來。

    所以我們要瞭解說楞嚴經是佛講心性最透徹的一部經典,除了那一部以外佛沒有講心性這麼詳細,所以我們要用心研究因為你用心以後,你會一直深入一直很高興,下課!

19

   :後學要請教劉講師,後學今天要載劉講師到高鐵坐車,朱講師有事而後學私底下有問題要請教劉講師,後來後學在這裡坐著上課活佛老師就來跟後學說:你們要私底下問劉講師最好是在上課當中問出來讓大家容易了解。

:喔!對

   :那後學請教劉講師因為後學在家裡晚上吃飽飯以後,後學都會去走路,三十分鐘,後學在走路當中老師就跟後學說:文旭把心靜下來,就是不要胡思亂想那後學就把心靜下來,因為那個心一靜下來佛性馬上就呈現出來,而後學在走路當中學習把心靜下來,練習做萬緣放下久了就習慣了,同理後學在開車的時候也做萬緣放下把心靜下來開車,上個星期後學親戚有喜宴,那後學開車全家北上到親戚家中參加喜宴,後學當天早上七點起床做生意大概十二點半出發,後學從台南開車到台北大約四點半,在這路程中間因為開車很無聊,後學同樣把心靜下來,後學發覺只要把心靜下佛性就呈現出來,這一次的經驗讓後學覺得很奇特就是台南到台北路途還蠻遙遠的,而且路途當中都坐著不動,中途雖然有休息但是都是要一直開著車到台北才停下來,到了台北的時候後學發覺ㄟ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後學開長途的車程後學一定會很疲累,可是後學這一次後學請佛性主宰就不覺得累,親朋好友有很長時間沒見面又跟他們聊天到清晨兩點才睡覺,後學開車到台北的時候活佛老師跟後學講一句話,後學想今天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提問,老師說你等於煉功夫從台南到台北,說你這段時間都在煉功你就會成長,後學想請教劉講師就是後學在開車的時候也是在做萬緣放下,也是跟晚上後學走路時把心靜下來做萬緣放下的功效是一樣的?

:好!對啊,這個由陳兄這樣一發表了以後,各位了解說只要你做了就一定有功效,是因為他可以心靜下來,各位前賢這個心一靜下來雖然說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心一靜下來就等於是萬緣放下,萬緣放下的時候你請佛性出來當家,佛性在當家開車你不會累啦!所以要了解說我們人都會有情緒,那我們這個情緒會影響到我們整個身體的運轉,那自然就會有疲倦情形出現,那我們的佛性祂不會,佛性祂沒有兩邊,你只要集中精神祂就出來,佛性出來的那個時候你不要有三心兩意,你不要想東想西整個都佛性,那整個都是佛性你走得再遠你也不會感到疲累,走的再怎麼久你都不會覺得累,所以那個已經整個佛性在當家,所以後學常常在講說我們在日常生活請佛性當家最理想,因為祂沒有業,你請佛性當家所應對的事情不落入業啦!沒業,不管善惡我們應對過了就拋開,那個全部都沒有業,所以那個陳兄一問了正好就跟他平常做的(萬緣放下)就相符合,雖然他是在開車可是他是在萬緣放下,他全心全意在開車是佛性在開車所以他不會累,也不用休息啦所以佛性當家不會累。

   :劉講師這邊有前賢要請教劉講師,請問八識中陰身是一念無明所產生的嗎?原本我們清靜的身體沒有這一些無明是不是?

: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這個中陰身有兩個狀態,一個是我們一口氣不來了,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一直到七七四九天那個時候是中陰身,中陰身他有在活動,我們有求道修道我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動啦!那假如說社會人士他沒有求道,那他的中陰身就看他的行為,假如說沒有做善事大概不到幾個時辰他就沒辦法自由自在,都不會動了,這個中陰身我們要了解到是我們已經歸空的時候,還沒有決定要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一段時間叫中陰身,然後要來出生就是已經離開原來的地方要投入父母親的身體了,那個時候那一段叫中陰身,除了這兩個以外其他都不算是中陰身。

   所以我們要了解中陰身就是這兩個時段,一個是要來投胎,一個是死亡歸空兩個時候,死亡歸空是四十九天啦!那你看他要來投胎,投胎的時候是經過他受罪完畢出來(地獄),然後走入這個空間,那這個空間是整個黑漆漆的一片(大地如墨),假如說跟這個父母結緣,父母親那個地方會發出亮光,那他就朝著亮光一直走就投入亮光,然後母親就懷孕了就已經投入,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投胎的時候是我們第八阿賴耶識來投胎,那個時候還沒有投胎就叫中陰身,投胎以後就不是中陰身那個已經就是第八意識,然後第八意識在母親的肚子裡面,一直到懷孕足月以後出生,然後出生以後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出生一定要哭啦!哭的時候我們的靈才進到身體,雖然有第八阿賴耶識在,可是假如說靈沒有進來沒有會合,這個就沒辦法活命,所以有經驗的醫生他都會把嬰兒的腳抓起來,然後打嬰兒的屁股他就會哭了啦!那為什麼會這樣?就是那一個來投胎的人他已經經過生生死死太久了,每一次經過第十殿孟婆庄的忘魂湯他已經喝到那個效率已經減低了,他都知道再來凡塵很苦我不要去凡塵受苦,不要去已經被業推來了所以醫生就會處理就把他顛倒打屁股讓他哭啦!一哭了靈就進了所以就活了,那個醫生就放下來好了好了活了,嬰兒不會死了,所以就進入分段生死,就一定要經過生、老、病、死這樣。

   所以我們要了解中陰身跟阿賴耶識的關係,中陰身是行動的時候,那個阿賴耶識是我們身體裡八識裡面的一個,阿賴耶識我叫「含藏識」含藏善惡種子,那我們要了解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在第八的阿賴耶識,那第八阿賴耶識我們修也是要靠它,因為它含藏善惡種子,又含藏天地所有的一切,叫『如來藏』所以我們那個第八的阿賴耶識也叫如來藏,含藏天地所有的一切都在裡面,可是我們人因為跟天地沒有直接關係,都沒有關心祂就只有關心到我們的變化,所以就講善惡種子,你行善行惡,在凡塵你行善就享福,作惡就勞碌就很極端,要注意這個,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阿賴耶識跟我們修道,跟那個中陰身的關係是這樣,了解嗎?聽得懂喔()

   :後學(陳兄)要再請問就是後學昨天在走路的時候,活佛老師第一句跟後學說:你現在修就是行住坐臥就是禪,就是把你的心靜下來,像萬緣放下那行住坐臥都是禪,老師說:那像在走路的時候心靜下來佛性呈現,就是任何場地任何時間都是一樣的,是不是那個就是禪定?那我們煉這個(萬緣放下)就是在打坐?

:對!對!對!行住坐臥都在禪定之中,時間到了下課!

20

   : 有前賢請問劉講師在大學首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與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有提到「明明佛敕曹溪是」這個明明德與明明佛之涵義是有什麼不同?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那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那個是我們儒家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大學之道就是學大之道,我們人得一叫做「大」,學大,大就是摩訶、就是很寬廣,所以我們人都要學這個大,人都要學這個一,所以知得一萬事畢,我們知道一的話萬事萬相都畢業了,所以那個一就很重要,學大就是道,那底下在明明德,那個第一個明就是努力修啦!第二個明連在底下的德,明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明」就是修我們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了解說大學,學大是要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你學到你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在新民,那你以往都是舊民那你要當新民,新民就是要改頭換面,就是你知道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以後,明瞭、明德以後你就是要改頭換面要新民,所以我們了解很多的翻譯本都在解說親民,所以那個心為重要,你先自己改過自己先能夠明德,明德以後然後親民就是要渡化所有眾生,親民以後要止於至善,那個至善跟那個明德是一樣的,可是那個至善是比較經過修持了以後,明德是比較屬於本來的名稱,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我們已經修證以後到達的那個狀態。

    然後那個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玄覺禪師他就講拜訪了六祖了以後,因為後學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都有詳細解說,永嘉他還沒有見六祖之前他就講怎麼樣的修道方式,著重都是在戒律,那個還沒有見六祖之前講的那些話後學都有寄過來這邊,所以他講明明,就已經了解六祖所傳的就已經是了,那為什麼我們一般人都不肯相信,所以我們要了解玄覺禪師他是長得很高大很英俊,然後玄徹帶他去見六祖的時候,六祖很矮小又長得很普通又坐在地上,然後那個玄覺一看很瞧不起六祖,他繞了三圈,繞了三圈以後修道不是有禪杖嗎?他就用禪杖很威武的形式,然後六祖就講話了說:你修到三千威儀八百果都已經修得很圓滿,為何生大我慢?玄覺一聽哎喲這個人怎麼這麼兇?玄覺就講慢不慢不要研究啦!這個是凡塵事,生死事大這個生死的事情比較重要,你要趕快跟我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說那個無常馬上就要來捉我了,因為玄覺他到39歲就歸空,歸空的年代跟六祖一樣在西元714,跟六祖同一年歸空,可是六祖76歲玄覺才39歲同一年歸空啦!

   所以見六祖的時候他那個時候很驕傲,等到六祖一講話的時候唉呦這個人怎麼這麼厲害,我又沒有寫在臉上他怎麼知道我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功果滿,真的生大我慢瞧人不起啊!這個就是最大的毛病,然後六祖就跟他說:『體取無生,了即無速』說你在說生死事大你為什麼不找那個「體」,那個體(佛性本體)祂有生沒有滅沒有死,體啦!你生死事大你進入體就沒有生跟死,你看(永嘉大師)修到一聽到八個字就了解了啦!那八個字就進入到很深的境界,他說『體取無生,了即無速』,六祖跟他說:『如是、如是』這樣而已啦!他還蠻現實,!我已經知道了我要回家了,哈哈~六祖說:不留一宿,哈哈~好啦!我留一晚,所以這個就是『一宿覺』這個就是玄覺大師的一宿覺,因為他累世修從小就修智者大師的止觀,止觀法門他就修得很好,然後又研讀維摩詰經喔!讓他明心見性,所以他就已經修得很好,然後六祖的徒弟玄徹去找他跟他談天,以前都會訪道看看哪裡有修行者修持的好都會互相聊天,聊天都會說道殊勝的程度。

    以前修道風氣都很興盛,西元500年到西元1000年那個中間,我們中國修道風氣很興盛,所以現在「五燈會元跟景德傳燈錄」全部記載那個時候的修道故事,全部都是禪宗的修持方法都沒有講話啦!都是用身體語言,比如說你要去訪道然後到那個寺廟,到那個寺廟的時候請問住持請你跟我講,道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我要去別處,那個主持都不理他,等一下看看,啊這個不會,好吧我再去找別人就走出去,走出去時候主持就說闍梨闍梨就是軌範師、阿闍梨那個音,就是我們所說的修道人,修道人就想這裡只有我而已,就回頭看那個主持,主持跟他說是什麼?各位前賢如果是這樣情形我們會嗎? (哈哈),我們去訪道問人家不回答然後走出來,就講一句話闍梨,回頭說是什麼?這樣我們知道是什麼嗎?這樣就是在指點你說道就是這樣,這樣會了嗎?後學看像我們叫了十次都還不會,就是在講回應這個是誰?

   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道啦!你看以前追求的道就是這樣,有奧妙嗎?後學在看說這個跟我叫一百次後學都不知道在講什麼?真的就是那個樣子。

   然後有一個公案就是什麼是道?(劉講師比一個手指頭),叫做一指禪(G)有沒有?()什麼是道G)這樣在怎麼看也是手指頭,後來他是說他出這個手指頭出來(G)是誰看到的?什麼人去看?就是那個看的人那一個知覺性啦!那一個就是道了啦!

   所以後學說這個如果沒有解說你比個一百年G)也不知道在比什麼?再怎麼看也是手指頭,以往的那一些禪宗還有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道有沒有?接著下去都沒有解說,是怎麼悟道?我們常常也學著去看明星,有啦!只要下雨以後天空非常清晰會看到星星,可是我們一直看都沒有體悟到道是什麼?所以說那一種方式都是要我們領悟啦!領悟說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有看到星星誰在看?是不是佛性?嘿啊不用看六年啦!我們看六分鐘大概就好了。

   然後大梵天王供養釋迦牟尼佛,佛拿那朵花在拈,人天百萬大家都在看著花一直在拈一直拈,!人天百萬莫知所措釋迦牟尼佛都沒講話大家都不知道在做什麼?

