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恭錄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13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1/15
2018/12/27 22:34:10瀏覽879|回應0|推薦0

恭錄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13片視訊影音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1∕15

各位前賢大德性理心法班道德經讀書會ˍ視訊影音開始上課了

◎課前平心靜氣先唱善歌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講到第十八章四有章。各位前賢四有(四個有)是什麼?有的把它寫成「見真章」,看見真的。四有章,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佛性裡面都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都有「四有」,有沒有慈悲喜捨?(有),我們都有。「四有」也是仁義理智,我們佛性裡面也都有仁義禮智。後學在講道德經之前,講一篇這幾天的新聞,今天是民國一百年元月十五日,在四天前元月十一日新聞報導,在日本大阪有一對姊妹活活餓死,姊姊六十三歲,妹妹六十一歲。妹妹身高比較高有一百五十八公分,可是只有三十公斤,各位前賢三十公斤多重?(小孩子),姊姊身高比較矮,一百四十七公分,體重有三十七公斤,兩人死的時候,家裡只有剩下九十日圓(合台幣三十二元)。姊妹的肚子裡面全部都沒有東西,空空的,就是活活餓死,而且她們飢餓的時間應該是很久,才會瘦成這樣,因為後學在想我有六十公斤,她剛好我們一半,後學都不怎麼胖了,剛好她的兩倍,兩個人剛好後學一個人的體重。要了解,她們姊妹竟然活活餓死,報導就講,她的父親是銀行的高級職員,有很多錢,然後也買很多地,可是在二十年前父母親已經過世了,留下很多錢很多土地給姊妹兩人,讓兩人過生活,因為她們處理的不是很理想,就賣土地來生活,一直賣,到後來就想賣土地以後,就蓋一棟房子來出租,收租金來生活,蓋房子時候又向人家借很多錢,蓋好以後遇到不景氣,房子都租不出去,結果後來因為有借錢,被人家討債,後來房子就整個被法院拍賣,生活就困苦。

   我們從這個案例可以了解,她處理生活沒有智慧。假如有智慧的話,有錢有土地,下半生會過得很如意,不會缺乏,不會活活餓死。可見她平常也沒有敦親睦鄰,所以死的時候人家都不知道。因為很有久沒有繳水電費,等到水電的來收費時候才發現已經死了,假如沒有來收水電費,還不知道人死在裡面,所以她們敦親睦鄰也沒做,有錢的時候她們也沒有布施,假如有布施的話,因為因果定理就不會餓死。我們從這個現象之中就可以了解,我們在凡塵現在是群居社會,大家要互相關懷,我們在生活之中假如過得去,就要盡量幫助人家,這樣等到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人家也就會回過頭來幫住我們。後學看到那篇報導,日本是很先進的,竟然會有人活活餓死。連帶報導還有一個三十九歲的青年,也一樣活活餓死。三十九歲正壯年的時候,每一次要去向政府申請補助,政府的官員都會講:「你這麼年輕應該去賺錢,應該自己去謀生」,結果也一樣活活餓死。

   我們在凡塵要了解,因為因果都是定理,我們平常要記得樂於幫助人,要記得樂於布施,我們有布施了就可以越過貧窮,最起碼都不會餓死。我們可以想像,一直餓餓到瘦成那樣子,到後來沒得吃死掉,那個什麼滋味?那個滋味一定是很難過。後學看到這個四天前的報導說日本是怎麼了,怎麼會有這一個現象產生。我們從這一個發生的事件來回顧自己,我們最近的親人一定要互相能夠照顧提攜,能夠互相在生活之中過的都很快活,接著把它擴散到我們周遭親朋好友以及鄰居,都能去關懷,這樣生活就會過得很如意了。假如我們有困難,我們左鄰右舍也會來關照,就不會活活餓死。好像不可想像喔,我們會不會餓死?(不會),好像不太可能喔!

   在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之中要餓死好像不太可能,我們要把它整個都擴散,把人性發揮,把真善美整個都能發揮出來。在我們研究道德經之前,講這個讓我們可以反省一下:「我們生活之中,有哪些還可以改善的,還有哪些我們可以幫助更多人的」,都行有餘力,對不對?不苟同啊!一生很快一轉眼就過了,我們在凡塵之中能夠做的就要盡量做,把人最好的全部都呈現。我們回來看第十八章四有章。

第18章四有章或見真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大道廢,有仁義

   我們講仁、講義的時候,大道已經廢除了(就是已經不見了)。這邊要了解,我們上一章講的「太上不知有知」,就是不知道我們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知道佛性本體,那個不知有知,那個是最理想,就是大道沒有廢除的時候,大道沒有廢除而我們都在大道之中,我們都在大道之中但我們都沒有標榜,沒有標榜我們就是在大道之中,就已經整個生活都呈現,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然後等到我們標明我們是講仁講義,那等於是我們最純樸原來的型態已經不見了,所以一定要用仁跟義呈現出來。所以只要凡塵在推廣…,假如是推廣孝道,可見我們在孝道方面就很缺欠;是推廣仁,可見我們仁的方面也是很缺欠;是推廣義,在義方面也是很缺欠,都做的不夠。因為現在功利主義,社會都追求現實生活(就是物質),要有錢有物質的享受,這樣我們很容易迷失,我們修道一定要看淡物質方面享受的事。一定要回到我們「太上不知有知」的大道本體(也就是我們原來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一定要非常強烈的把我們佛性啟發出來,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運用,不會很困難,只要我們秉著良心,良心就是道,良心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只要我們秉持著良心已經就是了。從良心發揮出來的行為都叫德,一切都叫德,那個德太多了,都是從佛性本體發揮,所以我們會用恆沙妙德來形容。有道必有德,道是體,德是用;道是在內在,德已經發揮出來。我們能夠維持常而不變就叫經。

   所以我們研究道德經,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把祂體現(體會呈現),我們全部都已經在整個大道之中,不枉費我們得到人的身體、不枉費上天大開普渡、不枉費師尊師母辛辛苦苦的把道傳遍整個世界,我們也要實際的自己去實踐,也要我們周遭親朋好友也實踐,整個都呈現出來。各位有沒有這樣生活啊?竟然沒有一個回答。可能在正想:「不知自己是否有做到」。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不然一生一轉眼就過了,很快的時間不等人的,我們過了一天就浪費一天了,所以要時時刻刻記得:「要迴光返照」,把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都呈現,這樣在生活之中我們已經非常注重,等到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整個天地都是我們佛性的路,條條道路都通理天,很理想。不會像社會人士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沒有路可以走,不知道往哪個方向,黑漆漆一片,那個很可憐,因為在凡塵都是追求物質生活,都是看得見的東西才注重,看不見的就忽略看輕了。

