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30 22:35:15瀏覽1179|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22片_台南同義宮_99/04/03__永嘉大師證道歌(七)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我們今天又講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次講到「修行恐落斷常坑」。 永嘉大師講「不是山僧逞人我」就是:不是在分別你我他,而是為了我們修道不落入斷常(斷見、常見)坑,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很容易就進入斷見跟常見。斷見我們最容易了解就是一了百了,一了百了叫斷見;那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種「當人永遠都是當人,佛有佛的根基」,那個叫常見。凡塵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不要落入斷見、常見。因為凡塵一切都是無定(沒有固定),因為無定我們修道才有用,我們可以修證成佛,那凡人不修、做的不好,會落入三惡道,所以法無定法,沒有一定的。這邊永嘉大師怕我們落入斷常坑。 上個禮拜我們有講到:努力渡化眾生是什麼見?(常見),對,就是常見。那我們都不去渡眾生是什麼見?(斷見),對!那要怎麼樣不落入斷、常見?就是我們渡化眾生,沒有一個眾生是我渡的,我們努力去渡,可是都不住功德相。因為眾生都是自己發心、自己來修道,那個才是主要原因。那我們渡化眾生是眾生的增上緣(增加向上的因緣),所以並不是我們渡化。眾生不修,不要說我們,連佛都沒有辦法。所以我們要發心來修道,才是最重要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自己本身就是要發心,要自己有堅定的心:「我可以成佛!」,各位前賢有了沒有?(有),都不錯,這表示對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有把握,已經可以摸到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可以體會了、可以領悟了,所以對成佛就有絕對的信心,而且是從自己的心裡產生,不是希望,而是真正的可以,早晚而已,一定可以成佛,所以我們大家互相勉勵。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非不非是不是,因為凡塵有很多不能執著文字,一執著文字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進入兩邊。像我們佛性本體,說祂確實存在,可是沒有形相,這個有一點矛盾,既然確實存在就要有所證據,那我們的佛性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著,就是讓我們有一點很不容易去體會,那用文字來描繪佛性的時候,很容易落入「非不非是不是」那一種狀態之下,那我們假如對佛性沒有確實的認識,就會被文字障礙,就變成我們理解領悟的程度就會不同,那只要差一點點,差之毫釐(一毫一釐是非常的小),繆千里(就會失千之里),好像我們出發的時候只有差一點點,可是愈走就愈偏,就相差愈多。 所以在開始的時候絕對不要有誤差,尤其我們現在等於是起步的時候,那起步後學都鼓勵各位實際做,那實際做一定會有問題呈現,那問題呈現自己沒有辦法決定,一定要問,所以後學很高興各位前賢都能夠做、也能夠問。說:「萬緣放下一念守玄」?這個一問了以後,後學就知道說,這個已經有一點貪心,想萬緣放下、又想一念守玄,這樣它是兩個法門。萬緣放下是一個法門,一念守玄又是另外一個法門。那這個(萬緣放下、一念守玄)裡面的差別,「一念守玄」就是表示我們的妄心多、雜念多,要先守玄,那守玄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佛性的功能作用使我們可以來做摒除雜念、妄想的這一種方法。妄想、雜念不容易去除掉,我們可以用一念守玄,只要我們一念守玄了,妄想、雜念都消失了。 可是我們要真正的進入很細膩的地方,各位一定要了解到,妄想是我們用力去想,只要不用力想,妄想就可以去掉,這個妄想容易。雜念就是我們不想,它自己跑來,這個是我們六道輪迴養成的習慣性,那我們對付雜念一定要觀照:「就是有雜念來,不要跟它對立,我們就看它、看這那個念,因為我們看著念的時候,那個念馬上就會停止、就會消失」。那我們開始做的時候,雜念來的力道會很強,然後次數會很密集,那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功夫,不要跟它對立,只要看住它就好,雜念來了看住它,它就消失。就好像我們在家裡看家,小偷來了,小偷在門口探頭,進來看到主人在家,小偷就離開了。可是小偷一直想要得到東西,又來看了,然後我們主人又在看家,就不要離開。因為我們有時候恆心毅力都不夠,才做了一下下,就說我有做了,就放下,這樣沒有功效。所以各位一定要繼續看我們的雜念,雜念來了就看,它就消失;雜念來了又看,又消失;雜念又來了又看,又消失。 各位前賢要了解到,雖然雜念還一直來,可是雜念的力道已經變的比較弱,次數變的比較稀稀疏疏、沒有那麼密集,一直看一直看,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功夫,到後來雜念都消失,雜念沒有這樣觀照,雜念不會自然消失;一定在我們都沒有起心動念、都沒有狀態之下,雜念會冒出來,那只要我們觀照以後,雜念沒有了,沒有了我們妄想又不起,那我們的性就清淨,那我們心一清淨以後,就可以回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就很容易,我們要自己做這個功夫。各位有沒有做?還在聽得階段,沒關係先聽熟一點再做,才不會狀況連連!第一次萬緣放下睡著了,第二次萬緣放下雜念很多,第三次萬緣放下一念守玄,不是這樣嗎?所以就怕我們不做,不怕我們做錯,做錯趕快問,一定會有狀況發生。那我們聽熟了,知道怎麼做了,只要努力去做。 所以當我們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別的法門就不要做,做一個就好!當我們一念守玄的時候,別的法門也不要做,做一個一念守玄就好!當我們做耳根圓通,別的法門也不要做,做耳根圓通就好,就一個。要專一,專一才是道。 ※當我們在做萬緣放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認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什麼緣都不要去攀、不要攀緣,什麼來了也都不要管它,全部都放下,那麼這個時候,剩下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在我們來講就是一個「覺」,給我們的就是「覺」,那個「覺」我們要啟發祂,那個是本來面目。