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21片_台南同義宮_99/03/27__永嘉大師證道歌(六)
2017/09/24 18:46:54瀏覽1333|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六祖壇經_第21片_台南同義宮_99/03/27__永嘉大師證道歌(六)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感謝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因為各位都比較客氣不敢發問。所以有很多一些基本的修持功夫都沒有做的很踏實。後學就在上課之前來講,我們要觀照我們的念頭。因為我們對觀照這一門功夫還沒有很熟悉,觀照的對象可能也還沒抓到定點,我們可以說從凡夫地一直修到佛,離不開觀照,觀照都是要做的,因為我們有觀照才會了解到自己的心。我們在開始的時候就是要先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很多的念頭我們都不知不覺,那現在我們開始觀照的時候就要先了解,哪一些是屬於妄想、哪一些是屬於雜念、哪一些是屬於我們佛性本身所發揮的功能作用。那我們對這一些要觀照的對象了解以後,我們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做的會很快,就會有功效出來。

  所以在開始觀照的時候先要知道,這個妄想是我們用力、用心去想的,是根塵相對產生的,這個妄想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去掉,因為只要我們把心裡面要想的這一些念頭,全部都抹煞了之後,它就不會出現。所以妄想很容易我們可以去掉它。

  那麼我們要觀照的是屬於雜念,雜念就是我們沒有心去想,它自己跑來。雜念就是我們已經在六道輪迴太久,太久了養成的不知不覺的習慣,這一些習慣性已經很久了,我們都在用,但是不知不覺。那我們在生活之中,假如遇到我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可是念頭一直自然跑來,這個自然跑來就叫雜念,是我們六道輪迴產生的東西。那雜念我們不觀照的話,它不會消失,它永遠都在。那只要我們觀照雜念,它剛開始的時候力道會很強,然後次數會很密集(就是很多),當我們要觀照的時候,也不是跟它對立,只是說它一呈現的時候(有念頭來了),我們馬上看住它,就好像我們在家裡看家,小偷從門一探頭,看主人在看家,小偷就不敢進來偷東西,小偷就會離開。所以我們對雜念的來,我們看住它,看住了以後,它就不會往下延伸(不會一念接一念),然後念頭消失,那消失以後馬上又會來,又會來我們又同樣的方式又看,然後它又消失,然後又來又看,就這樣,這樣很簡單的,可是這個要有耐心。那剛開始的時候,它來的力道很強,然後很密集(就是一直一直呈現有那一些念頭),我們就是看住它了以後,它會慢慢的力道減弱,次數會愈來愈稀稀疏疏(就是愈來愈少),只要我們契而不捨(就是不要放棄觀照),終究這一些雜念它會全部都不見,那不見的時候,我們妄想心又不起,雜念又沒了,又被我們觀照到消失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可以清淨。

  各位前賢開始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是要使我們佛性本體呈現,那等到我們的佛性本體整個都呈現,一段時間,祂會有般若妙智慧,這個時候我們般若妙智慧一出來以後,很多事情都不可思議。只要我們肯按照這個方式,萬緣放下一念不生,自然而然祂會呈現般若妙智慧。所以這個般若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具備的,不是我們落入凡塵學來的,只要我們對凡塵的這一些見解不放下,我們的般若不會產生,所以一定要把我們在凡塵所看到、所知道、所學的全部都放下,之後般若才有。般若是我們性分之中所具備,等到時間久了以後,我們會對周遭的所有一切現象、所有事情,都會很了了分明,在這個時候有一些前賢會以為,耶!怎麼我念頭又變這麼多,其實那個時候的狀態不是起心動念,而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已經很靈敏的呈現,那呈現以後那個是本體,然後了了分明是功能作用,這個時候的功能作用我們當下並沒有起心動念,可是對周遭的一切都了了分明,那個不是我們起念頭,那個是自然呈現的現象。

  所以我們要先了解這個狀態。第一個妄想,我們不想,就可以去掉。第二個雜念,我們要觀照,觀照雜念才會消失。雜念消失,妄想不起,我們就清靜,我們心一清靜以後,就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回來,久了以後,靈敏度就增加了,增加了以後不要以為我沒有起心動念,怎麼念頭這麼多,不是的,是我們佛性發揮的功能作用,了了分明。

