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20片_台南同義宮_99/03/20__永嘉大師證道歌(五)
2017/09/10 22:35:19瀏覽646|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20片_台南同義宮_99/03/20__永嘉大師證道歌(五)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上禮拜講到「損法財,滅功德」。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損法財,上個禮拜有講我們性分之中有七法財(聞、信、戒、定、捨、精進、慚愧),我們有這七法財是最富有。

:我們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使我們有成佛的機會是非常難得,所以這個七法財在佛學字典裡面沒有,找不到七法財,要到大乘佛法裡面才有提到七法財,是屬於我們性分之中的財產。我們有七法財是最富有,第一個是聞,聽到上乘佛法。

:相信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個相信我們一般都用到外面,相信外面,那很少用到我們裡面來,這個就是要相信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真心佛性,要相信祂就是佛,所以我們都跟佛在一起,要相信。

戒可以防非止惡。是非的非可以防止、防非。惡可以遏止、不會做惡。所以戒很重要。因為有防非止惡才可以使我們佛性光明。

:就是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產生的定(定力),這個定力很重要,我們在凡塵學禪坐的定,很快被現象破壞。那我們從佛性發揮的定,很篤定。我們上禮拜有講,可以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泰山崩於前,刀鋸加於鑊,不動聲色。那個定就是很篤定,所以不容易。這個是從佛性出來,那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不生不滅佛性就會有,那個定就會產生。那我們有定以後來處理凡塵的事情,輕重緩急都能夠分辨很清楚,都能夠處理的很圓滿,所以這個定很重要。

精進有了具備上面這一些條件就是要精進精進使我們成就,我們在凡塵事都要精進才能夠成就,何況是聖事,一定更要精進。

:那我們有精進了以後,接著下來就是要捨,捨就是布施,就是把我們所有都能夠放捨,不執著、不侷限在我們身上,一放捨了以後,我們這個性分就很寬廣,可以盡虛空徧法界,所以就是要捨。

慚愧:慚愧非常重要。我們在凡塵假如修的很好,修的很好我們內心深處不知不覺就會驕傲,各位有沒有感覺?我們知道的多、領悟的多,我們不知不覺就會覺得高人一等,驕傲就會產生。那我們有慚愧,驕傲就不會出現。要慚愧,我們現在還是眾生還沒有成佛;假如我們已經到達佛的程度,我們要慚愧,因為眾生都還沒有渡盡。所以要有慚愧的心,驕傲就不會生起,不會驕傲我們不會造業。驕傲了就是造業,後學講這一生之中很多福報的人都會驕傲,那一驕傲造的業就是準備下一生要天上飛,看的很高所以他也飛的很高。愈大的驕傲,會出生那個候鳥,牠飛過大海、飛過很遠的地方,我們要用望眼鏡來看。那假如小驕傲的話,那就是小鳥,就很容易看到。那我們在生活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驕傲,各位有沒有驕傲?(有),很坦白。就是有啦,假如我們當人都沒有驕傲的心就不是人了,都會有驕傲,只是我們要能夠去降伏我們的驕傲。

  要了解當人,人身難得很不容易,我們既然有得到人的身體,又遇到上天大開普渡,得到了我們要努力的來修持,讓我們真的能夠成就,然後周遭的親朋好友我們也引進能成仙作佛,這樣就是一個最理想的世界,我們真的把娑婆世界變成蓮花邦,整個都是佛世界,自古以來所有的聖賢仙佛都希望能夠世界大同,世界大同要從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做起,影響到所有周遭的人,整個真心都發揮,那這個樣子就可以世界大同。我們道的宗旨也就是希望能夠世界大同,從我們本身做起,不是光喊口號,是實際在做的

  所以損法財就是從前面用生滅的心在修道,那會損掉我們的法財。所以我們在修道的時候並沒有很明顯的說,我們是用生滅心在修、還是用不生不滅的心在修,我們不研究性理心法的時候,可以說非常朦朧,不很明顯的分清界線。各位現在可以分清了嗎?有沒有信心了?(有),對不生不滅的真心跟生滅的心,我們要分得很清楚。只要是我們的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那個六識就是心,那個心就是生滅心,我們說識心(認識的心),那因為我們生活的時候都是用這一種心在生活,所以都是生滅心,用生滅心來修道,修不成道。所以有的修了好幾生好幾世,都修不成,為什麼?因為他沒有找到不生不滅的心來修,用生滅心修,所以修不成道。所以我們要找到不生不滅的心來修道。

  後學都一直講,不生不滅的心跟我們生滅的心合在一起,我們認識生滅,不認識不生不滅。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只要有空閒就做萬緣放下,然後一念不生。那萬緣放下不要有念頭,這一個時候保持那一個覺性,那個覺性我們把祂保持,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成佛就是這個在成的,這個我們認識了就已經佛出生了。那出生了以後,我們三年乳哺,三年的扶養,慢慢長大了,長大以後祂會發出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有了,我們透徹的認識真理,那個時候完全都非常了解到那個狀態之下。

   所以在剛開始做的時候會有一點點比較困難,我們很多前賢做了以後說,萬緣放下以後都睡著了。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有時候都硬撐著,本來身體都超過負荷,可是因為要賺錢都硬撐,那真的我們做工夫的時候,那個萬緣一放下,那個硬撐的狀態都消失,所以身體的疲累都整個呈現,所以就睡著了,那一種萬緣放下的睡著恢復精神是最快,因為我們平常睡覺的時候都沒有萬緣放下,各位在睡覺有沒有萬緣放下?(沒有),都一直再思索然後才睡著,隔天起床頭還會痛。所以後學在小孩子的時候就試驗過這個問題,要睡覺的時候萬緣放下,什麼念頭都不能有,明天起來那個頭腦很清醒很舒服;那後學又換了一個時間然後又試驗,今天晚上一直想,能夠想到什麼就想,問題一直想,然後一直想到後來也睡著了,那明天早上一醒過來,那個頭一個兩個大,很脹很痛。

   所以各位前賢,假如要每天的生活都過得非常如意,那你就在睡覺的時候就告訴自己「萬緣放下」,萬緣放下還不容易睡著,再一個動作「不能動」,就容易睡著了。

  那假如心念太多,從頭開始一直放,把頭的力道放到枕頭,下來就肩膀放到床舖,然後整個胸部,然後一直往下,一直放,把那個力道全部放掉,都沒有力道,連要轉身也沒有力道就睡著了,最好的睡著方法就是這樣。明天起來很舒服,那個血液都暢通,非常舒服,腦袋瓜很清,年老的時候不容易中風。