   要了解,看不見的才重要,對不對?(對),我們看不見的佛性才是重要,看得見的身體不過百年而已,都要還給天地的,我們不能夠擁有,終究沒有辦法把它保存下來,再怎麼養生它都會死,會不會死?(會),就算養生到兩千歲也一樣死,我們凡塵又沒見到兩千歲的人,兩百歲都沒有,一百歲都不容易。我們扣掉嬰兒時期、扣掉老年時期,中間可以做的、可以修的,又更短了,非常的短暫,在這短暫的中間,就是要做的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努力。

   孔老夫子講: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我們的志向志氣不能被別人奪走的,只要我們立定志向:「惟求作佛,不求餘物」,沒有人可以奪得走。我們立定志向:「一定要行持,把良心整個都行持出來」,這樣容不容易?又沒有回應啊,不容易嘛!我們在凡塵一生很快就過了,後學都想自己不知道怎麼過的已經六十七歲了,過年就六十八歲了。上個禮拜還講:「過馬路都過不去」,不是將近死亡了嘛!那時候若沒有前賢、沒有貴人相助的話,不見了已經死掉了,骨頭就可以打鼓了。因為也隔好久了,四十九歲,算是蠻早之前了,一走過來都是坎坎坷坎,雖然了解到性理心法,可是我們要了解,了解跟身體是兩回事,知道嘛?是兩回事喔。你了解了不一定說你的身體就跟你了解一樣的,要知道我們在凡塵畢竟是有現實生活要過,現實生活我們要維持「事來則應事去則靜」。

   假如各位前賢你能夠把「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融入生活之中,你會時時刻刻都很高興的在生活,都是很高興的,不管遇到什麼都是很高興,有沒有這個體驗?一定沒有,你看都不會回應。一定要「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整個都率性而為,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遇到什麼事一定剛好有一個角度可以做的很理想,那我們就做,做了以後把它拋開不記在心上,又恢復到清清淨淨,心裡面都沒有物、心裡面都沒有事,一清淨心了,我們佛性就恢復光明,這樣的生活如何?很理想。我們都可以做到,所以不要把事情形相記在心上。我們把事情形相記在心上都是煩惱。我們煩惱就是從我們記得這些事情、我們記得這些形相,然後產生的。把事情形相都清除了,不在心上,心沒有事情、心也沒有形相,這樣就清淨,我們佛性就恢復光明,所以不是很困難。困不困難?很容易的。因為各位都還沒有進入那種狀態,所以體會不出那個滋味。我們一方面對真理要了解,真理了解以後我們就不會阻塞,不阻塞以後都能夠通達,所以道是流通的、是通的,沒有阻塞。假如我們有阻塞,那就是問題,所以後學會鼓勵各位有疑閉問,阻塞就是懷疑,不了解卡住了,卡住了修道就會有障礙;全部都沒有障礙,都流通了,這樣就恢復光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要做到,這樣就不用再找時間、不用再找地點,什麼時候都在修道、什麼時候都是很理想的狀態,都是在真理世界,這是我們要去追求要去做。不然一天過一天,今天一過了以後,就要休息一個月,要過年了。

   很快喔,我們已經研究一年四個月了,剛開始的時候心裡面在想:「老師啊~我都聽不懂,這個到底要研究多久」,不是這樣嘛?竟然已經一年四個月過去了,時間是不等人,過得很快,不過我們感到慶幸,還好沒有停下來,假如那時候一停下來,我們就沒辦法進入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了。到底有沒有進入啊?(有),這個還可以,蠻有信心的,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所以為什麼仁義理智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信」,我們一般都錯用,把「信」用到外面去了。「信」是相信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相信自己的佛性本體才有力道,我們發揮出來全部都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那個力道才強。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以後要記得「信居中」,在我們身體裡面,相信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就在我們身上,本身就是佛,這樣一相信以後,發揮出來力道就很大。因為本身就是佛了,外面沒有,外面追求不到,所有修證的這些活菩薩是給我們作榜樣,讓我們效法,效法他們的精神、效法他們的做法,這樣我們一樣可以成就。所以本身的知覺性、很高的知覺性就是佛,我們一定要相信,相信自己很重要。我們都把心外放,心外放就不容易相信自己的佛性,佛就不容易把祂呈現出來,所以一定要記得「迴光返照」。

   我們到寺廟時常會看到「回頭是岸」,以為是在勸流氓,叫他們回頭是岸。以往後學也是這樣想,以為是在勸流氓不要做危害眾生的事,叫他們回頭。結果後來研究佛法以後才知道,不是的,是我們每一個眾生精神都外放,精神外放我們都當眾生,假如精神回收、回頭了,精神都收回來了,已經到達清淨的彼岸,就很寬廣的意思了,跟勸流氓狹隘的意思就不同了。這是勸所有的眾生,只要你回頭了,就到清淨的彼岸。我們有沒有上岸了?(有),都到清淨彼岸了嘛?(還有一點點),都沒有煩惱了嘛?我們煩惱還在的話,就是沒有上岸,還在苦海裡面。要記得回頭是岸,把精神回收(就是不要外放),我們不外放了、不攀緣了,凡塵事都不攀緣,就沒有煩惱,也就不造業,就容易解脫,就可以回到清淨彼岸,時時刻刻都到清淨彼岸,佛性自然就發出光明。我們可以說很久都沒去管佛性,管祂光明不光明。假如我們真的不管祂光不光明的話,生活就太無聊了,太沒有意義。要了解,一生容不得我們這樣的思想在,有這樣的思想在是害我們,所以一定要使祂恢復光明。那個光不光明的事不能束之高閣,不能把它放在一邊,放在一邊害得就是害自己,一定要朝光明面去行持,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做到,時時刻刻事來則事去則靜,心裡面都沒有物、心裡面沒有事,這個很重要的一個心法(修持的法門),跟萬緣放下有點類似,各位有沒有做萬緣放下?(有),有全部放下了嘛?放到什麼狀態了?不要說放到有殊勝的景象出現就很高興住在景象裡面,不要住喔,很殊勝的景象也要放下,一樣放下,一直放,因為這都是給我們信心,你知道有了就好,就把它放下,又能夠更高的領域會呈現。

   要了解,我們的性分(佛性的本體)很寬廣的,祂盡虛空徧法界非常寬廣。假如我們住在殊勝的景象,就變成狹隘,我們不要,我們要很寬廣,所以要把殊勝的景象一樣放下,我們已經經過了,經過了以後又放下,經過以後又放下,愈來就愈高,愈來就知道的愈多,所以後學講我們看到天堂的景相,這容易,你要看的話你就做證玄關,不用多久你就可以看到欲界的六欲天、色界的十八天、無色界四空天,你都可以看,有那麼多天給你看,每一個天的景象都不一樣,你可以看的很多,可是要了解,那個都不究竟,還在三界,我們要超出三界,不想嘛?(想),好像都很朦朧,不知道三界長成怎樣。我們是住在欲界,修到四禪的話就進入色界,然後已經形相都沒了,已經到四空天,在修持方面是可以到達。所以我們在凡塵最高的定,就是滅受想定,滅掉所有的受、所有的想都滅掉了,全部都沒有,最高的定呈現,到那時候不用呼吸、也不用吃飯,可以維持生命。現在大迦葉在雞足山閉關,就是入這個定,他要等到彌勒祖師下生,各位前賢,彌勒祖師還多久會下生?按照經典記載要五十六億萬年,要多久?五十六億萬年,不可想像。