  可能因為我們接觸的時間還不很長,才半年,到今天不是半年嗎,我們中間還休息一個月,算起來才五個月而已,算起來我們的進度很快,北部都很稱讚說我們當時回想最少也要一年,竟然南部半年就可以聽懂了,很羨慕。後學說南部比較單純,不像北部生活比較複雜,所以領悟起來就不容易,南部生活比較單純領悟就會比較快。那假如我們又肯用心的話,那更快,一路千里,進步的非常快。我們永嘉大師證道歌已經講五次了,北部前賢說講的慢很詳細,以往聽永嘉大師證道歌頂多講兩個禮拜,兩次就可以結束。我們這邊竟然講五次才講一半,就是要了解,沒有了解的話我們講的快慢都無關緊要,重點就是了解它的涵義,永嘉大師把他修證的過程,怎麼領悟怎麼修持都講出來,然後我們按照他的過程來學習效法,那我們一樣可以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之中,可以證悟成佛,是我們最大的希望。

◎「一切數句非數句

  數句非數句(凡塵所有的一切名言、法句),就是我們對凡塵所有一切有名有相的東西,我們一般都會去了解,然後會住相,會在那一些名言、法句之下,我們會住在那一種狀態之中。永嘉大師就把這個我們會住的,他把它講的透徹,說一切數句非數句,句就是對一些名詞裡面的涵義把它闡釋講解出來。我們了解這個都是工具,借我們用,我們不要住在這一些名言數句裡面,因為一住了以後,我們對自己進步就會有障礙;假如我們借著這一些名言數句,那對我們有幫助。所以永嘉大師講一切數句非數句,就是兩邊都不要住。

◎「與吾靈覺何交涉

  就是對凡塵這一些所有的名言、法句,跟我的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沒有交集(就是沒有關係)。那一些是那一些,這個是這個。所以永嘉大師講與吾靈覺何交涉,那一些名言法句跟我的佛性不相關。可是我們要了解,名言法句是幫助我們了解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是幫助我們了解。所有這一些名言法句,這一些文辭都是幫助我們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當然是跟佛性本身沒有交集、沒有交涉。可是我們可以借著名言法句來了解我們的佛性。

◎「不可毀,不可讚

  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可毀,就是你要把祂毀壞,你毀不得,沒有辦法毀壞祂,為什麼?因為祂沒有形相,沒有形相我們毀壞不得。我們可以毀壞虛空嗎?(不行),不可以,沒有辦法去毀壞它。我們跟虛空作對,會累的是誰?(自己),就是自己。所以我們了解我們佛性就是不可毀。那也不可讚,你一直稱讚祂,也稱讚不到,因為祂沒有形相。所以不可毀不可讚,我們佛性本體非常的殊勝,很超然的,不屬於凡塵的所有一切,可是凡塵的所有一切都要依賴祂。祂不屬於凡塵的所有一切,可是凡塵的所有一切都要依賴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本體是不可毀不可讚,毀也毀不得,你讚也讚賞不到祂。

◎「體若虛空勿涯岸

  就是佛性本體好像虛空,勿就是沒有,沒有邊際、沒有涯岸。我們一般都有一個盡頭,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祂是無量無邊,沒有一個盡頭、沒有一個邊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

   後學說這一句話不離當處常湛然,這個一句話就可以抵百億(一句話可以抵得上百億的價值)。可是我們不了解它的意思,就不知道它的價值在哪裡。我們要了解,不離當處,當處就是我們當下,當下眼前所處的地方所在,就是當處。常湛然,湛然常寂是我們佛性本體的原始狀態。不離當處就是在我們的當下,我們的當下就已經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的原始狀態。跟之前我們有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各位都還記得嗎?(記得)。十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那三個各有三世,就九世,再加我們現前的正念(我們現在眼前沒有念頭的那個正念),那一念一世,加起來剛好十世。十世就是古今,它貫穿古今億萬年(億萬年前、億萬年後)都不離開我們當前這一念(就是正念,沒有念頭的這一個正念,當處)。「不離當處常湛然」跟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是相同的意思。

  所以我們就是要活在我們當下都沒有念頭的那一種狀態之下,億萬年前就已經是這一念,億萬年後還是這一念,所以這一念具備了億萬年,非常久,所不離當處常湛然,就是在講這個意思。

  我們雖然說佛性本體非常抽象,沒有辦法了解祂的狀態,可是只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我們能夠萬緣都放下了,「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叫正念,這個時候這個正念是我們佛性本體(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成佛就是這個在成的,我們要把祂啟發,然後培養讓祂茁壯長大,這樣祂成就了,我們就可以回歸本位,每一位都是佛。所以我們要自我期許,我們本身就是佛,佛在我們自身上,所以不離當處常湛然。

就是我們當下就是佛,所以跟佛都沒有兩樣。我們當處這個時候,整個都是呈現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這一句話是最有價值,不離當處常湛然,常住的、湛然常寂的,我們佛性的原始狀態。