  可是我們就是不肯讓腦袋瓜清閒,都會有意念產生。所以我們修道了以後要了解起心動念就是無明,起心動念就是不覺,從覺性發揮的不覺讓我們很多煩惱,所以我們要把這個不覺去掉,都時時刻刻保持「覺」,那能夠「覺」久,就變「覺者」,覺者就是佛。那我們本身就是佛,所以我們在做事、在起心動念就要想我是佛,那很多佛不能做的事我們也不要做。佛會不會害人?(不會),佛會不會罵人?(不會),那我們就要學,因為以佛自許的話,我們就很快會達到那一種真正的進入真理的領域。那我們一進入跟佛真的沒有兩樣,就是一樣。因為我們現在所起的念頭都是凡塵事,都是計較、都是對待,這一些我們都要看得透徹,看得透徹以後就覺得這個都不必要的,凡塵的事不必要那麼投入,投入以後我們沾惹很多塵垢,那沾惹很多塵垢以後我們就要接受果報,所以我們會損掉我們的法財,損法財滅功德,因為走入凡塵我們性分之中的功德完全沒有。所以六祖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只要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就是功,德就是須要我們心要平等。所以我們為什麼德性沒有,就是因為沒有平等的心,平等性沒有,人與人之間我們有分別心,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我們都有分別心,所以不平等,德性才沒有培養。

  那假如我們能夠培養,甚至連我們的下一輩(就是兒子、女兒、甥女,就是晚輩),我們了解他的身體雖然是父母親生下來,可是他的佛性我們沒辦法生的,我們生的只是身體,所以我們要養、要教,教養都要,才能夠讓他在社會立足,然後他的佛性跟我們的佛性是一樣,所以我們看待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要平等,我們把晚輩看成跟我們是平等,容不容易?(不容易),不容易喔!那我們看有錢人跟有社會地位的人,我們會不會把他看成比我們低?我們普遍的現象,都把這一些看得很高,所以又是不平等。那我們要了解他的外表形相是比我們高沒錯,可是他的佛性跟我們都是一樣,沒有兩樣,所以一定要平等對待,這樣子的話我們就愈接近仙佛菩薩,因為活菩薩沒有分別心,那我們的分別心太濃厚,太濃厚的分別心使我們的作法不一樣。

  我們的所有行為都從念頭出來,念頭有分別了,我們行為有沒有分別?(有),自然而然一定有分別,那一定有喜歡討厭,有取捨的心,只要是取捨的心都是造業,我們行善是善業,以後得到福報;做得不對,惡業,都一定有業。所以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從佛性直發(直接生發),直接生發第一個叫做直心,那直心跟真如是相應,所以我們用直心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這樣不會造業,可是我們就是不肯用,因為直心來對待萬事萬物容易吃虧,那我們都很聰明,學的很聰明不願意吃虧,所以直心不用,很快就轉念,我們變心意識。所以我們要把心意識了解透徹。

釋迦牟尼佛講不要用心意識修道,心就是我們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的,那個叫心,是因緣聚會。假如沒有根、沒有塵,根塵沒有相對我們沒有心,那根塵相對我們才產生。那有時候六塵變化無常,很快變化,我們的心就跟著很快變化,所以那一種心我們不要拿來用,不要用那一種心修道。

  釋迦牟尼佛講,「心」者聚義,很多因緣聚在一起才呈現的心,這個心不確定。然後「意」,就是回憶,我們有經過、有學過、以前處理過的事,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叫意,一樣是因緣聚會,緣聚則生緣散就滅了,所以意者憶義,回憶的意思。「識」,識者現知義,顯現讓我們知道,要顯現要有因緣聚會才會顯現,顯現讓我們知道也是因緣聚會的東西。所以三個都是虛幻不實在的。我們對心意識透徹了解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顯現讓我們知道、讓我們去處理、讓我們很親切的在一起,那個叫識;然後心就是根塵相對(六根對著六塵,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然後才產生。根塵不相對它不會產生,所以根塵不相對,各位我們心在哪裡?根塵不相對的時候我們心找不到。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講「即心即佛」,即心即佛就是心意識都不要(放下),沒有心意識、沒有根塵相對、沒有因緣聚會,然後祂常存常住、永遠在,就是我們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一個覺性,那一個就是我們的真心,那我們用這個真心,這個即心即佛就是這個真心。不會很深,很清楚讓我們知道,我們摒除那一些因緣聚會的心,那個不要,那個一直變化,一直變化我們心就跟著一直變化,所以不要用那個心。

  然後我們那個覺性的心,就是我們有用的時候祂給我們用,我們沒用的時候祂還在,常存都永遠在。所以我們這一個「即心即佛」就是講這一個,這個心就是佛,講祂是心可以,講祂是佛也可以,因為佛就是這個在作,這一個成佛的。所以我們要成佛一定要能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體會那個覺,那一個覺我們有體會祂在,我們不體會祂也在,我們用的時候祂在,我們不用的時候祂也在,所以就是要用這個「即心即佛」。

  我們了解講到佛是比較親切,講到心佛親切,講到道好像比較寬廣、比較外面。我們要知道,講「道」的時候就整個都是真心,所以我們真心祂叫如來藏,如來含藏萬事萬物,萬物都含藏在我們真心之中,我們真心含藏整個山河大地,我們真心含藏所有一切。所以才講虛空無相,我們的佛性(虛空)沒有形相,不拒絕諸相發揮,所以我們佛性本來沒有形相,可是所有萬相要生發的時候,我們佛性都不會拒絕讓它自然生發,這樣我們就了解我們佛性有多麼寬廣、有多麼奧妙,所以各位沒有研究性理心法,不會了解山河大地就是我們的真心呈現,我們會分別心,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我是我,我們一般都這樣。

  那我們研究性理心法以後,了解怎麼形成山河大地?是我們在我們了解的無極理天,然後我們一念妄動,一念妄動以後,那個時候還屬於無極狀態,無極就是什麼都沒有、無到極點,然後無極生太極,太極就生兩儀,兩儀就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八相綜相錯六十四,這樣整個氣數形成,才有天地。那我們了解,是因為我們一念(有一個念頭,在無極之中一個念頭),然後產生,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因為我們生起一念,這個時候就有三個很微細的在佛性本體裡面,一個就是業相,念頭就是業,所以我們在凡塵生念頭起心動念就叫造業,所以我們要修到回到本來就要把念頭放下,不要起心動念,因為生念頭才落入凡塵,要回去一定要把念頭放下,不要有念頭,不要有念頭的時候叫正念,正確的我們念頭叫做無念,所以正念得時候已經回到佛性本體,已經回來了,所以要沒有念頭。那我們一念就有業相,然後有轉相,然後有現相。所以一念無明生三細,三個很微細的,還沒有形相,只是在性分之中,它已經有業,然後有轉,就會現相。三個已經形成在我們性分佛性之中。