   我們就想「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十世古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各有三世就有九世,加我們一念就十世,十世古時候跟現在、跟往後萬年後,全部都呈現在我們眼前,所以眼前一念具備萬萬年,我們要眼前這一念具備萬萬年,就是不能有三心,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沒有三心四相眼前呈現的就是萬年一念、一念萬年,我們一直說「活在當下」,這個就是萬年一念、一念萬年,就已經全部呈現。要了解,這要靠我們自己去做自己努力,不要有三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想,未來還未來你不用策劃,策劃是我們身體要用,佛性不用,身體才要策劃,佛性都不用策劃,所以不用有未來心,過去的已經讓它過去,我們拉不回來也不去想它,沒有過去心了;未來不策劃,也沒有未來心了;現在不住,我們說「現在」,住不下來,已經過去了,「現在」它已經過去了,一秒、兩秒…一直過去了,「現在」又一秒、兩秒…一直過去,它住不下來,所以現在不住。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到、現在不住,三心不見了,沒有三心了,沒有三心就沒有四相(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各位前賢,四相都是從我執產生的,有我執才有四相。後學就講我們從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容易了解內容。假如我們用「能所」來比喻就很容易懂,「我能看」,「能看」的就是我相,一定有所看,「所看」的就是人相,我們所看絕對不會看一個定點,一定看很多,那個叫眾生相,然後我們連續不斷地看叫壽者相。這樣對四相會更了解,就是從我相發揮出來,發揮出來它的細目,有很微細的我;然後有我相以後就有人,人就是我們所面對的;所面對的一定又很多景象,那個叫眾生;然後我們連續不斷地叫做壽者。所以不要住在名相,一定要實際的進入它的內容,四相是什麼?就是我們執著我相所衍生出來的問題,衍生出來的那些牽纏罣礙叫做四相。我們沒有三心了就沒有四相,因為我不見了,所以要從真理上把這個我消除。各位會嘛?因為我們都把身體當成是我,把它固定話。要從身體的本身來了解,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用的,不是我能夠擁有,我不能夠主宰它,我門的身體跟我們是最親切,可是我們沒有辦法主宰。假如我們可以主宰身體,在我們最年輕最有活力最好看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宰:「好了,這樣就好,不要再變化」,可不可能?(不可能),一天一天過,一年一年過,自然就一直老化,誰叫它老化?很自然而然,時間過了,我們人就老化了。要了解,我們血液一出生到消失共一百二十天,我們的血生出來到新陳代謝不見,共一百二十天。一百二十天我們新生的血就已經淘汰了,那新的一直生,舊的一直淘汰,所以這樣我們人就一直在變化,變化的太慢,所以我們不知不覺,沒有感覺到它在變化。所以要了解,這個會變的、生滅的,我們不追求、不住,不住在這些會變的、會生滅的。

    因為後學是經過放血才知道血液新陳代謝的情形,新的生出來到淘汰要一百二十天。所以我們累積在身上,心臟把血液發送到全身,然後從微血管又回到心臟,這樣循環往復,可是我們哪一個知道我們血液在循環往復?都看不見,那都交給誰在做?我們交給大腦神經,大腦神經在做這個工作,讓血液新陳代謝。所以我們有受到傷害的時候,血液就變成污濁,像後學從鷹架摔下來整個血液都像果凍,不會流通,結果就是用拔罐拔出來。假如我們感到身體很沈重,表示我們身體裡面的廢血很多,沒有用的血很多,都累積在身體裡面,整個身體很重。假如把那些廢血都拔出來以後,全身很輕,好像學過輕功。因為後學有那個經驗,甚至最後一次拔四十二罐,蠻大的一個拔罐杯,一次拔四十二罐,光把拔罐杯的血倒掉然後用衛生紙擦拭拔罐杯,衛生紙就用了三包,醫生知道之後就說「要命啊,怎麼可以一下子這麼多」,可是因為那時候後學整個身體,被四十二罐一拔出來以後,脫胎換骨,真的換一個人了,整個都變化,整個身體都很輕,好像學過輕功。所以後學在想老前人在世的時候(九十幾歲),走路我們要半跑步才跟得上,各位有見過老前人嘛?(有),有沒有跟老前人一起走過路?(有),是不是老前人走的很快?(是),老前人走路很快。所以後學了解,日常生活之中時常運動的話,也會促成我們血液循環正常,而且養生也蠻重要。

   老前人講我們晚上不要吃點心。假如你吃點心以後,兩個小時之內不要去睡,等到吃下去消化之後再去睡。我們人要維持肚子裡面空空的,肚子有食物時候,我們睡覺會把血液阻塞,血液阻塞以後我們身體就會變化,會比較遲鈍比較不好,身體就不好,所以各位要記得:「晚上不要吃點心、宵夜」,一吃了以後,你就要再熬兩個小時。各位有沒有吃點心?(沒有),都會習慣,吃也會習慣,假如吃習慣之後,不吃的話你會睡不著覺。不吃也會習慣,你不吃已經習慣了,你吃了以後就會睡不著覺,躺下來你就睡不著,肚子裡面有東西把你卡住,都習慣性。我們就盡量…,因為佛制定戒律,也要我們不要吃的太多,吃多有五罪,各位還記得嘛?吃多以後我們就會:「多睡、多病、多淫(就是轉變成能量,能量的生理需求就比較強,就是男女之間作愛的事就比較強,所以喜歡作愛),因為有前面的喜歡睡、多病、喜歡作愛的情形,就不能歌誦經典;然後最後一個就是因為我們吃多了,所吃的東西都是地所生長,我們跟地結的緣就很深」。所以佛就講我們不吃地生長的東西,我們會飛。地生長的東西我們不吃,我們就會飛了,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我們哪一天地生長的東西不吃,你就可以飛了。各位想想我們飛的起來嘛?因為我們都要養生,都是從地生長,所以都是要吃,所以跟地結的緣真的是很深,所以我們都在地上行走,飛不起來。

   故事之中有個婢女被員外苦荼,然後婢女就逃到深山,結果婢女到深山之後就吃中藥裡面一種叫…算是樹根,吃樹根,都沒有吃凡塵的這些菜、魚肉,僅吃樹根而已,吃到婢女會飛,當員外發現的時候想要把婢女抓回去,卻追不上婢女,就想:「她是在深山裡面練功夫嘛,練到會飛」,後來看她在吃樹根,員外就會去辦一些凡塵好吃的飯菜來給婢女吃,然後送到山上排好,婢女很久沒有吃到這些,就高興的吃飯菜,然後吃了沒多久身體就變重了,飛不起來,就被員外捉回去了。