◎「覓即知君不可見

  覓就是尋找。假如我們在尋找佛性,那就知道尋找的人沒辦法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覓即知君不可見,就是見不到。各位有沒有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都沒有把握啊,要有信心喔!就在我們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我們那個「覺」,那個「覺」就是正念,就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佛的知見就是從這一個發生,這一個就是我們要努力去追求的。那假如我們向外去尋找佛,那就知道你一定找不到佛。一定要迴光返照才能找到佛,覓就是向外去尋找,向外絕對找不到。

  所以我們要迴光返照,就是要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們有空閒,我們就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前賢只要我們在開始的時候用一點心,從有為(有所作為),有空閒的時候就努力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等到我們都已經做的很習慣,很習慣了以後,只要我們一坐下來,自然而然就會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時候已經進入到無為。所以我們從有為入手,然後做到無為,無為的時候(無所作為)自然而然連我們在睡覺的時候都會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在睡覺的時候自然會做,那就很理想了,我們整個佛性就可以呈現,就可以借假修真,借著假的身體來修真的佛性,就已經不虛此生了,我們這一生就很有價值,所以一定要努力。

◎「取不得,捨不得

  永嘉大師在講我們佛性就是取不得,我們要取就是取不得,沒有形相;然後我們都不要祂,要把祂捨掉,也捨不得。你想要擁有,擁抱不住;你想不要祂,把祂排斥,竟然也推不掉。我們佛性很有意思,所以就好像我們養寵物貓,你若要貓在你身邊跟你相處的很融洽,你就要輕輕的撫摸貓的身體、貓的毛,輕輕把牠撫摸,牠就在你的身邊待的住。那你覺得牠很可愛,你想要擁有牠,你把牠抱緊了,各位前賢會怎麼樣?牠一定逃走,你要抱緊牠,牠就趕快跑,對不對?可能我們都沒有養所以不知道。那我們的佛性也就是像這個樣子,取不得,捨不得,你想要擁有、想要排斥,都不能夠得到,那為什麼會取不得、捨不得?就是祂是屬於中道。那我們取捨,取就屬於喜歡,捨就屬於討厭,就屬於兩邊,那我們佛性是屬中道,我們就是要在中道之中,不要落入兩邊、落入取捨,有取捨有喜歡討厭,就有情緒,然後我們有情緒我們就已經不講理,所以修道最怕情緒一來了都不講理了,那個不可理喻。所以修道人不可以有情緒,要把情緒都摒除,要理性跟感性來生活,就會過得很如意,所以我們要自己了解自己去做。

◎「不可得中只麼得

  永嘉大師又點開一個巧妙之門,說我們一直想得到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什麼都不得、什麼都不要的時候,那個就已經妙得在裡面,那我們想真的得就有失,那得失是兩端兩個方向,有得就有失。我們回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沒有得,為什麼?只是回到原來的狀態而已。那我們因為在凡塵六道輪迴太久,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沒有遺失,但感覺好像遺失掉了,所以我們用好像遺失掉以後,喔,好像我又得到了,那我們實際上只是回到本來而已。所以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沒有得沒有失、沒有生沒有滅,沒有兩邊對待,已經都在中道。所以不可得中,因為沒有形相,所以不可得,都不能夠得到,那你能夠瞭解了,那個就算已經是妙得了。

◎「默時說,說時默

  默就是沉默、不講話的時候。默時說,後學都一直鼓勵:就是了解真理以後,一定入聖要記得回凡。進入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叫做入聖,然後我們要記得回凡,回來凡塵渡化眾生。入聖要記得回凡,就是有好逗相報(台語),這麼好的、能夠脫離苦海的,這個可以入聖,那我們要回凡來渡化還在苦海的眾生,也引進他們跟我們一樣進入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所以默時說,想說要惦惦(台語),可是這個那麼好,不跟人家講可以嘛!所以就一直想講,默時說。

  可是說時又默,為什麼?一直講一直講,講了以後,道好像不是我講的這樣,自己領悟了以後跟講出來有差別,不會說跟自己領悟的完全都一樣能夠講出來,所以奧妙的地方沒辦法說,所以才有默時說,說時默。這樣了解意思嘛?就是我們有好逗相報(台語),要跟所有我們周遭親朋好友講,要研究性理心法,透徹了解,我們可以回歸原來我們是當佛的本位,可以回到本位。