所以我們成佛就是這個「覺」,這個「覺」在成佛的,這個本來它就是佛,我們能夠把它修證就叫覺者,覺者就是佛,那我們現在只有覺,那個者還沒有,所以我們要先認識,認識以後要培養,我們假如能夠時時刻刻做萬緣放下,那麼等於這個時候,我們的「覺」不侷限在身上,祂會慢慢擴充,擴充到我們周遭,等於是我們做耳根圓通的功效,可是這個時候不要去管耳根圓通,你只要記得萬緣放下,記得我是在萬緣放下。 所以各位前賢,剛開始的時候要強烈的告訴自己:『萬緣放下、萬緣放下』,雖然是有為,可是無為要從這裡開始,你一直萬緣放下、萬緣放下,甚至連在睡覺你還在萬緣放下,很好睡的,明天起來精神很好,為什麼?因為沒有胡思亂想,一直都萬緣放下。所以已經使我們的心、性清淨,心性一清淨,我們的身理自然很舒服,所以只要我們肯做萬緣放下,就不會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睡不著,睡不著就是我們在想東想西,那就有煩惱,煩惱一產生,身體的能量都在消耗,明天起來頭會痛,身體會不舒服,那我們做這個萬緣放下,剛好把身體的能量都留在身上,所以摒除外緣,萬緣放下摒除外緣,心性清淨,連睡覺都在做,各位一定要做。這個有實際的功效,就是真正的可以讓我們得到實質的利益,很重要。所以非不非是不是,一定要搞清楚,是就是,非就是非,不能含混、不能混淆,一混淆的時候我們就做起來沒有信心,那我們很篤定的時候就有了,只要肯按照這樣,有恆心毅力,自然而然…,我們一般在講結聖胎,一般都把它引用到我們煉氣、運功的,說修到什麼程度可以結聖胎;各位前賢,那個聖胎可以成仙作佛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我們去認識祂、啟發祂,那個就是聖胎,我們已經熟悉祂了,已經可以掌握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整個輪廓,那個等於是出生了,那出生了以後(聖胎出生),已經出世了要如哺三年,三年如哺祂就自己會走路、自己會吃飯、自己會做事,慢慢就茁壯長大,那茁壯長大以後所有佛性的功能作用,五眼六通全部會俱備,我們不用求神通,做耳根圓通也不是在做神通。 可是各位前賢,因為是不是、非不非,我們說神通我們現在都有,各位有沒有到過高鐵台南站?台南火車站?(有),各位前賢我們的神通,一想到台南火車站,那個輪廓就出來了,有沒有通?(有),我們有去過就一定會有印象,我們現在一想、一念之間就馬上呈現,那個不是神通嗎?我去了又回來了,又坐在這裡了,很快啊,比什麼都快,比飛機還要快,所以我們都有(神通)。我們在凡塵所要努力追求的不是這個(神通),這個是佛性的功能作用,自然而然我們只要進入佛性本體,功能作用都會有,所以當我們能夠時時刻刻做萬緣放下,以往後學看歷代的禪宗祖師,他們做的功夫,像六祖就做十五年,歷代他們大概最快也要十二年,十二年就可以全部都具備,那我們現在做個一兩年、兩三年,最起碼我們的第六感都特別靈敏,今天發生什麼事、遇到什麼人,我們都事先會有徵兆,後學不鼓勵人家去追這個,可是它自然會呈現,你自然會知道,甚至於你今天要出門,天氣很好,佛性都會告訴你要帶傘要帶傘,你會告訴自己又不是頭殼壞掉,天氣這麼好要帶傘,可是你到中午下午,真的在淋雨了,那個時候就後悔,沒有聽佛性的話真的就吃虧。 有時候告訴你,這邊向左轉不要向右,向右邊一走了你會有災難,你會說騙人!你就偏偏走右邊,你就真的有災難。那個為什麼?就是你的佛性靈敏度增加,靈敏度一增加以後,有很多事是不可思議,遇到會有事先的徵兆。那個事先的徵兆,你看有一些動物天災地變,牠比我們早知道,那我們人是萬物之靈耶,為什麼比動物還不知不覺?有沒有感覺?(有),像有地震的時候,你看不是有很多動物一直在跑、集體的逃避災難,那我們為什麼不知道?就是我們用錯方向。 假如我們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都把所有的精神內縮,迴光返照,那我們全部的靈敏度一定比動物增加了很多倍,怎麼會不知道呢?一定會知道,合不合理?很合理的!那因為我們精神都外放,被現象引誘,現象把我們引誘了以後,我們佛性的本能,本來作用發揮不了功能,不知不覺,所以我們不知不覺叫無明,不知不覺叫無明。各位現在有沒有無明?不但有還很強耶,為什麼?因為起心動念就是無明,那我們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時時都在起心動念。 所以釋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薩的問題:「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不困難喔,就這樣喔! 『一切的如來』:所有的如來、成就的如來,我們也都是如來,可是我們還沒成就啊。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根本就要從因地,因地就是不生不滅的 真心,不要用生滅心,我們因地用生滅心來修,那果地就是生滅的果報,那生滅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那我們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來修道,那佛的果位不生不滅,就一致了,就可以達到。所以一切如來本起因地,因地很重要,一直強調,一定要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用這個真心來修道,才會成道。 『皆依』,就是依賴。依賴什麼?『圓照清淨覺相』。所以我們能夠圓照,就是我們萬緣都放下,然後產生出來的那個覺,祂已經在圓照(圓滿的照耀),清淨覺相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已經在圓照清淨覺相,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永斷無明』,永遠斷除無明。無明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我們把起心動念永遠都斷掉,沒有起心動念。 『方成佛道』,就可以永遠都成佛道。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就努力的訓練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要起心動念,只要我們起心動念了都叫無明,因為起心動念就是不覺,不覺才起念,那我們都沒有念,萬緣都放下那個叫正念,正念是從我佛性發揮正知正見,那正知正見是從佛性本體發揮,我們就是要用這個。正知正見我們換一個名詞叫做佛知佛見,佛的知見都是從佛性本體生發,我們也可以拿來處理生活上的細節,所以要訓練自己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樣的話我們就已經整個都在真理、都在我們覺性之中,就叫圓照清淨覺相。只有這樣而已,「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可以從凡夫地(就是如來因地),到已經成佛道是佛的果位,從凡夫地到佛中間的過程就是這樣,圓照清淨覺相。那我們沒有圓照清淨覺相,就落入六道輪迴。若落入六道輪迴要受苦,很苦,凡塵年歲愈大愈知道苦,吃苦愈多愈不想貪戀凡塵,年輕人有好奇心還想說凡塵很好玩,現在交通發達可以到世界各國去玩。 