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10 22:20:09瀏覽1056|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19片_台南同義宮_99/03/13__永嘉大師證道歌(四)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上次講到「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今天從「佛性戒珠心地印」開始講。 ◎「佛性戒珠心地印」 佛性靠我們自己本身去把祂啟發。我們在第一次的時候就有講,當我們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一個覺,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一定要要把祂啟發,我們用那一個來修道才會成。各位有沒有做?體會了沒有?還很生疏嘛?對自己的佛性有沒有認識了?我們從開始研究到現在半年,很快喔,一轉眼就已經半年了,因為我們這邊比較專注,所以要求會比較高,像北部大部份要一年才能夠領悟、才能夠聽得懂,像我們這邊大概半年就可以聽得懂。都會區的造化引誘、誘惑力量大,要專心的時候不容易,很容易心神分散,心神分散我們要修道要領悟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就比較困難,那我們這邊生活比較單純,領悟起來就比較容易,我們又很專心,所以後學已經請前賢做CD片,各位可以反覆聽,反覆聽更容易進入,只要我們能夠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那很多很奧妙的、不可思議的一些現象都會讓我們自己本身去經歷,所以自己本身一定要用心,凡塵事都是虛幻不實在,一直在變化,都是假的,只有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才是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祂啟發出來,啟發出來修證了,讓祂恢復光明就成佛了。各位這樣聽得懂嘛?(懂)。 所以開始就講佛性戒珠心地印,先啟發佛性,啟發了以後,我們了解戒很重要,戒可以防非止惡,所有是非的非我們可以防止,惡我們都不會去沾惹,只要我們都守著戒律,我們佛性的光明就會一直呈現;那假如我們沒有戒律來遵守,內心沒有守戒律,我們沾惹塵垢五顏六色,就不容易修道,修起來坎坎坷坷,修不光明,所以這個很重要。先啟發佛性,然後我們守著戒律,所有壞的不但不做,連想都不想,我們心裡面想都不想,這樣的話就光明、就清淨,就可以整個都呈現,所以叫做牟尼寶珠,佛性寶珠整個都呈現,非常價值的。各位前賢我們現在的佛性價不價值?(價值),有沒有很高貴了?(有),我們要自己本身守著很清高的人格,使我們自己佛性真的就是呈現牟尼寶珠,那個價值整個都呈現出來。 所以佛性戒珠心地印,就是要從我們自己心來印證。心,用地來比喻,因為地可以生長萬物,那我們的心可以生長所有的善都從我們心地生發,生發以後我們使祂都能夠呈現利益眾生,所以我們印證我們的不生不滅佛性,所以佛性戒珠心地印,這個都要靠我們自己實際的去行持,才有辦法印證,印證以後表示我們在修的已經進入真正的修道軌道,不是用生滅心來修,各位一定要知道,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修不生不滅的道,因果一致才會成佛。那假如我們用日常生活的心,那個心是生滅的,用那個心來修不會成道,不會成佛,變化無常,一直在變化。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佛性本體,不生不滅,不屬於因緣、不屬於自然。我們日常用的心是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因緣聚會才有。假如我們六根沒有六塵來相對,我們就沒有心,所以那個是因緣聚會才呈現的。那既然是因緣聚會呈現,就一直在變化,它不會是固定的,一直變化,那我們不可以用一直變化的心來修道。 所以釋迦牟尼佛有講我們修道不可以用心意識。我們在日常用的心意識都是因緣聚會,我們要用我們佛性發揮出來的真心,從佛性直接發揮出來祂不生不滅,用那個心來修這樣才會成。那我們這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是我們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體會,那個覺,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各位有沒有去體會?好像對祂都還沒有信心。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並沒有離開我們身體,不即不離(不住在身體,也不離開身體,祂是在),只是我們平常的時候我們都用六根,因為用六根,六根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都用「作用」,沒有用「本體」。我們感官會當家(眼耳鼻舌身意當家),一旦讓它當家,會造了業,造了業會使我們受苦,所以我們不要讓六根當家,那已經六根當家那麼久,所以我們先了解,了解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六根當家的時候,佛性很委屈,佛性修養很好,佛性都退隱都不出來爭,所以『如來不與世間共諍,世間與我爭』。如來不與世間共諍那個如來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不是在講釋迦牟尼佛,真心佛性不跟世間諍,可是世間與我爭,世間的所有一切都要跟佛性爭,爭權柄。所以我們就讓這一些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當家。各位是誰在當家?(佛性),這麼理想,佛性當家不會造業喔,沒有業了喔,都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會造業。 可是我們因為六道輪迴太久,都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在當家,我們要了解它都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要讓它當本體、不要讓它當家,這個很重要的。只要你讓佛性當家,以佛性來指揮身體的言行動作,這樣就不會造業。一定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來當家,這樣都符合真理,跟真理相符合就像天地一樣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天地都不會造業,我們按照佛性來當家也不會造業,那沒有業我們就解脫了。