◎「大施門開無壅塞

  大施就是現在大開普渡,這個門都已經開了,再怎麼多的人來求道都不會壅塞。大道就是沒有數目的限制,不會說有多少人就停止了,不會。所以現在正好的時期,在我們一個元會之中,現在就是已經到達最末後,末後一著,我們活佛老師掌這個道盤已經第64,從無極生太極,兩儀四相八卦,相綜相錯八八六十四,卦氣已經圓滿了,所以到活佛老師已經最末後,往後就只有勸善,沒有得道的,得道已經沒有了,到活佛老師為止。所以只要這一個時期涅槃了,那往後就沒有機會了。想要再回天要等下一個元會。所以我們就是把握這個很好的佳期良辰,非常好的時期我們要把握,要能夠趕快渡化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往後勸善就是各宗各教各派所做的事,那傳道就到我們活佛老師這個時候為止了。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有人問永嘉玄覺禪師了解深入研究的是哪一個宗派、教別?永嘉大師回答:摩訶般若力。摩訶就是廣大,大到盡虛空非常大,大到沒有外,小到沒有內。所以就講報道摩訶,就是大的般若(就是我們佛性本體發揮的妙智慧),般若力就是般若的力道。因為我們有般若就可以離相,有這個智慧就不會住相,我們煩惱都從住相來。我們不住相就沒有煩惱。各位前賢煩惱從哪裡來?(住相),從住相。不管是形相、不管是語言,我們住在人家講的話(那一些語言),一樣就是住相,就產生煩惱。那假如說我們知道相是因緣聚會才有,都是假的,那煩惱就消失,這個叫般若力道。所以般若就是告訴我們要用妙智慧,了解凡塵的萬相都虛幻不實,因緣聚會才有,緣聚則生緣散就滅,當下都是空的不實在,所以我們不要住相。所以要發揮般若,使我們本性所具備的妙智慧。

◎「或是或非人不識

  我們都落入兩邊是跟非,凡塵的是非有時候會很迷惑,似是而非,有時對好像又錯了,錯了又好像又對了,所以是「是」、是「非」,人不識,我們不認識真理(不認識真正的我們佛性本體,佛性本體沒有是非、沒有對待,是一個絕對體)。

◎「逆行順行天莫測

  逆行跟順行是指我們修持,不管是修順行或是修逆行。天莫測,只要我們啟發了不生不滅的佛性,不管是順修還是逆修,只要我們肯努力的去修持,都可以到達成佛的程度。真正的修持法門有25門,就是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水火風土空見識),6+6+6+7=25。所以凡塵的修持法門就是這25修持法門。我們可以從六根,六根不管那一根我們都可以修。可以從六塵不管那一塵也都可以修。可以從六識也都可以修。可以從七大也都可以修。25個法門有的就是順、有的就是逆,有的很容易進入,有的就是不容易,所以有順、有逆。

  比如說我們用身體的觸覺來修道,修道的法門他就是利用洗澡的時候來體會,那進入修道的比丘行列,他們要半個月才可以洗一次澡,洗澡的時候要排隊然後進去洗,其中有一個比丘就想洗澡的水是在洗塵、還是洗體?懂意思嘛?我們在洗澡是在洗什麼?那個比丘說洗塵(就是身體沾惹污垢),塵是無知之物(沒有知覺),水是在洗塵還是在洗體?比丘說洗體的話,身體是四大假合水火風土,水火風土沒有知覺;既然塵沒有知覺,體也沒有知覺,那誰在洗?我們洗那麼久都沒有想這個問題,竟然被他想出來。洗塵,塵是無知(塵沒有知覺);洗體,體是四大假合水火風土,那水火風土也沒有知覺;那到底誰在洗?竟然就這樣悟道。那個觸(水跟身體接觸的刹那)就顯現,啊!那個就佛性,所以他就發現無漏(就是發現到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就無漏),所以他已經發現無漏法。後學覺得說這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的,以後各位在洗身體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底是在洗塵還是在洗體?原來是觸,那個接觸就是我們佛性,佛性接觸了,把那個無漏的佛性啟發,他就成就了,當下就進入阿羅漢,這個是從觸。

  還有一個畢陵伽婆蹉,後學時常會提到他,因為他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之後要回家,走在路上的時候,腳踩到刺很痛,那因為他正在思索佛講的內容,所以當時踩到刺的時候,他當時並沒有感到痛,因為他全部注意力都在思索人生的生死大事,所以沒有感覺到痛,一直在想佛講經說法的內容。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他的思緒告一個段落,已經想出一個知道的答案後,精神就回到身體回來,回到身體的時候,發現腳很痛,他這個時候突然想到,耶!剛才不痛啊,怎麼現在這麼痛,所以他就又發現無漏,為什麼?原來我身上有一個不痛的!