其實去玩很累的,我們要知道凡塵所有的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所呈現,所以認識真心重要,去玩那個不是很重要。我們整個佛性都了解,整個所有娑婆世界都已經可以掌握在手上,因為我們有起心動念才有山河大地、才有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世界我們才降生,因為降生在凡塵造了很多業,所以才有業果一直受苦,世界、眾生、業果就是引起我們六道輪迴的依報環境,那我們只要「不隨」,不隨著世界、不隨著眾生、不隨著業果,不隨著它們的話,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因:世界的因、眾生的因、業果的因,全部都不生,這樣就脫離苦海)。佛講出來是很簡單,那我們想一想,世界不隨、眾生不隨、業果不隨,做起來還真的不容易。我們隨不隨?我們都隨,人家在走我們跟著人家走,這個叫隨。不隨的話,心裡面就是要有主張,我們自己有自己的主見、對真理的認識:『凡塵所有現象都是因緣聚會才有,所以我並不隨著這個現象(我不隨著現象)』。假如我們對現象產生喜歡、產生討厭,那個叫隨。我不對這個現象產生喜歡、討厭,不產生喜歡討厭就沒有取捨,沒有取捨就不隨。懂了嗎?比較容易做了!最起碼要先知道,凡塵的現象或事情,都是因緣聚會才有這個現象,緣聚則生緣散就滅,所以現象是假的,要一直告訴自己現象是假的;事情也是一樣,因緣聚會事情才呈現,所以事情也是假的。 各位前賢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暴跳如雷現象出來?(有),那為什麼會暴跳如雷?就是危害到我們的權利,就會暴跳如雷。所以各位要了解,這個都是虛幻不實在,我們生來有把權利帶來嗎?我們生來有沒有把責任帶來?(沒有),沒有啊?我們有使命任務耶!我們不是有唱『心蓮』,我們在 老母身邊都有發愿,在 老母蓮前都有發愿,要生動美化這人間,我們都忘了,因為六萬年了,我們不是落入凡塵六萬年了,假如說六天前大概還可以回憶。那六萬年太久了,是不是太久了?都忘了,都忘了說沒有啊,我哪有在 老母蓮前發愿要渡化眾生。各位前賢,都有,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體,那渡化眾生是渡化我們性分之內的眾生,並不是去渡外人,不能把他認為是外人,那個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渡化眾生就是渡化自己。我們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眾生,然後把所有念頭都渡盡了,沒有念頭了,眾生都成佛了,這樣就很理想。 所以要告訴自己,起心動念一個眾生出來,又起心動念又一個眾生出來了,我們一天有幾次起心動念?數不清了已經沒辦法算了,不要算了,這個已經太多了。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呈現無明,所以要我們萬緣放下來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才有辦法圓照清淨覺相,清淨覺相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們能夠圓照,用這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圓照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是我們佛性本體,這個時候叫做證悟本性成佛,並不是很困難,只是我們有時候都不願意。 因為都講只羨鴛鴦不羨仙,所以要到達圓照清淨覺相就離得很遠,已經南轅北轍了,已經沒辦法了,所以我們想渡這一種人就是不好渡。我們自己本就是要了解,你羨慕鴛鴦它的壽命能夠多久?最好最好很美滿一百年?不可能嘛!不可能出生就結婚,然後到老都沒有離開過,大概也不可能。我們減半,大概五十年,那五十年也才五十年,那麼短,那麼短你都投入那麼多的精神時間去追求,那到後來呢?還不是要分開,所以我們不追那個事,我們要追的是億萬年的事,億萬年前、億萬年後全部都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這個。所以我們才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永嘉大師也講『不離當處常湛然』,「當處」就是我們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那一個地方所在,那個就是圓照清淨覺相,就是清淨覺相,這樣有沒有連起來了?所以『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就是這個『不離當處常湛然』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所在就是『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所以我們先能夠知道根源,知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能夠到達億萬年前、億萬年後都不會變化的這一種現象,那我們中間不管在怎麼樣的變化,我們能夠抓到源頭,這樣就絕對不會離道,最重要。 我們這邊機緣殊勝,才半年時間,聽懂了!各位有沒有聽懂了?很多人說有一點味道了,剛開始真的很不耐煩,老師我們這個班要研究都久?都聽不懂咧!老師說一個月不懂,兩個月就懂;兩個月不懂,半年就懂;半年不懂,一年就懂;我們都還不到半年,因為中間還有休息一個月,所以還沒半年。竟然很多人都反應,開始的時候,尤其在講耳根圓通,眼睛都打不開(打瞌睡),很想睡,可是現在聽懂了,自己會來了,不用人家鼓勵。後學問北部前賢,您們聽多久才懂?他們說一年多!比較精進的前賢大概最快也要一年多!我們都還沒半年就懂了,要很高興喔!要努力追求,這是我們一生之中不會後悔的事,我們追求凡塵事,到最後一口氣不來一定會後悔,我一生都用錯地方了! 那我們修道絕對不會,你修了多少都在性分之中,縱然沒有成佛也沒有關係,一定早晚可以成,我們種了佛因,絕對的佛因一定可以成,絕對,從內心產生信心,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那要對自己有信心,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一定要摸到,要能夠體會,要能夠把祂培養茁壯長大,這個就是很重要的方項目標。那我們抓住了這一個方向目標,然後真理在努力的薰習,一直聽一直聽,我們寄了很多CD、MP3,鼓勵大家聽,只要你一直聽不熟也熟了,真的山河大地就變成自己真心了,不然我們都沒有聽過,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我是我,怎麼會連在一起,原來都是我們的真心呈現,沒有心就沒有外面形相,因為有心所以才有萬相。 所以我們要知道,能夠看到、能夠知道都是我們的真心作用,在眼睛叫做見性,在耳朵叫做聞性,在鼻子叫做嗅性,在嘴巴叫做味性,身體叫做觸性,都是佛性發揮出來,可是我們都是日用而不知,日常在用都不知道,知不知道?