那以往我們所造的業,我們行善來了掉,這樣就愈來愈輕鬆,生活愈寬廣,過的愈高興愈舒服,要這樣修道才正確。我們自己本身高高興興的過每一天,然後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我們也帶他跟我們一樣,高高興興過每一天,就好像生活在天堂,所以我們一定要正確的認知。 ◎「霧露雲霞體上衣」 就是凡塵所有呈現的這一些現象,有霧、有露、雲霞都是我們身體穿的衣服,意思就是講整個山河大地、所有一切都是我們真心佛性,我們真心佛性這麼寬廣(法身),我們法身非常寬廣,所有天地的所有一切都是我們穿的衣服。因為我們以往從來也沒有說「山河大地就是我的真心」,從來都沒有聽過,因為這個是最上乘佛法。整個宇宙天地都是我們真心佛性,那呈現的現象是從我們真心佛性呈現出來。各位有沒有聽過如來藏?如來含藏整個山河大地,含藏所有萬法,所有的一切都含藏在我們如來性分之中,所有的一切都從性分裡面呈現,非常寬廣。我們能夠到達我們佛性本體以後,就沒有相對待,那沒有相對待我們就不用分別心,因為我們有分別心我們才成為眾生。假如我們已經體悟到是一個絕對體,那體會到絕對體以後,喔,原來都沒有相對,沒有相對就沒有善惡,善惡是從我們佛性發揮以後,來應對凡塵的事,做的好叫善,做的不好叫惡,那個時候才呈現相對。那我們要了解,回到本體以後是一個絕對體。 之前我們有講「修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這個就是長沙和尚說的偈語,長沙和尚有三個名號:一個叫招賢大師,一個叫景岑禪師,一個叫長沙和尚。他講的偈語倒是蠻多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眾生領悟真心。 (1)修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時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 長沙和尚講:我們修道之人不認識真,就是不認識我們真心佛性。只為從來認識神,就是我們在凡塵用的那個認識,識神,識神就是生滅,原神就不生不滅。我們都認那個生滅的當成我們的本體,所以這個樣子才讓我們六道輪迴。所以長沙和尚講:無始時來,沒有開始已經很久了,無始時來我們那個生死的根本,就是識神,我們假如了解原來都是一直用生滅,才一直六道輪迴,我們生滅不用了,輪迴就可以去掉。我們因為不知道,癡人喚作本來身。這個是我們比較會常引用的。 他有蠻多裡面都是要我們啟發我們佛性裡面的般若妙智慧,在佛經裡面代表智慧第一是哪一位菩薩?文殊菩薩。 有一個僧人就問長沙和尚說:何謂文殊?什麼是文殊,長沙和尚說:「牆壁、瓦礫是」,牆壁知道嗎?(劉講師手指著牆壁),瓦礫:瓦就是瓦片,礫就是小石頭。奇不奇怪? 僧人又問長沙和尚:何謂觀音?他說:音聲語言是(聲音語言就是觀音)。又問:何謂普賢?他說:眾生心是(眾生的心)。 又問:何謂佛身?他說:眾生色身是。 各位前賢!從這一些答案我們可以了解到,全部都回到我們最平常見到的這些現象,看到牆壁、看到瓦礫,是不是很容易?竟然它是文殊,懂意思嗎?也就是說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我們不要落入形相,我們眼睛就是文殊的妙智慧。我們的眼睛就是文殊,所以所看到的都是智慧,不是看到形相。這樣懂嗎?有點比較深,可是這個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都容易住相。住相就錯了,因為我們眼根就有文殊的智慧,以後我們用眼睛的時候就要想:我在用文殊的智慧。這樣提昇的高不高?就很高了對不對?就不會被形相左右,就不會被它影響; 然後觀世音,他說:音聲語言是,只要我們耳朵在聽,我們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我們聽到聲音,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我們能夠聽到聲音,我們本身就是觀世音菩薩,可以尋聲救苦,是不是不一樣了? 那個普賢,普賢就是重視實行,重視實行實踐就是我們眾生的心,只要你的心要去做,你就可以把事情做出來,所以普賢就是我們眾生的心。 要見佛,我們眾生的色身就是佛。只要我們認識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水、火、風、土的本身沒有知覺性,身體有知覺性,那個知覺性就是佛,所以見到眾生的身,就是見到佛。高不高?是不是整個都不一樣?所以我們之前有講:「河沙諸佛體皆同」。就在說通心通的那個地方各位可以看一看,有沒有一句河沙諸佛體皆同?(有)。你沒有看怎麼知道有!用猜的喔!那個地方就已經有,永嘉大師有講出來,河沙諸佛體皆同,所有的佛體都是相同,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都一樣的。 那僧人就問長沙和尚:既然是河沙諸佛體皆同,為何有種種的名稱?名字都不同。長沙和尚就回答:從眼根返源名文殊(從我們的眼根返回到根源叫做文殊菩薩);從耳根返源叫做觀音(觀世音菩薩);從心返源叫做普賢。所以三聖就是佛的妙用,佛就是三乘的真體,用的時候有河沙的假名,體就是一個梵文叫波切凡,波切凡就是佛。我們從眼根返源,眼根回到根源叫做文殊;從耳根返源叫做觀音;從心返源叫做普賢;我們是不是跟佛一樣了?(是),這樣了解嗎?願不願意把自己提昇跟佛一樣?(願意)。願意就是要做哦!從眼根返源,從耳根返源,從心返源,就是文殊、觀音、普賢,整個都呈現了。不要用到凡塵事上面,用到凡塵事我們就沾惹塵垢,我們就變眾生。 我們回到根源的話,跟河沙諸佛體皆同,都相同,都一樣了。我們就是要學這些已經有修證的人講出來的話,讓我們有一個方向,可以跟著他來學習,這樣會用嗎?從眼根返源,從耳根返源,從心返源,都回到根源,都是佛了。我們願不願意返源啊?(願意),一定要努力哦!不能看了就被拉走,從眼根一看,沒有返回到文殊,結果被造化引誘,被拐到外面。聽到聲音也是靡靡之音把我們拉了就走了,腳手都在動,耳朵一聽音樂,手腳會不會動?有返源嗎?沒有,被拉走了,所以手腳就跟著動。動到哪裡去?(四生六道去)正確!到四生六道去了。所以我們就是要返源(返回到根源),凡塵事虛幻不實,我們投入的愈多我們愈後悔,造的業愈多,受苦就愈厲害。只要我們能夠迴光返照,都返回到本源,都是佛,跟佛沒有差別。 僧人又問長沙和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的道理是如何?」,之前我們有講「色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好像很生疏,好像都沒聽過。所以後學鼓勵大家要聽、要看都沒有,所以就不熟。 再講一次,空間裡面有水火風土,現在我們可以用分析的方式把水火風土都呈現。