   所以我們吃凡塵的東西就是跟凡塵結緣,結的緣很深。要了解凡塵所有的一切有因有果,一定有它呈現的背景在,我們了解到這個因素,所以在凡塵的生活不能脫離群居社會,我們沒有織布但是卻有衣服可以穿,我們沒有種植稻穀但是卻有米飯可以吃,我們沒有製造車子但是卻有車子可以坐,所以我們就是感恩,感謝凡塵樣樣都讓我們便利,所以我們也要幫助人家,盡我們的能力,能力許可之下幫助人家,這樣來過生就會過的很如意很有意義,我們也不會造業也不會受苦、不會每況愈下。假如我們做的不好,一定會把我們推到非洲出生。假如我們已經轉世到肯亞、衣索比亞的話,各位前賢可以想像三餐都沒得吃,會怎麼樣?(會飛),會飛啊?那才飛不起來,因為到垃圾桶撿東西吃,垃圾桶的東西一樣也都是地上生長的,所以飛不起來,沒辦法飛。

   各位要了解,到凡塵來我們身心是正報,我們的環境是依報。正報身心健全就是我們對五倫八德沒有虧欠;依報能夠富裕充足表示我們都有行善,那個善使我們能夠有那個福可以享。要了解都有因果在,我們要多付出,多付出就能夠越過貧窮。梵文檀越,檀就是布施,越就是越過貧窮,只要你布施你就越過貧窮。所以後學想到日本那兩個姊妹餓死,就是她們都不布施,很吝嗇,一毛錢打二十四個結,她父親有錢又有地,怎麼都不行善呢。我們也可以了解社會現象,愈有錢的人愈吝嗇,沒錢的人就很慷慨。金錢不多的人很慷慨,錢一多了的人就要累積要當守財奴。要了解,有錢不會時時刻刻有錢,不是說都固定有錢就是有錢,都是溢來溢去,都是流通的,那我們就好好把它運用,在凡塵的時候就記得「一定要注意我們周遭的事物,看看我們有什麼可以利用,可以幫助眾生」,這樣對我們幫助很大。

   各位能夠坐在這邊追求最上乘佛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喔!能夠坐得住很不簡單,凳子底下都沒有針才坐得住;若是有針,扎一扎聽一、兩次就不來了。要了解我們都有那個根器,要行善累積善,使善又生根,善根又成熟,這樣才有辦法接近上乘佛法,才有辦法有很多的同好同行一起來修,互相鼓勵互相提攜,有沒有啊?(有),這個說了要做喔,不可以隨便亂講話,講一講讓人家回去難過好幾天,把那個情緒平復之後,再來又聽到你講這些話,心火又上來,有沒有啊?講的人是沒心,聽的人是有意。所以話出口很簡單,可是要知道,話很快就講出來就表示你沒有慎言(謹慎的說話),沒有謹慎的說話就會把我們的福德用完。所以你看現在的人講話都很簡單,一些福都不見了,那就是被那些講的話吃掉了(講的話把我們的福吃掉了),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就是講出來的話要很謹慎,我們講出來我們自己要做,做到了再講,做不到就不要講,不要講出來讓人家吵架。所以身口意中的兩舌造罪最大,兩舌就是對一邊講一種話,對另一邊又講另外一種話,讓他們兩人吵架,那個叫兩舌,罪過是最大,我們不要造那個業,在凡塵造業是很容易,受起苦來是誰在受苦?是自作自受喔,我們自己造自己要去受。

   假如我們已經做的很不理想,已經轉世到畜生道的時候,畜生道能夠辨別這些嘛?已經沒辦法辨別了,過得好、過得不好畜生知道嘛?(不知道),完全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已經淪落到畜生道去,在三惡道裡面還是最輕的。所以後學在想日本那兩位姊妹,他們到哪個道去?(餓鬼道),嗯,就到餓鬼道去,她在凡塵餓的機會已經太多了,餓到使她瘦成那個樣子,一百五十八公分竟然只有三十公斤,一百四十七公分有三十七公斤,都是很輕,那就是一直餓一直餓,餓了很久所以體重一直減下來。跟我們現在看到很胖的一比起來,胖的大概約三個人了,最少都有九十公斤,九十公斤現在社會上現在蠻多的,剛好是日本六十三歲的姊姊,六十一歲的妹妹,六十一歲的妹妹比較高比較瘦,後學為什麼會記得她們的身高?因為後學就是一五八,後學就是六十公斤,她三十公斤,剛好是後學的一半,所以很好記。所以在看報紙報導時候,不會詳細的記下來,那是在大阪府豐中市,很可憐活活餓死,又到三惡道去,可見她們在生活之中不會處理生活。所以我們在凡塵後學都鼓勵「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一定要會處理,事情處理過了,全部都拋開,要會處理,不然那麼多的財產、土地,可以安排自己的下半生過的很好,不會日子過到竟然餓死(二十年而已)。所以我們在凡塵一切都虛幻不實。

   四有章,我們才講到「大道廢,有仁義」竟然也講一個小時,很快喔,時間過的很快,要真的進入、真的實際要進入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要進入一定要心清,心要清就是「心不能有物、心不能有事」,各位一定要記得,後學都再三強調,我們心裡面不能有事情、不能有東西,因為我們很容易、習慣性,很容易把事情、很容易把形相都往心上擱,我們什麼時候心都沒有事、心都沒有物?睡覺的時候?連睡覺的時候都有,睡覺的時候心有沒有物?心有沒有事?各位躺下去的時候,心有什麼東西在?一定是翻來覆去,這下子又促成我們回想了,我躺著是在做什麼?往後各位要了解,躺下去就是萬緣放下,單一,萬緣放下,一躺到床上萬緣都放下,這樣很快就睡著了,明天起來精神很好。各位可以試驗,假如你躺下去一直胡思亂想,明天起來頭腦很痛;那你一躺下什麼都不想,睡著了,明天起來很清爽。自己都可以馬上感受,有沒有試驗過?(有),效果如何?很實際的呈現,很實際的讓你體會胡思亂想是什麼樣的後果,全部都不想是什麼樣的情形,都可以馬上體驗出來。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把道整個融入,融入在我們生活裡面,不用再找時間、不用再找地點,時時刻刻都在修道,時時刻刻都使自己的心清淨,使自己的佛性光明,這樣絕對是對的,不要等到以後,我們在凡塵已經都住在真理世界。所以大道廢,有仁義,講仁義的時候,大道已經沒有了,要了解,大道就是我們的良知良能(也就是直心),直心在生活之中都會呈現,我們遇到事情的第一個就叫直心,這個直心的時間就看我們的修持,假如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啟發佛性,直心的時間會比較久;假如我們很投入凡塵,對凡塵的這些現象很在意,那直心的時間大概還不到一秒就已經變成識心了,很短;那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培養佛性時候,直心就會比較久,直心可以呈現比較長的時間,都是在直心的狀態,直心就是道場,道就是佛性本體,直心就是佛性本體的場所。所以我們要把整個佛性都呈現在我們生活之中,很親切的整個呈現,這樣我們對道的修持,信心就愈來愈強,就絕對會達到的,對凡塵事就會愈來愈淡薄看淡,不會那麼在意,煩惱也會減少,人際關係也會改善。