  後學之前有講我們身上有一個不痛的,各位有沒有實驗?有沒有發現有一個真的不痛的?看到這一段記載的時候,剛好台灣吳若石腳底按摩正在流行,因為我們身體健康的話腳底按摩不會痛,那假如說身體五臟六腑不怎麼健康,那腳底按摩會很痛,哪個地方不好哪個地方痛,而且有的會痛的很厲害,會呱呱叫。各位有沒有腳底按摩過?(有),痛不痛?(痛),因為後學先天不足後天又欠調,所以身體狀況不好,又蠻貴的一次要六百元,按摩的時候後學就在想我們身上有一個不痛的,那我要找到那個不痛的,那腳底按摩一按摩就很痛,我就趕快找那個不痛的,耶!就真的被我找到了,喔,原來你躲在這裡喔。那個幫後學做腳底按摩那個人身材很魁梧,他一用手看後學都沒有反應都不會哀哀叫,他就愈用力,用到後來滿身大汗,換手又找另外一個來,那個又是一樣開始就很大力幫後學腳底按摩,後學都找到不痛的,安住在不痛裡面,就隨便你去按摩都不會痛,真的很舒服不痛,真的我們身體有兩個覺。後來他看他的手已經發揮不了作用,去拿一支小棍子,然後用木棍來按摩,會不會痛?(會),那個真的很痛,可是你找到不痛還是不痛。結果兩人投降,說後學很奇怪,說後學腳底都是砂(就表示身體不好),整個腳都是砂,身體健康的人沒有砂,身體不好的人按摩下去就知道你哪個器官不好,這兒就出現都是砂。他說後學又不是沒病的,又是全都是砂,奇怪按摩你怎麼都不會哀,很奇怪,那後學被他用木棍按摩,腳底真的受傷,站都站不起來,不過後學既然找到不痛的,就請不痛的起來走路,後學就說不痛的起來,很奧妙喔!那個腳是很痛,可是後學叫不痛的起來,祂就站起來,那個腳踩到地上好像踩棉花,好像踩下去全部都是棉花,各位前賢要本身試驗,像後學這樣就要請人家抬回來。

  那因為後學有實際經歷,所以會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就是這麼不可思議,那身體是假的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的,我們一定要借假來修真,不要用著我們佛性帶著假的身體去享受,我們凡人都這樣,要身體去享受,結果我們佛性都沾惹了滿身污垢,有沒有?都是這個樣。所以身體是假的,佛性才是真的,佛性不可思議,只要我們去啟發祂,叫無漏。所以漏盡通已經是成佛了,外道沒有漏盡通,因為他不承認山河大地是我們真心佛性,那我們要了解到,天地之間就是一體,所有的一切都含藏在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裡面,祂可以生發萬相。我們一下子就聽這個高的佛法,好像在看卡通影片,不過這個是實在的,修到最上乘的佛法就是這個樣子,是一體的。我們的性、如來藏含藏萬事萬物,山河大地也在我們佛性之中。所以才有彰化永靖種花賣花,他種花還要晚上點燈、還要放音樂給花聽,為什麼?因為就是我們真心佛性呈現的,點燈放音樂給花聽,長的特別漂亮,很快就賣出去了。那你不點燈、不放音樂給花聽,那你種久一點,久一點才賣出,就沒那麼快生長。

  所以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議,當然我們開始修的時候就是先了解這整個狀態,我們都會很容易跟人家計較爭執,那我們一了解原來是一體,沒有對待,那就不用計較、也不用爭執、也不用分別心,都一體。所以你看我們落入凡塵有兩邊,男女要結婚,那我們佛性如來,男女都在一體都在如來性分裡面,祂可以顯現男生、可以顯現女生,可是祂在本體之中,祂都包含。各位前賢我們佛性是男的、女的?講不出來喔,祂可以顯現男的、可以顯現女的,可是祂在本體之中是具備。所以後學有講,夫妻感情太好了,他們會相約來生再當夫妻,那個真的會呈現,上天也會按照他們的願望,讓他們來世再當夫妻,可是那個角色會對調,男的會變女的,女的會變男的,然後表現在他們說話的語調,男生講話就娘娘腔,女生講話就很粗聲,那個就是前世夫妻感情很好相約,這一生又當夫妻了,就變化,先生當太太,太太當先生。因為後學以前住在三重,就遇到一對夫妻這樣,聽到他們夫妻在講話,男生在講話好像女生,女生在講話好像男生,就是不一樣,那一種氣勢也不一樣,整個看起來就是很怪的感覺,可是夫妻感情就是很好。

  所以我們了解,凡塵的現象都是有因有果,有因有果六道輪迴,我們在修道就是要把所有會來凡塵生的因,全部都不種就不來了。那假如我們在凡塵一直種因一直種因,那一定要來。不管我們種的是善因、是惡因一定要到凡塵來,去了這一些果報。那我們訓練自己到能夠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已經都是佛性來應對凡塵萬事萬物,這樣的時候沒有造業因,既然沒有造業因就不用接受果報,不用來凡塵出生,所以就脫離苦海了,可以回歸到本位,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這樣。