冷氣機、除濕機一定可以把水集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土,假如空氣窗有陽光進來,我們就可以從一道陽光裡面看到灰塵,灰塵集中就是土。風更容易,你一手動一手不動就有了。然後火就是熱度,我們感到天氣熱,感到身體熱,身體不熱就死掉了。有沒有水火風土?(有),是不是都在空間?(是),水火風土就是色,空間是空。色跟空是不是合在一起?(是),它就是合在一起,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它都存在,所以色空不二,不是天馬行空講假的,都是實際我們可以證驗出來的,這個色空不二。長沙和尚對那個僧人回答的就不一樣,他回答僧人的跟我們實際分析的不一樣,他是比較著重在形象上面,他會講牆壁瓦礫,牆壁瓦礫已經都是實實在在的形相。 (2)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 若人如是解,心色本來同。 所以長沙和尚就講: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礙,妨礙的礙,礙的地方所在不是牆壁,通的地方所在不是虛空;若人如是解,假如你能了解到這個理;心色本來同。再說一次,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勿就是非意思,因為做的人不同,不要用同樣的字,所以用勿來講;若人如是解,假如人能夠這樣的了解;心色本來同,我們的心跟色(外面的形相)本來同。這個跟我們剛才講的分析是一樣的。要了解牆壁是眾緣聚會才呈現,有那個建材,經過我們人工,才呈現那個牆壁。水泥的壽命是一百年,一百年就風化,它又歸空。所以牆壁不是妨礙,它也是我們佛性裡面的東西,所以礙處非牆壁,通處勿虛空,不是虛空才通啦,它本來裡面就有形象在;若人如是解,你能夠這樣了解的話;心跟色本來同,我們的心跟形相本來就合在一起,本來都相同。 (3)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 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殊佛面。 所以他又講一句話:佛性堂堂顯現(我們的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住性就是我們眾生住在形相,有情就是眾生,有情的眾生沒有辦法看到堂堂顯現的佛性;若悟眾生無我,假如你能夠領悟眾生無我(眾緣所生的身體沒有我);我面何殊佛面?我的面跟仙佛的面是相同。 再說一次,我們的佛性就是堂堂顯現,只要我們都不住相,心裡面不住在固定的一個地方,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那個堂堂顯現的佛性,顯現的佛性就是佛,所以我的面跟佛的面沒有兩樣是一樣,字會不會寫,不會寫也沒關係,你回去反覆聽,就能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佛性堂堂顯現,住性有情難見。若悟眾生無我,我面何殊佛面。 (4)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 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 還有,因為長沙和尚很喜歡說讓我們進入很殊勝的境界,我們從他講的這些偈語,我們就可以心到達最殊勝、最上乘的境界,就是真理世界。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這個好像之前有講過有沒有?在說通即心通的時候有講過,有沒有?可見各位都不復習,我說的人都想有,我有講過,你看!聽的人都說:嘸! 若人見幻,假如我們看到凡塵所有萬相都是虛幻不實在,若人見幻本來真,你看程度又不一樣了,幻是假的,可是我們已經見到幻的時候,是見到真,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你已經見到佛了,為什麼?因為你已經不會被形相迷惑,確實見到佛身。 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佛的身體),這樣了解嗎?可是我們開始修道的時候,先要了解萬象都虛幻不實在,先破相才不會住,破掉所有萬相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回過頭來的時候,萬相是從哪裡出來?(佛性),對啦,從佛性出來,所以萬象都從佛性出來,是真還假?是不是本來真?我們不是有講嗎?還沒修道的時候,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然後努力修道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修了一段時間成就以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有沒有?(有),知道裡面的涵義嗎? 剛開始的時候,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那個是住相,所以我們才要到處去觀光。努力修道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為都是假的、虛幻不實在,所以不是山,不是水。然後我們修到後來成就了,原來山水還是真心呈現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可是都不住相。這樣了解嗎?不然光跟著別人唸沒有用,要知道裡面的意思,裡面的意思我們都要知道。 (5)目前無一法,當處亦無人, 蕩蕩金剛體,非妄亦非真。 所以長沙和尚講:目前無一法,我們眼睛前面一個法也沒有;當處亦無人,也沒有人;蕩蕩金剛體,非妄亦非真。長沙和尚真的都告訴我們最高、最殊勝的程度。我們的目前沒有一法,當處亦無人,沒有法也沒有人(沒有我相,也沒有法相)。蕩蕩金剛體,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就是金剛體,非妄亦非真。這樣懂不懂啊?太殊勝了,不會回答。 我們可以了解那個修持法門,有很深的內涵可以讓我們去追求。我們一進入以後寬廣無比,非常殊勝,跟凡塵整個都不一樣。所以就會努力來修持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讓祂恢復光明,回到本位。這樣有沒有一點印象?很沈重哦!沈不沈重?(不沈重!)不承認啊!後學講的這一些在北部有的還沒講過,有的是有啦!像修道之人不識真,那個倒比較常說,後來這一些有的都沒講過。因為在這邊看到很多前賢都很能夠虛心領受,所以就把它講出來。大家互相勉勵,後學也沒有做到,我們互相勉勵進步才會快。 ◎「降龍缽,解虎錫」 霧露雲霞體上衣,就表示我們整個虛空大地都是我們的法身,是我們蕩蕩金剛體,就是我們本身、本性都永遠存在的金剛體。 底下接著降龍缽,解虎錫,降龍伏虎是道家的那些語言,降龍就是降伏我們的心火,伏虎就是能夠調節我們的腎水。我們了解我們的心跟腎的構造,心就在上面,腎就在下面。心火往上延,腎水往下流。自然而然的,心火,火是不是往上?水是不是往下?都是這樣的對不對?我們一修道了以後要降龍伏虎。降龍就是降伏我們那個嗔恨的心火,降伏我們那個情欲的心,是不是要用功夫?我們心火很容易上延,很容易生氣,各位容不容易生氣?(容易!)為什麼容易生氣?事情不如己意,對嗎?就生氣!我們一生氣,心火就往上延,我們常說心火燒,我們要降伏心火,情欲也要降伏。一降伏了以後把心火壓到腎的底下,然後用心火來烹飪腎水。水遇到火會怎麼樣?會變氣對不對?一直煮到水都沒了,它就變氣,心火一下降以後,腎水就會整個蒸發,蒸發以後它會充塞我們全身。全身都會有腎水運轉,身體健不健康?很健康!因為我們凡人心火燒,腎水降,心火讓它一直自然發展,我們很快就會老,很快就要拿枴杖。這個就是讓心火一直燒,腎水一直流,所以就要很快就拿枴杖。 有時我們看年紀稍大一點的在上下車,有沒有看過?我們想怎麼不好好走,在做啥?其實他已經身不由己,已經沒有那個能力。很好走的一步,他要走得好久。所以我們了解,那個就是在生活之中沒有調節自己的七情六欲,都讓它自然去發揮,很快地我們就不行了,就要借助枴杖。 所以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壓制心火,讓它能夠下沈到腎的底下,讓腎水都能夠蒸發,然後潤轉全身,全身就非常有活力。精、氣、神都充足,這樣會不會?這個實際做就有實際功夫喔!你心火一壓下來,腎水自然就蒸發,你不壓心火下來,腎水往下流,自然而然一直往下流,你心火往上延,人就很容易蒼老。我們要努力修持,要降龍伏虎。當然不是要一直追求身體很健康,很健康還是會死掉,只是身體健康來修持,修起來容易。做事情很輕快,親朋好友看到我們,說你們修道怎麼那麼好?好不好啊?好要表現在行為,容光煥發,然後歡喜滿面,活力又充沛,旁邊的人羨不羨慕?會羨慕,想不想學?你渡他容不容易?就容易了。他會想跟你這樣好,所以我們就要本身能夠做得出來,你做出來以後,你不用想渡他,他就會想跟你。我們渡人就容易,就可以引進他走入心性的修持,修身養性,最起碼人格都很健全,很清高。做出來的事都是要利益別人,不會自私自利,這樣好不好?很理想對不對?所以我們要降龍伏虎。這邊的降龍缽,就是六祖曾經用缽降伏毒龍,他把毒龍引誘到缽裡面,我們前面有講過,然後對牠講經說法,毒龍就變善龍回天去。 解虎錫,那個錫杖就是可以解開兩隻老虎的爭鬥,他用虎錫調解老虎的爭鬥,這個比較著重在現象方面,我們著重是在內心的修持,就是要降伏我們的心火跟情欲,很重要就是我們情欲一定要降伏,降伏以後那個養份才不會很快消耗掉。 ◎「兩鈷金環鳴歷歷」 錫杖有兩個鈷的金環,表示真諦跟俗諦。真諦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俗諦就是我們凡塵的一切現象,凡塵的一切現象都是假的,可是畢竟我們也在凡塵之中,所以不能逃避。我們只要應對都符合真理,事來則應,都用真理來相應,那就可以。兩鈷金環各有三個小環,加起來就有六個,六個代表六度,是菩薩在修持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跟般若,六度波羅蜜。兩鈷金環鳴歷歷,就是我們一動了,它一直在響,表示真理能夠闡揚,所有的邪魔歪道就消失了,消遁了,不見了。所以要鳴歷歷,就是要讓它很響亮,就是真理要能夠傳播很響亮,下面有一些小字,括弧都有裡面稍微把意思標示出來。 ◎「不是標形虛事持」 標形就是嘩眾取寵,就是只有做一個外表,虛事持就是無稽之說,就是沒有實際的情形,講假話。 ◎「如來寶杖親蹤跡」 如來寶杖,我們每一位都是如來,我們要了解到本身就是如來,一定要相信我們本身就是佛。各位相不相信自己本身就是佛啊?(相信),外面沒有佛,佛就在我們身上,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就是佛。所以一定要跟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修持。要靠我們真心佛性來當家,這樣會不會啊?要跟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修持,這才正確,不要向外去發展,向外,外面沒有道,道在我們自身。所以如來寶杖親蹤跡,就是我們自己要來行持、要來做,自己渡自己,然後又渡化眾生,這樣會不會啊? 所以我們可以騙別人,騙不了自己。所以自己要誠實的面對,老實的唸佛,那個佛就是我們自己本身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要老老實實的把這個佛拿出來唸,這樣會嗎?會念佛嗎?借外面佛的名號是降伏我們的妄心,妄心一旦降伏了以後,我們就用不生不滅的佛性指揮我們的言行動作,這樣就是跟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修,這樣就正確了,正確的修道方法。再有問題,我們就問我們活佛老師,會不會啊?剛才唱歌的時候,老師不是說要給我們靠嗎?所以自己很努力跟自己的不生不滅的佛性修持,按照佛性的指揮來做,假如還真的不會,我們就請我們活佛老師來,老師會跟我們講,會借人借事給我們答案。 ◎「不求真,不斷妄」 為什麼不求真?因為我們當下就是真,我們再求真,就變成…記得有講過張拙悟道偈,各位前賢還記不記得?(記得!)記得啊!那背看看! 「光明寂照徧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欲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盤等空華。」 那個趨向真如亦是邪,就是我們要求真的話,本來就是真了,我們還要再求道,就變成頭上又安一個頭,這個就是說我們已經修持了以後,已經都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不用求真,已經當下就是;也不用斷妄,妄本來就空。這樣懂意思嗎?我們都不努力,所以茫茫然。一定要自己努力,自己努力,走不走入真,自己才知道。走入真了沒有?你看!都沒有一個有信心,沒有一個說:有!我走進去了!沒有!都還在假的這些表面功夫,我們要了解自己騙不了自己的,有沒有走入真?自己知道。我們從張拙的悟道偈就可以了解,按照這樣來做就正確,光明寂照徧河沙,不是那時就講解得很清楚了嗎?有沒有?還記不記得?不記得了哦!努力一點拿,後面有CD、有MP3、有DVD,可以反覆的聽、看,絕對會熟的。只要我們都一念不生,全體現,整個佛性本體都呈現,只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不求真,不斷妄,因為妄本來就空,真本來就有。