   做孩子戲一直在那裏拈花,迦葉破顏微笑有沒有?! 迦葉說啊!就是這樣啊!佛把那一朵花代表凡塵所有的一切啦!一切顯現在你的前面,是什麼人看到?是不是我們的佛性?所以迦葉啊!就是這個啦!所以佛才說: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吾有正法眼藏,佛說我的正法藏在眼睛我們有求道大家都知道,藏在眼睛有沒有?()真的藏在眼睛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你教內找不到啦!所以『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筆尖蘸乾洞庭湖要找佛法找不到,用洞庭湖當成墨水來寫,寫得非常多的書你去看找不到佛法,這樣知道嗎?有奧妙嗎?這麼簡單,有簡單嗎?看到那個就是了,喔就是很簡單。

   所以我們要了解玄覺禪師他一受到六祖一點化,他就寫這一本證道歌,後學就把它解說,在北部講兩堂課才四個小時,在我們這邊講九堂課啦!夠不夠久?()因為我們那個時候才上課聽五個月,後學來講課的時候大家都反映說聽不懂、聽不懂,還跟活佛老師說:老師啊這個課要研究多久我們都聽不懂耶,老師說:你一個月聽不懂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有沒有?()到後來五個月的時候就很多前賢說:雖然聽不懂,可是知道很好,就坐著聽,然後八個月時後有前賢說我聽懂了,我聽懂了,所以要了解這個都是要薰習啦!你一次聽不懂二次三次....你聽久一點絕對聽得懂,意思就跑出來,你聽懂了以後再拿以前的來看,啊講的怎麼都是一樣,以前就這樣講了以前為什麼聽不懂?所以那個就是我們自己的根基不夠,所以一定要薰習,你聽久了絕對懂啦!沒有那個不懂的。

    後學就說尤其那一本三寶,從你求道到現在沒有人這樣解說,沒有聽過人家這樣的解說你看了才知道殊聖,就會發覺哇!這個道這麼殊聖這麼好,都在三寶裡面真的性理真傳,道的寶貴殊聖都把它解說出來,可是都沒有人講,我們活佛老師說:都沒有人講,所以後學說後學講了人家會毀謗,會說壞話,後學怕毀謗的人下阿鼻地獄所以後學不說,後學不說引起人家毀謗啊,可是你有機緣看到是你的福氣,你如果沒有來上課你就拿不到,你就沒辦法拿到沒辦法看到。

    所以要了解這個機緣很重要,就是我們善因緣不足善知識少,沒有善知識指導所以我們就走了很多冤枉路啊!你如果遇到善知識跟你教導你就知道怎麼去走?怎麼去做?就很容易了,所我們了解那個玄覺他見了曹溪路就是見了六祖了以後,他所作的、所領悟了解的就是進入了解已經進入到大學之道是一樣的。

   請問劉講師佛性的一呼一吸是怎樣的運作方式,是佛性主宰還是業力主宰?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哈哈~要呼吸就交給頭腦中樞神經去主宰就好了,不用去主宰,所以要了解到那個呼吸假如說要做「數息法」,做數息法是我們心思很亂的時候可以做數息法,就是呼吸的方法,那你選擇一個看要作出息的時候算,還是入息的時候算,一個方法就好不能兩個都做喔,那你假如說是選擇吸你吸進來的時候然後開始算,12345不要硬撐,到你已經不行了你就呼出去,呼出去就停止了,然後再吸進來再算12345不行了你就再放出去,再吸進來了再算.....做久了你會發現說那個時間他會愈來愈長,可以算到十可以算到二十呼吸愈來愈長,這樣我們的肺活量愈來愈大那個呼吸,不要說佛性去控制啦!讓它自然就好了。

   有前賢問三度空間是什麼?五度空間是什麼?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那個三度空間就是我們現在有很多畫出來的畫,然後你近距離看就會看到那個平面,它不同意思、不同景象那個三度空間,那五度空間大部分在講我們這個空間裡面,它有佛菩薩、它有氣天神仙、它有凶神惡煞、它有魑魅魍魎、還有我們眾生都在這個空間,都在這個空間居住啦!那個講五度空間,那講三度空間大部分都在講3D!三度空間知道嗎?我們有沒有看過佛像?那佛像看起來ㄟ怎麼畫成這樣?不是我們一般看到的佛像,可是你定神看的時候它呈現的哎!竟然很多佛像裡面只有一尊而已,有沒有看過那一種3D佛像?有喔!,那個叫3D就是三度空間,就是我們這個空間裡面它又有另外我們看不見的空間。

   :請問敷坐而坐是無非法如何解釋?因正念是嗎?

:金剛經的敷坐而坐那個是要把金剛經第一分整個意思都知道,它的重點在於沒有我相、沒有法相,可是那個敷坐而坐是要我們屏除非法相,那個 敷坐而坐表示說它是平等性,佛沒有說要讓弟子們鋪好座位讓祂去坐,佛祂自己鋪然後坐下來,那個就是我們在金剛經裡面講的無我相、無法相和那個無非法相,沒有非法,就是要努力修道的意思,所以這個又比較抽象,因為我們一般都在有形有相從文字就可以直接知道,可是那個不是從文字知道的,而是從它的整個意境,你都已經沒有「我」又沒有「法」,現在怕我們落入「頑空」所以那個敷坐而坐的意思是佛要告訴眾生不可以頑空啦!是實實在在的實相可是佛沒有這樣說,如果你沒有體會那個敷坐而坐就是「離開非法相」進入「實相」,就是這個意思啦!這樣聽懂了嗎?各位前賢這樣聽懂嗎?懂不懂意思?就是我們在凡塵要離開相不住相對不對?離開法、離開我、離開非法,所以我們沒有我相、沒有非法相就可以修到究竟啦!就已經很高了。

    可是我們最怕離開相以後我們「住空」住在空裡面,為什們有的人會自殺?就是他住在空的裡面,說什麼都沒有了,等於說他整個希望都沒有了叫一了百了我們有沒有聽過一了百了他認為說我這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要知道說不是這樣,你一了不能百了啦!那是你逃避啦!不能逃避的,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能走入空,頑空是很糟糕的,所以佛講:『寧可著有如須彌,不得著空如芥子許』那芥子就是菜籽,我們有種菜就知道菜籽很小對嘛!你著空如菜籽你沒救了啦!

   所以那個敷坐而坐就是離開非法相,就是走入實相走入實相知道嗎?走入實相就是我們佛性本體那個不生不滅那一個實相,你要進入(實像),不是走入頑空,你走入空危險啦!所以這個沒有非法相,非法就是空,沒有非法就是沒有頑空啦!我們的空都是佛性啊!不是頑空是真空啦!就是這樣。下課!

21

   :請問劉講師對於重病年紀又大的老父親,播放性理心法以及佛經給他聽會有幫助嗎?又有人建議說晚上氣場弱最好不要,怕又招來更多無形眾生,會更承受不住。

這個有一點大哉問,問的蠻重要,所以我們了解是在心,重點在心,假如說我們對一般年歲比較長的長輩,他已經沒有能力來接受新的觀念,可是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的佛性是超越一些現象,所以你放這一些性理心法的內容給他聽,他的肉身雖然沒有辦法接受,可是他的佛性有辦法接受,那個就是種佛因,所以子女不要嫌麻煩,~那個都沒有用啦!那個就是心態問題了,你有這樣的觀念當然沒有用啊,你已經放棄了,那你假如說不放棄一直鼓勵,你要知道他的佛性會接受,那個佛性接受雖然現在沒有辦法顯現接受程度給你看,可是他的佛性的「性分裡面」已經有,那已經有佛因是最理想。

    所以我們要了解性分裡面沒有佛因,是最可憐、最貧窮,如果你性分裡面有佛因就是富有,就是人很快樂,所以我們了解到不要被氣場很弱、氣場很強影響,什麼地方氣場最強?墳墓啦!所以要知道那個都是我們人的觀念問題,那講氣場就已經落入第二個,第一個無極,你講的氣場、氣數就已經落入氣天的氣數裡面,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追求到最高程度的時候,都沒有這一些啦!沒有,什麼都沒有的,所以只要你的心是一心清淨,那你所做的就是氣場最強,你可以影響到人家的心,讓他的心產生動力那個是最重要啦!不可以說那個氣場這麼弱我都被它吸過去,我會比他先早死,比他早一點死才是好命,(哈哈)為什麼?你塵緣已了啦!我們都是塵緣未了所以才要受勞碌、受苦對嗎?塵緣已了,好還是不好?()所以早死早解脫(哈哈)

    所以要了解到不能有那一種心態,那是你自己的親人你還管他氣場弱氣場強,那你的心都有問題了,那個叫心病,心已經生病了(心病要用佛法醫治解開心結),要知道我們佛性是無量無邊很寬廣、很光明,所以各位要多拿性理心法的法寶,那個前賢很用心一直搬來桌子上都是滿滿的,各位拿回去聽下課!(台灣修道環境非常充足,我們要珍惜感恩)

22

    「心即是佛」和「無心即是道」,這兩者有何差異?

:我們都在闡揚即心即佛跟無心即佛,等於說是我們常識啦!在謝謝您裡面有解說,我們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那心意識我們要了解是很多因緣才產生,所以它變化無常,那我們不要用這個變化無常的心拿來修道,所以我們把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的心,我們全部都去掉,全部都不要,不要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無心,心都沒有,在凡塵用的心全部都沒有叫「無心」,當我們無心的時候,無心了真心就出來,所以這個時候無心出來的心它是不變化的,所以這個心叫「即心即佛」,所以無心跟那個即心即佛它是一樣的意思,我們都沒有凡塵的心了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佛,所以我們要知道說我們在凡塵所用的心,都是生滅、都是無常變化,我們不要拿那個心來修道,所以一定要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修道,這樣就可以成道成佛,各位前賢了解嗎?

    :生臟跟熟臟有什麼不同?

:那個是屬於我們醫學方面的一個名詞,就像我們的肝膽腸胃,我們想想看各位前賢我們肝膽腸胃有什麼不同?我們看看肚子,肝膽腸胃不是在肚子裡面嗎?它有什麼不同?所以那個是醫學方面在用啦!就是生臟、熟臟,赤膽、白膽就是屬於我們身體裡面的器官,我們稍微知道我們有肝膽腸胃,有脾、腎、心、肺那知道了就好。你要追究的話到醫院的解剖醫療地方去看就會看到,這個我們修道者不用去追。

   :請劉講師講解,菩薩十地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到達各個位階?

:我們要知道那個菩提薩位階,菩就是菩提,薩就是薩埵 ,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有情已經覺悟就叫做菩薩,那菩薩的位階有十個位階,

 歡喜地 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 善慧地法雲地

這是菩薩的十個位階,那我們一般到達不動地以後才不會退轉,就是到不動地如如不動,知道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狀態,祂是充塞整個宇宙虛空然後如如不動,你了解這個狀態的時候,你就不會受到這個環境受到人家的影響然後退道,那個第八的不動地,我們就是了解到已經篤定了,那我們要了解進入菩薩初地歡喜地。

第一個就是:

歡喜地:很歡喜

離垢地:離開污垢,離開污垢各位知道嗎?就是污垢我都離開了,我們有沒有沾惹污垢我們自己知道,那你把這一些污垢你都離開了,離垢地。

發光地:把我們的智慧,把我們的佛性發出光芒,比如說:你去幫助人家不管是用語言,用身體你去幫助人家,你的佛性發出光明,能夠了解用智慧,因為有智慧才會去幫助人家,所以那個已經智慧在用叫發光地。

燄慧地: 燄就是火燄,慧就是智慧,你的智慧就像火燄那麼的復盛,很熱烈就是一直呈現,都全部用智慧在生活,就是燄慧地。

難勝地:就是很難去勝過,我們遇到瓶頸我們都很難的通得過那個叫難聖地。

現前地:就是我們已經把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輪廓整個都了解,都摸到,顯現在我們的眼前,現前,那個就是現前地。

遠行地:就是我們知道真理了以後,我們不管多麼遠的時間,不管多麼遠的距離我們都要去渡化眾生,那個叫遠行地,不可以怕辛苦啦!就是眾生很可憐我們要去渡他起來成仙做佛,那個叫遠行地。

不動地:我們剛才有講我們已經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了以後,你如如不動,都已經了解到整個佛性的功能,如如不動常住不遷,你能夠到達這個狀態你就不會退轉,所以到第八的不動地,那最理想不會退了啦!人家在怎麼跟你講壞話,環境再怎麼差你都不會退道,那個就是不動地。

善慧地:就是我們的智慧非常多,屬於善的方面。

法雲地:就是這個法好像天上的烏雲蓋住豔熱的太陽,使眾生得到陰涼,這個是第十地菩薩修持的位階。

到達第十地的時候叫作等覺,跟佛的覺平等啦!只是還差一點點,到達佛叫「妙覺」,等覺跟妙覺差一點點,你到第十地那個法雲地就已經要進入佛的狀態,所以跟佛一樣叫「等覺」平等的覺性,然後到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叫佛「妙覺」。這樣就是我們修持菩薩位階的一些狀態。

  :請問劉講師為什麼口袋裝樹葉或紅包袋,到陰氣重的地方可以避邪?

:這個倒是我們生活之中的常識,因為我們現在都有一些親朋好友長輩過世了,我們要去拈香,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這一個五度空間,像幽冥鬼魂像魑魅魍魎還有氣天神仙都在這個空間,那我們去拈香是因為有人已經歸空了那幽冥鬼魂都會來這個地方集合啦!為什麼?因為有人歸空了,那一些幽冥鬼魂可以吃一餐大餐,所以都會集中在這個地方,哪假如說我們去拈香,我們佛性都沒有發光,光明都不呈現,然後你都沒有行善那善根沒有俱足,這樣的話來的那一些幽冥鬼魂會找你麻煩,所以它會跟著你看你要去哪裡就跟著你到哪裡?那你就吃不完兜著走!

   如果我們要去拈香,您可以在路邊摘樹葉,就是一定要去的時候摘樹葉然後放在你的口袋,這表示說我是活的,我是活的人不是死的人,這樣知道意思嗎?這個表示你跟它不同界啦!你是在幽冥鬼魂死的方面,我是在人道生的方面,是跟它表明說我們「井水不犯河水」(陰陽有別)是那個意思啦!那個紅包袋後學倒沒有聽過,應該是樹葉,紅包袋沒有生跟死的差別?(沒有)因為我們摘樹葉是代表活的,我們去拈香帶在口袋,回家的時候救不要帶回到家裡,在半路上就把它丟到垃圾桶,這表明說我們陰陽不同界幽冥鬼魂你不要跟我,是這個意思。

   :劉講師有前賢提問說如果在口袋放七支壇香棒是不是可以?

:!那個又更超越了,那表示說我們本來就是佛,那佛的話你會怕幽冥鬼魂嗎?就不會了對不對?那佛看到你放檀香那就已經在佛界,那個就更高超,假如說我們要去拈香,沒有這麼好運一下子就可以拿到壇香棒,所以後學說以往我們凡俗一些習俗的話,是去摘生的樹葉,你摘了樹葉以後放在口袋,回家時候半路你就可以丟了,那是以一般凡情來說的。

   :有前賢問說「發呆」與「萬緣放下」有何不同?

:哈哈~「發呆」,就是沒意識,我們已經意識都不見了,發呆。

「萬緣放下」,我們是很清醒的、是了了分明的「萬緣放下」,那個萬緣就是妄,萬緣都是妄我們要把妄都放下;那你發呆有辦法放下嘛?沒辦法,一緣也放不下,發呆的緣也要放下,所以完全很大的不同,發呆跟萬緣放下不能扯在一起。下課!