日常在用知不知道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都不知道,都以為是身體,都以為是我們身體在做,以為身體很厲害,各位要知道,不是身體厲害,是佛性厲害!佛性祂很奧妙的,很不可思議,一定要認識,要認識就一定要迴光返照,我們有空閒的時候就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把那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很熟悉,這樣祂一段時間就會有敏銳的第六感,我們要了解時間再久一點般若妙智慧會生發。 所以我們剛開始研究六祖壇經的時候,後學有將五八六七果因轉先說,這樣我們就可以馬上做。我們開始講的時候,我們藉著六祖壇經來講性理心法,所以我們重點是在性理心法,以六祖壇經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容易了解,所以我們藉著六祖壇經來講,裡面六祖都很白話,把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整個都攤開來讓我們徹底了解,所以我們可以從六祖壇經進入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五:眼耳鼻舌身。八:阿賴耶識。六:意識。七:末那識。五八是果,六七是因,五八六七果因轉。因就是因地,開始的時候叫因地。果是成就。五八是等到因地的成就才去轉的。所以我們開始先從第六的意識、第七的末那識,從這兩個開始做。那我們平常在凡塵用都是用第六意識,意識就比較淺;第七是意根,比較深,所以意根是恆審思量,我們皺起眉頭在想的就是用第七識。那我們一般呈現馬上能了解那個是第六意識。那我們現在修道要把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那六祖就講妙觀察智見非功,就是見到非有為功用,非有為功用就是無為,那無為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 所以只要我們肯把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就可以見到我們佛性本體,那能夠見到佛性本體叫做始覺智(開始覺悟的智慧),我們有始覺智來觀照本覺理(本覺理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然後合於大覺(把我們覺性跟虛空合在一起),然後成究竟覺(究竟覺就是佛)。這樣又有一個怎麼做的程序。從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妙觀察智叫做始覺智(開始覺悟了,開始覺悟的智慧),然後我們來觀照本覺理(本覺理就是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然後合於大覺(跟整個虛空合在一起),成究竟覺(究竟覺就是佛)。 這樣聽懂了嗎?不是一直在這樣講嘛!北部前賢跟後學說,那時候不懂就是不懂,講的話都是很白話,可是不懂就是不懂,一兩年領悟了以後,再來聽以前那些話,還是一樣的話,就懂了!懂了以後,想一想,還是一樣這一些話,那個時候怎麼都不懂!這樣了解意思嗎?各位前賢差在哪裡?薰習。只要我們薰習,那個性分之中佛因就有,佛因就有對我們佛性本體就了了分明,就能夠全部知道,所以要薰習。那薰習最好的方法,有空閒的時候就是聽CD,要看還要坐下來,那個時間蠻長。聽是最理想,可以反覆聽,會聽了很熟,到熟了以後,懂了懂了!一竅通就竅竅通,全部都通了,對真理就了解了,了解以後我們回顧我們以往所走的路,就會知道以前都走一些冤枉路。 可是也沒有,那個在養成我們對真理的熟悉度,比如我們吃餅乾,一直吃吃吃,吃到第十塊的時候,肚子飽了,他就回想,我前面吃那九塊都是多餘的(白費的),我就拿這第十塊來吃就好了,前面那些都不用吃就可以了,都是白費的。各位前賢有沒有白費?(沒有),他前面那些九塊不吃的話,那吃這個第十塊也不會飽。所以我們了解,之前做的也有功效,他在填底(把肚子填飽),到第十塊才飽。所以功不唐捐,都不會虛棄,那個唐捐叫做虛棄,就是做一做都放水流,都沒有用,沒有用叫做唐捐。 我們從六祖講的五八六七果因轉。能夠從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然後把第七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德性都沒有,因為我們都分別心太濃厚,所以沒有平等性。那假如我們建立平等性,人與人之間不管身份地位、不管有錢沒錢,佛性都是一樣平等,所以我們就是要尊重每一位眾生。我們尊重每一位眾生就叫供養諸佛,眾生都是佛,所以我們對眾生埋怨就是毀謗諸佛,這是維摩居士講的,維摩經裡面就明白記載。後學看到的時候,啊!對眾生埋怨就是毀謗諸佛,各位有沒有毀謗過諸佛?有沒有時常都在毀謗?所以這個語言讓我們一聽到真的會讓我們很驚訝,啊!對眾生毀謗就是在毀謗諸佛,對眾生埋怨就是毀謗諸佛。 那我們埋怨的產生是很容易的,比如我們的視線被人家擋住,心中有沒有埋怨?你怎麼站在這裡擋住讓我看不到,你怎麼不趕快走到旁邊去!有沒有埋怨?(有),就產生了喔!容不容易?太容易了。所以我們很容易產生埋怨,那我們都沒有知覺我們心產生埋怨,各位前賢要了解到,剛開始都是埋怨一點點,可是它會累積,一點點一直累積,然後累積到後來,變成對事情一有阻礙就變成恨,會不會有?會想說埋怨最多的就是夫妻。可以說夫妻針對對方都沒有埋怨的,沒有,找不出來,一定都有!這個夫妻之間每天都生活在一起,那有一邊意見不一樣不合,就會產生,而且機會太多了,所以累積那個埋怨就會有恨,所以我們才會從報紙看到,夫妻有一方死掉以後,就放鞭炮。 那個為什麼?(高興),那為什麼高興?不用被人家苦毒了。有時候夫妻之間真的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頭。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要轉念,不要有埋怨,不要產生怨恨,所以只要我們起心動念了,發覺到負面的情緒都來了,一定要趕快降伏,要趕快降伏我們那一些不滿的情緒,知道我們從先天沒有帶這些東西,不要讓它呈現,不要有。我們要知道說結成夫妻是有因緣,我們要把所有的緣都變成善緣,縱然是惡緣我們也要變成善緣,這樣的話才能夠了緣,了緣了以後才能夠解脫,不然我們想解脫,我們有結緣的話,那個緣都會把我們拉住,不讓我們解脫。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一定要盡量降伏自己的所有一切情緒,再怎麼不滿我們都要去克服,讓它都消失,這樣會不會做?你看都不敢回答太大聲。若有回答,到時候又生氣,良心會苛責。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凡塵我們要朝好的方向去努力,既然來了就是要了緣,把所有的一些以往的業因,全部都了掉,沒有了,新的業不造,舊的都一直了,這樣自然就可以解脫,所以要自己努力。 本來這一張今天要講完,不過講不講完沒關係,只要是聽得懂、能夠領悟比較重要,知道怎麼做、怎麼修。我們也都很有心、也都蠻久的,進入道場求道以後經過蠻長的時間,可是我們回顧這樣一路走過來,讓我們很得意、讓我們很高興的事多不多?