   一年四個月了,各位人際關係有沒有改善了?(有),看到人都還是從廁所出來嘛?(不會),不會了,要了解,人與人之間都是會互相影響,假如我們臉色不好,那別人對我們一樣,也不會有好臉色;假如我們都是噓寒問暖都是會關心人家,那別人也一樣,也會回過頭來關心我們,這樣的生活就很有意思。不然我們想想,年歲大了都在家裡也沒人要理我們,會怎樣?(孤單),會孤單,我們希望達到那個現象嘛?(不希望),不希望,最起碼最少也要有些三五好友,能夠聚在一起,互相能夠噓寒問暖,那樣才過的有意思,所以在日常生活就要培養,多付出自然就有回饋。那我們都不要付出,誰要管你,是不是這樣?(是),一定要從本身做起,這個道就是從本身做起,我們不要使大道廢,廢了以後直心不見了,直心不見深心也沒有,大悲心更不用說。我們直心培養了,有了,深心就有,深心有了,大悲心(大乘的心)就會呈現,愈來就愈理想,可以回歸到我們本位。

   我們在唱善歌的時候,不是有三個願望嘛?還記得哪三個?就是要救渡眾生都回到理天,要大同世界,那都是很理想,要我們真正落實在生活確實去做,不是很困難,那個不是唱高調,是可以做到的,可以做而且是很容易就可以做,看我們有沒有心,重點都是在心,所以「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沾乾洞庭湖」,把洞庭湖的水當成墨水來寫,寫出來的文字裡面沒有道,一定要在心意(我們的心),從心出發,我們的心一定是要直心(就是要真心)。

   各位前賢,現在真心跟識心分得出來嘛?(分得出來),識心就是我們六根對六塵產生的那個叫識心,識心變化無常一直在生滅,所以我們不要用,知道就好,之道了我們有識心,在日常應對之中去用,用了就把它擱開放開了,放開以後叫做攝用歸體,那些識心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你放開了它又歸到本體回來。假如我們不放開,我們住在那個功能作用,這樣住相我們就煩惱,就起惑造業(迷惑了造了業要受苦了),了解意思嘛?(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的作為,我們就是可以做到攝用歸體(收攝我們佛性功能的作用,回歸到佛性本體),就是把所有的功能作用拋開(我們已經做出去了就好,就把它放下,就是不管它了),全部都不管了,它就又歸到本體回來。不是說我們不管它了,它就不見了,不管它是「功能作用已經到這個地方為止了」,再下去你再追就沒有了,結果沒有了,那現在我們都不管它的時候,它的所有功能作用消失了,已經盡到它應該要盡到的,以後又回到佛性本體回來。這個是我們在凡塵的事情上面比較不容易體會,可是在修道方面來說,就了解原來攝用歸體就是不能住在作用上面。我們凡人大部分就是會住在功能作用上面,我們都住得很牢,我們都會都不知不覺就住在功能作用,一住在功能作用就沒有攝用歸體,又沒有回到本體回來,所以以後要用就不見了。

   後學以前都用我們買東西作比喻,錢就是體,買就是用,我們拿錢去買東西,買了以後錢又可以拿回來嘛?(不可以),東西買了以後錢就給人家了,東西買了以後錢給人家就完成交易了,你的錢給人家了就不要再管錢會如何,完全都去掉了,去掉以後我們又回到本體回來,我們所有佛性本體又圓滿了,了解嘛?(了解),因為這跟我們凡塵在用的不一樣,我們凡塵會說出去已經就出去了,怎麼會說出去不見了叫做回來本體。要了解,我們一住相以後就有牽纏罣礙,有牽纏罣礙就有煩惱,有煩惱以後我們佛性本體已經不完全了,已經有缺欠,這樣知道嘛!在我們所有的這些已經出去的就讓它出去,牽纏罣礙都沒了都切斷了,整個本體又恢復到完全。因為這個觀念蠻不容易建立,以往都只有講攝用歸體,沒有詳細講怎麼樣來攝用歸體,現在因為我們都實際在生活之中體驗我們佛性(不生不滅的本體),所以一定要讓我們的本體時時刻刻都能夠完全圓滿。活菩薩的靈就是全靈,我們呢?殘靈(殘缺不全),為什麼我們殘缺不全?就是因為我們牽纏罣礙,我們有住相、有凡塵所有一切障礙,所以變殘缺不全。我們把這些牽纏罣礙都去掉,我們就可以回到全靈,靈一全了,圓滿了,收圓(收到整個都圓滿),假如我們有牽纏罣礙能夠圓滿嘛?(不行),就沒辦法,一定會有阻塞,一阻塞沒有圓滿,我們靈就不能全靈。了解嘛?愈回答愈小聲。

   各位要了解,真理就是要薰習,各位就可以回想,我們還沒研究之前,完全都沒辦法去接受,現在研究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接受了,真的就是有,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而且很親切跟我在一起,都可以體會出來,確實的,就是這個在成佛的,已經被我找到了,老前人一直講摸著根的成仙作佛,摸不著根的瞎修行。假如我們沒有找到這個,是不是瞎修行?(是),沒有摸著根,那在修什麼?不知道,會不會成佛?會,怎麼成?希望,是希望,不能說不知道,是希望能成佛。