  可是我們在凡塵都會醞釀五蘊(色受想行識),尤其最多的就是夫妻間最容易產生摩擦,開始的時候是有一點怨,我們在坐的大概都有經過那個階層(夫妻之間生活),比如說牙膏要從後面擠,那你都從前面擠,怨不怨?一點點怨。可是累積,每次做事情都不順我的意,那累積的怨就變恨,怨恨怨恨,怨恨再來惱怒煩都連在一起,毒不毒?這個都是毒素。所以我們在凡塵一直這一些蘊積以後,我們就會在凡塵現相,那假如我們怨恨惱怒煩是很明顯,那我們下一世就當毒蛇,這一生人家也不敢跟我們接近,一看到我們就趕快避開。假如我們看到那個人那一種怨恨的心很濃厚,要不要趕快避開?(要),是不是好像在避開毒蛇一樣?(是)。所以在凡塵都是假的,所以不要怨、也不要恨,惱怒煩都不要,全部都不要蘊積,不要蘊積我們不會到凡塵來,我們想來就是渡化眾生,入聖記得回凡,渡化眾生,那個是乘愿而來,不一樣的。那我們乘愿而來不管什麼樣的遭遇,什麼樣的景相,我們都會很坦然的去接受,而且都不會覺得苦,不會覺得我在受苦。

  只要我們現在生活之中是不願意去做的,那環境強迫我們去做,那一定有受苦的感覺,不管那個事情是好、是壞,我們都會有一種被外在環境強迫我們去應對,那個就受苦的感覺。所以苦樂沒有客觀的標準,只有主觀的認定,你認定苦就是苦,認定樂就是樂,這個跟有錢沒錢、有地位沒地位沒關係,縱然是最下等職位的人,他只要是活在自己認為的理想世界之中,那他一定很快樂;那一樣非常有錢的,他的生活都過得好像木偶人(傀儡),就是沒有自己主張的時候,都一定被外在環境影響,那一種他不會感到快樂,因為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束縛,那一種絕對不會快樂。所以我們對人生就是要透徹了解,都虛幻不實在,那既然都虛幻不實在就不要住相,那全部不住相心就寬廣,心一寬廣跟整個天地能夠融會,跟天地融在一起,很寬廣、心量很大過得生活就很快樂,一天一天的過就過的很有意思。各位前賢,現在每天在過生活覺得好不好?(好),我們台灣環境很好,不愁吃不愁穿住的也沒有問題,所以修道是最理想,在最理想的狀態之下要把握,趕快把佛性恢復光明,不要沾惹塵垢,凡塵的污垢一沾惹以後,我們很難去掉,所以我們不沾惹塵垢。所以從我們般若妙智慧發揮一切都不住相。

◎「吾早曾經多劫修

  永嘉大師說他自己累生累世,因為永嘉大師39歲就歸空,所以他的修持就是累生累世在修,小孩子就已經出家在修道,所以他修的戒律修得很好。那麼永嘉大師自己講吾早曾經多劫修,就是很多生多世都在修道。

◎「不是等閑相誑惑

  不是普通的一般人(等閑就是一般人),不是一般人相誑惑(就是欺騙我們),永嘉大師說沒有欺騙我們,是實實在在講出來。

◎「建法幢,立宗旨

  我們已經了解到佛性以後,一定要建立法幢,就是我們要渡化眾生來求道,求到這個很正確的一條修道的道路。立宗旨,就是要有宗旨。

◎「明明佛敕曹谿是

  上天訂有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現在彌勒古佛,這個屬於上天所訂的三佛掌天盤,六十四位祖師掌道盤,前東方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後東方十八代,加起來剛好六十四,一個氣數圓滿。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這個在講西天第一代祖師迦葉。

◎「法東流,入此土

  佛法到西天二十八代的時候,印度的生活環境非常富裕,所以人們對修道就不熱心,那達摩祖師傳道的時候都已經不順利了,所以就把道還給中國,所以法東流。入此土,又回來了,老水還潮。

◎「菩提達摩為初祖

就是達摩祖師把道又傳到中國來。當我們後東方第一代的祖師。

◎「六代傳衣天下聞

傳到六祖就是第六代,天下的人都知道。

◎「後人得道何窮數

  就是得道的人非常的多,沒辦法數盡,都能夠從正軌:在掌道統的祖師手上能夠得道。

◎「真不立,妄本空

  真不立,真本來就在。妄本空,妄本來就是空。所以我們不要再去除掉妄,也不用再求真,因為真本來就有。所以真不立。妄本空。

◎「有無俱遣空不空

  這個有跟無全部把它遣除,就是我們不著有、也不著無,有跟無俱遣。然後空不空,第一個「空」,就是講我們空間;那「不空」就是我們佛性在空間之中。所以「空不空」,就是真空。那有,沒有形相,就是妙有。所以我們了解有無俱遣,我們的佛性奧妙到不可用語言來說,所以才講我們不著有、然後也不著空,不著亦有亦空、也不著非有非空,那請問這個是什麼現象?是有、還是沒有?就講不出來了。這個就是佛性的本體,祂既不屬於有、也不屬於空、不屬於亦有亦空、不屬於非有非空,都不屬於的,所以才有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在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都是在講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想也不能想,講也不能講,可是就是那麼切實存在。