(不多),可以說不多,因為都是坎坎坷坷,沒有抓到根源,那現在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根源,可以努力的來修,修一天有一天的功夫,不要放棄,借著水火風土的身體,眾緣借我們用,我們借假修真,把佛性發揮祂的光明,不要壓抑祂,因為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爭。如來是誰?佛性。我們自己的如來都不跟凡塵的所有現相、不跟我們身體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爭,可是眼耳鼻舌身意都要跟佛性爭,只要佛性一看到我們感官在爭,佛性就退隱了,就不見了。佛性修養好不好?太好了,就是因為太好了才讓我們六道輪迴。若佛性兇一點就好了,出來都把這些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壓制,讓感官不能出來做主人,我已經出來,這樣就好了啦!可是佛性不會這樣,祂都會退位,只要你要爭的話,祂都退位,就是因為這樣,我們凡人才愈來愈迷,沈迷的愈深,都以為自己很正確、很對,六根對六塵(根塵相對)都認為是對、對!對不對?對阿?還對啊?根塵相對、六跟對六塵產生六識,都是因緣聚會,所以佛叫我們不要用,那個心意識會害我們造業,就會受苦。那我們把心意識去掉,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這樣就不會造業,沒有造業就不用受苦。所以在這一種非不非是不是的狀態之下,一定要徹底的認識,是就是,非就是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老子所講的。符合真理我們就去做,不符合就不做,這樣不會造業。所以不要差之毫釐就失千里。 ◎「是則龍女頓成佛」 龍女就是出現在妙華蓮花經裡面,龍女八歲就成佛,在南方無垢世界成佛。告訴我們八歲,那龍女是屬於天龍八部那個龍,不是人道,是天龍八部。龍女八歲就成佛,表示說我們成佛不在累積很多生很多世,只要你對萬法都能夠領悟它的實相,就可以成佛。各位前賢萬法的實相,各位領悟了沒?萬法的實相是什麼?所以各位前賢這個叫做文字,「萬法的實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我們換個萬法,那好像跟我沒關係。所以我們還有一句,叫做『萬相皆空,空性即是佛性』。所以萬法的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那萬法皆空,就是萬法萬相都是因緣聚會,是事情、是形相,一定都是因緣聚會,那既然是因緣聚會它當下都是空的,它沒有本性,包括我們身體也是一樣,也是因緣聚會。 各位前賢我們身體怎麼來的?父母親結婚以後把我們生下來,那個因緣聚會二五成形,三五成性,然後藉著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所以「眾生」解說為「眾緣積聚而現的身相,叫做眾生」。是眾緣而生,那我們的佛性祂沒有生。這個身體是眾緣而生,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生出來以後現相,有「生住異滅」自然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身體都新陳代謝生住異滅,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留住我們的身體,身體一定都會變化,一直變化、一直變化。所以我們了解,落入現相一切都無常,一直在流轉,那我們對無常流轉的東西,不要投入心神追求,我們要追求就是不生不滅的,就是不會變化、就是常住的,常樂我淨佛的程度,這個是值得我們追求,我們用一生短短地百年來追求千億萬年的本體,證悟本體以後我們可以與天地同壽,天地有多長的壽命,我們就有多長的壽命,可以千百億化身,這個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我們就是要自己在心裡面自己努力。告訴我們,是,追求方向對了,努力的方向對了,就可以成佛,所以龍女八歲,時間不是很長。 ◎「非則善星生陷墜」 善星就是釋迦牟尼佛修菩薩道的兒子。釋迦牟尼佛示現淨飯王的皇宮裡面生的兒子叫做羅侯羅。可是釋迦牟尼佛在修菩薩道的時候兒子叫做善星。那麼善星很努力可以修到四禪,就是把凡塵的這一些結都打開,結果去交到壞朋友、惡知識,惡知識都告訴善星一些不好、負面的信息,那善星都聽。所以我們在凡塵交友要很謹慎,假如他都是講負面的、不好的,那我們不要交這個朋友,我們要敬而遠之,怕我們受他影響,因為話一聽進耳朵以後,會產生作用,那我們假如智慧都還不夠,般若妙智慧都還沒有發生,就更危險,那有智慧馬上判斷,耶,這個不行,那這一種朋友我們就不要交,不要跟他談論事情,這樣他就不會影響我們。 可是這個善星就交到惡知識壞朋友,然後一直拉善星,結果善星退失四禪,到達四禪已經可以不用吃飯、可以不用呼吸,舒不舒服?以我們現在在欲界眾生地的時候,不吃飯沒力,沒有呼吸不能活,可是修道四禪的時候不用吃飯、不用呼吸,不可想像。所以初禪、二禪、三禪,到四禪就很理想,可是有一些人修到四禪,因為太愉悅、太愉快舒服,他就不前進了,不往菩薩道前進,就住在五淨居天(四禪有九天,本來每一禪都三天,可是它加五淨居天跟無想天,就變成九天),五淨居天靜靜的在那邊居住,那個環境是很好,可是很好的環境,你假如一直就在那邊的話,就變成我們在享受福報,那這樣的話有期限的限制,看幾百年或幾千年,那時間一到了,還要落入六道輪迴。所以善星一退失四禪以後,善星就講沒有因果、沒有佛法,那個都是在騙人,這個話厲不厲害?(厲害),所以我們要知道,跟人家講沒有因果,那沒有因果為非作歹,他就不用怕了。我們在講你若做怎樣就會怎樣,那個都是講因果。那你跟人家講沒有因果的話,那殺人放火都沒關係,沒有因果。所以善星那樣講已經違反真理,所以這個不可以。那善星又講沒有佛法,這個又毀謗佛了,佛所講的,眾生努力修可以成佛,那你說沒有佛、沒有法,那眾生怎麼辦?都永遠當眾生啊,所以又不合真理。 所以那個時候跟大弟子迦葉說,現在善星就在河邊,我們可以去看善星,結果迦葉跟釋迦牟尼佛兩人要去找善星,善星遠遠地一看到迦葉跟釋迦牟尼佛一來,善星生了很瞋恨的心,結果瞋恨的心一生了以後,善星生身(現在生活在凡塵的身)直接就進入阿鼻地獄,你看我們都還要死掉才去,那善星生身陷入,直接就進入阿鼻地獄去受苦。佛就跟迦葉說,善星就是住在無間地獄。所以佛一講了絕對都實現,所以不能講沒有因果、沒有佛、沒有法,那個不能說的,所以不能毀謗佛跟法,這個是很重要。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吾早年來積學問,永嘉大師累生累世都一直在積學問。我們從儒家經典記載來看,孔老夫子講:「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它是行有餘力再來學文章,可是我們現再把文章擺在第一位,然後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我們都把這一些撇在旁邊,是不是本末倒置,該要注意的我們都把它放在身邊了,不很重要的你有餘力的時候再來做的事情,我們都把它擺在第一位,所以這個樣子就已經本末倒置,顛倒,該注重的我們不注重,不該注重的我們很注重,老一輩講你癢的地方你不抓,不癢的地方你抓到流血,這個很實際的情形,事實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眾生就是這個樣,不知道是聰明還是愚癡。 