23

   :是否修證佛性後才會與虛空合一,否則就會因分別辨識進入六道?

:這個倒是問蠻大的問題,我們要了解到雖然我們還沒有修證,可是我們的心已經跟虛空合在一起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還沒有修證 之前我們的心就已經跟虛空合了,可是我們不知道啊!那我們不知道就會現出虛空是「頑空」,變成這個狀態,不把虛空列入有我們佛性在,所以這樣就會很明顯的隔開,本來祂不拒絕你,可是你拒絕祂,這樣的話等於我們還沒有修證就不能融成一體,可是佛性祂不會說,你不了解到我,我就不管你,佛性不會這樣,虛空把我們整個都融合,只是我們有了解的現象叫『真空』,我們不了解叫『頑空』,那頑空的空是什麼都沒有,那真空有佛性在,不同的地方在這裡。

   所以要了解說我們修持把我們佛性整個跟虛空融成一體,我們要知道說在重要的,我們先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先把祂啟發,讓這個佛性本體先呈現,讓整個輪廓我們都了解,然後慢慢培養,培養讓祂能夠茁壯長大,那當我們在培養過程之中,我們假如說用「耳根圓通」的話就很快把佛性跟虛空融成一體。

   那假如說我們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樣可以,時間久一點一樣可以到達,當我們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那個時候不是沒有念啦!而是很靈敏的知覺性,那個很靈敏的知覺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成佛就是這一個在成的,那我們已經抓到了叫『摸到根』,你摸到根就成仙做佛,那你沒有去抓到這個,沒有摸到這個,那你怎麼修都是在外圍,都在外圍繞啦!那外圍,你修得很久它不會有功效呈現,可是你已經把不生不滅佛性輪廓已經呈現,會慢慢熟悉,熟悉了以後這個叫『佛性本體』,慢慢祂會發出功能作用,當祂發出功能作用的時候會愈來愈靈敏,我們不追求神通,可是我們佛性本體具備,具備神通在。

   所以只要我們肯用心你把時間用在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然後「守住」,你能夠守住那個靈敏的知覺性把祂守住,各位要了解這個是方便說法啦!要讓我們知道是這樣,不是要你真的去住相,住在那裏住到死掉,不是這樣啦!是那樣的狀態,讓你能夠很靈敏的從你這個佛性本體,來應用到凡塵的萬事萬物,假如說你有研究耳根圓通,後學有講,你假如說能夠進入你就用耳根圓通,先把佛性跟虛空融成一體那就更快,比那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時間來的快,那假如說我們不求快,你就慢慢來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時間到自然一樣,可以跟虛空融通,那到這個狀態,我們就要了解不會進入六道輪迴了啦!

   那你假如說你沒有了解到你的佛性本體,那你沒有把祂啟發,沒有培養茁壯長大,那假如說我們一口氣不來,我們會被我們的業,業力推到凡塵現象,那個又走入六道輪迴,所以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我們自己本身可以掌握,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自己已經很篤實的去掌握到祂(佛性),不會走入六道輪迴,所以這個問題他在怕六道輪迴,唉喲!等到一口氣不來我都還沒有路走,唉呦我都要走入六道輪迴,那確實是那樣,可是你在修的時候,你已經都能夠掌握了就不會了。

   :阿賴耶識與佛性與元神與識神各有何不同?

:這個又是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阿賴耶識是第八識,那第八識我們一般都講『含藏識』,含藏,在眾生來講含藏善惡的種子,在我們整個佛性本體來講它叫『含藏山河大地』,山河大地都在我們佛性之中,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身上來很親切的就是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它可以修證到成佛,可以變化整個山河大地,從我們阿賴耶識生發,所以我們要知道用的角度不同,名稱就不一樣,跟我們眾生講我們用如來藏,我們有時候會不敢承擔啦!如來含藏所有山河大地一樣。

   我們會不敢承擔就用阿賴耶識,我們就比較可以接受,阿賴耶識是我們八識之一阿賴耶識它轉給前面的第七識(末那),然後末那識又轉給意根,意根又轉給前面的第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那個六識,六識它歸到最後全部都是阿賴耶識給的動力,全部都是阿賴耶識主宰,那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比較是我們粗淺用的,然後第七的末那識是比較深的「用」,我們深的用叫意根,那個第六叫「意識」,意識用了就沒了,我們可以累積可以用的很久,所以我們瞭解說我們假如說落入凡塵出生的時候,我們不要把第八阿賴耶識給前面第七,給前面六個眼、耳、鼻、舌、身、意,不要給六個它們用,然後把它轉到阿摩羅識,那個阿摩羅識叫做「無垢識」,沒有汙垢的,我們的認識,所以那個就已經離開苦海,可是我們眾生沒有那個智慧,也沒有根基可以把阿賴耶識把它轉成阿摩羅識,我們都是轉到第七的末那識,然後轉到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轉到前面。

   所以我們了解說阿賴耶識是一個「根源」,阿賴耶識去後來先做主翁,去後:就是我們死掉它最後離開,來先:投胎它最早來,它做主翁啦!就是它在做主人,所以我們要了解阿賴耶識它的角色是這樣,可是我們投胎是阿賴耶識來投胎,可是跟凡塵一接觸,出生的時候,出生的時候雖然阿賴耶識具備,你靈假如說沒有進入身體,你這個孩子(胎兒)不會活,這個才叫奧妙啊!所以那個靈敏,我們就會牽涉到識神,認識的,因為我們(識神)都會知道凡塵不好,不想來,可是造了業不來(凡塵)又不行,都會默默的來承受,很聰明的他就不來,不來不行啊!你造了業,業把你推來一定要來,所以在凡塵一哭了以後(跟空氣接觸)就活了,不哭不會活啦!孩子生下來不哭,不會活,那就是第十殿的夢婆庄的忘魂湯他喝了太久,那個藥力已經退了功效,所以他就會知道我不要來,我不要來,可是你不來不行,所以那個有經驗的助產士就會把嬰兒的腳往上提,讓他的頭朝下打他的屁股,你就種業了還不來,打了就哭了啦!(跟空氣接觸),所以你看還沒活在人世間他知道痛,來來來,哇就哭了,一哭了以後就是『分段生死』的開始就生了,那有生就有死,分段生死。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在凡塵所用的是「識神」認識的,那識神跟元神佛性本體,識神是我們在凡塵在用的,凡塵在用的識神各位前賢強不強?很強勒,強過我們佛性,所以我們修不能成佛都是被這個識神害的,喔它很強,要把它壓下來(轉識成智),哈哈~各位前賢要把(識神)把它壓下來。下課!

參考劉芳村講師手稿資料詳解:轉識成智 唯佛究竟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如果悟不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本性,則會用生滅的意識心去修行,綜使以持佛號、閱讀經典、求佛等等方式來修學佛法,因未開啟了悟清淨智慧之心,百千萬劫也難以增福慧獲得成就。

   了解我們本來具足,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落實去修行,見一切相,心如如不動,即見本性。但因累世習氣仍強烈的存在,難以降伏,因此,無法立即證悟,需要時常聽經聞法、親近善知識,得遇良師指點,懂得離相脫苦,走向行悟之道,功夫與佛相等,即能證悟解脫。

 離塵無結 唯心無境:

外面萬境界引起內心的煩惱,意識心剎那生滅,修行應從內觀真如自性,從不生不不滅,如如不動的心性著手。

   內修六根空,生滅意識心,若不隨著外境起心動念,如如不動,得證入佛的大圓滿覺智,用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離開外境,心就不會打結,境界亦空。

 捨識用根 捨意識心:

緣起幻化,對生滅無常的世間,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離相名佛。

   以慈悲心念對待眾生,能不被眾生的缺點困擾,不用自己的觀念意識,強加諸於人,想要改變他人,不知見立知,不起貪瞋癡慢等妄心,則能離煩惱,清淨自性自顯,般若慧智即現。

24

    請問劉講師我們活佛恩師最近在法會當中幫道親排解冤欠的事,後學想請教劉講師問題是:了即業障本來空,為何還有冤欠呢?謝謝!

哈哈!因為他還沒了,他還沒了須還宿債,那個了即業障本來空,就是已經非常透徹,透徹真理,因為我們已經透徹到真理,就是已經回歸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那你回到佛性本體,所有的業障都沾惹不上,業障本體沒辦法著在我們的佛性本體,所以那個叫「了」,「了」就是透徹了解,你透徹了解到佛性本體,所有的業障都消失啦!未了,你還沒有了解到佛性本體,還須還宿債,你的宿債、你的因果還是要還。這樣了解嗎?那個永嘉大師證道歌,這一句就在永嘉大師證道歌,我們後面有那個書,永嘉大師證道歌還有,希望各位能拿回去看,他的幾個句子像說:「一句了然超百億,萬兩黃金亦值得」,就是說你能夠聽到超然,一句超然,已經超過百億,價值超過百億,所以我們瞭解說,有那個句子,有那個文言,文字,可以有這麼高的價值在。

   所以一定要了解,這個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還宿債,也是永嘉大師說出來的,他說你了了,了了透徹知道了,你透徹知道已經全部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進入佛性本體,哪有業障?業障都沾惹不上啦!所以沒有了!所以那個已經業障本來空,沒有了!可是你未了,你還沒有到這個程度,還須還宿債,你欠了多少,就要還多少,是這樣啦!我們就還沒了,說都還研究這些,還這麼多挫折、困難,還是會來找我,那個就是『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自己都不認真,老師又跟我排解怎麼還有這麼多業障?這樣回答了沒?()

   :請問劉講師您在三寶心法中,講解當下那個「呦」沒有三心、四相,後學想到在現象中,例如:我們專一的時候,忽然間一個很大的聲音,如:放煙火、沖天炮,或者別人忽然間叫我們的名字,在那個時候,為什麼身體現象會突然嚇一跳?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是嗎?

:這個我們時常都會遇到啦!因為假如說我們很專注在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這個時候有人會叫我,或是有什麼聲響突然發生,可是那個時候突然這個狀況發生,我們就會嚇到,所以各位就是要了解到,你看我們的佛性,雖然說我們是把祂侷限在身上,可是祂平常都已經延伸到身體外面,已經在了!所以那個突然來的,出聲響,已經驚嚇到我們,我們很篤定的時候,不知道說會有這個狀況發生,所以你就可以從這個現象去延伸了解,說佛性不侷限在身體裡面,祂一樣延伸到外面,延伸到外面才會使你受到驚嚇,假如說你把祂再延伸,祂可以到整個虛空,那我們要了解到說,我們會受到驚嚇,那個是我們的自我意識太強,我相太強,然後,我不生不滅的佛性沒有培養,所以才有那個現象產生,那假如說你都已經培養了,整個這個宇宙虛空都是你的佛性,你還會受到驚嚇嗎?那個就不會了!已經整個宇宙虛空全部都是你的佛性,就不會了!可是那個是我們修的一個證驗,說你的佛性已經離開你的身體,你才會受到驚嚇,不是說鼓勵啦!而是說已經祂能夠離開身體。

   他問那個問題把它連在一起,講三寶的時候,說沒有三心,三世就攝受不住,跟我們在這個受到驚嚇,它是兩回事啦!不是合在一起的,我們已經沒有三心,過去世攝受我們不住,現在世、未來世一樣攝受我們不住,就不會六道輪迴。我們要了解,我們有三心,就會被三世攝受,三世都吸不住我們,過去世也有我,未來世也有我,現在世也有我,我們自然就六道輪迴,那你三世都沒有,三世攝受你不住,吸不住你啦!所以你就沒有六道輪迴,這個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可是我們生活之中,我們都會有三心,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我們都會有,所以我們都一直再跟三世結緣,你說三世都不要把我攝受,想得美!

   請問劉講師可以再次解說「覺觀出思維」,還有再次講解金剛經22片裡面詳解的「無覺、無觀」,請劉講師講解一下,謝謝!

那個「覺觀出思維」那個是在楞嚴經裡面,那後學在耳根圓通,特別有把它提出來,說我們那個「覺」→佛性本體,「觀」→佛性作用,那佛性的本體,佛性的作用,超出我們的思想,超出我們的身體,後學就講:你晚上在睡覺,然後家人把你叫起來,說朋友來找你,起來!他沒有摸到你的身體,只有用話講,某某人起來,有朋友來找你!那個時候你就可以了解到,你的那個覺觀,那個時候,你在睡覺絕對不會說等一下我的朋友會來,我準備要起來你不會等他們,你就睡不著了對吧?你一定放心的睡,那都不會啦!可是家人叫你的時候,你怎麼會醒過來?那就是你的「覺觀」超出你的思維,你的身體的思想都到達不了,可是佛性就到得了,他一叫了以後你就醒過來,所以我們要了解佛性就有這麼奧妙!就在睡覺了,家人也沒有跟我搖啊!年輕的要搖啦!年輕的你用叫的叫不醒啦!要跟他搖,如果年紀更小的跟他搖也搖不醒,要把他填到水裡他就醒過來了。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到了年歲大的人哪要,你一講馬上知道,雖然說沒有心理準備,可是你就馬上反應,那個就是覺觀出思維,我們的覺跟觀超出我們的思想範圍,很靈敏的,你一定自己本身要有經驗,那個就是很靈敏的,你本身要有經驗,你經驗過後才知道啊!怎麼這麼奧妙,家裡的人也沒有摸到我的身體,為什麼只有跟我叫一聲而已,我就知道要起床,那個就是我們很靈敏的佛性在發生作用。有本體、有作用,都整個呈現,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這個問的程度已經很高了啦!」「無覺、無觀」,因為你有覺有觀,就在「能所」,有能所就有生滅。有生滅我們不追求,因為生滅就是六道輪迴,你無覺無觀沒有生滅,就沒有六道輪迴,就已經在我們的佛性本體的狀態,「無覺、無觀」,那很高的耶!喔!問得這麼高的問題,叫他卡認真修啦!