◎「二十空門元不著

  二十空門,在涅槃經裡面佛只有講十一個空,這邊有二十個空,後學就去找把二十個空全部都寫下來。第一個內空,第二個外空,第三個內外空,第四個有為空,第五個無為空,第六個無始空,第七個性空,第八個相空,第九個本性空,第十個自相空,第十一個共相空,第十二個無際空,第十三個畢竟空,第十四個無性空,第十五個無變異空,第十六個不可得空,第十七個勝義空,第十八個第一義空,第十九個空空,第二十個一切法空,所以二十空門元不著,這二十個的空都全部不著,所以不著於空。不著於有,我們在凡塵都是著於有,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把有去掉,那怕我們進入空,因為著有容易,我們可以消除有,可是著空很難救,所以先把空堵住,所以二十空門元不著,都不著於空。

  各位假如有接近一些消極的人(就是想自殺的人),我們要勸他把自殺的念頭去掉,非常不容易,那個就叫著空,他已經著空,就是什麼希望都沒有,那個是最危險。所以我們跟那一些想自殺的人講,說我們到凡塵是來還債,那你債都還沒還完就想逃避,那不可以的,一自殺要先到枉死城去關,關到你的壽命到了才從枉死城放出來進入地獄,那你那個枉死城都是多餘的,然後我們這一生一自殺了以後,在我們性分之中有暴力,那下一生我們在來轉世又會暴力對待自己,所以又會自殺,所以惡性循環。要了解不能逃避,欠人家多少就要還,不能不還就逃走,不能說逃走就不用還,上天幫我們算的好好的,你若逃走,沒關係你現在逃,下輩子在來還。

  所以才有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個縱然經過百千劫,就是不管經過怎麼久的時間。所作業不亡,我們所欠人家的都不會不見,一定要還;人家欠我們的也一定要討,都在;所以因緣會遇,只要因緣碰上了;果報還自受,一定要接受果報。所以我們修道第一個就是要相信因果,因果是絕對的定理,有因有果,不是說我們研究因果就是落伍,落不落伍?不落伍喔。那個新潮派的人不研究因果,他也在因果之中喔,要不要吃飯?要不要呼吸?吃飯、呼吸才會活,那他不相信因果,飯也不用吃、也不用呼吸,合不合理?合理的喔!不相信因果那你不要吃飯,不相信因果那你不要呼吸。

  所以凡塵都在因果之中,一定要相信。然後我們業因都不造,果報就沒有。業因造了很多,我們想逃避也逃避不了。我們凡塵的法律我們可以鑽漏洞,那天地的法律我們鑽的了漏洞嘛?鑽不了的,天眼恢恢疏而不漏,不會漏掉的,果報一定會呈現。所以我們看就是要看的很遠,不是只有一生一世,它(因果)可以很多生很多世,很多生很多世才呈現果報。

◎「一性如來體自同

十方如來同一個法身,一性如來體都是相同的。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心是根源,法是塵。這邊的心跟法,在凡塵我們所用的有比較粗淺的,也有比較深的,那我們一般接觸了以後,都是比較粗淺的,粗淺的我們用的心就會根塵相對生滅的心(就是識心,認識的心),所以心是根。

  然後法是塵,我們對法要了解,有下乘法、中乘法、上乘法,這一些法都是要我們成佛。假如我們住在比較低的程度上,就變成兩種猶如鏡上痕,就是明鏡上面的痕跡,那鏡子上面有痕跡,我們要照,鏡子就不會清楚的顯現。所以我們要把鏡上的痕跡要擦拭的乾淨,把我們的心跟法都去掉,這樣整個心境就明。所以這邊講的那一種鏡上痕,心跟法都是比較粗淺的。 

◎「痕垢盡除光始現

  痕垢就是我們心境上面的那一些塵垢,我們都除盡,我們佛性的光明就會呈現。

◎「心法雙忘性即真

  我們把心跟法兩個都忘、都不要記在心上,我們那個性就真了。所以這邊的心就是我們根塵相對的心,法就是我們從凡夫地一直修持要到達佛地之中的那一些過程,我們都把兩個去除掉、忘掉,我們的性就已經恢復到真。