  所以第一個,念頭就是業;第二個轉相,把我們本來般若妙智慧轉成能見之見,我們能見,各位前賢我們很喜歡,我能見就有我所見,本來能見跟所見是合在一起一體的,可是我們一念妄動以後,它就變成轉成能見跟所見,然後我們所見,因為在性分之中那個時候什麼形相也沒有,那你堅持一定要看,各位前賢,我們瞪眼來看虛空會出現什麼現象?空中有花啊,就見空華,就呈現現象出來,所以叫一念無明生三細,三個很微細的業相轉相現相,可是這個現相還沒有喔,要到真的落入已經山河大地有世界了以後,我們眾生才出生。那個時候境界為緣長六粗,我們就真的在六道輪迴裡面了,是這樣來的。

  所以我們要回去第一個先把念頭放下,不要有念頭,念頭都沒有了,才回到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回來時間久了,你就歸本位了。這樣懂嗎?(懂),所以我們現在現實社會裡面,很多年紀的大一些歐吉桑歐巴桑,他們有時候都會講一生之中也沒做壞事,怎麼到年紀大的時候坎坷的事很多,他沒有想到自己因為太空閒了,都生活在過去的那一些情境裡面(就是過去心),一直在想什麼人欺負他、什麼人幫助他,一直都在想這一些問題,因為念頭多,念頭一多,我們要了解,念就是業(造了業),把以往我們累世所造的全部都拉來,那拉來我們接受果報就很坎坷,我們就過的就不如意。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的時候,有空閒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有空閒的時候胡思亂想是在造業。社會人士大概也不太容易接受這個觀念:「說你胡思亂想就在造業,他會接受嗎?不會,我又沒有妨礙別人,他會這樣說。」

  不知道我們自己本身的,我們本身因為經過六道輪迴這麼久的時間,善善惡惡全部都會有做,那現在我們又生發念頭,把以往過去世所造的業,我們現在在胡思亂想,這個因跟緣會合;那假如我們沒有念頭,雖然過有很多的業「因」,可是我們不想就沒有「緣」,沒有因緣配合不會現相,所以最業消滅了。只要我們不胡思亂想就好,容不容易?(容易)容易喔!閒閒坐著你再想看看容不容易?(哈哈),我們真的要讓整個腦袋瓜空下來,還真的要訓練,我們時常一空下來就胡思亂想,所以修道了以後要了解,起心動念就是造業、就是不覺、就是無明。那我們要使佛性整個都光明,所以就是不要起心動念、不要胡思亂想,這樣才不會損法財,把我們的法財損失掉很可惜。

  滅功德,因為功德是從我們佛性本身生發的,要見到佛性,然後要能夠行持平等,不要有分別心,自然就有了,所以培養我們德性,學習我們老祖師肚大能容,什麼事都容,只要容下了以後,能夠容了以後我們就可以了卻人間多少事,所有的事都沒了、沒事了。

  所以這邊我們了解,從生滅的心來修會損法財滅功德,那我們從不生不滅的心來修,就能夠進入最富有的性分之中,因為凡塵的這一些有形有相的財產,我們一口氣不來,一毛錢也帶不走,那個不用我們去爭,隨順因緣就好,凡塵讓我們賺錢我也不拒絕,錢四腳我們人才兩隻腳而已,追不到也不去追,這樣就很灑脫了,很能夠自在,所以我們要自己追求。

  莫不由斯心意識,為什麼會損法財滅功德?就是因為有心意識,剛才我們有特別解說心意識。心意識就是因緣聚會才有,根塵相對才產生的,都是我們生活之中在用,才會損法財滅功德,都是由心意識引起。

◎「是以禪門了卻心

  禪宗在修持的話,就是了卻我們根塵相對的心,全部都把它了卻,不要它、不用它。可能會產生說:我生活之中在用的都是這個啊,那不要用我要用什麼?會不會?因為我們了解,我們的直心跟心意識差別非常的微細、很小。直心是從我們佛性本體所生發,那我們要比較容易認識(直心)就是我們所稱的良心。那個良心就是我們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所呈現的,儒家叫做良知良能,那我們俗語叫做良心。我們只要憑著良心來對待萬事萬物大概就不會錯了。這樣比較容易,我們講不用心意識的話有時候會會意不過來,那用良心來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這個就很容易,就秉著自己的良心來做事,這樣就正確。所以禪門把心意識那個心了卻掉。

◎「頓入無生知見力

  我們只要把那個心意識都不用,就可以頓(就是很短的時間進入),很短的時間就進入無生(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就可以進入我們佛性本體,然後產生知見。所以無生的知見力,一定要一段時間來培養,知見力是般若妙智慧,不是我們馬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馬上產生,不是那樣。而是說我們只要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培養一段時間,因為我們能夠體會到那個覺,那個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只是佛性已經呈現,已經佛出生了,那出生以後我們還要經過三年乳哺,把祂扶養讓祂茁壯長大,所以無生的知見力一定要在一段時間以後,它才慢慢產生,只要我們一直照這樣做,就會有無生的知見力(就是般若妙智慧),那有般若妙智慧來應對凡塵萬事萬物就非常正確,所以我們要自己努力。

◎「大丈夫,秉慧劍

  從頓悟無生知見力以後,就可以稱為大丈夫。後學就有特別標明大丈夫不是在講男生,只要是我們能夠體會真心佛性、能夠見到我們佛性,都稱為大丈夫。因為我們佛性裡面沒有絕對性,就是我們佛性…,以往有人在問觀世音菩薩是男生或女生?就落入兩邊對待,在我們中國說女生比較慈悲,說女生;在印度說慈航大士都是男生修成的,是男生,所以就有爭論。那我們知道佛性可以落入乾道的身、可以落入坤道的身,祂本身並沒有固定,所以可以顯現乾道、可以顯現坤道。

  那在我們修持的時候要了解,落入形相以後,那個已經是我們之前的業力使然,我們造的業把我們推的,不是我們自己本身去決定。那我們修證了以後就不一樣,修證以後假如我們證悟本性,那我們可以千百億化身,那要化成什麼身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化成乾道身就乾道,要化成坤道身就坤道,甚至於我們喜歡當小動物也可以,化成小動物,也可以化成植物,比如看到有人在沙漠行走,走的很疲累又被太陽曬的難過,可以化成一棵大樹,活菩薩可以化成一棵大樹讓那一些曬的很難過的人到樹下乘涼,然後等到他已經恢復體力走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回頭來看,那棵大樹不見了,那個就是活菩薩示現要幫助眾生,這個可能我們都還沒有聽過。所以要了解,活菩薩千百億化身不是固定一個形相,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一個陌生人,然後來跟我們講幾句話,那幾句話對我們非常有作用,講過以後我們回過神來,再去找那個人,找不到了,不見了,那個也就是佛菩薩示現幫助我們。所以後學才講,只要你肯用心,思之思之天告之,你不了解什麼真理想追求,你一直想,你只要很虔誠的一直想,上天一定借人借事讓你了解答案,所以只要我們肯用心,都會有答案,絕對會有,思之思之天告之,上天告訴你答案。