所以我們已經一進入了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不用求真也不用斷妄。 ◎「了知二法空無相」 我們了解二法,真跟妄這二個法,空無相,都是空沒有形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 他把佛性的狀態整個都描繪出來,不是在玩文字遊戲喔!他說我們的佛性祂無相沒有形相,可是也不是完全都空,不是頑空,無相無空無不空。這樣懂意思嗎?佛性是真空妙有,空中不空。空中有佛性在,所以叫真空。妙有,有,沒有形相,所以叫妙有。所以叫真空妙有。所以用無相無空無不空這樣把佛性整個描繪出來。這樣聽懂嗎?時間一久,又聽得深,好像在幫大家催眠一樣,差一個點頭。 所以這個殊勝的佛法,各位要了解我們根基緣份都夠,才有辦法坐在這邊,共同來研究最上乘佛法,這個都很不容易聽到,各位前賢容不容易聽到?真的就是不容易聽到,我們要用一點心,投入我們的真心,能夠投入真心,祂就會跟我們相應,一相應了以後就會法喜充滿。就可以真正脫離所有的無常變化。 ◎「即是如來真實相」 前面的無相無空無不空,就是如來的真實相,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這個樣子。 ◎「心鏡明,鑒無礙」 只要我們都不染塵垢就可以心鏡都很光明,各位心鏡光明了沒?有沒有心裡面放很多的凡塵事?心裡面假如放很多凡塵事,就沒有辦法心鏡光明,因為已經都是塵垢,各位心裡面有沒有放很多凡塵的事?各位前賢心裡面都放什麼?放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最理想,心鏡一定要讓祂光明。所以神秀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那個雖然是住相,假如我們做的話,可以除掉很多的塵垢,因為時時在勤拂拭(就是去掉塵垢),把那個塵垢都除掉,雖然我們都不欣賞住相,可是能夠做那樣的話,最起碼我們煩惱都減少了。因為我們沒有把凡塵事去掉,所以煩惱很多。各位前賢煩惱多不多?我們為什麼在煩惱?是不是都是凡塵那一些生滅的事在煩惱?所以我們為這一些凡塵生滅的事在煩惱,聰不聰明?要不要去掉?要努力把它去掉!都是凡塵生滅的事,把它清除了,讓這些煩惱都消失,心清靜,就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回來,所以我們要努力。 自己心裡面有煩惱,別人是沒有辦法,一定要自己去掉。那個都是生滅,是不是煩惱都是生滅?要不要牢牢記住啊?不要哦!所以也把它去掉。只要去掉以後,心就清靜了。心一清靜了以後,篤定就可以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一進入本體以後,培養一段時間,祂就有般若妙智慧。有般若妙智慧,我們遇到凡塵事,般若妙智慧會告訴我們,怎麼樣應對,應對以後都沒有造業,所以會很輕鬆,就是解脫了,自己解脫自己。希不希望自己都解脫?(希望!)對!都要解脫。自己解脫自己,不要自己加框框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解脫,能夠心鏡都很光明,就能夠鑒無礙,能夠鑑定,那時候更了解了,凡塵都是虛幻不實在,更透徹知道,更不住相,更快樂,那時候鑒無礙。 ◎「廓然瑩徹周沙界」 廓然,就是無量無邊的廣闊,那麼地寬廣。瑩徹周沙界,瑩是玉的光明,就是我們佛性很光明,照徹整個周遍沙界,一粒沙一個世界,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都被我們的佛性光明照徹,這樣理不理想?很理想喔!好像說得又太高了,說得那麼廣,我眼前就黑黑暗暗。可是我們了解,只要我們把所有塵垢都去除,都了解塵垢是無常變化,不要記在心上,它就去掉了。去掉以後我們佛性的光明自然會發揮,所以「光明寂照遍河沙」張拙的偈語沒有騙我們的,祂非常光明,寂就是佛性本體,不變之體;照是隨緣之用,有不變之體,有隨緣之用,祂整個佛世界都照遍光明。 他底下就講:凡聖含靈共一家,凡人跟聖人的靈性本來就是相同的,沒有分別,是我們眾生自己分別,所以才成眾生。假如沒有分別了,就成佛了。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努力,不要分別,各位前賢!分別心濃不濃厚?濃厚!自己都可以感受,分別心很濃厚。我們了解,就是因為我們落入對待,所以才會有強烈的分別心。假如大家都是一體,都是一家人,要不要分別?不要了,把它去掉!慢慢分別心淡薄,到後來沒有,融入一體了,最後成佛。這樣知道要怎麼成嗎?沒有分別心就成佛,有分別心就是眾生。所以讓我們了解,廓然瑩徹周沙界,非常的廣泛,從佛性發出的光明,照徹整個、周遍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沙界就是一粒沙一個世界,因為佛世界非常多,所以用沙界來比喻, ◎「萬象森羅影現中」 凡塵的萬象、景色非常的多,這些都好像影子一樣,顯現在我們佛性之中。了解這個意思嗎?就是萬象都是從我們如來藏,含藏在我們性分裡面,然後呈現。呈現在整個現象界,讓我們能夠看到。所以萬象森羅影現中,像影子一樣呈現。萬象就像影子一樣假的,不真。真不真?我們都把萬象當成真,所以我們的行為,就有點偏離真理,因為不知道萬象是假,把萬象當成真。所以我們要觀察萬象久一點,你把什麼當成真,你就一直觀察它,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一年、十年,看它有什麼變化。所有的萬象都會變化,只要我們經過仔細的觀察,它都一直在變化,既然一直在變化,它當體就是空的,它沒有自性,是空。我們一了解它是空的,就不會住相。我們是把它當成實在的,才會住相。知道它是空的,我們的心就會抽離,就會離開那個形相。那心一離開,心就很寬廣、很自在;那我們住在相,心就不自在。 我們的習慣、習性都是心住在形相,把形相當成真,所以就有喜歡、討厭,喜歡、討厭就有取捨,有取捨就造業。所以業是我們自己造的,自己去受苦。我們了解真理以後,我們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喜歡討厭,沒有取捨,沒有取捨不造業,不造業不受苦,是不是解脫了。 所以了解真理很重要,我們就是因為不研究,所以不了解。所以才會自找麻,找了很多苦來吃。我們在現實生活,有沒有吃苦啊?都蠻苦的哦!苦不苦?所以才叫苦海,苦海無邊,我們要怎麼樣?回頭是岸。只要我們肯回頭了,馬上到清淨的彼岸。所以那個回頭,就是迴光返照,就是把注意力收回來,不要去注意外面的萬象,注意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這個叫回頭。能夠這樣已經到達清淨的彼岸。已經到了,所以我們到寺廟,它都用四個字「回頭是岸」對不對?時常會看到,後學以前小時候以為是在勸流氓不要當了,要回頭是岸。那個也是,也是有那個涵義在,只是那個意思比較狹隘。