亦曾討疏尋經論,疏就是針對事理用文字來解說(就是用文字來解說經文裡面的那一些真理叫疏),各位有沒有看過:就是很努力再修持自己佛性的時候,都把一些經文一句一字的意思解說出來,有沒有看過?有看經的話,有一些我們都會去探討它的意思,那個疏就是探討經裡面的意思、涵義。論,就是菩薩或是弟子們,他們互相之間的對談,所以論是比較屬於要進入佛性的一個過程。所我們講三藏,三藏就是經、律、論。論就是阿毗談,它也是非常高的一個法。所以永嘉大師就講他也曾經尋找經論,就是要從經論裡面去研究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也曾經做過這個工作。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分別名相,各位前賢這個假如說是修正式的,不修頓法,就是修正式的從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這樣正式來修的話,它的過程有很多的名稱,那修持過程很多名稱,我們一般人都會很注重,就會住在那一些名跟那一些功效上面,那我們一住了名跟相,住在名相我們進步的腳步就很遲緩,就很慢,有時候會停在那兒,就好像我們畫地為牢,在地上畫一個圓圈,我們站在圓圈裡面自己關自己,會變成這樣。所以頓教直接從凡夫地一下子到佛地,中間這個過程就不會在意。那一般正式修的人,看到我們用頓教的法門,他會很不服氣,因為我這樣修了幾十年,你一下子跳了就過去,你幾十年都不用,他會不服氣。各位了解這個意思嗎? 假如我們是那個按部就班的,穩穩的慢慢的走,好比說後學住在基隆,後學用步行的一直走到台南同義宮,要多久?很久,那個叫做名相;那後學若坐高鐵,多久?很快就到了,那個叫做頓法。那你要坐高鐵或是慢慢走?(坐高鐵),我們都知道有方法,我用方法坐著就到了,很快;後學若用走的,現在還在北部。所以我們了解,法重不重要?(重要),我們用法用對了很重要,就可以達成目標。 所以我們現在是用頓教法門,就是能夠頓悟,頓悟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跟我們按部就班,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我們光要了解這些名相就要花很多時間了,不要說要再修。所以分別名相不知休,真的不知道休息,愈是認真,愈是鑽進去就愈深,愈是不能了解。 所以永嘉大師形容入海算沙徒自困,各位前賢海裡面的沙有幾粒?我們進入海裡面去算沙,算的完嗎?(算不完),是不是算到很疲勞又算不完?(是),所以一落入名、一落入相,就好像入海去算沙,都算不完,今天算一些,明天算一些,這一生算不完,交待給下一世再算,總有一生會算完。那海裡的沙我們有沒有辦法像這樣?(沒辦法),絕對沒辦法,所以不要住在名、不要住在相,所以要離相,名跟相都要離,我們只要能離相,後面兩個字呢,名佛(名稱叫佛),四個字:「離相名佛」。以前不是時常對各位講嗎,只要我們離相我們就是佛,想起來沒?離相名佛。 若是有人罵你,你都不要去住在罵的內容,因為那些都是名和相,「啊,你像豬咧!」,是不是有名有相?(是),那我們對號入座,我像豬喔!生不生氣?(生氣),生氣了,那個就叫住在名相;那我們都不住,你看那個講出來的那個名相都空嘴薄舌(台語),整個都是空,離相了,成不成佛了?(成佛),很逍遙自在,不會被罵氣得要死,高興得很,你罵我要出力氣,我很高興你幫我消一些罪業,高不高興?(高興)。真的被人家罵會高興嗎?我們要學啦,被人家罵一罵,永嘉大師說「觀惡言是功德」。我們觀惡言就是功德,能夠消我們罪業,罪業被人家消好不好?(好),很好,所以不用再氣回去,不要再還給他,他一直再消我們罪業,我們就一直說不用不用,那這樣我們就不聰明。 ◎「卻被如來苦訶責」 就是入海算沙住在名相,如來在教化眾生的時候,就教我們名相都是假的,不要住,所以永嘉大師說我們入海算沙住在名相,就被如來苦訶責,就被祂罵了,意指你錯了,你修錯了,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知道,住在名相、入海算沙已經跟真理不相應。 ◎「數他珍寶有何益」 這個好像在銀行上班,他每天一接觸都是鈔票,都是算人家的鈔票,每天都算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算一算下班都不能帶回家,是不是數他珍寶?(是),都算別人的,算一算都沒一個是我的,沒有利益。所以我們不要住在名相,住在名相就是幫人家數鈔票(珍寶),算一算都不是我們的。 ◎「從來蹭蹬覺虛行」 蹭蹬就是虛度光陰,浪費我們的歲月,對我們來說就是沒有實際的利益,所以從來(以往)都是虛度光陰。覺虛行,就是能夠覺醒到那一些都是不實在的虛行,不是實行實踐,是虛行,就是做什麼事情的功效都付諸流水。 ◎「多年枉作風塵客」 就是很久了,我們都是風塵客,到凡塵來當客人,都很冤枉。各位前賢我們到凡塵來冤不冤枉?喔,還不錯喔,都不要回答!我們現在都是活菩薩來凡塵打幫助道,在紅衛兵的時期,把大陸的一些廟都毀壞,把神像都打破,那個時候老前人就講,上天借著紅衛兵的手,把這一些廟跟佛像全部毀壞,因為他們都到凡塵來打幫助道,所有證悟坐在供桌上的神明佛像,他們都已經到凡塵來打幫助道(拜的時候就變成沒有神明在,神明都到凡塵來打幫助道)。所以我現在真的能夠領悟真理,了解真心佛性,又能夠實際修,根源都是已經有修證的這一些坐在供桌上受人朝拜的神明,所以我們要用比較高的程度來要求期許自己,也能夠達到利益眾生,對眾生有幫助,可以使眾生脫離苦海,是不是大慈大悲的心?(是),是不是坐在供桌上供人朝拜的使命任務?不敢回應,不敢承擔嗎?所以我們要承擔,就是要使這一些苦難的眾生,都能夠找到根源,都能夠修證成仙作佛。我們要使自己人格很清高,做的事情都可以很高興的對上天有所交待,我們曾經皇母蓮前都有誓言,要把理想實踐,生動美化這個人間,一定要記得! ◎「種性邪,錯知解」 最重要就是我們對本性把握不對,那個叫種性邪。我們佛種(種性)絕對不能邪,一種性邪、一有偏,就變負面,絕對六道輪迴,絕對是在三惡道,所以不要種性邪。我們現在凡人有很多他的種性都已經邪了,像我們時常接到詐騙電話,也常看到電視報紙都刊登詐騙者的嘴臉,都很年輕也長的很帥,可是他們就是不務正業,做一些危害眾生的事,那個就是已經種性邪了,他不認識他不生不滅的佛性,他不知道因果,那這一些人都沒有學識嗎?也不是,他們結交不好的朋友,被朋友引誘。那社會的這一些可以享受的、可以刺激感官的消費都很高,他們用正常的方式來賺錢都不夠花,所以就用詐騙的手法,那個是入地獄唯恐不深,受罪的時間唯恐不長。所以我們以真理的角度來看他們,他們是很可憐;可是以社會眾生的角度來看他們,他們是很可惡。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養老退休金都騙走了,以後生活怎麼辦,所以很多人被騙了以後,竟然自殺。你害不害死人?就是害死人,所以他們種性邪,已經邪了不正。我們一定要自己確定,現象是假的,再多的金錢也可以用完,很快就用完,那我們不要去用那一些,僥倖錢失德了(台語),我們很容易得到手的錢,一定不會珍惜,會很容易用掉,那用掉的時候又是造罪,大部分不會拿去做好事,都是他本身要享受,那享受是不是感官刺激,那感官刺激是不是又讓佛性承擔罪業?