    :請問劉講師,一指禪的公案,是不是要我們看它所表現當下是什麼?而當下我們的心沒有起分別心、也沒有對待,就像劉講師說誰看到的,就是我們的佛性本體;就如劉講師有舉例過一個公案,修行人回頭的當下,沒有起分別對待,那就如劉講師所說的是誰聽到的,是我們的佛性本體?

!他已經把那兩個問題合在一起問,我們就是了解那個一指禪,就是我們了解說很多的公案它只有講沒有答案,那後學說要領悟很困難後學直接就講,那個人家去問他,什麼是道?他都用這樣來回答啦!(劉講師比一手指)所以被人家稱一指禪,他就問你什麼是道?就跟你說這樣(劉講師比一手指)這樣啦!後學說那個表現的跟那個釋迦牟尼佛拈花示眾一樣的意思啦!人天百萬莫知所措是在做什麼?講道理不講拿著一朵在那裏轉,大家都不知道在做什麼?迦葉才破言微笑,!原來就是這樣。

   所以那個一指禪跟那個拈花微笑它是一樣的道理,就是佛祂在拈花的時候什麼人看到?什麼人看到?就是我們那個『主人』啦!我們的佛性本體,我們看到,那一個看到的,佛要把你的佛性引出來,說你看到的那一個把祂請出來,所以那個大迦葉才破言微笑,佛就講:『吾有正法眼藏』正法眼藏,你看我們有求道就知道,正法藏在那裏啦!然後『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就是把這個講出來,我們的正法就藏在那裏,我們求道知道就是在講那個,那個涅槃不生不滅實相不會變化的相,無相,微妙的法門,不立文字,沒有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跟那個一指禪是一樣的,什麼是道?( 劉講師比一手指)你看到的就是了,是你看到的,不要跑到看那個手指啦! ( 劉講師一直比一手指)就是你看到的那個就可以。

   又講那個訪道的,你看他都把問題合在一起,我回答就把它分開,那個訪道來跟主持講說:你跟我講道,如果你不知道我要去別的地方找道,那個主持都不理他,主持都不理會他訪道者以為主持不懂,準備要往回頭走了,主持就講 ,闍梨,闍梨就是阿闍梨是一個軌範師,就是修道人的意思,他就回頭聽到主持在講話,他就回頭,主持就跟講:是什麼?問題就是你是為什麼回頭啦!那是什麼人回頭?是不是自己的佛性?就是要給你這個(佛性)出來啦!這樣才是答案啦!他全部合在一起問怎麼會問有?哈哈!

   :可以解釋一下,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嘛?

!那個我們以前不是有解說過了嗎?三花:精、氣、神,所以我們在凡塵那個精氣神都消耗,在凡塵的生活可以說,我們現在都是水裡蓮花火裡栽啦!都是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迴光返照,把我們外放的精神都收回來,然後我們精神一收回來以後我們能量沒有消耗能量沒有消耗讓它能夠集中,三花精氣神集中三花聚頂,這樣會嗎?五氣就是我們五臟之氣能夠朝元,都回歸到它的本源,這樣會嗎?我們都把它消耗不知不覺就消耗掉了。

    :請問輪迴是什麼狀態?跟靈魂出竅一樣嘛?

哈哈!輪迴就是六道,人道、天道、畜生道然後地獄道、餓鬼道;那靈魂出竅我們還會回來,怎麼會去輪迴?那個輪迴要了解到那個業在推,業已經在推啦!所以我們台灣人都說那個是「過身」我們如果死亡就講是過身,沒有死,身體死靈魂不會死,所以過一個身再出生,又有一個形象出來,它已經又出來了,過身、過身,所以我們還在過身,過到什麼時候可以回去無極理天才沒有過身啦!都一直在過身、過身,所以我們要知道現在有身體很好修,可以讓我們回歸到佛的本位,都可以做佛,那我們沒有認真修道的話,很快一生就過去了,所以靈魂出竅跟六道輪迴它是兩個角度啦!完全不同,不能把靈魂出竅說成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又已經死了,死了就去找看要去哪一道靈魂出竅會回來啊!你如果有學神通靈魂出竅,你難道不回來嗎?不回來(身體)就要抬出去埋掉了,哈哈!

   :一般說的第六感都很準,但是平常的時候第六感卻是相反的,但是在當下或者是緊急,卻很準,這個是什麼原因。

那個就是還沒有到,他預先去想像自己的狀態,本來就沒有就預設自己有第六感,結果怎麼沒有,怎麼都不一樣跟他遇到的都不一樣,所以那個叫做想像跟現實有落差,所以我們修道不要落入想像,想像是「妄」不是「真」,所以我們就是要真的不要妄,你如果是想像喔!我有第六感,因為後學有講你啟發佛性以後會有敏感的第六感,那個是實實在在,你今天會遇到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人?你都會知道那個才是,不是用想的啦!這個用想的,我聽到他問問題就知道這個用想的,這樣不可以。下課!

25

    :有一次做萬緣放下時,被突然來的聲音嚇一跳,眼前看到有圓形狀,中間有白色的東西出現,週邊帶有綠色,不知這是什麼情形,綠色是代表邪氣嘛?

:前面做的還可以做萬緣放下,但突然遇到很大的聲響,這個時候就是考驗啦!你到底有沒有在做萬緣放下,你遇到很大的聲響一樣要把這個聲響放下,然後你不要去管什麼樣的現象呈現,你要把這個現象放下,你說這白色是冬天,綠色是春天,你看你的心有沒有緣?有沒有萬緣放下?所以這個就已經違背他要作萬緣放下的初衷,所以你要了解到當你在做萬緣放下,假如說遇到有很大的聲響,這個是要考驗你的定力,你有沒有受它影響?你有沒有心動?你有沒有持續在做萬緣放下?就很重要啦!所以你不要去管說喔很大聲響,我已經受它影響了,那你就沒有做萬緣放下啦!然後白色是冬天綠色是春天,那接著呢?還有很多現象呈現啦!你要用什麼樣的心來對待這一些現象,當然又是緣了啦!你要做萬緣放下怎麼又攀了這麼多緣?所以他沒有抓到要做萬緣放下的重點所在。

    :做萬緣放下時,又要引佛性入空間,這不是又起緣了,如慢慢引動也是動,後學眼動了有疼痛的感覺,但不知對不對?

: 錯、錯、錯,所以做萬緣放下我們都一直在講:『什麼都不要想』因為你想了都是「妄」,那你既然都攀妄,那「真」祂就顯不出來,所以一定要放,萬緣就是萬妄,萬都是妄,那你要把妄都盡了,真才顯,那你妄都不放,真哪會顯?所以記得萬緣放下的時候,什麼都不能去攀緣,什麼都不能想,那個才正確。

    :人的靈魂是什麼狀態?與靈魂出竅有一樣嘛?

:這個問的倒是比較接近我們的生活,各位前賢靈魂是什麼狀態?靈魂有狀態嗎?(沒有)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靈魂是沒有形象,我們的佛性也一樣沒有形象,可是靈魂跟我們出竅,我們要了解到那個出竅也是妄心,那個不真,可是我們都很希望靈魂能夠出竅,我們要了解到你要追求那個靈魂出竅,後學是聽老前人講啦!自己並沒有親自做,老前人說只要你一百天什麼都不要想,然後你一百天以後你靈魂就可以出竅啦!可是後學在後天廟不是這樣啦!不是說什麼都不想後靈魂就出竅,後學那個時候倒是比較單純,是小孩子在看管廟,顧廟,然後廟有三百坪,那三百坪只有後學一個人在看管,那廟又沒有門,然後廟裡面有東西,真正小偷要進來偷他就偷走了啦!那我一個人顧不了那麼多,所以我就異想天開,我來去天上看管就好,我就跑到廟頂看下來,這樣周圍我就看得到啊,結果就看到有人在偷剪花,因為我們那個廟的旁邊是花田,是人家種花在賣,那個時候大概民國六十年左右,那個一支劍蘭我們現在比較少買,一支劍蘭假如初一十五一支賣十五,然後普通時間一支兩角,因為那個時候的錢大圓(台語),那個錢的價值比較高幾角就可以買了,所以到了初一十五人家都會去偷剪,為什麼?那個很貴一支十五元,你如果一支兩角就用買的,去買,反正很便宜,現在兩角買不到,然後還有種很多,一些玫瑰,一些初一十五在用的那一些花,所以後學在廟的屋頂,屋頂空間的天上在看,喔在偷剪花啦!要不要去報警?哈哈那個時候倒是沒有那個心啦!那個時候是小孩子單純不會想去報警來抓,就會想說那個也是為了要省錢才會去偷剪花,一畝花田這麼大,不在乎那幾支花要剪就去剪,像那個花農就去廟裡面跟後學講:如果你們廟裡面要用的花自己去剪,倒是有跟後學說你如果需要自己去剪,我從來都沒有去剪過,我如果需要跟他買,他辛辛苦苦種的我們要付出代價。

   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靈魂是沒有形象,可是你能夠離開身體,後學就講專一,你很專注到一的狀態,你就可以離開你的身體,可是我們要了解到現在虛空之間,不是五度空間嗎?那個魑魅魍魎都在旁邊一直等,看你什麼時候要出去?等你(靈魂)出去我就來把你身體佔著,不給你回來(身體),看你要怎麼辦?你回來要趕魑魅魍魎,趕都趕不出去,你要怎麼辦?你就沒辦法了,你在那裏跟它打架也打不贏它啦!它比你還要強悍,所以自己的身體要照顧好啦!不要讓別人佔走,這是我的身體,不可以讓它來佔走,雖然身體是四大假合可是現在我在用,我的,是我的身體就好好的用,不能讓別人佔去,所以要了解到靈魂,為什麼講魂?那個魂就是:云鬼,就是我們講的鬼,就是魂,那假如說我們修到我們不說魂,我們說「性」,你看性就是已經立心生了,那魂就是鬼,云鬼,我們說的鬼,它就是要走入地獄,所以我們比較詳細說的話,靈魂就是我們的『識神』,靈性就是我們『元神』,這樣分得清楚嗎?(清楚)

    :楞嚴經:「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曰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佛在楞嚴經徵心只有二處,一、唯心與目,今何所在?二、如目可見,以何為心?請劉講師講解。

:這個是我們上楞嚴經的時候裡面很重要的一段,那個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講:說我們眾生把我們日常所用的生滅無常變化的,我們把它當成我們的真心,用這個妄的心,我們一直六道輪迴,然後我們不知道,把我們常住的那個真心,我們都遺失了,不要,我們不要祂,所以佛說我們眾生真的顛倒很可憐,真的不要,都不用,然後都用妄(識心)的在六道輪迴,用真(真心)的我們可以進入活菩薩,這個就是在講這個,這一段蠻重要,所以各位前賢家裡有沒有楞嚴經?(回去再看一看非常重要的這一段是兩種:一種是生死根本,一種是菩提涅槃,就是我們能夠成仙做佛的根本。

   那徵心有兩個地方一、唯心與目,今何所在?→就是你認為的心在哪裡?你跟我講在哪裡?

二、如目可見,以何為心?→你把怎麼樣當成你的心?

   就是只有這兩個地方徵心啦!那剩下都是破除,破那個地方所在,阿難說:身在身內,身在身外,身在眼根,那個都是地方所在啦!佛都說那個都不是真,真正的地方所在就在唯心與目,今何所在?在那裏如目可見,以何為心?這個才真正問我們的真心到底是在哪裡?

   眼睛可以看見啊!以什麼為心?各位前賢我們眼睛可以看見以什麼為心?哈哈!所以這個有一點大哉問,問的就是蠻重要,我們眼睛可以看萬象萬事,我們把什麼當作我們的心?這個就很重要,我們都是以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把眼睛看到的產生根塵相對的事當成心,那個是屬於生滅,所以我們研究了以後,知道說我們的佛性藉著眼根看到萬象,是佛性藉著眼根看到萬象,不是眼睛看,是佛性看,這樣了解嗎?是我們的佛性在看不是我們眼睛看,所以假如說我們能夠把六根都回歸到佛性,佛性在聽,佛性在聞,佛性在吃東西知道味道,佛性知道外境的一切感觸,都是佛性,那這樣的話這樣就正確,就不偏了啦!不是我們六根它各自產生作用,這樣了解嗎?了解嗎?下課!

 26

    劉講師請問一下那個清靜裡面有講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這種空無寂靜在性理心法角度我們怎麼去解說?

因為那個觀空就是要了解那個跟有相對,觀空那個空跟有相對嘛!觀空亦空,這個有的空,它也空啦!這樣了解嗎?就是拼除到兩個相對的,觀空亦空空無所空,這個空無所空已經沒有,有的已經相對了,它是一個絕對的一個空,那絕對的空因為它還沒有融入到我們整個佛性啦!所以它沒有能空所空,沒有,沒有能所,沒有能空所空,那所空既無,無無亦無,這個就把一層一層的遣除啦!把它遣除掉,然後遣除掉到後來,就湛然常寂,那個「湛」就已經進入到我們佛性的原始狀態,那個湛然常寂感而遂通,那個就已經進入我們佛性本來的狀態,所以寂無所寂,又沒有兩邊對待,所以那個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怎麼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班員:因為講不通。

:因為從對待開始了以後就已經去掉絕對,絕對它有「能」跟「所」的微細,能跟所的微細最重要的是,那個我們沒有把空裡面融進我們佛性啦!你假如說到湛然常寂那就有了,可是到那個空無所空那個狀態,「它還是在還沒有佛性融入」,還是在空的狀態,一在闡釋微細的能所,能空所空,等到那一些都遣除了以後,ㄟ才進入湛然,湛然常寂就是佛性本體了,那已經是有了(真空妙有),所以清靜經後學就講說應該記得它開頭的兩個字,『清→一塵不染,靜→一念不生』,你應該把那個清經一塵不染,一念不生,把它更深入,你就可以一直源源(不斷),一直進入到那個老子所講的那個狀態。

    剛剛上課有講到六祖慧能說:「慧能沒伎倆,對境心數起,最後一句菩提作麼長」,那最後一句,是不是劉講師所講:「心若常者,凡所讀誦,不應增長」也是這個意味?