  後學本身都有試驗過,才會知道說原來是這樣,那出來的答案不會是固定的。有時候是一個陌生人,跟你都不相識,可是他突然對你講話,他講的話以兩個不相識的人來說是莫名其妙,怎麼對我講這些,可是你聽那個話的內容,你會想,欸,這不就是我在追求問題的答案,就會這樣,那講的人莫名其妙,我怎麼會去講這些話,你問他,他也不知道。所以那個就是佛菩薩示現,不要認為離我們很遠,就在我們周遭。像後學講那個呂祖師,呂祖師就示現給一個對他很崇拜的信徒看,呂祖師就是示現一個老婆婆抱著一個孫女,然後嘴巴對著嘴巴,然後信徒說老不修,不看,晚上睡覺就給他的信徒托夢,我已經示現給你看了,你都不看啊!兩個口對在一起不是呂嗎?都已經告訴他了,示現給你看,那你想說仙佛不是這個形相,一定很好看,一直在等好看的,所以你等不到,就是很平常的、很平凡的。所以真正的平凡、平常、平淡、平實,那個是最高的佛理,最高的佛理就是這樣,四平,平平常常。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要迴光返照,定下心來,然後體會真理,了解到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個非常重要。能夠頓悟無生知見力就是可以稱呼為大丈夫。

  秉慧劍,能夠到達頓悟無生知見力,就要有那一種慧劍,就是我們有念頭要馬上斬斷。我們在生活之中念頭來了怎麼處理?按照念頭去做?把念頭轉掉?可以說很多方法,念頭一來,我們有的就照著念頭做,有的就把念頭轉念,然後轉念以後去做。所以我們在念頭呈現時候怎麼樣去行持,那個時候我們就是要有頓悟無生知見力,使自己進入佛的名號(大丈夫、調御丈夫就是佛的名號),然後要有佛的智慧,秉著智慧的劍,斬斷所有的不正念頭,因為念頭會促成我們行為,所以從念頭著手,念頭不好了馬上把它斬斷,不要使念頭佔據我們腦海,佔據腦海的話會不知不覺促成我們行為,結果就造了業。

◎「般若鋒兮金剛焰

  我們無生知見力就是般若,般若是我們佛性本體生發的妙智慧,不是我們落入後天有形有相學來的,一定要把凡塵所有這一些聰明都放下,我們般若才會產生;那假如我們不肯放下我們這一些在後天所學的,那我們般若呈現不出來。所以一定要把凡塵所知道所學的都去掉,老子講滌除玄灠,洗滌乾淨我們在凡塵所聽到、所學到的一切,這樣般若才會呈現。因為般若是佛性生發的妙智慧,那般若有了,我們用佛性生發的妙智慧來觀照佛性本體,佛性本體叫理,般若妙智慧叫智,理跟智一如,理跟智合在一起,這樣我們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都不會有過錯,不會有業力呈現,那不造業就不受苦。

  所以般若就好像很銳利的鋒刀,般若鋒兮金剛焰,金剛是講佛性本體,般若是講佛性的妙智慧,所以這兩個,一個是很銳利的鋒刀除掉斬斷我們不好的念頭,一個是燒掉我們所有的煩惱,從金剛焰(金剛所產生的火焰)來燒掉所有的煩惱。各位前賢我們煩惱從哪裡來?我們的煩惱從我們的住相來,住在形相就起煩惱,事情來了我們住在事情裡面就起煩惱,所以我們用佛性本體那個金剛的金剛火焰把所有的煩惱都燒掉,煩惱是假的不真,所以我們都不要住在形相就沒有煩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運用。所以般若鋒兮金剛焰,要發揮金剛本性,我們金剛不壞之體每一個人都有,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就是金剛之體,金剛之體不會被破壞的,是屬於金剛之體。

◎「非但空摧外道心

  我們般若跟佛性本體金剛不但空摧外道心。外道就是心外取法,我們把自己身體當成真的,把外面形相也當成真的,這個就叫外道;認為心外有東西,認為心外有形相,那個叫外道,已經在道之外。

  所以整個宇宙都是我們真心,是一體的,只有一個真心,沒有外面的萬物,那我們把心跟萬物分成兩個,那個已經在道之外。那我們心外取法,認為外面的形相是實在的存在,我們去取它、我們去認定它,這個叫做心外取法。我們凡人都是心外取法,都沒有把整個山河大地當成我們真心,因為我們從來也沒聽過,都沒有聽過「怎麼山河大地會是我們真心呢?」,沒有聽過。所以我們了解,這個是我們七法財裡面的第一個「聞」,能夠聽到最上乘佛法,就是大家要具備善,讓善生根,善根又成熟,才會遇到上乘佛法,就是歷代的祖先都有積德,有德了,子孫才有機緣接觸最上乘佛法,都很不容易的,要了解我們遇到上乘佛法,要聽到很不容易,不要說做啦,連聽到都聽不到,我們活佛老師沒有開這個性理心法班,我們也聽不到啊,對不對?(對),我們也聽不到整個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佛性,所以這個是很難遇到的因緣,要累積善夠了,才能夠碰到,才能夠修持,真正的進入真理世界,進入佛的領域,我們可以進入了解整個真理的狀態。

  所以這邊告訴我們,從佛性發揮的般若很銳利,可以除掉我們的妄想,然後金剛火焰可以燒掉我們的煩惱,它不但空摧外道心,不但讓我們頑空的心都摧滅了不見了,外道心也消失了,只要我們努力的研究就可以進入真理的世界。

◎「早曾落卻天魔膽

  我們只要努力的修持,我們在凡塵會遇到的外魔只有一個,剩下都是我們內魔,有四種魔性,就是我們在凡塵,煩惱魔、欲魔、死魔,這三個是屬於我們本身的。煩惱魔,我們煩惱會讓我們造了很多業;欲魔,男女之間那個欲望;死魔,生死的死。四魔裡面剩下一個就是外魔。外魔我們只要認識我們就不會怕它,就是怕不認識。我們在凡塵只要我們醉心在哪一個事項上面,那個都是著魔。比如說喜歡喝酒的人,就著酒魔;年輕人晚上很喜歡上網,那個著什麼魔?(網魔),後學都講為什麼他能夠整個晚上不睡上網,因為網路都少都會夾帶一些色情,就是男女之間表現出來的形相,多多少少多會插播在網路裡面,後學沒看過這個是想像的,為什麼會想像有色情?因為那個才會引誘,假如我們正經八百努力念書,會晚上念到天亮嗎?早早就去睡了。那因為有色情在,所以他可以看到天亮,那我們眾生的性命也因為淫慾而正性命,那個是我們的根源。淫慾就變成我們人的根源,所以有不知不覺的誘惑力量,很容易一看就到天亮,一而再在而三,把身體都搞壞了,北部比較多,北部生活比較富裕比較糜爛,南部比較單純,所以我們被外魔引誘的機會,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般若、有金剛焰,這樣都不會去沾惹到天魔。所以早曾落卻天魔膽,天魔被我們般若鋒兮金剛焰嚇跑了,只要我們發揮佛性本來的功能作用,天魔不會來招惹我們,是我們自己迷失了以後,才落入天魔的手中。我們都很清醒的話就不會。