   希望跟我們有信心是不一樣,我們從內心產生可以,時間早晚,一定可以成佛,那個是多重要很重要的事,一定從內心培養自己有那種真正的可以,時間早晚,一定要從薰習真理著手,對真理已經透徹了,然後能夠融入我們真正的行持,知要行,知行合一,知道了要做,做了以後效果才出來,沒有做的話,後學就講一定沒有辦法體會「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的快樂,這個一定要去做,做了以後你會體會真的很快樂。好像在引誘喔?是真的喔,假如沒有做講不出來,就是因為實際有做,才會說「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你會時時刻刻都在很高興的狀態之下生活,真的就是在真理世界,已經都沒有對待,很愉悅的很快樂的,想不想追求啊?(想),想就要努力,努力在生活之中呈現,不用再找地點、不用再找時間,什麼狀態之下都是在修道,什麼樣的狀態之下我們都做到「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樣就已經是了,就可以活在當下,一念萬年、萬年一念,萬年也在我們現前的這一念之中,就已經很理想了,我們一定要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不要使這個大道廢,講仁講義,可是在我們現在社會來講,講仁義已經不錯了,那個人若是有仁義是不是就很值得稱讚了?(對)。我們看儒家的思想,孔老夫子的仁跟老子的道是一樣,老子講道、孔老夫子講仁,仁在孔老夫子心目中是最高的,我要求仁,仁就很近,已經來了,不會很遠,所以孔老夫子不輕易的把仁許配給一個人,那問什麼人有達到仁?孔老夫子都說沒有,孔老夫子都說他有仁的一個角度而已,沒有全部。所以孔老夫子對仁看得很高,跟老子講仁又不一樣。老子對仁,是大道廢以後才有,不像孔老夫子把仁推到最高。我們在看的時候就了解,聖人是立言不同(講出來的話不一樣),意思上孔老夫子的仁跟老子的道是一樣的、相同的、沒有分別的。 不能說孔老夫子這樣講就比老子差,不是這樣,聖人都是一樣的,聖人的道都是相同,講出來的教化內容有點不一樣,我們要去了解它的背景,它對這方面的評價、期許都不一樣,我們了解以後,原來孔老夫子連對天地之間的暴風,下大雨(劇雨)都很尊敬,我們什麼時候對天地的表現尊敬過,我們有沒有對天地的表現尊敬?後學看到「啊~孔老夫子怎麼…天在生氣了,下大雨刮大風」,對天地的變化都很尊敬,所以對物、對事、對人,假如我們殘缺不全,孔老夫子也不會瞧不起,一樣尊敬,在論語裡面都有記載,孔老夫子對這些都很尊敬;當老了,斑白者(就是頭髮都白了),孔老夫子鼓勵不要讓他負重在道路(就是在路上行走不要讓他揹的很重,壓的很痛苦,年輕人應該要去幫他的忙),是不是將心比心?所以孔老夫子都從這些微細的地方動作,我們可以體會聖人的心,真的都是表現老安少懷,能夠世界大同,沒有那種分別心。

   像我們現在的社會因為國與國之間都互相在貿易糾紛,所以形成很多災難,澳洲淹大水、巴西土石流,美國四十九州下雪(美國有五十州,只有一州不下雪),所以整個世界都是呈現災難的景象,我們就會考慮到因為有這些災難,收成少了,但是我們人還是這麼多也一樣要吃,那吃的東西以後就變成會搶,就會發生問題,所以都是從災難的現象,可以聯想到以後,澳洲的物價已經漲兩成,美國四十九州下雪,能源消耗又增多,所以石油又會漲價,石油漲價影不影響到我們?(影響),都會影響,所以現在群居社會,互相之間都會影響,假如他們都是好天氣沒有下大雪,能源消耗就不會那麼大;現在下雪又冷為了要取暖,就要用這些石油、能源來取暖,就會消耗掉,消耗掉以後就變少,變少了以後我們要使用就不足,能源不足則價錢就高,價錢高我們負擔就重,你看這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跟我們現在台灣生育率是最低,一直生一直少,老年者愈多,小孩愈少,那會怎麼樣?年長者當然一直老,又不會變年輕,勞動力就愈來愈少,現在這些年輕人負擔這些年長者,年長者要有老人年金,要給年長者吃、生活,這些年輕人的負擔就愈來愈重,很多人就愈來愈不敢生,又是惡性循環。要了解,這個社會現象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們在凡塵最重要,後學是說「修道」。能夠脫離苦海的話,就不會受到這些影響。我們最大的就是修證以後來扶持這整個大地的穩定,要了解,有些像地理頻道報導,太空之中的隕星,就是整個行星掉落而撞到我們地球的有很多,但是都被我們大氣層磨掉了,就沒有直接物體掉落在我們地球上面,可是最近都有東西直接掉落在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像在床上睡覺東西就直接掉落到床上,結果人變成殘廢,所以倒還蠻大的。所以科學家研究就講,往後只會多不會少,隕落的行星都會一直衝擊地球。像我們現在天氣的變化形成,冷的很冷,熱的很熱,兩極化,不很理想。要了解,修證的這些活菩薩都會護持,保護使眾生安居樂業,所以使我們地球穩定,不要整個行星掉落,整個掉落就都死掉了,世界末日,所以很恐怖,說五月二十一日,現在是一月十五日,剩沒多久喔,那有的人說2012年,那2012年也剩沒多久,眼看災難一直頻傳,要趕快修,不然我們都躲不過,災難一降臨,不管好人壞人全部都遭殃,我們就要趕快修到恢復佛性的光明,一恢復到佛性光明,回歸本位,可千百億化身,那時候我們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來護持整個地球的平穩,讓眾生都能夠住在上面安居樂業,現在已經有很多修證者在做這個事,我們都不知不覺。

   我們講到有仁義,一個小時才講六個字,不過我們對修道倒是比較有實際的體驗,因為不專門注重在理論,我們要注重理論跟實際配合,就是實際能夠修能夠成就,從理論做根據,就是有根據然後有實修可以呈現我們最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們在凡塵要發揮仁義禮智,這四有(四個有)都要讓它揮發,然後我們信居中統四端(仁義禮智)然後兼萬善。各位要相信什麼?剛講過要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信居中,相信自己很重要的,「自己就是佛」,這個觀點一定要強烈的建立。

   各位前賢「自己就是佛」有什麼差別?就不會求人了。求人苦不苦?(苦),求人很苦,求自己不會了。所以我們相信「自己就是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只要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都可以獨立完成,自己會很高興,可以克服萬難,這樣生活就愈來愈理想,我們活的價值就會愈呈現;若是我們每樣都要人家服務,那我們活在世間要做什麼?變成人渣。活在世間沒用了就變成人渣,精油都已經提煉出,剩下那些渣質都是沒用的。我們不要做那個,一定要做對人類都有貢獻的,讓人能夠紀念的,不要讓人指指點點。所以大道廢有仁義,雖然現在的社會不是很理想,可是畢竟講仁義還是受人歡迎的。

智慧出,有大偽

   這裡的智慧是指聰明,不是般若妙智慧,要是指般若妙智慧就好了,般若妙智慧是直接從佛性發揮出來,都是正面的,對人有幫助的。聰明我們就反被聰明誤,聰明的人不肯吃虧,不肯吃虧就是要佔人便宜。要了解,你時時刻刻都要佔人便宜,我們本身站不住腳,我們自己本身已經站不住腳了,都要靠別人的好處才可以生活,這樣的話,我們本身的浩然正氣都不見了,所以聰明的人就缺少浩然正氣,笨笨的人才有。

   所以後學就講我們喜歡吃虧的話,雖然被人看起來是比較笨,但是在真理來講是守本分,守著本分不肯佔人便宜,所以看起來笨笨的。笨笨的就無虧於天地,天地之間俯仰無愧,我們要俯仰無愧很不容易,我們都有愧待天地,天生地養,我們用什麼回報?都沒有,所以我們有愧,我們是應該慚愧。天生地養,天地給我這麼多東西,我都沒有回饋天地,所以要感到慚愧;我們能夠感到慚愧,我們就不會自大自滿,就不會驕傲,就不會想佔人便宜,就不用會用聰明、用勾心鬥角、用負面的情緒來生活。我們回顧一下社會現象,是不是充斥著這些?不對的都是別人,對的都是自己,真的是這樣嘛?不對的都不是我,所以是很不理想的現象。