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以後,原來回頭是岸是迴光返照到達清淨的彼岸,是不是一體同用,大家都可以用,不是只有流氓而已,我們每個眾生都可以用,都可以迴光返照,然後到達清淨彼岸。所以只要我們心光收回來,回頭是岸,已經到清淨彼岸。理不理想?很理想。肯不肯?(肯),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在佛前,說出來的話要遵守喔,不要一出去以後,看到萬象又被它拐跑了。 ◎「一顆圓光非內外」 我們了解,我們的真心佛性本體就好像一顆摩尼寶珠,一顆圓光照耀整個山河大地,非常光明,沒有內、沒有外,這樣了解意思嗎?就是我們金剛之體(法身),充塞整個宇宙虛空,我們不是有講:我們的佛性是如如不動嗎?有沒有?我們用什麼比喻?啊?忘了喔!我們用照像機比喻,不是嗎?我們大概都有玩過照相機,我們了解按快門的那一剎那,是不是不能晃動?我們稍微一動,相片一洗出來,模糊不清,就表示不能動,要如如不動,要定點。 我們的佛性也是一樣,假如祂是住在我們玄關,我們的玄關,是不是時時在動?(是),那時時在動像照相機一照出來,是不是整個都模糊不清?(是),我們看到現象,我們頭轉得很快,看得現象也很清晰,對不對?就是說我們佛性本體如如不動,動的是我們身體,佛性本體如如不動。所以你轉的再怎麼快,看得都很清晰。這樣了解意思嗎?為什麼不用動?因為整個宇宙空間,都有我如如不動的佛性在,不是說我現在來台南,我基隆就沒佛性在了,了解意思嗎?假如是這樣,我就要把祂帶下來,我要把我佛性從基隆帶下來,等一下回去的時候,我再把祂帶回去,要不要?不用!因為整個宇宙空間,都有我如如不動的真心佛性在,所以不用帶來帶去。走動的是現象、是身體,不動的是佛性。 所以我們一定要研究才會知道,不研究不知道。我們剛才有講:眼睛看到的都是文殊,就是你能夠分辨,看到什麼知道什麼,怎麼這麼厲害,是誰啊?就是文殊菩薩,智慧第一嘛!對不對?看到什麼,就知道什麼,都知道。然後聽到聲音就是觀世音,有沒有觀察世間的音聲?有沒有?是不是觀世音?我們本身就已經是了,只要會用,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轉凡夫的觀念,把它轉到聖賢,這樣會不會?會不會轉啊?容不容易?願不願意?(願意),看我們願不願意,只要我們願意生活就不同。我們整天大部份,可以說十之八九,都是愁眉苦臉,因為剛從廁所出來,所以大家的臉都臭臭的,不會很好看。我們一轉念以後,就會很好看。小孩子都喜歡接近, ◎「豁達空,撥因果」 豁達本來是好的,豁達很好,可是加一個空就不好了,豁達空就是斷滅空。各位前賢,斷滅空好不好?斷滅好不好?一進入斷滅,自殺的人就是進入斷滅,就都沒希望了,什麼都沒了,那個叫斷滅。斷滅空再怎麼救他都救不起來。現在他自殺,你去救他,你不見的時候,他又自殺了。所以很難去救,因為他豁達空,就已經斷滅了,斷滅空,沒有希望,他認為是一了百了。了不了?(不了),我們要了解到,是不了喔!我們到凡塵來,是來還債,業把我們推來,推到凡塵來。不是我們自己願意來,是業把我們推來。各位願不願意到凡塵來,很苦哦!不願意來。年歲愈大愈知道,凡塵很苦,不願意來,可是已經被業推來,不得不來,所以是來還債的。債都還沒有還,就想逃跑,你逃跑就不用還嗎?這個天地那一本債簿不會允許你這樣啦!你現在不還,可以!往後再來還,利息再加上去,所以到枉死城去關,多的!那個算利息,然後再出生再來還,還沒有還完啊,那你有暴力對自己,再來的時候,又會選擇又是傷害自己,又是自殺,這樣又沒完沒了。這樣過的好不好?不好哦!所以還是要歡喜心甘願受,欠你多少,還你!跟他表明,絕對還你,債主他就放心了,他不會急著要。 所以我們求道了,已經地府除名了,我們要往天堂。這一些債主,他都不會輕易放過我們。你要去天堂,我要不到啊!要不要還啊?所以我們要多行善,利益眾生,把這些業障全部都了掉,了掉了以後,高高興興就在天堂,所以我們不逃避。假如我們想逃避的話,不想還,那一些債主都緊張了,緊張就討得很快,我們會受不了耶!我們身邊剛好有兩百塊,他要兩萬塊,我們就湊不出來,對不對?慢慢地,我們慢慢賺,慢慢還,兩萬塊也可以還得清啊!對不對?所以我們表明,我欠你多少絕對不逃避,一定還清。這樣的話,債主都放心了,不怕你半夜搬家,現在很多人都半夜搬家了啊!債主一來,哇!空房了,房子呢?房子是向別人租的啊!人家房東收回去了,要去哪討?這下子全省找,車錢就多過那些債務,所以我們了解,我們表明心跡,就是清清白白,不會說欠債不還。只要你表明清清白白,要還清。我們要了解到我們性分裡面很富有的,我們性分裡面非常富有,一下子十之七八都還清,我們都不知道喔!後面會有解說。 那麼接著「撥因果」。那個撥就是撥開,因果是一定的道理,你把因果撥開,就是不相信因果,各位前賢!凡塵有沒有因果?不但有,還決定,不是說你不研究它,它就沒有。不管研究不研究,因果都存在,在凡塵就是因因果果。我們為什麼會想吃飯?肚子餓啊!肚子餓因,吃飯就會飽。對不對?有沒有因果?就是有,一定有,我說那個不相信因果的人,他也不用呼吸,為什麼?因為呼吸就要生活啊!才會活著,如果你不相信,你不用呼吸了嘛!你就不用活了,這樣了解意思嗎?因果是定理,一定的道理,不管我們相不相信,它一定存在。尤其現在所有的債,都提早十二倍呈現,十二倍的時間提早,所以很多、有一些我們臉部的表情,會引起殺身之禍。了解嗎?你眼睛瞪人家,人家會殺你。為什麼?因為那個就是冤欠已經找上門,你剛好遇到,你又表情一出來,剛好促成人家動手。 所以後學以前都時常講,台北14號公車是走菜寮跟台北車站,然後走到三重市的時候,有一個乘客下車,然後車上的乘客就瞪他,那個下車的乘客跑上去,身上又帶刀,就把他刺死,只是看他一眼而已,看他一眼,就被他殺死。所以我們往後倒是也不能隨便看人,看人沒關係啦,你笑臉就好。不要瞪人,那個瞪人,各位前賢!我們如果被人瞪會怎樣?很難過對不對?怎麼瞪我?我怎麼了!我哪裡不對?很難過對不對?所以我們不要有那個動作,那個都不友善,我們不要有,自己緃然吃虧,也不要去瞪人,沒有用的!招惹一些無謂的麻煩。所以我們要了解現在君子是容易防,小人就不容易,我們要防小人。不要撥因果,一定要相信因果,尤其我們修道,絕對有因果。 ◎「莽莽蕩蕩招殃禍」 莽蕩講台灣話比較貼近,很傳神喔!講國語比較沒有講台灣話來得傳神。我們莽莽蕩蕩會招殃禍,會招災難到我們身上來。 ◎「棄有著空病亦然」 我們可以了解在有形有相的世界裡,我們可以不住相。可是我們棄有,哇!不住相了以後,卻著空。著空比著有還要來得厲害。所以釋迦牟尼佛那時候講:「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許」。芥子就是菜籽,我們都有看過菜子嘛!非常細,對不對?一點點而已,種出來就一顆菜。那個菜籽,一點點,所以不要著空一點點,因為沒有藥救,著有很容易醫治,著空就沒有救。所以不要棄有著空,病亦然,比那個著有的病更厲害。 ◎「還如避溺而投火」 這個比喻我們好像在水中沈溺了,快沈下去了,快跑不要被水淹死,然後投入火堆啦!