◎「震法雷,擊法鼓

  震就是要我們把佛法發揚光大,能夠正行、能夠像打雷那樣的震撼,讓眾生不在迷昧、都清醒了,會努力來修道進入佛的世界,所以要震法雷;擊法鼓,把佛法敲響,這個都是在喚醒迷昧的眾生,要讓眾生都能夠清醒。我們研究了以後能夠清醒我們頭腦,讓頭腦能夠了解到我們真正的追求方向目標在哪裡。所以這邊告訴我們要震法雷擊法鼓,要使我們親朋好友都能夠體會到佛法的殊勝,都能夠修道。

◎「布慈雲兮灑甘露

  布就是流佈,廣泛的讓整個娑婆世界都能夠有慈雲,不會被燄熱的太陽曬的很難受。灑甘露,甘露可以治百病。我們平常生活之中看的佛像,大部分都會看到一手拿著淨瓶,一手拿著柳枝,然後淨瓶倒著拿,然後有水流下來,那個是灑甘露在塵凡;那個柳枝是掃開迷霧,讓我們眾生不迷昧;那個甘露灑到凡塵來讓我們能夠治百病,所以我們要接甘露,就是我們舌頭抵上顎,只要你有空、你有想到的時候,就把舌頭抵上顎,它會生口水,那你把口水吞進去,大概一、兩個禮拜,你的口水變的很甘。開始的時候還不會感覺很好,可是你只要做一、兩個禮拜那個口水就很甘,那你吞下去,然後你一直做舌抵上顎讓它生口水,往後你就不用去買飲料,因為你一直在喝甘露。在埔里有一位歐巴桑的道親,她都很努力跟著人家做義工,不管什麼粗重的工作也都不拒絕、都去做,然後她從來都不喝飲料、也不喝開水,茶水都不喝,然後跟她一起工作的人就問她,說你是學什麼功夫怎麼都不用喝水,然後她竟然不敢教人,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見到後學以後,問後學說可以教人嗎?後學說可以啊,這個好事可以教人,她說都不敢教人,人家看她都沒喝飲料人家都問我。在埔里道親年歲蠻大的,她就是能夠實際的去做,就是舌抵上顎,然後讓口水生下來,然後吞進去。

   各位前賢要知道喔,你假如已經做了,已經吞口水已經產生非常好的滋味,非常的甘,那你若停止不做,一段時間再來做,不見了,很奧妙!所以你有的時候就記得延續,就繼續做舌抵上顎,就會生口水然後吞進去,很簡單,時時刻刻喉嚨都會滋潤,喉嚨滋潤就不會咳嗽,我們肺部都得到營養就會比較健康。所以我們修道也是要修的很健康,去渡人才容易,若我們去渡人,很不坎不穩,那一種形相去渡人,他會說我若跟你一樣就不好。所以我們渡人,人家還沒開口就會說好,我跟你去,像你這樣我很喜歡,這樣渡人就容易了。所以不一定是開口,不講話,你身都能夠做的出來,那自然而然就有那一種力道,人家喜歡跟你接近,這樣我們渡起人來就很容易。所以生活之中有空我們就舌抵上顎,讓口水生然後吞進去,真的很甘很甜,好像蜜很好喝,對我們都有幫助。

◎「龍象蹴踏潤無邊

  我們就是要像龍象,龍象非常大的體積,然後一步一步的蹴踏,潤無邊,這就是告訴我們了解真理以後,知道自己不生不滅佛性以後,我們要渡化眾生,然後要使所有我們所有周遭親朋好友跟我們一樣,能夠進入修道的道路,能夠成仙作佛脫離苦海。所以龍象蹴踏潤無邊,滋潤沒有邊際,非常寬廣。

◎「三乘五性皆醒悟

  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在所有的經典裡面會有講,沒有二三只有一(一佛乘),三乘就是循循善誘,引導我們下階層的往上,所以我們在所有的一些佛像,不管是畫畫或是雕刻都有那一種手勢呈現,我們一般看到大概都是這一種手勢(大拇指掐在無名指),各位有沒有注意佛菩薩的手勢。各位前賢這個叫做菩薩法大拇指掐在食指,B,像ok),這個是最上乘的,我們凡塵幾乎沒有看到這樣雕刻的,倒是高雄有一尊,在醫院裡面。然後這個手勢叫做上乘法(大拇指掐在中指上),性理心法就是這樣,我們求道以後,我們到佛殿看的時候很多都這樣。這個手勢叫做中乘法(大拇指掐在無名指)。這個手勢叫做下乘法(大拇指掐在小指 ),所以我們在海邊,海邊那些漁民程度低,寺廟都是雕刻下乘法,要適應這個地區眾生的根器,所以雕刻下乘法。假如這個地區眾生的根器都不高,你雕刻一個上乘法,這個佛沒有人拜,因為跟祂不相應,他來拜就不保佑,所以要雕刻下乘法,所以海邊的寺廟都會雕刻這樣( )。那一般的寺廟就是中乘法(大拇指掐在無名指),下乘敲打念唱,中乘術流動靜,上乘是性理心法。那這個叫做菩薩法(B),是已經都成就。台灣很少有雕刻這樣,後學全省走透透指有看到一尊ok菩薩而已,不容易,那個也很少人雕刻。有的話這樣就很不錯(大拇指掐在中指上),有的會這樣(大拇指同時掐在中指無名指上),就是上乘跟中乘一起,眾生的根器比較屬於上等就會這樣雕刻。

    以後我們看就會知道了,看看這個地區的眾生是什麼樣的根器,你看那個寺廟的手是雕刻什麼樣的手勢,以後就會了解了,就表現在手上。所以三乘都是循循善誘,要引導他走到一佛乘(就是要他成佛),那要成佛下乘的根器不夠,先用敲打念唱引導他到中乘術流動靜,才引導到上乘性理心法,然後就成就成佛,都是循循善誘,所以加起來叫一佛乘,那三乘是實際的現象之中去做,那一佛乘是最終的目標,要你成佛。

  五性,就是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定性菩薩、不定種性(就是還沒有固定在哪一個層次)、無種性(這個最糟糕,就是一闡提,沒有佛性的善心)。各位前賢我們把自己固定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啊,我們固定在眾生啊?還是固定在菩薩?我們把自己的性定在哪裡?所以我們都叫不定種性,還沒有固定要在哪裡。修苦集滅道,他們就固定在聲聞,就是阿羅漢;緣覺就是辟支佛;菩薩就是十地;他們都會有固定他們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佛會講,對那些把自己固定在聲聞跟緣覺,佛說蕉芽敗種,獨善其身不想兼善天下,所以會罵他們定在那裡。所以舍利佛跟十大弟子都會哭,說我們竟然沒有辦法踏入菩薩的十地,所以他們把自己固定定性在聲聞,後來舍利佛被八歲的龍女一辯論以後,舍利佛就變化了,他就變不定種性,他就不要固定在聲聞,他也可以走入菩薩裡面,所以不要把自己固定化。