   要了解,不是我們自己認為怎麼樣就怎麼樣,還要經過真理的評斷,真理是不會變的,我們人是千變萬化,時時刻刻都在變,會變好會變壞,都會變,所以人不值得我們去推崇,我們所推崇就是天地、就是大道,就是真正體現大道的人,這個人才值得推崇,把整個大道都能夠體會呈現在凡塵,讓凡人得到利益,讓人能夠學習,讓人有好方法可以成就,所以在凡塵我們要守著本分,我們人的本分就是要代天來宣化。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講話有沒有代天宣化?一回想了以後:「啊~沒有咧,每天講話都是為了自己」,對不對?這個叫心虛。

   各位前賢,「心虛」跟「虛心」一不一樣?(不一樣),差在哪裡?「心虛」是我們沒有去體現真理,沒有做對的事,感到心裡面不安。「虛心」就是容量大,心的容量很大,可以接受所有人的一切,不好的都可以接受,那個叫虛心。所以我們要虛心,不要心虛。不要心虛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去做,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整個體現,把大道都體現出來在我們所有的行為、在我們言談之中,有時候雖然是沒有說話,可是用身體可以做出來。人與人之間都會互相模仿,人會模仿,我們做好,別人也會做好。所以後學就想,以前在當兵的時候,因為當兵時候大家都出操,操的很厲害肚子就很餓,吃飯時候就會搶菜搶飯,第一次盛飯時候就要裝一點點,第二次盛飯就要裝的滿滿,因為第三次就被吃光了。你若第一次盛飯裝的滿滿,等到你這碗吃完要再去盛第二碗飯,已經沒有飯了,所以大家都在思索怎樣才能吃得多,都會這樣搶飯搶菜。那菜也一樣,一桌坐十個人,只要有一個人在搶菜,那整桌十個人都會互相搶菜,差不多吃一碗菜就沒了,第二碗、第三碗就變成僅吃白飯而已,這個叫有樣學樣。後學遇到有一個人,可以感化其他九個人,大家在搶飯搶菜,他都不搶,他飯就慢慢吃且菜都不夾,就這樣,連續這樣幾餐幾天下來,整桌九個人沒有人敢搶了,你看一個人就可以影響到九個人,他都慢慢的吃白飯,菜都不夾,一餐兩餐三餐、一天兩天三天…都這樣,你九個人敢在搶嘛?敢不敢?(不敢),不敢搶了,最後變成怎樣?這桌的人都吃飽了,菜都還剩下很多,卻變成別桌的人來搶菜(哈~)。

   所以就了解,人與人之間都是互動,你只要能夠堅持你自己的理念,你就可以影響到別人,本來九個人心態就想:「看到你在搶我就跟你搶,我會搶輸你嘛」,都是這種心態,可是那個人就不一樣,他就慢慢吃飯,也不搶飯也不搶吃菜,就讓人去搶,這樣連續幾天下來,我們整個都改變,所以給後學感受很深。

   所以後學說,人,只要你有好的行為、有壞的行為,人家都會學都會效法。我們要想怎麼樣讓人能夠學到好的,禮讓禮讓,講的很容易,真正實際做容不容易?是有一點困難,但是可以做到,就是自己要有那個認識、自己要有那個堅持。這又牽涉到人活著的價值,都是在跟人家搶著吃,人有價值嘛?沒有價值;但是他能夠禮讓,你們喜歡搶就都讓給你們吃,人有沒有價值?(有),就有價值。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就是要去體會這些日常很容易做的、影響別人的、好的,都把它呈現,這樣就實際在行道,不是又另外用什麼方法來行,不是的,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做了。我們互相勉勵,因為都很難得一起研究最上乘佛法,這個上不上乘?(上乘),這個很上乘,都是讓我們走入有價值的人生,這個人生這一生很有價值,過的會很如意。

   所以智慧出「有大偽,有智慧有聰明了,就一切都是作假。所以在凡塵我們還是要聰明一點,人家在講話我們不要一下子就相信,他講的話很多都是假的騙人的,我們若是很聽話就會被騙走,尤其現在詐騙集團很多,你若是很聽話就被騙走了,錢變成別人的,辛辛苦苦累積的財產累積的錢被人家騙走了,雖然因果是有,可是都以後的事,現在錢被騙走了就沒得用。所以凡塵生活之中,防人之心不可無,等到你跟他已經熟了以後,你要相信他的為人也要一段時間,觀察他的言行,這需要我們的智慧,所以在凡塵一切,你久了…,後學都講只要你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你靜下心來,他在動什麼念你會知道,他的心正不正、有沒有想歪,你會知道,奧不奧妙?很奧妙喔。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靜下心來時候靈很清,靈很清的時候,邪不勝正,邪就是邪,邪氣你會馬上感應到;若是很有正義的,維護社會正氣的人,你也會感應感受出來。所以要培養自己有那種認識的能力,認識能力有了,我們就可以推廣,把整個大道推廣到很理想。在凡塵要了解,面面要俱到。剩下十幾分給大家發問,留下的明年再來。

剩下約15分,發問問題

   問】:兩個禮拜前回到台灣參加壇主講師班,在一個旅上要到台南的時候,經過桃園一個佛堂,下車時突然衝來一隻狗不停的對後學狂吠,齜牙裂嘴非常凶悍,措手不及,突然想起劉講師所教流浪狗試驗,後學站住不動臨場的對狗說:「嘿,不可以這樣」,結果這隻狗當然沒有像見到大德者低頭搖尾巴,而是兩腿夾著尾巴跑到廁所裡面去,女兒看我對話,問後學這隻兇狗尖銳的牙齒都露出要咬人,為什麼突然害怕跑開,後學也不明白,剛剛沒有吹狗螺,問劉講師這是怎麼回事?

劉講師:所以我們講說心不要慌,心慌佛性不在啦!那你心定了佛性在,佛性在我們有有在修道的行列之中,所以他有某一方面的付出,所以那個呈現完全都不一樣的那一個現象出來。那個狗正在狂吠的時候很兇惡,你經過跟牠正面相對了以後,牠那個整個兇惡都不見了牠會感到害怕。那個狗感到害怕就會趕快離開,所以他那面對事情就已經呈現他修持的功效,這個是很理想

  】:劉講師有提到明心見性有深淺程度,可否加以解釋?