:六祖這個意思說:菩提作麼長,意思說:菩提怎麼可以生長?因為菩提是覺嘛!那你生長就變生滅啊!有生有滅就不是菩提啊!六祖的意思說作麼長,菩提不能長,不能生長,是這個意思,它跟你問的問題「心若常者,凡所讀誦,不應增長」不同,它跟裡面講的喔,你住在那個狀態就已經不變化了,那就不一樣了喔,不一樣角度啦!ㄟ在不一樣的角度。

   請問可以在小孩睡覺時放心理心法的CD給他們聽嘛?然後讓他們種佛種。

:哈哈!這個是可以啦!但是效果不很顯著,如果你一直放給他聽的話他會熟悉,因為在我們空白,一片白紙的時候,你一直給他吸收最上乘佛法那是很理想,因為他已經會吸收,雖然他還沒有辦法去分辨?可是他的佛性會把佛法吸來,吸收佛法,假如又累世有修持喔那更理想,是很好的方式。

   正見是沒有起心動念,正念也是沒有起心動念,請問正見和正念有何差異?

: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正見,正念都是八正道裡面,那後學就講只要我們一念不生都不要有念頭,那個就屬於正念,我們正確的念頭,那正見就是佛的正知正見,那我們沒有念頭的時候,那個就是我們佛性發揮出來正知正見,所以那個正見,我們要了解說我們為什麼當眾生?就是我們的知見,就是眾生知見,不是佛的知見,所以我們要走入佛的知見,所以佛的知見就在我們沒有念頭的時候,全部都萬緣放下,都一念不生那個時候就是正見,所以跟那個正念意思是一樣,只是說我們一般講那個正念,是在講我們都放下所有念頭,在講正見是講佛的那個正知正見,已經在佛的領域,不同的那個角度。下課!

30

   】:達賴喇嘛說他下輩子不來人世間,中國政府說他不能不來,眾生所望,他能不來嘛?

   】:請問對於已經死亡的動物,對牠再切割也是殺業吧,牠則會痛苦嘛?

:

   】:佛性如如不動,而六道眾生………受苦。

:

   】:請問「滅諸煩惱,名為涅槃,為錯;離欲寂滅,名為涅槃,是對」,此滅即如如不動,滅掉所有煩惱,其以上諸滅諸煩惱有何意義?

:

   】:離相與不住相修行的差別?又於捨念修行有何種意義?

:

    】:過去心沒有,那過去所造的罪業不去想,就不會實現,這樣正確嘛?

:

    】:佛性與老母娘是相同的嘛?若相同,佛性是怎麼會捨得我們輪迴,是否為佛性作用的良心慈悲,如何體會為正確?

:因為我們要了解到當你都已經修到很圓滿,都已經恢復到你的本來,你就跟 老母就已經合在一起了,可是啊你看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之中,『己心皆錯,有念皆乖』都錯誤了,我們敢說我們是嗎?敢不敢說?(不敢)所以不敢說啦!所以要了解說縱然我們已經都可以回歸到  老母身邊了,那你都一些有沒有的這麼多啊!你敢回去嗎?敢不敢?(?),答案在我們心中,下課!

31

   】:證道歌裡面有一句「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本源佛所印」,「五八六七果因轉」,這個地方後學還不了解,請劉講師講解。

劉講師答: 有人不肯任情徵,這個就是說我們修道人不要任情來徵召,我們假如說被情徵召落入那一種情緒,人情世故,這樣的話你就沒辦法修!所以有人不肯任情徵,就是不被人情徵召,這個是正確的選擇,我們修道不修人情道,以下那個佛所印的就是我們佛性本源,佛性本源是佛所印的,所以我們要瞭解說你要修到成佛一定要從佛性本體,從佛性本體才能夠成就,成佛成道,所以那個佛所印可,你一定要那樣做。

   那五八六七果因轉我們就講很多次啊!沒關係再說,五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個,八就是阿賴耶識,六就是我們意識,七就是末那識,五八六七,果因轉,果就是五八,六七就是因,你轉一定要從因才轉得動,這個果轉不動,所以後學都會做比喻說我在家裡想買車票,家裡是一個因,因地的地方,你要買車票要到果地,你要到車站果地去買才買得到車票,對不對?因地買不到啦!所以要在因地好!我從家裡出發,然後到車站去買,這樣了解意思嗎?

   所以要從因轉那因就是六七,因為五八是果,然後六第一個就是我們意識,把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妙觀察智見非功,見到非有為功用,那非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佛性本體。所以你用妙觀察智就可以觀察到我們的佛性本體,這樣的話ㄟ就已經不用我們日常的心意識啦!我們已經用佛性本體最理想,意我們不要用,用佛性本體。 然後轉好了我們就用第七的末那識,第七的末那識平等性智,平等性智心無病,假如說你能夠平等心就沒有病,我們分別心都太強所以心都有病。那假如說我們人與人之間平等,人與物之間平等,物與物之間平等,所有都平等。假如說以平等這種心的話,那我們就把第七意根就變成平等性智。

   我們用妙觀察智跟平等性智來指揮前面眼耳鼻舌身,指揮前面五個,那這五個聽話聽六七的話就成所作智。成所作,你完成我的命令你去做,成所作智同圓鏡,跟我們那個圓鏡是一樣。

   第五眼耳鼻舌身,然後最後一個八,八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那我們了解阿賴耶識就是我們『死後來先做主翁』我們死的時候它最慢離開,還投胎它最早到,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那個佛性,我們阿賴耶識可以修成佛,然後也可以讓我們下入三惡道,所以很重要。我們已經修證了以後讓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變成我們的本來,變成本來的話喔祂就已經恢復了。這個是我們要修的一個過程,那我們要瞭解到很實在要做的就在第六妙觀察智,那個就是最需要的,你只要肯做了一個接一個,然後八識轉成識智,識智整個都回到佛性本體回來啦!是一體的,不是有那麼多個,只是我們要修的時候要講明那個內容,我們才有下手的地方,才知道怎麼做?知道了我們就可以修證啦!你知道理,不知道怎麼做?知道也沒有用啊!好了。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性非因緣非自然」有什麼樣的不同。

    】:請問劉講師之前所做的因我們去想,這一想變成起心動念,就形成業力現前,那我們在懺悔過去的罪過錯,請問劉講師「懺悔的這一念」算不算起心動念?

:哈哈~所以後學都說一定要問啦!不問的話真的卡在哪裡都不知道?要怎麼做也不知道啦!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雖然我們已經研究,到你起心動念有念就是業,那個是已經很微細,那他現在把那個粗()跟那個很微細的()黏在一起, 黏在一起的時候就說ㄟ我們要懺悔,懺悔也要念啊!那念也變成起心動念啊,也變成業啊!他就是這個意思啦!對嗎?問的人是不是這個意思?

操持答:這個人不在(現場)

   哈哈哈~應該說這個人沒來,這個人不在的話有一點想像空間,... 哈哈哈~所以後學都鼓勵我們能夠舉手發問,你直接問都不會出錯,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要懺悔就是自己內心已經承認自己錯,我錯了,那我錯了,你要了解到是要誠實的對你自己啦!所以你看是在哪一個地方?有佛堂你就在佛像前面懺悔,沒有佛堂的話你就在青天白日之下,那你就誠心誠意的跟上天講:我確實錯了,我要懺悔,我要改過,以後都絕不再犯,這樣才叫真的懺悔啦!

   那個不是起心動念,而是要清除你裡面所有的汙垢,把汙垢都清除掉,那你一懺悔了不能再想,你說再經過一個場合,這裡有人家在懺悔喔我趕快再來懺悔,那個叫傷害,那個不叫懺悔,喔所以要認清啦!我們要知道(真理)

    理要認識,一次,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場合,喔來懺悔,又來懺悔,你本來就沒有不對的那一些事項,你現在又再懺悔你要怎麼樣懺?又把以前錯的拉來對不對?是不是二度傷害?()所以我們就要了解到像我們立志也一樣,立志長,不要常立志啦!喔說我們再來重發心願,那你之前所發的心願都是假的,所以你一發愿了以後那是千千萬萬年耶,不能說你現在發了這個願,過一段時間這個愿沒效了啦!再來一次重發心願,再過一段時間再來重發心愿,你那個是什愿啊?喔沒用。

   所以我們發愿長,你一發願了以後,千千萬萬世你都是執行,按照你的愿去做,沒有變化的,不能說隔了一段時間又來,隔了一段時間又來,那不算啦!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自己篤定,對的,我為什麼要懺悔?對你沒有幫助啦!錯了,我誠心懺悔,往後絕不犯(),你看那個(進入真理)是讓你真正所有的過錯去掉,罪業都消滅,沒有了,心裡面都已經乾乾淨淨,我們求的就是這樣啊!這樣的生活我們就延續。

   :修道人一開始抓到能修之心很重要,但是往往我們分不清楚身體上的覺與佛性的覺,請劉講師講解。

這個倒是很實際,身體上的覺跟佛性的覺我們要能夠了解,身體的覺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佛性的覺是佛性本體。那你要分「什麼樣是佛性的覺」,就是後學講「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那個就是佛性的覺;那你身體的覺,你身體有什麼狀態你最了解了,那個都很快顯現,那個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身體功能作用很快就改變,可是佛性本體不會改變。我們就是能夠去體會「覺觀不能及」,就是你的覺跟你的觀到達不了,那個才是佛性本體。

   因為在這邊(同義宮)四周都靜悄悄的,很不容易來講耳根圓通,不像北部吵雜聲很多很容易說,就是把我們的聞性拉到外面,拉到外面…我們這邊聽靜悄悄好了,可是靜悄悄就是靜悄悄不容易變化,那你在你的家裡不同環境,你把你的聞性把它拉到外面的聲音,然後你聽到聲音了,不管什麼聲音,你聽到了,你的佛性也就在那個地方(已經在那個地方),可是那個地方的聲音會變化,變化了以後,哇~聲音卻不見了,可是剛才已經把佛性拉到你剛才那個地方,所以那個時候聲音不見了,那時候已經不用我們的耳根聽了,為什麼?因為沒有聲音你不用聽了,但是佛性剛剛已經拉到那邊了,不見了,那時候脫根(不用根);然後聲音是六塵之一,有聲音就是塵,那聲音又不見了,就脫塵;然後你看在聲音的地方,不是在我身上,所以離身(離開身),又離開聲音的景相(離境),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那個就是佛性本體。

    這樣會嘛?不然就像後學去腳底按摩,痛得要死,找到不痛的,那個不痛的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不過很多人都跟後學講,「哪有,痛得要死,不痛都找不到」,那個是你的心無法專注,都被痛拉走了;你若很專注的時候,你就有辦法把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抓住,抓住的時候,那個痛的好像不是你,因為你在佛性本體裡面了,所以那個要體會,我們有時候都會生病身體不舒服,這個時候你可以趕快找那個不痛的,那個不痛的就是佛性本體,會痛會痛的就是佛性功能作用。後學說這個比較難,用剛剛後學說的那個比較快、又比較寬廣,因為不管哪個地方有聲音你都可以用,那你用的時候,佛性已經到那個聲音的地方,哇~(聲音)不見了,有聲音的時候你在用耳根,沒有聲音耳根不用了,有聲音的時候你在用聲塵(凡塵的景相),聲音不見了景相也不用了,「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那個就是佛性本體,你看,那個時候你就很篤定「佛性本體就是這樣」,那你要去哪裡找,沒有形相啦,可是實實在在,我就是確實抓到祂。這樣會嘛?會不會啊?

  再講一次,當你在家裡面或是在有聲音的地方,然後你就利用一段時間來修,你坐著放鬆,然後你用聞性(聽、聞、聞性,第三個聞性,聞性就是佛性。聽是耳朵功能;聞是聽到加入我們心意識,那變成佛性功能作用;聞性就是佛性本體,雖然說已經是佛性本體,可是我們很難去分辨,所以你要去抓祂的時候就用這個方法,你用耳根圓通,後學在這兒講很多次耳根圓通,都說聽不懂!後學說好,再講),你聽到聲音,你把你的注意力、把你的聞性往那個聲音的地方,就追,追到那個地方,佛性已經在聲音發生的地方,在那個地方的時候,聲音會變化,變化的時候,你已經把佛性拉去了,拉去那聲音變化,你耳根都不用了,聲音消失那個色塵也不用了,所以脫根脫塵了,脫根脫塵又離身又離境,都已經出來了,這樣會嘛?有沒有簡單?(有),那你就要做喔,不能用想像喔,想像會變成妄念,你真的做的時候,就確確實實,把佛性(聞性)已經拉到聲音的地方,確確實實,那個地方你就瞭解到一個方向,聲音就在那個地方,就跑到那邊,你的靈知靈覺你自己也知道多遠,佛性就已到那邊,去到那邊聲音不見了,不用耳根;聲音不見,不用塵,根塵都不用了,然後身跟境也都不用了,佛性都呈現。這個是說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要用這個方法,當你很熟悉的時候,整個全部都是,整個全部都是佛性,你要了解,你先做這樣,等到你熟悉的時候…,那個佛性你剛開始不要貪,不要說我要聽很遠,這樣你會很累,你先聽近一點,聽近一點比較篤定,慢慢再聽稍遠再來不管哪裡有聲音你都能夠運用,都已經出來離開身體了,這樣會嘛!

   】:初發心在修道者的身上可學到許多真理,然而經過幾年之後,熱度就會減少許多,如何能克服疲倦的心?