  各位前賢要把自己固定在哪裡?(佛),對啦,固定在佛!我們就是佛,本來也就是佛,落入凡塵六道輪迴太久忘了,我們本位就是佛,我們要回歸本位。要回歸本位之前要把六道輪迴那一些業債都還清、不欠人,這樣回去才會清淨,所以我們在有生之年還有力道的時候趕快迴光返照,遇到什麼因緣我們都歡喜心,就好像我們第一次唱的心蓮,「我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因緣」,這是活佛老師做的曲跟詞。三乘五性都能夠清醒過來體悟到我們本來都是佛。

◎「雪山肥膩更無雜

  這個在講我們佛性周遭的環境,講我們靈山(佛性居住的地方所在)

◎「純出醍醐我常納

  醍醐就是牛奶五味之一。第一味牛奶,第二味乳酪(十二杯牛奶提煉一片乳酪),第三味生酥,第四味熟酥,第五味醍醐。所以從牛奶提煉到醍醐,已經是經過很久,而且要很多的牛奶來提煉才會成醍醐。所以醍醐可以治百病。那以後學看佛講的經,看了以後後學異想天開到市面上去找醍醐,因為醍醐可以治百病,後學說我身體不好先天不足後天欠調,身體很差所以就去找醍醐,然後大賣場說你是要買醬油嗎?(哈哈),後學說不是,是牛奶提煉的,賣場人員說牛奶提煉的我們台灣只有做到乳酪,那你要買醍醐可能要到印度去買,印度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地方才有做,後學說才提煉到第二味喔,賣場人員說第二味就已經很好。所以各位前賢乳酪真的很營養,腸胃不好可以吃吃看,腸胃馬上好,不過很快發胖,要減肥的就不要吃。去買的時候後學還問要怎麼吃,賣場人員說可以夾在麵包中間吃,不然直接吃也可以,回去後學真的直接紙拆下來直接吃,不難吃,有一點鹹鹹,有時候一段時間後學異想天開都不用吃三餐,只吃乳酪,所以後學出門都帶乳酪,吃到後來一直胖起來,吃的是很少怎麼一直發胖,才停下來。不然乳酪還可以整理我們腸胃,腸胃不好吃一吃會很好。

  純出醍醐我常納,永嘉大師說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生發出來的般若妙智慧,我都能夠去應用祂,所以在凡塵我都能夠把佛性的般若妙智慧能夠呈現出來。我們了解佛性以後,般若有了,來處理凡塵萬事萬物更是理想。

  我們禮拜四在板橋,有個前賢聽性理心法,之前不是聽後學講有六年,聽後學講大概也有六年,加起來大概有十二年,然後前賢講自己心得,因為在板橋醒世這位道親,她聽了以後就實際去做,在電子工廠上班,她就真正的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她就講:「什麼事都是以佛性為重,只要是違反佛性她就摒除」,所以時時刻刻就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然後對佛性的認識,她畢竟加起來也12年算蠻長,我們是用身體來指揮動作,她們電子工廠中間有休息20分鐘,她就坐在椅子上面,她用好玩的心,她坐著命令佛性,身體往前、往後、往左、往右,不是身體要動作,叫佛性動作,各位有沒有聽過這樣?(沒有),所以後學才說不要講。佛性這麼奧妙,她竟然用到這地方來。她說真的喔,你不要身體去動作,只要你意念指揮(就是指揮佛性),說身體向前就身體就一直向前,向後就向後,向左就向左,向右就向右,後學說哇,佛性被你變成這樣~。不過我們假如能夠訓練到像她一樣,佛性可以指揮我們身體動作,一定很驚訝,怎麼會這樣,佛性竟然有辦法:我身體都不動,跟佛性講,佛性叫它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那個樣子。

  然後第六感很強,今天遇到什麼人、會遇到什麼事,她事先都知道。之前她有向後學講她怎麼那麼靈敏,後學有跟她交待不要炫耀,炫耀以後會有很多看不見的會來要求你幫忙,那個時候就不好了,所以不要炫耀,所以她就自己默默的做!然後她說的第六感愈來愈靈敏,就是等於還沒來的事她都事先都知道。後學說那個是佛性功能很小的一個作用而已,我們很大的作用不止這樣,很大的作用我們可以把虛空之間的水火風土集成形相,那個叫千百億化身,那若集成形相的時候,我們若想看小白兔,我們就可以集成一隻小白兔在地上跑,那個才真的你能夠發揮佛性的功能作用出來,那個才叫我們真的要努力的方向。光知道有什麼用,後學說你不要知道事情也會到,是不是這樣?不過只要我們肯用心,時時刻刻迴光返照,跟佛性無關的事摒除,絕對你會自己體會到很高興的,晚上蓋著棉被都會偷笑,絕對,那我們沒有正確的方法修持,那道場事情一多,你蓋著棉被唉聲嘆氣,為什麼?事情太多做不完!有一點不甘願又不行,不甘願做但又要做,所以就不是我們修道的軌道,那我們修道的軌道是非常高興的,是自由自在,能夠發揮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整個都能夠發揮出來,可以利益眾生,而且可以利益到眾生的九玄七祖。

◎「一性圓通一切性

只要我們了解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可以圓通所有的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我們一法就是最上乘的佛法,可以徧含一切,所有凡塵的一切法都包含在我們一法裡面,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一法裡面。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天上的月亮就是在形容我們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只要天上的月亮在,底下有一灘水,那一灘水裡面就有一個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我們了解,一月就是佛性本體,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有那麼多!可是千江的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那個月亮都是天上的月亮影射下來的,假如天上的月亮被烏雲遮住,所有千江的月亮都不見了。所以天上的月亮代表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底下所有的千江有水千江月都是佛性的功能作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並不是有意灑落到千江,可是只要你底下有水,天上的月亮自然就呈現。所以我們了解到我們佛性本體,只要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那所有的功能作用都自然而然呈現,顯現出來在整個凡塵。

  那我們一了解以後,原來萬法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所有萬法都是從原來的一個月亮產生的,從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然後產生所有萬法。所以萬法歸一,歸到我們佛性來,那我們佛性包含所有萬法。這個已經講到比較讓我們能夠了解,喔!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凡塵很多我們都認為是跟我無關,欸,原來是有關,是我們佛性本體呈現,所有的山河大地也都是我們佛性呈現。那我們比較粗淺的角度來看,你怎麼知道山河大地,知道的是誰?佛性,所以是佛性呈現。所以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就是告訴我們佛性不生不滅可以生發萬法,萬法歸到我們佛性來。