所以一直這樣累積下來,不知道幾生幾世都要在三惡道裡面,可不可憐?(可憐),很可憐。所以我們要知道種性(佛種)很重要,認知一定要很正確,不能有不勞而獲的,那個也不要,那也不要去買彩券、刮刮樂,那個也都不要!假如讓我們意外得到那一些錢財,對我們來說是災難,不是好事,我們就是要有一分的勞力,才有一分的收穫,生活的來源要很明確、很正大,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良心過不去。那我們有良心過不去,表示跟真理不相應,那一種事我們不要去做。 我們要自己立定目標,各位有沒有買過彩券?我們是用什麼心來買?是不是想得到金錢?(對),我們不用出那個不正當的心,我們要訓練自己縱然有陌生人抱了一堆錢要無條件送給我們,我們也要拒絕,無功不受祿。我們要了解到,假如人家要抱錢給我們,那一些錢一定有問題,他本身不敢要了然後拿給我們,是不是災難來了?(是),絕對不是好事,我們不要,那一種意外之財我們都不要,是不是已經很篤定了?(篤定),生活篤不篤定?(篤定),意念篤不篤定?(篤定),修道容不容易?(不容易),這個叫做不相應。我們很篤定,修道就容易,很一樣都很篤定,到修道就不容易,可見我們心口不一。 要訓練自己什麼都很篤定,修起道就很篤定、就很容易,那不容易的就是我們還有一些非分之想,就是有僥倖的心理。我們都有那一種心(非分之想),修道不要有僥倖的心,沒有了就篤定,篤定道就好修,所以愈簡單的生活,我們的道愈容易修,心態愈簡單我們愈容易修,愈複雜化就愈不容易了。所以種性邪以後,就錯知解,所有的知解都錯,都不正確,所以我們種性很重要。 ◎「不達如來圓頓制」 我們種性邪錯知解,就沒有辦法到達如來的圓頓(圓滿頓教的方法)。我們圓滿頓教,如來有留在凡塵這一種圓滿頓教的方法,就是很快的從凡夫地直接到達佛地,很容易的不困難。 ◎「二乘精進勿道心」 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他們雖然很精進,可是他們對真理的認識不透徹,他們只有追求自己覺悟,沒有要利益眾生,沒有要渡化眾生,所以他們雖然很精進,可是「勿」就是沒有,沒有道心,就是沒有要讓所有眾生都脫離苦海,所以二乘精進勿道心。 ◎「外道聰明無智慧」 外道就是在道之外,他把所有萬相都當成心之外,不把萬相當成我們真心所呈現,所以叫做外道。外道很聰明,可是沒有智慧,我們了解,外道再怎麼修都只有五通,所以叫五通仙,他最後一個漏盡通,他一定不會有。各位有聽過嗎?六通裡面最後一個就是漏盡通,我們漏盡了(就是全部的煩惱都沒有,就是我們的精神都不外放),漏已經盡了,沒有漏了,因為我們有漏(精神有外放),有煩惱,所以我們進入六道輪迴。 那我們已經到達都無漏,了解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已經可以摸到祂了,叫做無漏。上個禮拜我們有講洗澡,記得嗎?就是洗塵還是洗體?洗塵,洗這個灰塵污垢,可是灰塵是無知之物。那洗體(洗身體),身體是四大假合水火風土,水火風土是無情之物,它們都沒有知覺,我洗澡怎麼會有知覺?就是有那個觸的感受,所以他從洗澡領悟那個無漏,無漏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發現明瞭無漏(發現明瞭不生不滅的佛性),已經注重在本體,所以他成阿羅漢,已經進入無生法忍。 阿羅漢就是得到無生法忍,無生沒有生,有生是我們身體,沒有生是佛性,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生就沒有滅,他可以把心已經安住不生不滅的真理上面,然後不動,這樣就叫阿羅漢。容不容易?我們也要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如來,都有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只要我們發現,我們把祂安住,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真理上面,然後不動(不起心動念),那我們也可以到達了。就已經是阿羅漢,那我們又渡化眾生,進入菩薩。要多聽就會很熟悉,就是這樣的過程,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叫無漏。那我們又想到眾生這麼可憐,去渡化利益眾生,這個就叫菩薩。 所以只要那個發心一出來,就已經有這個名了,我們不要去追說我是菩薩,不用追。這個假如對人講我是菩薩,你可以斷定你就是眾生,你就是凡夫,這樣知道嗎?所以菩薩、佛不會說他是菩薩、他是佛,不會的,一說了以後,他絕對不是。所以在凡塵就是要了解真理,因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寒山拾得被人家一認識了以後,就趕快逃到山中,躲進石頭裡面就不見了不能再見人,豐干老和尚是阿彌陀佛來轉世,他被人家認出來之後也不見了。所以只要讓人認識了,他就不能再呈現,不會說呈現的時候人家在指這個就是阿彌陀佛,不有這種事情。我們再修持的時候就是努力達到什麼相都沒有,什麼相都沒有就是最高的程度,到「不離當處常湛然」跟「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把它連貫起來,都是在講一件事。 ◎「亦愚癡,亦小騃」 在講這一些二乘精進勿道心或是外道聰明無智慧,這個就是愚癡,有夠笨!像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也很多有夠笨的做法跟念頭,在我們生活之中時時在呈現,那我們也都不承認。所以那個很笨的我們不要去做,做的就是要聰明一點:「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亦小騃,就是讓人對他產生可憐的那種心態,不是說我們害怕,而是說為什麼你不追求最上乘的、可以成佛的,那個很容易,你為什麼不追求呢?而做這一些二乘的事(只要利益自己、自私),然後外道,就是對一些不正確的見解都自以為是,且還怙惡不悛,真是讓人家亦小騃,很多人做出來都會這個樣子。我們透徹了解真理以後,真的是叫我們亦愚癡,亦小騃。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 :剛剛上課講的八歲龍女跟我們觀世菩薩的龍女,有沒有同一位? 劉講師答:不一樣,完全都兩回事,完全不相關 【問】:羅侯羅落入無間地獄之後,釋迦牟尼佛有把法傳給他嗎? 劉講師答:那個善星是祂修菩薩道時候的兒子,羅侯羅是祂成佛時候的兒子,祂是修密行,密秘的密,就是他在做什麼不給人家知道,他在修持都是秘密密行第一就是羅侯羅,所以他表現出來就是很仗勢(靠勢),我爸爸在做佛我一定成佛也沒問題阿!他在那個「未曾有因緣經」他就是這樣,當小沙彌的時候他父親叫他研究道理,他說不用我這麼少歲(年輕)記不住,時間都浪費,然後我爸爸在做佛阿!我一定會讓我爸爸照顧,我一定會成佛,然後釋迦佛尼佛跟他講:我自己都照顧不了我自己了,還顧到你,所以那個未曾有因緣經很有意思,所以修密行就是秘密的在修,外表形象不讓人知道,密行第一,這邊講善星是祂當菩薩的時候,因為釋迦摩尼佛還修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菩薩之前還有五百世的忍辱仙人,仙人之後才修菩薩道,菩薩道之後才修佛,所以那個經過真的是三個阿僧祇劫,非常久,有經過那麼久的修證,所以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現在都是示現,就是要來帶領眾生修道,讓眾生都成佛是這樣的。 