:!是修道愈來愈沒有力道,本來很認真,可是到後來愈修愈沒力氣是這樣嗎?()!各位要了解到人之常情啦!我們人的習慣性都是這樣,所以這個都是要自己克服,自己了解,說我不能墮入慣性,習慣性啦!所以要了解到像今天報紙就講說:一對夫妻坐美國航空要到美國去,結果在中途它那個飛機有點故障,要所有的乘客各個自己去找,找看你要轉那一部飛機,然後那一對夫妻不熟,就一直找那一些航空公司幫忙,然後到最後都跟他們回答一句話:我無能為力,已經都聽到好幾個回答我無能為力啦!他們說拜託啦!這個會議我一定要趕到啦!不能延誤到那個地方,一樣都說我無能為力,到最後有一個跟他們說:他說在我們美國這一種現象是司空見慣,都是這樣,那你在台灣人在福中不知福,太受寵了,所以你才不習慣這一種現象,哈哈~你看看那航空公司把你載到半路放鴿子,沒有負責任,又跟你講這一種話我無能為力,你一定說不可以,會攻擊對不對?他說在我們這裡是司空見慣都這樣啦!都是這樣的情形要你自己各自想辦法,那你們在台灣就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你太受寵了所以你才不習慣,所以就是我們當初修道的初發心不見,當初要修,當初要成,那個初發心不見,那你初發心不見你就愈來愈沒有理想,就愈被身體拖著,所以我們要用意志來拖著身體,不要身體來拖著意志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意志先堅強,我一定要通過,你絕對可以通過啦!唉呀!這哪有辦法?!這個不行啦!保證你成不了佛的,這樣了解嗎?所以不能有那一種愈來愈沒有力道,愈來愈懶惰,那是人之常情,那是身體把我們拖的啦!那都是要拖我們到地獄去,不可以,我一定要上去天堂,身體要把我們拖到地獄不可以,所以要激發自己啦!如果還沒有清醒拿一枝針大腿紮下去,,,努力,哈哈~這樣會嗎?下課!

32

   劉講師這裡有前賢請問說家裡有設簡單的神位,有拜觀音的佛像也有藥師佛的畫像,和西方三聖,這個已經拜很多年了,但是家裡面的人有覺得不舒服,可以把它撤下來?還是要如何處理?而且現在還有焚香,獻檀香還有供茶那要怎麼樣處理?請劉講師解答。

   !這個我們要了解到拜佛敬佛如神在啦!你拜祂的時候祂就是在,這樣的敬,我們誠敬的心有,那假如說我們疑心就生暗鬼,說我拜這個都不順家裡都有問題,我們沒有去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檢討自己的念頭,然後怪到拜的佛菩薩去了,所以後學都講你只要心生,心理面產生念看到鬼,真的你就看到鬼啦!所以你心裡面產生因為我就是拜這個家裡才不順啦,不順,以後不用怕會順,因為你心裡面已經自生障礙,那個障礙已經產生了,那各位前賢佛菩薩我們要了解佛菩薩的心很寬廣,佛菩薩祂不會因為你一直拜祂,就很保佑你,你如果不跟我拜就不跟你保佑,不會這樣啦!你跟佛菩薩拜拜是你得到好處,你沒有跟佛菩薩拜祂才成佛啦佛菩薩祂都已經成佛了,你跟祂拜不跟他拜祂都已經成佛了,所以你要怎麼處理都無所謂,都沒關係啦!

   所以說假如你覺得是因為拜才有問題,那你不要拜,看你的問題會不會解決沒有了,所以要了解到心的問題啦!他假如說是因為拜才有的問題那你就不要拜;沒有這一些神像要怎麼辦?看你喜歡怎麼處理啦!你縱然說好,我很討厭祂把它拿來.....,那畫的佛像更簡單......就好了,你說誰說的?(?)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處理的時候是很方便啦!因為你的心已經沒了,你要一直供奉在那裡對你是傷害,你把它處理時候你心裡面痛快,你所有的惡運都去了,還真的是這樣?不是啦!

    你沒有找到那個不順的原因所在?是出在你自己的心量,不廣,出在你的做法,不對,才會家裡不順,才會做什麼都不合你的意,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你要處理都很簡單啦!重點在自己的心,你有沒有誠敬的心,都已經沒有誠敬的心,那一些形象對你都沒有幫助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藉著形象,佛菩薩為什麼可以受人恭敬,受人朝拜,就是祂值得我們效仿,我們拜是要效仿,不是拜那一些固定的形象,你有跟祂拜祂已經成佛了,你沒有跟祂拜祂也成佛了,所以佛菩薩沒有差別,差別是拜的人的心態,你拜的人有影響,所以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喔你就會知道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沒事,那個時候你就會知道,嗯有拜有保佑,有吃就有力氣。

   】:有道親問說,這輩子是長這個樣子,那前輩子應該不是長這種樣子,那冤親債主怎麼會認識我?那我們的佛性不是全無形相嘛?

  :哈哈哈~這個問的有夠古錐(台語),所以我們了解說當然不會一樣啦!這一生是這一生的形象,上一輩子是上一輩子的形象,一定都不會一樣,可是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的佛性祂都沒有形象,大家都一樣,全部都沒有差別,都一樣啦!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進入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是因為沒有形象,所以祂不會變化,所以祂才常住不遷,如如不動。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因為住相,所以才會說喔他長得漂亮,他長得醜,漂亮可以吃嗎?所以我們要了解美跟醜無關緊要啦!最重要是心,當你跟人相處當然那個長得漂亮的,初見面你會感到很歡喜,假如說那個很漂亮的臉可是羅剎的心,你跟他相處你會怎麼樣?會嚇死對不對?他雖然是很漂亮,~趕快趕快回家,趕快離開,對不對?所以要了解到漂亮和醜在心裡面啦!你的心如果漂亮的話,外表形象都無關緊要,你跟人相處愈久人家愈喜歡,你外表形象漂亮免不了驕傲,你驕傲的形象人家要跟你在一起嗎?就不喜歡了對不對?所以不要去在意外表啦!美跟醜天註定,上天生這樣形象給我就好了,對嗎?管它美或醜?心漂亮,心壞沒人知道嘴壞最厲害(台語)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的心保持非常的善良,幫助人,都不挑撥離間,都是無形之中在利益眾生,只要你抱著這個態度,保證很多人都喜歡跟你在一起,會很高興,那你也會在沒有知覺的狀態之下讓人很舒服,這樣的話自然人家喜歡跟你在一起,很喜歡跟你相處,不然只有水水水那個沒效啦!(台語),ㄟ沒用。

   】:請問劉講師,誤拿葷食如何處理?是轉送給別人吃?或者是丟棄,這樣浪費有沒有罪過?

  這個倒是問的很好,因為我們了解到後學都說我們素食表文一昇天,!那個遵守清口的愿真的是有夠堅強,我們把這個(精神)轉移到修道來,我們修道的心就像維護清口表文那樣,那你修道一定成道,那我們要了解到活菩薩那麼多弟子,佛戒律就是要弟子他們出去托缽乞食,那在托缽的時候人家一定會給他葷食,就是有魚有肉啦!那這一些弟子就問釋迦摩尼佛,那這樣要怎麼辦?佛就跟他們講你到河邊把那個魚腥味,肉味把它洗掉你就可以吃,活不活潑?

   我們人就是貪吃啦!愛吃,自己愛吃又說那個不可以(貪嗔癡),所以佛就跟他們弟子說:去河邊把那個肉味跟那個魚腥味洗掉,你就可以吃,吃就是養生啦!有吃了生命就可以延續下來,延續下來就是要修道,所以不重視在那個口味啦!所以我們了解說活潑。

   好像你出門在外哇!怎麼辦這個地方都沒有人在賣素食,沒關係,你進去店裡面去跟老闆買白飯,然後我們現在素食的罐頭很多,你買個罐頭來配飯就好,如果沒有罐頭的話就跟老闆說:我們很多人都是吃素食的,麻煩老闆把鍋子洗一洗,炒一個菜給我們吃,保證那個店家把那個鍋子一直洗,洗好幾次啦!喔我們人那一種善良的心,他們吃素不可以讓他沾到葷的,鍋子就一直洗,洗得很乾淨炒一盤菜出來給你吃,你看心都那麼好啊!所以活潑啦!看你怎麼去應用,你運用的對了就可以。

   像說有葷食的,像以前開法會 老前人到會場,很多那個開法會的眾生,道親到外面偷抽菸老前人來了,趕快就把那個煙丟在地上,用腳踏一踏,老前人說那麼浪費,那個可以吃的,後學就在想啊!以這個觀點來說,是叫人家吃喔!因為我們真的很乖啦!真的自己也知道錯了,就趕快改過,所以那個就告訴我們有東西了,好好處裡啦老前人常常講人家拿東西來了,你放在冰箱裡面讓它壞掉,你有罪過,你趕快處理讓大家吃,你有功德,你看不一樣,就是你怎麼處理就是你的智慧,不可以把它放到壞掉啦!放到壞掉你有罪過,所以你趕快處理老前人都說冰箱的東西不要超過一個禮拜,一個禮拜以後就有毒了,!都一直鼓勵人家清一清,吃一吃,再去買,不要一直買回來一直塞塞塞,塞到壞掉,壞掉一定拿去餿水桶。喔下課了!

33

   :這個是這一次法會仙佛的訓文請劉講師幫我們解說一下:「世間消長若能懂,宇宙造化尚能通」

:我們要了解說世間的消長,我們在凡塵有一些一直過去了就叫消,長就是一直出來,我們凡塵都是一樣,你看現在冬天一直過了對不對?然後夏天一直長,有沒有?就是這樣,消就是一直消失,長就是一直出現,世間的消長若能懂,假如說我們能夠懂,能夠了解,

   宇宙造化尚能通,整個宇宙的造化我們就可以通達,整個真理就能夠融會,所以後學現在已經易經又重寫,真的不甘願講過一次不圓融,再來,已經快要完成的階段,大概再一兩個禮拜會收到,絕對不一樣。

    :請問劉講師這個剛剛課程中有提到不把生因牢牢種,六道輪迴無影蹤,請劉講師解說謝謝!

:不把生因牢牢種就是我們不要把那一種,我們在凡塵的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然後我們產生喜歡討厭,那喜歡討厭就有取捨,那取捨我們就有行為動作,那行為動作出來,我們就把生因,生在凡塵的原因牢牢的種,就是你一直種那個生因,要生在凡塵的原因已經就是種下來了。

   那假如說不把生因牢牢種我們六根對六塵不產生六識,我們要知道六根對六塵都會產生六識,可是假如說我們修道我們把六根的眼根,當成文殊菩薩,文殊常觸目就是我們的眼根一看出去,我們眼根有文殊菩薩很高的智慧,自然我們就不會眼根面對著色塵形象,然後我們就產生眼識,眼根對著色塵我們不被色塵引誘,我們不產生喜歡討厭這個時候智慧產生,所以文殊都在我們眼根,所看的就是凡塵的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的萬象,全部都虛幻不實在,已經生的因我們不種,因為我們有喜歡討厭才種因啦!沒有喜歡討厭就沒有取捨,沒有取捨那不種因就不會出現在凡塵,就不會生在凡塵了啦!不生的話就不用受苦,所以六道從此無影蹤,六道輪迴沒有了就是這樣。

   :請問劉講師,何謂秉性?習性與秉性有何不同?

: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大哉問,何謂秉性?就是我們落在凡塵,生在凡塵的時候就是秉受天地陰陽,就是被氣數所拘,被物慾所蔽,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這個秉性就是氣秉之性,有陰陽有氣秉,我們是受到陰陽現象所影響所產生的,它是屬於生滅氣天方面,跟我們佛性是不生不滅是屬於理天啦!所以理天跟氣天不同,秉性根佛性不一樣。

   秉性就好像說:我就是這一種個性沒有你要怎麼樣?!要跟人家打架,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就是秉性啦! 佛性沒有,佛性沒有這一些,佛性跟秉性不一樣那個來的地方所在不一樣,我們佛性來自於理天,秉性來自於氣天,那氣天裡面有陰陽、有對待,所以我們整個都在氣數裡面,各位有沒有在氣數裡面?

   後學就講:你假如說要試驗你在不在氣數裡面?有一天你找一個熟識的人,你跟他講:唉喲!你今天是身體不舒服嗎?怎麼臉色那麼難看?實在沒事啦!這個是試驗,然後他聽到以後喔!搖一搖有這樣嗎?真的臉色這麼難看,他整天就不精采,那個就在氣數裡面,隔了幾天你換個方式,你今天有什麼喜事啊!怎麼滿臉春風?實在沒事,他聽到以後那個三步變成兩步走得很輕快,那個就在氣數裡面啦!所以我們被氣秉所拘都不知道。

   那你都超越,說你好,說你不好,你都無關,那個很不容易啦!容不容易?人家講都會影響對不對?所以多多少少都會被氣數綁了,那我們都不被氣數綁住那個很超越,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習性是我們六道輪迴養成的,秉性、習性、佛性它都不一樣,秉性是氣秉之性,習性是我們六道輪迴所養成,六道輪迴太久所養成習慣性已經不知不覺了啦!都是自就這樣,我們都認為自然就是這樣,不是自然這樣啦!我們的佛性裡面沒有,我們的習性裡面有,就是六道輪迴太久才會這個樣子,所以習性、秉性、佛性三個都不同,這樣了解嗎?

    :有些人求了道之後就不會再來了,渡人求道沒有成全發心是不是罪過?

:!我們大概很普遍這個情形,當人我們渡人就要送佛送上西天,你渡這個人他沒有修道,沒有成道,那個都不算是渡人,都一直算渡幾個人,然後手指頭一直算渡幾個人,然後筆拿來寫渡幾個?可是都沒有在修道,沒有在修會成佛嗎?就沒辦法成佛,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渡人就是要使他能夠成道成佛,那他能夠成道成佛那我們才算真正的有渡了,那我們自己本身也很重要,那我們自己不會,那渡人你要怎麼帶領他?就沒辦法,所以渡人就要帶他,就要跟他講你要怎麼修?

這個是我們渡人最基本的,那才算是渡人。

   不然把他帶來求道了就把他放掉,那個心裡面都會說:我自己都不會了那要怎麼教你?實在的情形就是這樣啦!真的都不會啊!

   所以我們要了解渡人就是要使他能夠修,要能夠成就啦!可是我們要了解整個都三多四好,那要怎樣把他帶來實際上在修?所以都變成種子不滅萬八逍遙,那以後呢?又到六道輪迴我不管你,是不是這樣?實在就是這樣萬八我自己都沒辦法保證了,那要怎麼管你?就是這樣。

   可是我們不要那麼不負責任,你渡了人要使他成道成佛,那個才是真的在渡人,那我們自己本身也一樣要認真的去修,這樣才實際啦!