◎「諸佛法身入我性

  諸佛就是很多的佛,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也叫做法身。各位前賢有沒有法身?(有),有了沒?(有),啟發了沒?(有),愈講卻愈沒力,愈講愈懷疑我有嘛!是不是這樣?有一點喔!我有法身嘛?都不敢肯定。各位前賢,因為我們萬緣放下的時候一念不生,那個覺很寬廣,寬廣到無量無邊,所以這個「沒有形相的覺」我們稱為法身,稱祂叫做法身,以法為身,所以整個虛空都是我們的法身。要有信心,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動?眼睛怎麼會看人?那個就是有法身啊!有法身在我們身上我們才有辦法有這些動作,所以要有信心。一定要自己認識,原來我的法身就這麼寬廣、這麼大。

  所以諸佛法身入我性,諸佛就是很多的佛,祂的法身進入我的佛性,因為十方諸佛同一個法身,所有的空間都是一個,沒有分別,所以佛能夠證悟沒有分別,所以成佛。那我們有分別心,所以成眾生。那只要我們到哪一天不分別了,我們哪一天也成佛了。看看我們哪一天肯放下分別心,哪一天肯放下?我們在家裡生活的時候,你看婆媳肯不肯放下?她會說我多年熬成婆,不肯放下,所以女人虐待女人,女人找女人麻煩,這樣好不好?(不好),所以本來就是要放下,只要全部能夠放下沒有分別心了,就成佛了。我們分別心還很濃的時候,我們還當眾生。只要我們慢慢接近一直不分別,一直少分別,分別愈來愈少,我們就愈接近佛菩薩了。所以諸佛法身入我性,所有佛的法身進入我的佛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我的不生不滅佛性同共如來合,是相合的、合在一起的,我們都會認為他是他、我是我,所以合不起來。所以六祖講,外面沒有佛,我們又沒有看到,那沒有看到就講,那就是妄言,六祖跟我們這樣說。所以佛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我們自身,我們自己本身我們可以看到,看到那個沒有形相在指揮我們這個身體,那個沒有形相的那一個祂就是佛,我們要啟發自身的佛,然後跟我們自身的佛很親切的在一起,這樣我們的行為就符合天理不會造業,就不會受苦,就解脫了,這個是理想,希望我們都能夠做到。

◎「一地具足一切地

  一地就是我們的心地。只要我們心地良善,地能夠生長萬物,我們的心地可以生長萬法,那我們希望它生出什麼法?(佛法),最理想的,我們的心地都生出佛法(成佛的方法),都使眾生能夠成就。所以一地具足一切地,我們的心地只要都能夠利益眾生的話,那就會遍地開花、就會很理想。

◎「非色非心非行業

  非色就是我心地不是形相;非心,我們的心地不是意識;非行業,我們的心地不是身口意三業。所以在講一地具足一切地,就已經在講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即心即佛的部份。所以非色非心非行業,色就是形相;心就是意識;不是形相、不是意識;行業就是身口意三業,不是我們在行的三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

  彈指,非常短的時間,就是我們手指一彈出去,就能夠圓滿的完成八萬門,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都已經圓滿達成了,因為我們已經心地具足一切地,所有的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所以彈指就圓成八萬門(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都圓滿的達成)。

◎「剎那滅卻三祇劫

  剎那之間就可以滅掉三個阿僧祇劫,阿僧祇劫的時間非常久,一劫的時間有一千六百多萬年。各位前賢還有印象嘛?阿僧祇劫有印象嘛?怎麼算知道嘛?

  我們稍微簡單的說一次,把阿僧祇劫跟一劫的時間稍微了解。我們人類平均壽命十歲,為什麼?因為人心很惡,地生長的東西雖然可以養生,可是也殺生,有毒,所以十歲就死掉了。然後惡到極點就反回來想行善,那行善變化也不是很快,每一百年才增加一歲,然後一直增加,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是我們人類壽命的頂點,然後那個時候又是善到極點,又開始作惡,又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樣一增一減叫做一劫。這樣一劫回去的時候計算機還可以算,可是再接著下去,一劫當作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千萬叫做那由他。所以一個那由他就已經千萬。然後再將那由他當作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千萬的那由他,叫做加他。然後再將加他當作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千萬的加他,叫做蘋婆。然後再將蘋婆當作個位數,個十百千萬,千萬的蘋婆,叫做一個阿僧祇劫。這樣多久?真的很久喔!所以後學看佛經,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畢竟成佛,看到就很高興,後面加一句話「經過三個阿僧祇劫」,看到就熄滅沒力了,看到第一句很高興,看到後面一句才知道這麼久,這麼久才可以成佛,真的太苦了。

  所以我們現在有頓教法門,我們又從凡夫地直達到佛地,這樣比較快,所以來不及了,要再三個阿僧祇劫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修頓教馬上到佛地。剎那滅卻三祇劫,剎那之間就把三個阿僧祇劫罪過都消滅了。高不高興?所以剎那之間就已經滅卻三個阿僧祇劫的罪過全部都滅掉了。那為什麼能夠這麼快呢?就是我們進入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實際已經進入了,就可以滅卻三個阿僧祇劫的罪業。那為什麼這麼殊勝呢?因為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形相,所以不用經過實際現象的時間,因為我們進入沒有形相的本體,所有的一些的罪過、有形有相都卡不住,那一方面我們又可以除掉所有的念頭,不起心動念,所以真的就清清淨淨達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原始狀態。

◎「一切數句非數句

  一切數就是法相名言,就是我們名言法相,我們在凡塵全部都在數裡面,我們都在金木水火土五行運轉,都在氣數裡面,被氣數綁住。有時候為什麼算命的算的準?因為算那個氣數,說你什麼時候出生的,遇到今年什麼年歲你就會怎麼樣,那個都是氣數。所以我們了解,修道只要你心空,數都綁不住你。你住相就很容易綁,一下子就被綁住了。那你心一空了,我們綁空能夠綁的住嘛?綁不住,所以心空最重要,你一心空了,再多麼準的算命來算也都算不準,為什麼?因為你心空,所以他算不出來。那你心不空,很容易算,屈指一算就算出來了。我們心空了,算不出來。所以修道就是時時刻刻保持心空,沒有念頭,沒有念頭都在佛性本體之中,那個時候空,雖然祂會生發萬相,我們不拒絕祂,可是我們本身不起心動念。

  一切數句,那個句就是對事物來作道理上的闡釋。名句文,都有內涵。名就是名相。句,就是一句,這一句裡面有什麼涵義,把涵義能夠闡釋。一切數句非數句,就是我們不要落入被名相綁起來。我們若不研究的話,很容易被氣數綁住,我們怎麼樣都按照氣數在行持,那我們一修持了以後進入真空,真空,氣數就影響不到我們,我們會超越整個氣數。