劉講師:因為我們要知道說這個對凡塵的心要了解,我們只是對識心就是生滅的心,對那個生滅的心要去了解,了解它整個過程,並沒有要求說明心要明到我們的真心,就是要到達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本體,那個真心。並沒有一開始就要求到這麼高的程度,所以先了解我們日常在用,那日常在用的心就非常多啦!都是我們六根對六塵,根塵相對然後產生的,那麼產生的心裏面也有非常真的,那個真心。就像男女之中看對眼戀愛了那個心非常真,為他生,為他死都願意,那個是假的嗎?是真的喔!可是那個真的建築在識心上面,它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不是像我們佛性的真心,佛性的真心是不生不滅不會變的。

    所以要瞭解說我們凡塵用的,我真心在說是真的啦!對你很好,那個是假嗎?絕對是真,可是這個真的背後建築在識心上面,會隨著環境變化然後跟著變化。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沒有一下子到佛性本體的真心啦!先對凡塵的心先了解,那凡塵的心先了解我們在應對的時候我們就會綽綽有餘。真心,我現在知道真心,當下沒錯是真心,可是不敢保證往後你也是這樣,對不對?所以往後他心變了我們不會難過,為什麼?事先就知道。那個環境變遷你的心就會跟著變遷,那個是自然而然,不了解真理會這個樣子。可是我們應對凡塵的時候,真的有那一種非常真的狀態會出現,!我真心的對你那個不是講假的,是真的。可是是那個時候,那個時後可以瞭解說是真的,不過過腳身以後(台語)就不知道,先對凡塵的事先知道說凡塵應用的這個時候也有假,也有一開始就用假的,用那個勾心鬥角的方式都用假的跟你講,可是有的他是用真的,可是他的真就是建築在識心上面。在那個我們認識根塵相對上面。

   所以我們要了解明心見性就要了解整個輪廓,對識心部分,對佛性真心部分,全部都了解,了解以後我們才可以深入,才不會說那時候的心是這樣,怎麼現在的心會這樣?我們會不能接受,那了解以後接受就很容易。所以說有深、有淺,那我們是希望說整個輪廓都了解,當然需要時間啦!也需要自己去體會,才不會說凡人在跟我們交接的時候,他是真心對我們,我們卻無動於衷,那樣也不好對不對?那一個環境逼出來的對我們是真正的利益我們,可是我們都不領情那樣就不太好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凡人很難了解說不生不滅的真心,那個沒有研究性理心法沒有辦法知道。

   那沒有辦法知道我們不能苛求,不能苛求說他們真心待我,不能那個樣子,只有說他當下那個情形真的是沒有騙我們,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是這個樣子的。

   】:性德圓滿是怎樣的呈現出來?

劉講師:我們要知道那個性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性。然後心跟身,性、心、身我們把他列成真、善、美。性就是真, 就是善,身就是美。真善美這樣合起來就是「德」性德。所以我們要知道性本身祂不會變化是千真萬確,是屬於真,然後我們的心是從本體發揮,祂是純善無惡,沒有惡所以真善,然後發揮到我們的身由身來表現,因為都是直接率性而為,所以叫美,真善美。整個性德都呈現,要我們性德整個呈現就是要這樣,認識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從本體發揮出來到我們的真心,那個都是純善沒有惡的,純善無惡。然後發揮到行為,因為率性了所以也沒有不好的,對人都沒有負面的,所以屬於美,真善美,性德。

劉講師問:你怎麼會問這個呢?

前賢回答:金剛經裡面有說性德圓滿。

劉講師:!我們能夠呈現這樣行為就已經圓滿。

  】:那跟孔子與天呼應,孔子也算性德圓滿?

劉講師:因為孔老夫子都推廣大同世界老安少懷,就是老有所安然後壯有所用然後幼有所懷,就是有人照顧這一種大同世界,它就是本身有那一種認識,能夠認識要怎麼樣到達這一種狀態,所以要怎麼樣來做?孔老夫子一生之中致力來推廣理想的大同世界。所以就能夠性德圓滿呈現,所以到現在祂的後代子孫已經七十幾代,我們都還很尊敬,那個叫德,德配天地跟天地相配,很不容易啦!我們瞭解說現代的人一代都沒辦法維持,一代的名聲都沒有辦法維持還不用說到七十幾代,所以那個很不容易。

   】:劉講師好,上個禮拜後學聽一位講師講課,他講氣天神以後會加入三惡道,這樣是不是對的?

劉講師:好請坐,因為我們要了解到六道輪迴它都沒有固定啦!所以我們在凡塵善良的人會變惡鬼,善人變惡鬼,有沒有聽過?(沒有)沒有聽過,為什麼會善人變惡鬼?因為在凡塵他很善良都被人家欺負,因為人家都知道他很善良不會生氣,不會反撲啦!都一直欺負他,所以他善良一死掉以後他一回顧他的人生很生氣,就變成惡的鬼,想報復啦!所以這個叫相對,相對,不固定化啦!不是說善良的人就變成善良的鬼,不是那個樣子,人會不會變?()都會變。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講說氣天神仙會變三惡道?那個就是在講因為釋迦牟尼佛也有講過,說你去享天福,那個氣天神仙他就是天福啦!有那個天福可以享,可是享天福的時候他都是受人朝拜所以高高在上,會變成自大驕傲,所以佛在講你在想天福的時候,享受人家的朝拜把你那一種驕傲的心都培養出來,那我們要知道驕傲就是慢,我慢,所以這個我慢累積,累積很多了以後就是眼光很高就是天上飛的啦!後學不是時常講你大驕傲就是要當大候鳥,小驕傲就是當麻雀,所以他很驕傲時候等他天福享盡了,就是他享天福所造的業就直接落入三惡道。當畜牲,當天上飛的鳥是不是畜生道?就變成畜生道已經落在三惡道裡面,所以要了解是他自己造成的,自己在享天福時候所造成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就鼓勵說凡人社會上的人士,在凡塵的時候就是要行十善就能夠享天福,可是你已經進入修道的軌道,釋迦牟尼佛就不這樣鼓勵,祂說你要直接超出三界不要在天道裡面輪迴,因為在天道的時候能夠有清醒的頭腦,又很謙虛又能夠繼續修畢竟不容易,因為外在的環境大家恭恭敬敬,你自然而然就產生不可一世,就是驕傲、就是我慢。我慢一產生業因就形成了,業因享盡沒有人道機會直接落入三惡道,那個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曾經告誡所有修道者就不要有那個驕傲的心。不要自大、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我們很容易啦!很容易自己了不起,所以佛就告誡不要進入天道,享福以後又走入六道輪迴。是有,是確實的。有疑必問那個疑沒有打開就是結,有結()就修不成道。

  】:請問那個佛教在講加持灌頂是怎麼回事?

劉講師:好請坐,那個佛教在講加持灌頂那個是希望藉著別人的神力,來幫助我們,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說某某人他的修持上的成就,那成就我們都會誦經迴向嘛!迴向給眾生有沒有?那一個跟那個加持灌頂是一樣的意思。就是把他的功德給我們這樣,然後我們接收他的那個,自己修持不夠去接收別人的,這樣了解意思嗎?喔來接收別人的比較快,自己來修比較慢那個都有一點那個心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還是本身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個都不用在意啦!那個加持灌頂比較著重在名相,著重在名相沒有什麼作用啦!對我們作用幫助都不大,實際上作用不大,心理作用大。好了下課。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a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2274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