    :如何用三寶安頓日常身心?

: 這個安頓日常身心這個是很大的問題,那我們要非常重視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身心安頓,這個身它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藉我們用,我們要使這個身不要因為它引起很多慾望,我們要使這個身聽話,能夠藉假修真,能夠藉這這個身體來修不生不滅的佛性,這個才是重要,所以安頓這個身心就是讓我們的身跟心能夠進入真理世界,那心更是重要,我們的心要安頓它住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上面,祢在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已經安住然後不遷,安住不動。這樣的話心安頓,然後身就跟著有所歸,他就不會胡作亂為,這樣身心整個很理想的融入真理,就在佛的世界,所以這個問的倒是很重要。

   就是日常生活要用,然後我們了解到安頓身心非常重要,往後能不能成道成佛就看我們眼前有沒有安頓身?身心都安頓了沒有胡作非為,沒有那個非想之心,這樣就一直朝著真理的世界邁進,跟佛都沒有兩樣最理想。  

34

   【:老母大典意義是什麼?一年為什麼有春夏秋冬四次的大典?

劉講師答:這個我們就要瞭解到這個就是追祀到我們的根本,因為我們眾生落入現象很容易被現象迷惑,然後就迷失本來,所以藉著四季大典然後回歸到我們的本來,所以那個就是要返回我們的根本,所以用四季來做大典,不像我們的生日或成道日只有一天,那用四季大典那個意義又不一樣,都是在月圓的時候,月最團圓的時候,就在我們人事上最圓滿的時候,然後我們追到我們的根本,回到我們的根本(佛性本體)

    :若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找不到不痛的佛性的覺,就不能做耳根圓通了,對嘛?

劉講師答:這個因為我們同義宮這邊一直都重點放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後學的意思就是要先了解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輪廓,先要知道,因為我們這邊的環境很靜,要教導各位做耳根圓通很不容易,所以就教各位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一定要做到很實際,不要你在做的中間有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就被拉走了,那個都是緣啦!都要放下,不管聽到什麼、看到什麼、知道什麼都不要管它,都要放下,全部都要放下。

   因為我們所遭遇的全部都是妄,都不真,因為它變化,因為它無常變化,都在一直呈現不同的現象,所以我們把所有不同的現象全部都去掉,然後我們全部都去掉以後那個叫『妄盡』,把所有生滅的妄都已經沒有了,然後妄盡的時候『真顯』,那個一念不生就是『真』,那個真就呈現。所以各位要瞭解到這個妄盡的時候一念不生,那個就是『不痛的』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啦!

   你不能說一念不生會痛,一念不生會痛嗎?會痛嗎?不會喔!一念不生不會痛喔,所以你要了解萬緣放下真的什麼都沒有,那個要一段時間啦!不是說我今天做就馬上到達萬緣都放下,一萬耶,你如果放到一千就很多對嘛!何況就放一百個緣而已,你才百緣放下而已啊!一千都還不夠,要到都一萬,萬緣都放下,全部萬緣都放下你做一段時間看看,絕對給你感受不同,你會有很大的震撼,!我的佛性出來了,你就真的自己會感受到,你體會到你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因為你們都做得不夠功夫,做個兩三下就想說佛性已經出來,!沒有這麼快啦!

   所以一定水到渠成(認識自己觀自在菩薩),那你水都還沒到啊!(懺悔)水要形成一個水庫現在都缺水,看看有沒有「法渡」讓水庫裝水嗎?都沒有水,沒有下雨哪有辦法裝水?了解意思嗎?()做的功夫都不夠啦!所以一定要從萬緣放下再努力。你如果有空閒不管長時間、短時間,你都可以做萬緣放下,不能都有念頭喔萬緣都放下一直都放放放,放到你會恍然大悟,!我佛性找到了。這樣才正確啦!那個佛性找到就是一念不生,那你如果說喔這樣這樣,錯了,你又住相了。

    所以你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做,真的做,萬緣都放下,你放到真的全部都放下,一定有感受,那個感受你會把整個佛性啊!這麼親切的呈現就在我的眼前,真的才這樣,那個才叫你已經認識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的輪廓。然後你把佛性本體摸到以後,你再做耳根圓通,因為後學都講我們這邊不容易教啦!所以後學耳根圓通很少在同義宮解說,可是只要你在家裡一定有車聲,住家有什麼冷氣聲也好,摩托車聲音也好,什麼聲音都很多啦!那你藉著聲音來修耳根圓通,把我們那個體悟的佛性把祂延伸,延伸到整個空間。

   因為我們第一個耳朵聽,聽是耳朵的功能那個沒有作用,第二個聞,我們聽到加入心意識那個叫聞,那我們不要用喔!你用聞就變進入到妄,喔那個妄就放不掉了你又進入妄,不可以,要用第三個『聞性』,那聞性就是沒有對待、沒有兩邊,絕對】。所以你聽到,什麼聽到?那個聽到那個,那個就是聞性啦!然後你在家裡聽到聲音,聽到聲音的地方你的佛性就在那個地方。那你就暫時把佛性拉到聽到聲音的地方,住在聲音那裏, 聲音會變化它會沒有,!我卻沒有可以依靠,但是你知道你已經把佛性拉到那裡,祂不會馬上就跑走,佛性還在那裡,所以那個時候已經不用耳根了,脫根,不用聲音了【脫塵,脫根脫塵離身離境,後學就在講那個啦!那個就是整個佛性本體呈現已經都在整個虛空,真空妙有裡面,那個是我們初步的功夫啦!你初步這樣做,你做習慣的時候啊這個聲音沒有了,久了你又會沒有依賴啦!你可以再找新的聲音,新的聲音看看哪邊有?你就往新聲音一樣這樣做,做習慣,習慣一陣子以後,全部沒有聲音,誰聽到沒有聲音啊,佛性,所以那個時候你就用你的聞性來聞靜悄悄,不用藉聲音了啦!

有聲音沒聲音已經都沒有關係,你可以用你的聞性,聞動,聞靜沒有聲音你都可以,整個空間全部都是了(佛性)所以整個都是你的佛性,佛性已經出來跟虛空融合了,那我們生活就已經啟發佛性跟整個虛空已經融合,那我們的身體還給天地可以了,身體已經跟我們佛性沒有關係。

所以要知道我們的佛性跟我們的身體,祂現在佛性是不生不滅,身體是生滅,現在兩個合在一起,然後佛性沒有形象,現在變有,身體沒有知覺,現在變有,變成一半一半啦!所以我們要藉著現象的假來修佛性的真,佛性的真你已經修出來了,已經可以跟虛空融合了,『真空妙有』這個時候身體可以還給天地,祢已經跟虛空融合了可以回歸本位啦!所以後學一直鼓勵,一直鼓勵我們就是要這樣做,所以當你佛性的本體還沒有呈現的時候,你不要做耳根圓通,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你在做是用「妄心」在做,不是用你的佛性在做!這樣知道嗎?(知道)用妄心做不可以喔,那個妄心是生滅喔!用妄心來做不生不滅的果位,佛那個果位是不生不滅,那不會成喔!所以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佛性來修不生不滅的果位,這樣因果一致才會成。

所以一定要看看我們佛性的整個輪廓,已經領悟了沒?領悟了就做耳根圓通,如果你還沒有領悟的話你就努力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定可以讓你整個啊就是這樣,體會出來,很高興的啦!

】請問劉講師是不是真人靜坐?

劉講師答:對啦!因為身體是假人,那我們佛性不生不滅就是真人,真人靜坐啦!真人靜坐一念都不生,就可以整個都呈現。

  【:五八六七果因轉中的妙觀察智,是不是用根,不是用識,用本性觀察世間的一切事物,這是起頭對嘛?

劉講師答:喔!這個問的人心意識很強..........

35

   :剛剛所提的那一段,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像在家裡面我們看到小眾生很多,那小眾生很多,後學在學性理心法之後,後學對牠們的那一種應對的態度,是…因為後學以前有聽過一句話就是「我們身體病苦的業報來自於殺生」,可是殺生是在我們的心下去做一個定義,像後學現在看到那種小動物,後學都是祝福他們趕快了脫…就是這個業報,這樣這個心可以嗎?

:不要故意,隨緣可以不要故意,你故意去殺的話你已經有殺心,那個對我們本身來講不好,假如說我們居家環境要除掉一些蟑螂,那一些蚊子,那一些都是可以的沒關係啦!

   :後學說是如果牠跑到前面來是?

:我以為是說那個無形的東西鬼魂,原來是說那個小動物喔!隨緣啦!我們隨緣,因為要了解到居家環境要有衛生啦!你如果整間房子都是蟑螂對嘛!人家如果來的話啊這個沒有衛生觀念,尤其吃的東西我們沒有那麼謹慎收得好好的,如果蟑螂爬過哇!換你生病,你不跟它處理的話這樣對我們的生活不好,這是在衛生方面,我們就要把那一些除掉,所以你說我不殺,你用那個噴的休休休死了,不是一樣殺嗎?所以居家環境我們要維護讓它清潔。下課!

36

   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是不是不用根塵識念佛,直接用本性念佛?這跟劉講師的萬緣放下,是不是有些相同的地方?

:,這個問的很好,因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它是都攝六根啦!把六根全部收攝回來然後念,收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收攝回來然後念佛,就是念自性佛啦!所以跟我們那個凡塵的念佛,念那個名號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後學有一個課就專門講念佛圓通,(金剛經第22片念佛圓通)!結果沒有人聽懂,那個時候可能機緣還沒到啦!我心太急了就講了,!聽無,沒采我講得很認真(台語)

   念佛收攝六根,我們在念只有在我們的身嘴巴在念啦!都是名號,佛的名號,可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祂是收攝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全部收回來念佛, 全部收回來念佛就是念自性佛,念自己本身的佛,念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那個念佛,所以跟凡塵的不一樣啦!跟那個念佛我看一看哇!凡塵很少人推廣,可能我們機緣也不成熟啦!推廣不開,聽無,然後我們這邊資深的講師回答說:意守玄關,我聽了唉~無采我在講(台語)

   眼耳鼻舌身意那只有意啊,人家都攝六根你只有一根,那要怎麼相提呢?無采(台語),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都攝六根是全部都攝回來, 全部六根收回來念佛是不是念自性佛?(),你沒有外面的佛號啦!那個就念自己本身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那個是一個很高的法門,我們也可以回去的時候看一看就在楞嚴經25門的一個法門,耳根圓通前面那一個(楞嚴經43片念佛圓通),耳根圓通前面就是念佛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那一個法門,各位也可以找楞嚴經DVD看一看,後學不知道第幾片啦?就是有,有講那一片,還很專心講,可是喔還是要等到機緣成熟才有辦法,不成熟沒辦法。

   所以跟後學講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有一點相類似,因為我們萬緣放下一定也都把六根收攝回來,放下了,你不能用六根, 收攝六根回來,六根回來以後你整個佛性功能作用都不要,都去掉、都放下,因為佛性的功能作用它都是用了就沒了,用了就沒了,不像我們本體永遠在,所以我們萬緣都放下了,妄都放了,真才顯,所以假如說你有心做,有空就做,然後你只要放放放,你一定會一個時間讓你...............

    :楞嚴經中七次徵心,第三潛伏根裡,這個根與六根有何不同?

:

   :七次徵心,心在身內,這個心在身內(聽不清楚)…因為心有靈知的作用,不即不離,雖然在身內,也不離開身內,但卻無法分清五臟六腑,身體又有痛及冷熱的感覺,是不是佛性的靈知只能到達身體知覺的程度?

:

   :勝義根、浮塵根是由佛性本體生發的功能作用嘛?

:!對啊,勝義根、浮塵根我們就是要了解到一樣是我們的六根啦!用勝義的話就是你把它善用,你見佛相好能夠想效法,要像佛的那一種形象出來,那個就是勝義根; 然後能夠『聞佛聲教,能夠聽到佛經典裡面的一些教導,然後法,能夠領解,領悟了解,然後能夠『界外取證,這個叫勝義根。一樣是我們的六根,可是我們用在勝義就是好的方面,這個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那個浮塵根就是浮現在凡塵,我們就是浮現在凡塵啊!我們六根要做什麼?就是眼要見色,就是六根對六塵啦!這個叫浮沉根,浮在凡塵的根,這個就是一般凡塵眾生的作用。所以勝義根就是要我們走入根裡面,有引導我們走向好方向的正確理路,我們眼根見佛相好,耳根可以聞佛聲教(聞佛僧教),然後可以『聞法領悟』了解,然後我們可以界外取證,可以到達那個『受想滅,這個整個受想滅的那一種狀態,那個就是勝義根啦!

   :那因為現在凡塵事變化快速要如何取捨?

:哈哈!凡塵事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這個以不變來應萬變,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如如不動,不會變的,那凡塵事再怎麼變?我們都不要去管它,因為我們怎麼應對都會覺得來不及啦!而且又會讓我們很忙,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說,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以不變來應這個凡塵的萬變。

   :劉講師您在金剛經講解中提到,佛制定戒律,如果人心變化有不一樣,都不知道要怎麼面對處理,譬如說有人布施用毛筆寫的書面手稿講義,毛筆是寫的很整齊很端正,可是大家研究劉講師講解的性理心法,我們都不敢去看裡面的內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情形之下,那麼前賢說他很懺悔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這個叫因噎廢食你在打嗝,你不要再吃了,我們那個時候有講佛制定戒律,就是有實際的那個狀況,很多就跟佛講:說他們拿出來布施很多都有魚有肉(貪嗔癡)那我們要不要吃?因為他們布施了就是要給他們種福啊!那佛就講重點就在於那個魚肉的味道,那你把那一些魚腥味跟那個肉味,拿到河邊去洗一洗,你就可以吃啦!那個是養生啦!只要你能夠生活得下來就可以了,所以那個重點就不在於你吃什麼?而在於你的心清靜。

   那我們要了解說以毛筆來寫字,那你難道知道那個毛一定是用生的動物取出來的毛嗎?那縱然是,那跟你又有什麼關係?你看字你是為了那一些文字來改變你的心態,不是為了那一些來源,就好像那個箭語經且慢拔箭,我要研究那個箭是誰射過來的?且慢拔箭我要研究這個箭是什麼做的?你還沒有研究清楚你就死掉了啦!!所以這樣就太過份,那個超過,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重點在於我們的心,我們心沒有殺生的心,所以你吃,所以後學都講道親吃素,表文昇天吃素是很堅強的,一點點葷的都不可以,可是跟人家倒會,心好還是壞,那吃素有用嗎?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我們有慈悲心啦!那你慈悲心沒有建立,你都枝末抱緊緊的,根本都沒有照顧,所以我們要照顧根本啦!