被水淹死比較難過,還是被火燒死比較難過?(都難過),我們二個都不要。也不要被水淹死,也不要被火燒死。所以二個都不要,這二個都相同災難。 ◎「捨妄心,取真理」 我們修道都會講:我們要捨妄心,要取真理。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是初步在修持的時候用的,我們剛開始修的時候要捨妄心,取真理,可是我們一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以後,就不能再有這個動作。因為那個捨妄心,取真理,已經有取捨之心。那取捨之心,就是造業啦!這樣了解嗎?不能有取捨,就是要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符合真理,那我們有取捨,表示有喜歡討厭,有喜歡討厭,不管我們做出來的事是好?是壞?都是業,好事是善業,壞事就惡業,都是業,一定要接受果報,所以我們不要有取捨之心,這樣懂意思嗎?所以我們在凡塵不要有取捨之心,因為取捨就是造業,業因已經形成。 ◎「取捨之心成巧偽」 我們就會作假,心裡面想的,跟做的已經不同了。那個巧偽。 ◎「學人不了用修行」 我們學道的人,不了解這樣的真理,用這種方式來修行。先講不了解真理來修行,會變怎麼樣?就深成認賊將為子。 ◎「深成認賊將為子」 賊就是偷我們那個家寶,我們把他當成寶貝兒子,會怎麼樣?整個家寶都被他偷光了,對不對?所以我們不能「不了」(了就是了解,就是不了解),這個了解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了解真理。不要落入取捨,所以一進入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不能再做那個捨妄心,取真理。已經全部在真理世界之中了,不能有再取捨的心。要透徹的知道,知道了以後我們怎麼樣來修行?就會了了分別。了了分明,就不會把賊當成寶貝兒子。這樣就正確, ◎「損法財,滅功德」 這邊講到法財,後學剛才講:我們性分之中非常富有,有一個財產在,就是法財。我們有七法財,各位有聽過嗎? 第一個就是聞,聞就是我們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讓我們能夠成佛。這個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最大的財富就是聽到最上乘佛法,聞,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所以要了解佛學字典裡面,沒有七法財,因為它是屬於上乘佛法裡面。佛學字典裡面一看,是連那個社會人士都可以翻的,所以沒有記載七法財。七法財要在大乘經典裡面,它才有記載。那大乘經典都是要我們能夠成就、能夠成佛,都是最上乘佛法,所以聞,就是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就是我們最大的財產,可以成佛了。假如說沒有聽到最上乘佛法,不知道怎麼修?怎麼做?真理是什麼狀態?就不了解,那不了解,沒有辦法成就,所以就貧窮。那能夠聽到就非常富有,可以成佛。所以第一個就是聞,我們能夠在這邊研究啊!吔!就已經俱備了,有這個七法財的第一個聞。 第二個就是信,相信,相信不是去相信外面的話,相信外面的事情。而是相信我們自己本身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所以這個就是需要我們把佛性啟發出來,然後相信祂,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道的根源,功德的母親都是從這個信出發,相信自己的佛性發揮出來,力道才無量無邊,各位相不相信自己的佛性啊?(相信)一定要相信,而且要啟發,能夠整個輪廓都熟悉。然後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樣,第二個就是信。 第三個就是要戒,我們剛開始講「佛性戒珠心地印」,那個戒就是防惡止非,把那個惡的、非的全部都去掉,全部去掉,我們佛性才會恢復光明,才拒絕三惡道。所以那個就非常重要,戒。 第三個戒,這樣懂嗎?戒律,就是不能做的,你就是不要做。連想都不要想,我們內心要有那個戒律,自己遵守,自己遵守那一道牆,這個等於說就是滅火器。我們那個欲望要來了,好像火要燃燒了,趕快把戒拿出來,咻!把那一些都噴滅了。把那一些蠢蠢欲動的那一些不好的、要分散我們精神的份子都把它撲滅。所以第三個就是戒。 第四個就是我們從佛性呈現的定,就是從佛性本身生發的定力,不是從後天學來的,我們後天的那個定,假如說我要努力學禪定,那個很容易被現象破壞,從佛性出來的定,祂那個定很堅強。我們儒家時常在講:可以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然後泰山崩於前,刀鋸加於鑊,不動聲色,定不定?真的是大定哦!那個定力真夠,不會被外境影響,就是從佛性本身發揮出來,所以這個第四個定。 那我們已經有了聞、有信、有戒、有定,接著就要精進,就要使自己成就啊!很勤快,很精進。正確的朝著方向目標精進。 然後第六個捨,捨就是布施啦!就是我們什麼都不執著,都可以給人,像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果位都可以捨,不是說祂捨了我們就不稱祂為佛,我們還是稱祂佛啊!對不對!可是祂就是把佛的果位也捨掉,不住在心中,這樣懂意思嗎?所以我們就是要捨,愈捨是你的就是你的,你再怎麼捨還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再怎麼去擁抱,你還是抱不住啦!對不對!所以我們愈捨你就愈得,就是要了解我們要捨,一捨了,吔!心中就很寬廣,沒有侷限在小格局裡面,很寬廣。 最後一個就是慚愧,慚愧知道嗎?我們要慚愧,我還沒成佛,還是眾生。因為有慚愧,我們不會驕傲。假如沒有慚愧,我們前面那一些一有了,就會驕傲了。一驕傲就是造業,一造了業,我們要進入三惡道。驕傲的罪,我們要了解到,各位前賢驕傲的話以後變什麼?對!天上飛的候鳥,各位有沒有看過候鳥,牠飛得很遠,可以從一洲飛過一洲,很遠,那個候鳥。假如說驕傲不大,就變什麼?麻雀!牠驕傲小小的,就變麻雀,就畜牲道。所以我們修道最忌諱驕傲,最怕我們驕傲,所以內心一定要能夠降伏,不能驕傲,不容易哦!尤其後學有那個經驗,一聽性理心法,然後一領悟了以後,他會不知不覺驕傲,知道比別人多,就驕傲。吼!這個最難去除的,所以我們要先了解,不能驕傲。一驕傲就落入三惡道,這樣了解嗎? 我們復習一下。第一個什麼?(聞)第二個呢?(信)第三呢?(戒)第四?(定)第五?(精進)第六?(捨)第七?(慚愧),對,這個叫七法財。我們所要追求,就是追求這個七法財,七法財一有了,我們最富有了,那個凡塵那一些有形有相的財產,那個都虛幻不實在,這個七法財是實在的,就在我們性分之中,所以非常的富有,那個外在的,一口氣不來,什麼都不是我的!