◎剩下約12分鐘提問題

    【問】 :劉講師常教我們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可是後學在體驗的過程就是萬緣放下一念守玄,那這樣子的話是不是也是一種有為法?能不能從一念守玄到一念不生,可是當一念不生的時候又好像什麼都空掉了。

劉講師答:這個做萬緣放下到一念守玄,這可以說我們在做的時候,把它分成兩個法來修,要一念守玄就不要做萬緣放下,要做萬緣放下就不要做一念守玄,因為了解到這個守玄的動作,它是要我們集中精神,就是把我們那個佛性進出身體的門戶,就是使它暢通,使它都能夠行阻無礙,那跟我們要做萬緣放下那一個想追求的,那個目標不同,我們想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要啟發我們佛性本體,那個是我們本來面目,已經超越我們佛性的門戶。

   所以不做一念守玄,要做一念守玄就不要做萬緣放下,就不要去管萬緣放下,所以我們要做萬緣放下的時候就要記得,就是萬緣都放下,不要有一個緣來攀住我們,什麼緣都不要,因為什麼緣都不要的時候,整個不生不滅的佛性,那個本體才會呈現,你在做一念守玄的時候,不見了,我們佛性本體不見了,已經沒有了,你要佛性的功能作用,你不是要本體了,所以這個時候祂不會呈現,那我們要做萬緣放下不要有別的緣,一定是要透徹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那個時候是在培養我們佛性能夠出現,能夠讓我們能夠了解祂的輪廓,能夠知道祂的狀態,那個真的是要自己細心體會,體會到那一個覺,那一個覺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成佛的那個因地心,我們成佛就是這一個在成的,所以要很慎重的來對待祂,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這個做,內容要十分的透徹了解,不能同時做,不能萬緣放下一念守玄,也不能做萬緣放下跟耳根圓通不能同時做,一定要分開你要做的時候一個就好,一個法門就好,專注在一個,祂才會有成效出來。

   【問】:菩薩到成佛好像有分46階或64階,這個部份像月慧菩薩、不休息菩薩、文慈菩薩祂們的位階又是怎樣劃分?

劉講師答:從菩薩到佛地他是從初地一直到十地,然後十地叫做等覺,然後等覺了以後叫做金剛後心,我們要了解到開始修持的時候,先得到金剛初心,然後金剛後心以後,還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然後再經過十地,然後才到達妙覺,所以祂經過的位階我們一般社會也都不這樣講,他說講到十地以後就是等覺,等覺過去就是妙覺,這個是簡單的說法,因為我們就很少修到菩薩十地,等於是說,說了也沒用就不講,可是你真正的到達菩薩十地以後就進入等覺,等覺那個時候才叫金剛後心,那金剛後心以後,你才開始真正的踏入真正的修道軌道,要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再十地,然後才進到妙覺才成佛啦!

    我們一般都沒有這樣說,我們社會都沒有這樣說,是後學看的佛經比較多才有去看到這一段,我說啊!怎麼又返回過來,就是對,那個開始修的時候較金剛初心初級的,然後你到十地菩薩等覺的時候,那個時候叫金剛後心,一個初一個後,然後從後心修的到達等覺以後才妙覺,才成佛啦!不是說我們十地以後就進入妙覺,所以我們看佛經有時候會看到十地菩薩還會退轉,我們普通都看到八地,那個不動地的時候就不會退轉了,那個是對我們一般社會來講,那對真正來修來講,它又有金剛後心,那金剛後心修的那個還是一樣的位階,可是不一樣,程度不一樣,跟那個初發修的都不同,所以我們了解說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要透徹的去知道我們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我們那個原始狀態我們要去摸索出來,那個才是重要,不然我們會住在名相,名跟相,因為我們到什麼位階就是會住在那位階,住在那個位階我們自己叫定性,自己定自己然後畫地為牢就進不了。

    所以我們了解說修持有這一些過程,可是你成就以後到達目標都是一樣的,那一樣的我們就可以從凡夫地可以直超,可是要有那個條件,你要直超,就好像我們走樓梯,有的趕時間兩步就走成一步,有沒有?兩層當一層走有沒有?(有)你如果不夠體力你走你有辦法嗎?還是要一層一層走,那如果在趕時間的兩層一直跳一直跳就馬上到了,有本錢對不對?所以就是要有本錢,我們要有那個根器,你才能夠到達那個真正的目的地,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到有時候,我們就要想說:各有因緣莫羨人,不要羨慕別人,各有各的因緣,所以各有各的事情要去辦

    我們要知道說我們道場一些很熟識的人已經歸空了,然後 老母有封祂一個果位,那個一樣就是循循善誘,那假如說他在世,假如說我們對他個人有滿不同的見解,然後看他封的果位很殊勝,很高,各位前賢會產生什麼念頭?我們會產生什麼念頭?絕對有啦!我們絕對會有念頭,所以你看,讓我們產生念頭在這個時期不適合,這個時期趕快普渡眾生,要如何修放在其次的問題,不能在這個時候使人退心,你心一退下來,你再怎麼樣勸都是勸不轉,勸不回來,所以就是要循循善誘,這樣懂意思嗎?就是要循循善誘,那我們自己修到什麼程度自己最知道,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對不對?所以我們自己腳踏實地迴光返照,一步一腳印,確確實實的修,絕對會有成就的。

   【問】 :我們可以感受的到牟尼寶珠?(劉講師答可以),那種感覺是不是相電流一樣,又像電磁一樣,異性相斥那種感覺?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我們那個不生不滅那個佛性本體,就是摩尼寶珠,我們要去體會祂,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啦!為什麼我們有辦法對所有事情都了了分明,我們要知道說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身體的本身它並沒有知覺性,我所有的知覺性都是摩尼寶珠祂發揮出來,所以這樣各位前賢對摩尼寶珠有沒有認識一點?(有)都是摩尼寶珠祂發揮出來,讓我們能夠不管這個視、聽、言、動都能夠很如意,很自在,那個都是摩尼寶珠的作用,我們要體會更深入的話,就時時刻刻一定要迴光返照不要精神外放,我們精神外放被社會引誘,被社會一引誘以後,我們就放掉自己的摩尼寶珠不管,就不管祂,放著不管祂,所以我們就是要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已經是在應用摩尼寶珠了,不用在特地去用什麼樣的方式把祂呈現,只要我們肯按照後學說能夠萬緣放下,然後體會那個覺,在這一種過程之中各位可能會發現,會見到那個很殊勝的一些境界,可是你看到以後不要住相,有時候會看到自己的佛性的光,也不同顏色啦!有的看到黃的、紅的、綠的都會有,你發現那個是幫助你說你的修持正確,這樣就好不要去住相,然後看天堂也不要住相,就是讓祂自然過了就好,你就盡量就是萬緣放下不要去攀緣,攀了緣佛性就不見了啦!所以摩尼寶珠在那個時候祂會越呈現祂的功效。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2)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0854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