【問】:我們時常要提醒說:「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跟我們心中時常默念三寶或念佛號,這差別是?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要了解到這一些法門都是要降伏我們的妄心,跟我們的雜念,它的重點就是要先讓我們神散,散亂的神,精氣神能夠凝聚,先凝聚要做功夫才做得來,所以我們默念三寶是我們求道了以後就可以用,我們要進入到性理心法,是要我們先有根基,要先自己打根基把這一些散亂的精神都能夠集中,然後集中了以後我們來做,才能夠使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到達清靜,一清靜以後才有辦法回歸本體裡面,假如說我們都還很散亂,精神都很散亂那離的很遠, 所以我們對新求道的,還是對沒有信心的,我們還是請他能夠直接就從三寶入手,那個是很真實的,很實在的可以除掉我們一些妄想雜念,這個是先把那個神集中,【然後再修持性理心法以後】,那個雜念我們剛才有說那個妄念,只要我們不起心妄念就沒有,那個是有一個程度以後才這樣做。 【問】:以前在台北有聽過心法,可是以前不知道為什麼會聽到變成頑空? 劉講師答:性理心法會聽到頑空,就是可能那個機緣不成熟,可能我們聽的時候就是沒有去領悟,因為我們的佛性本體不生不滅,祂沒有形相看不到也摸不著,所以都是需要我們要心領神會,就是要用很真心的去面對祂,所以後學在講,假如說我們沒有啟發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我們對這個虛空,這個虛空叫頑空,我們有領悟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而且我們有把祂培養,培養了以後祂會擴散到整個虛空,這個虛空就變成真空不是頑空,是真空,然後我們佛性有可是沒有形相叫妙有,叫真空妙有,我們要認識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人家說:你說給我聽看看,你就可以跟他講,說你現在『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也不著非有非空』,離四句絕百非,那個就是你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因為在這一種狀態之下,是有?還是沒有?是不是都連想都沒辦法想,沒辦法想,沒辦法講叫做不可思議,不能用頭腦來思不能用嘴巴來論議,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 所以研究性理心法就是要先把這個先確定,確定以後我們從有為進入無為,因為開始的時候我們用很強烈的意念萬緣放下、萬緣放下這個叫有為,那做到很習慣的時候就,已經不用再強烈的告訴自己要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不用,祂自然就放下,好像我們學開車你用排檔的開車,一定要先開始在頭腦裡面先想,我要先踩左腳離合器右腳加油,然後手要排一檔然後離合器慢慢的放,油門慢慢的加它車子就會動,動了以後要趕快離合器踩趕快排二檔,然後速度30了,趕快排3,檔40了趕快排4檔,是不是有為?當我們開了一段時間已經在路上跑了幾年以後,有一個人突然問你你怎麼變到4檔?你真的不知道啦!對不對?不知道為什麼就自然到4檔了,速度一直慢慢下來你自然就變3檔,再慢一點就2檔,停住了要走就1,檔那些都不用講那個就叫做無為,所以我們從有為進入無為,符合真理這樣了解意思嗎?不是說有為都不對,因為我們要了解說,我們養成這個習慣性的時候,像說我們小孩子吃飯一定要讓他自己吃,先用湯匙讓他自己吃,然後再來教他拿筷子,一半扒在裡面,一半扒在外面不要嫌,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慢慢學慢慢就習慣了,習慣就會把它扒到嘴裡,現在我們要不要叮嚀自己不要扒到外面去要不要?不用了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了解說很多都是從有為你做到已經習慣性了就無為,不要你去想自然你會做,有一些我們習慣性的不好的,跟真理不合的一定要把它改掉,我們修道修者改也,改那個不符合真理的,一定要改掉,沒有很強力的意願改不了,因為我們那個習慣性深根蒂固,自然而然這樣你怎麼這樣?不知道,我們時常會遇到這一種現象對不對?那個就是習慣性,那我們習慣性跟真理相合的不用改,我們把它留下來,所以六祖也有講:我們佛性不生不滅我們要去學,學到要讓祂都習慣,習慣所有的一切都從佛性出來,整個都從佛性出來,所以由汝習性有沒有?六祖講:『由汝習性』,已經學習讓祂習慣,就變成整個都是佛性,那個恆沙妙德自然就整個出來,因為太多了,所以用恆河的沙來比喻我們的行為,全部都是佛性出來,恆沙妙德不是時常看到嗎?這個就是在講這個,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從佛性出來叫恆沙妙德。 【問】:後學在做萬緣放下的時候覺得可以進入,但問題是後學想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不曉得為什麼做不太起來? 劉講師答:做萬緣放下跟耳根圓通要把它區隔,就是做萬緣的時候不要去管耳根圓通,做耳根圓通的時候不要去管萬緣放下,把它分開就好了,那做耳根圓通,各位前賢假如說做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只要你做時間久了,因為萬緣放下時間一久我們那個覺性那一種不離當處常湛然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祂自然而然一直延伸一直寬廣,所以那個靈敏會呈現敏銳的程度,比如說我們已經在這一種狀態之下,然後在隔著滿遠的地方有人突然在關門(蹦)我們會嚇到那個就是神啦!嚇到是我們神,元神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我們就了解說,原來我們神已經到達那個地方,已經出來那個地方,那我們做耳根圓通也是這一種狀態,就是把我們侷限在身上的我們一般都認為佛性就在身上,可是那個耳根圓通就是要把祂整個擴充到整個虛空,所以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真心佛性,然後那個耳根圓通從開始近近的慢慢延伸一直到達很寬廣,阿不要貪,要到我們自己能夠了了分明的程度,熟悉以後才慢慢延伸這樣就正確了,所以不要同時做,做的時候一定要分開這樣才有效果。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連結網址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2)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