   所以要了解到像那個 老前人以前剛開荒美國,到美國去巡視道場,然後那個李建仁(點傳師)就跟 老前人坐在一起,那個時候飛機上沒有素食便當啦!李建仁(點傳師)一直要看老前人怎麼吃? 老前人便當拿來了,把那一些菜堆到一邊然後就吃飯,吃完以後就蓋起來就回收了,活不活潑?活潑,那如果是我們道親,喔那個沾到葷的那個不可以吃,是不是這樣?大概我們都這樣啦!可是要了解六祖怎麼吃的?肉邊菜啊!對嗎?,獵人隊都在打獵,大鍋菜都煮肉邊菜,菜都寄在肉邊煮就這樣吃,有沒有?活不活潑?很活潑的啦!你如果出去外面果找不到素食館,你去葷食店裡面跟老闆說:我吃素啦!炒一個菜給我吃,他一定把鍋子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炒一盤菜給你吃,你不用擔心,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的心都是很善良的。下課!

劉講師解說課程參考摘錄:

    那個心意識會害我們造業,就會受苦。那我們把心意識去掉,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這樣就不會造業,沒有造業就不用受苦。

    所以在這一種非不非是不是的狀態之下,一定要徹底的認識,是就是,非就是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老子所講的。符合真理我們就去做,不符合就不做,這樣不會造業。所以不要差之毫釐就失千里。

   所以我們可以騙別人,騙不了自己。自己要誠實的面對就是我們自己本身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要老老實實的認識自己的佛性,這樣會嗎?降伏我們的妄心,妄心一旦降伏了以後,我們就用不生不滅的佛性指揮我們的言行動作,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樣就是跟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修,這樣就正確了,正確的修道方法。

37

    :請問劉講師,六欲諸天時間各不相同,譬如四天王天,一天一夜人間五十年。請問劉講師,地獄與人間的時間差異為何?

   :請問劉講師性理心法這麼好這麼殊聖,為什麼很多人無法深入呢?甚至有人不相信,我們要如何推廣比較好?

:!這個倒是大哉問因為性理心法很好,那個是想要修,想要脫離苦海的人;他會感受到我們這個性理心法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目標,那假如說對凡塵已經有既得利益,已經在凡塵過得很好,已經都有一些成就而且也很享受,那你要他放掉他的那一些既得利益,那一些享受,然後要他來修我們所說的修道,各位要了解到我們要把凡塵的心能夠捨了,我們才能夠真的進入修道的軌道。

    假如說我們還沒有辦法凡心捨掉,很貪戀凡塵,那想要修成喔就很困難,那假如我們說凡塵再怎麼好只是短暫啦!再怎麼說都是一下子就過去,那我們再來凡塵,不一定是一樣這一種生活狀態,那愈來會愈不理想,不理想時候我們已經轉投換面了,已經不一樣的心,所以那一個整個環境,整個機緣也都不同,你想要修就已經沒有機會了啦!已經沒有讓你有機會修道,成道成佛。

   所以在這個最適合的時候(大開普渡),我們要有所自己要有智慧,要有決定說:

我自己是要追求凡塵的所有的快樂嗎?

還是要追求成佛的常樂我淨?

要跟自己講清楚,那講清楚了以後自己擬定方向,方向擬定了以後朝方向努力進行。

    性理心法各位前賢無底深淵啦!你愈深入祂愈深,你感覺到了祂就到了,你愈追祂愈深,你假如可以真的萬緣都放下,能夠把所有凡塵的佛性功能作用都把它摒除了,我們的佛性本體祂會呈現,當呈現的時候你會很篤定的了解說:你已經摸到根啦!你根都摸到了,你成仙作佛沒有問題,那你假如說沒有摸到根,沒有很真實的摸到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一定要用心,絕對可以。

    後學都講只要有空閒時間你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我們剛開始做,就在生活之中的緣啦!那個大概十緣不到百緣啦!那個都放下了,那個放下了,喔那個成就就已經很大,那接著千緣,接著萬緣那個已經內心深處了啦!那很深的地方全部都放了,那一些全部都放了祢的真,才全部呈現。

    所以呈現的時候祢自己一定很清晰的知道,我已經摸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這個就是成佛的一個最關鍵地方,已經讓祢摸到,所以當祢已經摸到的時候,記得把祂拉到整個宇宙虛空,做耳根圓通跟虛空融合,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請佛性當家就容易啦!那我們現在都六根在當家,那六根當家我們的喜歡討厭很濃厚,取捨就很強烈,所以造業是一定的,那有造業就一定受苦。

    那我們摸到佛性本體了,佛性本體很清晰的擁抱了,那你就很篤定我可以成佛,成佛已經有我的份,時間早晚而已,我絕對可以,而且你摸到佛性本體,你來改毛病棄脾氣,去掉貪嗔癡很容易,那你以現在的心,我們在凡塵這一種識心啊,你改個幾十年大概都不見功效啦!有啦!在改的時候有效,可是它會再回來,脾氣再回來跟當初沒有改的時候還要厲害,脾氣毛病又更大。

     所以你找到本體了,你去掉就很容易啦!那你現在都在脾氣毛病發生的居住地,都居住在身上,你要來改毛病棄脾氣很難啦!是有心改,很用力改,改不掉啦!可是你發現到祢的佛性本體,你要來改毛病棄脾氣不要很長時間,你會發現沒了,你要發脾發不起來,發不起來怎麼還要再改呢?祢都已經回歸到佛性本體了啦,脾氣毛病沒有,沒有情緒了啦!

    所以我們修道最重要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我們情緒很厲害,我們造業也是因為情緒造業,沒有情緒祢一定不會造業啦!所以我們一定要發現我們佛性本體。

    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肯,後學都講台北的道親他聽了課以後,他連著隔天都聽課,因為我們一場大概一個半小時還有兩個小時,他連續一聽五六次,這樣幾個小時?整天都在聽,所以到後來他都到國外去講課,所以我們了解到這個都要薰習,薰習久了本來你認為很困難的,認為很生澀的,ㄟ它都已經很清晰的呈現了,不難了,不困難,都很清晰,所以在我們自己的心。

    你假如說性理心法,所以說要怎麼樣來推廣?自己本身你趕快努力去做,努力做,所以我們要了解到我們一定要努力啦!今天本來那個陳文旭,陳兄有約要來見後學,結果他又有狀況又沒來同義宮,所以後學要跟各位講:我們修道培養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要相信你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因為陳兄他已經遇到困難,他不是進入五度空間嗎?我說:!後學說以前在天元佛院,老前人就跟我講:祢喔能夠他心通,你看人家在罵祢,祢都知道,你看你多煩惱,祢不通了人家不知道,那多好,哈哈哈~

    結果那個陳兄以前後天廟要找他當乩童,就一直找他麻煩,他呵護很大的壓力,後來靠他自己本身的努力,然後活佛老師也幫他,活佛老師說如果我把你這一些干擾都清除的話,那你就去找凡塵的酒色財氣,老師不會去做那一些事,老師說要你自己去克服,那後來已經蠻理想的狀態之下,可是後學說我們一定要了解真理,真理才是最讓我們依靠,那我們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不要讓外在影響,你太在意,影響你太在意,陳兄說:整天喔,他說同義宮的濟公活佛一直跟我講話,講到我都沒辦法清淨,要怎麼辦?各位前賢要怎麼辦?

    所以我就跟他講:相信你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有的你在修持的過往,我們不要有貪心妄想,你看到佛來在引誘你,佛來了,佛把它斬掉,魔來了,魔把它斬掉。你的佛性本體才有成就,你不能說這個來就一直聽一直聽,糟糕了,到現在就趕不走,怎麼辦?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不要貪心,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培養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是這個啦!這個是真,所有的都假啦!!時間剩五分鐘哈哈~

    : :請問劉講師,佛性包含山河大地,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與開天闢地,天地之開始是否相同?

    : 以前的禪師或某些人,在還沒有明心見性、也沒有得道之前,為什麼可以知道自己離開人世間的時間,這是佛性的功能作用嘛?

    : 十八層地獄是無明所造出來的,孟婆湯是不是也是自己所呈現出來的?傳說有些喝了孟婆湯為什麼還有前世記憶?譬如彈鋼琴的五歲神童。...............

 

劉講師在涅槃經課程解說摘錄參考:

    各位就可以了解,要聽到如來出世講經說法,遇到不到、聽不到、找不到,我們現在真的太幸福了,人在福中要惜福,一定要努力修持,真的很不容易,這一種如來秘藏(秘密的寶貝),後學都講你只要隔了半年都不複習、不聽,你腦袋瓜全部空空,「跟你說你以前有研究性理心法,你會說哪有,有啦,我跟你去的怎麼會沒有,你會說沒有」。我們已經遇到蠻多喔,因為後學學說佛經有28年,各位就想想看,28年要找一個有能力來替後學講的,都找不到,找到以前很熱心的很努力的,找來,結果腦袋瓜空空,就問他那你所聽的呢?他說哪有,沒聽過嘛?他說沒有啊,欸,跟他講到臉紅脖子粗他還是說沒有,明明就有,他就說沒有,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後學真的嚇到了,為什麼?上天的秘寶你不要,全部都要回去了,真的都沒有。

   所以我們要了解,性理心法你一定要聽要做,實際的領悟,實際的你親證,這樣你就在了,你當然會講啊,你講出來是你自己做的,就不會錯,然後你的信心,你佛性的正定,你佛性的般若,你看喔,後學國民小學沒有畢業證書,後學第一天來講課,後學就講你若有問題你就提出來,後學盡量的來回答,真的是我嗎?所以要了解到,當各位在問問題的時候,後學都把這個劉芳村撇開了,全部都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從佛性本體發揮般若妙智慧來回答你問題,不是我(劉芳村)、真的不是我,不然你從六祖壇經、道德經、楞嚴經,你蒐集所有問答課後問答你聽聽看,哪一個有辦法你學的時候學到這個狀態,都很超越的。

     一個要讓我們實現、實行一定要簡單扼要,很容易就接受、很容易就做、很容易就有成效,成效一出現以後你自然就有動力,動力來做就容易,最怕我們整個動力都消失,沒力的話什麼都做不成功;若想要有力,就要先了解,所以我們研究的就是先讓我們明理,理路清晰了,怎麼做了解,什麼樣的成效做出來會有什麼成果,也都出來了,我們做的就愈做愈高興,當我們愈做愈高興我們自己就會追求,不是靠人拉,自己都會追求這個是重要。所以佛也都是苦口婆心一直要我們眾生都成佛。

◎劉芳村講師補充說明解說石灰賦內容

後學倒是鼓勵那個石灰賦:

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間。

千錘百鍊出深山」,出深山是我們玄關!我們玄關裡面的真心佛性我們要自己千錘百鍊,要祂能夠煉成金剛不壞身。

烈火焚燒莫等閒」,遇到什麼挫折困難的環境,我們都把它等閒看之,就是不要放在心上去應對,不要逃避。

粉身碎骨全不惜」,就是身體沒有了也沒關係,因為不生不滅的佛性在。

留得清白在人間」。這個就是石灰賦,這個對我們修行來講比較實際啦!  

以下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附記: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在台南同義宮開設性理心法班,活佛老師親自指名請劉芳村講師講解經典精華,從六祖壇經、道德經、楞嚴經、易經、心經、金剛經到涅槃經,總共六年時間,由初級班三年到中級班三年時間,活佛恩師要求用架設視訊方式,跟美國、馬來西亞、紐西蘭、印尼連線視訊上課,劉講師於98926日到104530日在同義宮最後一堂課,跟往常一樣手一舉下課再見,10463劉芳村講師為人生劃下美麗的句點。無上大涅槃圓滿菩提回歸本位。

   凡塵事一切都變化無常,劉講師的突然無預警真的是讓人措手不及接受事實,已經回歸無極理天。但劉講師慈悲救渡眾生精神,留下了無數的性理心法的經典精華法寶,成佛的方法不用錢,感動無數國內外眾生只有悲痛以及無限的感恩,感恩劉講師留業潤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 犧牲奉獻無私藏全部公開甚至洩漏天機, 示現大乘佛法無上大涅槃,一生如蟬寒淒切,驟雨初歇八個字, 一生如蟬寒淒切,驟雨初歇八個字,石灰賦粉身碎骨全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間」。為了要把最上乘佛法傳達講解,最重要是讓眾生都能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回到自己根本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摸到根成仙作佛,目前都有許多管道可以學習研究最上乘佛法,自己要勇敢努力的研究真理,DVD,CD,MP3,書面資料,網路免費下載.....我們今生能在白陽普渡佳期得聞,遇到了最上乘佛法真的是福氣。我們要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經典精華解說。實地的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在劉講師解說過的所有的經典,都講說非常清楚全部公開,最主要對自己要有信心, 相信濟公活佛,恩師開設的班佛不打妄語 ,相信不變的真理,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努力,恆心,深入一步一腳印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劉講師課程解說:修道愈簡單、愈單純愈好修,愈接近我們親近佛性,還有修道什麼都看不見是最幸福的事。

   所以我們要把握上天大開普渡,十方諸佛菩薩打幫助道的機緣, 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研究性理心法,都有機會報答天恩師德和感恩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320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