一毛錢也帶不走,可是這個七法財就依附在我們性分之中,我們要擁有它,最難的第一個聞,我們已經得到了,最上乘佛法,怎麼樣成佛?吔!我們都已經有研究了,只要我努力,只要我想成佛,我按照這樣去做,就可以達到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 :請問如果說我們在萬緣放下的時候,顯現影像,之前劉講師說要收束於我們的眼睛裡面,就是文殊,後學在想說是不是要收束回來?不要再去執著那個相,是不是還需要念經文、要迴向? 答:好請坐,因為大前提就是萬緣放下,那我們這個有呈現影像,我們去注意影像,那個變成緣,萬緣裡面的一個緣,沒有放下,所以那個心還沒有到清靜,所以記得要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全部集中精神在萬緣放下,不要讓心有事來擱著,有事來變成緣的一份子,那我們變成沒有放下了,變成又進入這個緣的裡面,那這樣的話不容易讓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呈現,那我們現在最主要,是要讓祂呈現。 所以不能有,不管有什麼景象、不管有什麼聲音、不管有怎麼樣,都放下,才徹底啦!才會有功效出來,我們才會把那個不生不滅佛性整個輪廓,都能夠很清楚的讓我們能夠掌握,這樣修起道來才會踏實,另外再講的說,我們眼根還原是文殊,耳根還原是觀音,那個是今天才講的啊!你馬上把它運用還真快,那個在我們生活之中,在生活之中,我們要想到我為什麼看到?什麼就知道什麼,那麼的清清楚楚,那個就是我們的智慧,智慧就是文殊,然後我們聽到聲音,聽到了啦!那個聽到是佛性聽到,那個就是觀音,觀世音,不去分辨那個內容,你去分辨內容煩惱就來啦!你能夠掌握到那個,我佛性這個靈敏,那個能夠聽到,看到,知道那個就可以 【問】:但是那個放下很難放下。 劉講師答:對!因為我們要了解說,我們聽說萬緣放下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其實很困難,因為只要我們有擱著,那就叫一緣沒有放下,萬緣放下你這個一緣都還沒有放下,怎麼能夠萬緣放下?所以那個真正的,要實際的你去體會,不管有什麼來打攪全部都斬掉。 【問】 :那這個是不是把它變成合理的現象? 劉講師答:你要進入合理的現象,那是另外在做法門,不要做萬緣放下,要把它分開,所以做耳根圓通的時候,不要做萬緣放下,做萬緣放下的時候不要做耳根圓通,一定要分開,分開它才會成就,你混在一起,兩個都不會成就。 【問】:後學從小不挑食很好養,可是這一週來,一反常態,每天看到食物不想吃,只想吃水果。但是不想吃的早中餐,仍是可以吃得下,很想吐又不吐,肚子不舒服,但是大都沒有腹瀉,請問這些症狀是否跟後學在做耳根圓通,及聽六祖壇經,及金剛經有關係?如果真的生病應該每天很疲倦軟弱,但是後學沒有疲倦軟弱。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這個要恭喜這位問問題的前賢,因為我們要了解到我們那個業障可以說都是蠻深啦!而且在台北也很多前賢都有這種經歷啦!他很正常這個吃的,也都沒有亂吃,很努力在研究經典,然後也很專注的迴光返照,可是就會一直遇到,一直嘔吐的現象,一直吐一直吐,然後他看醫生,醫生是找不到症狀,後學都說我們修道出來的問題,醫生是沒辦法,我們自己要了解,我跟他講說你這個是非常殊勝的一個現象呈現,一般當比丘、比丘尼都大概要十幾年以後,才會有那一種嘔吐的現象產生,那個是把所有的,我們那個佛性裡面,那個汙穢全部都吐出來,所以那個需要很努力的修,而且要十幾年,後學說你都還沒啊!才多久的時間?怎麼就有這個現象呈現?他說我就這樣不知道,很緊張遇到這種現象,緊張怎麼會變這樣?都是正正確確在修持,在生活都沒有亂吃,也沒有別的事就只有這樣。 後學跟他講說非常恭喜,這個把你整個佛性的汙穢,整個都吐掉,那個是要十幾年,那個和尚尼姑十幾年努力的功夫,才做得到的,你竟然沒有幾年的時間,就可以做到非常殊勝,那個不用怕,那個是好事,那一種情形之下,找醫生,醫生也沒辦法,你放鬆心情,不想吃的話,就不要吃,然後渴的話,喝一點開水這樣了解嗎?我們努力可能也都會遇到,遇到絕對是好事,不過也不用強求,這個也強求不來,能夠有那種情形出現,絕對是好事,我們同義宮這裡才半年而已,那個要很久的時間才會,可見前賢他很努力在做,才有這個現象呈現,這樣了解嗎?我們先知道比較好,遇到的時候就不會緊張了。 【問】:劉講師好!劉講師還沒有講到,就是現在死刑存廢的問題,大家見仁見智,末終一是,那從正統的經典中,有沒有可以給後學開釋? 劉講師答:這個我們當國民我們也都是很奉公守法,我們要了解到那個所有的一些法官,他在判死刑的時候一定是非常慎重,因為他一判下去,就是殺人要給他死,那為什麼他會判他死刑?就是他所有的行為已經不容許在我們群居社會裡面存在,假如說讓他存在的話,那善良的人就倒楣啦!所以他要經過那個三審三憲,經過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竟然三個都判死刑的話,那一定他罪無可赦,就是不能逃避一定要執行,讓他跟善良的人民隔開,這樣社會才有公義,你不能說我不執行死刑,死刑是殺人,不是那個意思啦!所以我們要了解到眾人說你應該死,那個是眾人判你的,不是你個人的問題,是整個社會那個叫做共識,不然那一些受害的家屬,他的心你要怎麼樣?是不是很不平? 他心裡面一定不平啊!社會沒有公義,那假如說我們生活在一種社會沒有公義的情形之下,整個社會會混亂,已經亂來,反正再怎麼做都不會被判死刑,是不是會越來越惡?我殺一個人也這樣,殺十個人也這樣對不對?越來越不像一個社會,所以我們就是了解到,一定有它背後的原因存在,那個背後的原因,就是你事先你都不遵守社會公義,你都不遵守你危害到善良百姓,做出那一些人神共憤的,那一些舉止出來,那麼多審都判死刑,那個執行是應該的,我們不能說們用婦人之仁來看,因為他先接受我們凡塵王法的制裁,到地府還要接受地府的制裁,不是光一個喔! 凡塵這個是多的然後到地府去,你有什麼罪過還要再接受地府制裁,那個才是真正的苦的地方所在,我們在凡塵可以說一槍殺,沒有什麼苦,蹦,然後就死掉了有什麼苦?他如果要活,我們所有納稅的錢要去養他,你願不願意?不願意,你養壞人怎麼會願意,不願意,所以我們要了解社會有公義,有那個義理存在,我們要維護,真正的做不好大家都知道,不可以,要受到國家法律制裁,應該,不是這個是真理嗎?那假如說都不執行的話,我們整個人民這個心,就很沒有那一種指望啦!做好做壞都一樣,你哪需要做好,就變成這樣,整個都不行了,倫理道德淪陷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大家說應該死,是大家殺他的,不是一兩個人殺他的,所以我們要維護那個整個社會,的那個公義,正義一定要維護。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2)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