◎「嗟末法,惡時世

 嗟就是感嘆,感嘆現在已經末法時期,時勢已經走到很惡劣的時候。

◎「眾生福薄難調制

  眾生的福很薄,各位前賢現在眾生的福是很厚、還是很薄?(很薄),可是我們台灣福很多啊,生活都過得很好,物質都很富裕,都不錯的。可是這個是在講我們性分之中,不是在現象,我們在現象享受的都不錯,可是我們佛性裡面就是沒有累積很多的德,所以我們現在眾生很難調制,就是要怎麼樣把眾生引導到佛的境地比較困難,眾生因為沒有強烈的意願,各位前賢有沒有很強烈的意願想要成佛?(有),沒力,現在科技發達會覺得凡塵也不錯,所以就沒有很強烈的意願要成佛。

  那我們要了解,成佛跟我們的意願很有關係。我們假如很積極的、很強烈的一直想脫離苦海,那個就真的可以達到;那假如我們很貪戀、凡塵還很好玩,那對脫離苦海的意願就不高,那假如意願不高,我們力道就不強,修持下來就會坎坷。那假如我們意願很強,那個是不怕阻礙、不怕困難,成就就會很快、很大,所以這個就看我們自己本身意願。

◎「去聖遠兮邪見深

  就是離開聖人示現在凡塵的時間已經很遠,那我們邪見很深。所以現在很多人看到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寫這個樣子很不服氣,他說怎麼會邪見深。各位前賢,因為佛把邪見訂在我們「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全部都是邪見」。因為我們在凡塵生活都是用這樣的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的心在生活,那我們日常在用都已經在用邪見,我們承不承認?我們一定說這樣哪是邪見。

  所以講邪見跟正見我們要了解,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我們都沒有起心動念,無念的時候叫正念,正念的時候叫正見,正見就是佛知佛見,就是從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生發的知見。那不是佛性本體生發的,是我們六根對六塵(根塵相對)產生的六識,那個就叫邪見,我們一般會稱為我見,我見就是邪見。我們假如不研究的話不了解原來正見跟邪見差別這麼大。那為什麼佛會把根塵相對稱為邪見?因為根塵相對的念頭會變化,六根對六塵相對以後變化很大,所以產生的念頭都不會一樣,那每一個人也都不同。那我們把這一種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當成自己真心,所以最大的讓我們會六道輪迴的因就在這裡,我們把識心(生滅的識心)當成真心,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一般的生活都是這樣,都是根塵相對然後產生六識,那六識產生了以後,我們去處理凡塵的這一些事,都是這樣處理的,很少是用我們佛性本體所發的來處理凡塵的萬事萬物。

  我們現在就是要學習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我們有那個覺性,用那一種佛性所發的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我們應對進退都用佛性本體,因為佛性本體來應對不會造業,所有都符合真理。可是我們根塵相對都變化無常,一直在變化,我們從那一些變化之中產生喜歡討厭,我們喜歡就想擁有,討厭就排斥,那在取捨之間我們業就已經形成,就已經造下來了,所以形成業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然後我們去面對果報的時候又不甘願,就怨天尤人,就這樣因循生活。

  那我們研究真理了以後,就是要用直心,直心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直心就是道場,直心就是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發揮的。那因為我們在應對萬事的時候不可能說等到你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再來思索、再來想怎麼應對,有時候就是要趕快馬上處理,所以馬上處理的時候就是用直心,用反射的、從我們佛性反射出來直接的直心來應對,那個直心就是我們佛性本體發揮出來,出來的第一個是直心,第二個是深心,再深入就是大悲心,大悲心也就是菩提心,所以這個都不會有業、不會造業。所以我們從根源去止斷我們造業的因,我們因都不造自然就不會有果報。我們現在因為離聖人在凡塵的時間很久了,我們邪見很深,這個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講邪見很深,就是因為不啟發正見,都用自己根塵相對的來生活,所以邪見很深。

◎「魔強法弱多怨害

  魔現在很強,法很弱。就是正法非常沒有力道,魔力很強,引誘力量很大。各位就可以看現在年輕的學生,晚上都不睡覺都上網,都會玩到天亮,那個為什麼有那麼大的魔力?那個就是魔強法弱(魔很強正法很弱)。假如學生在追求學識(就是考試用、學校用)那就好了,努力到天亮成績一定理想。可是學生上網是不是在研究這一些學校用的?都一定不是,那個就是魔強法弱。我們現在真的是算蠻可憐,被魔引誘都還不知不覺,都很高興,這個魔一招呼我們到地府去,都說好好好,走得很習慣。那有好多活菩薩說我們去天堂,眾生說只羨鴛鴦不羨仙,不想去,活菩薩也很無奈,活菩薩一直在打幫助道,在虛空之間要幫助我們修道,可是我們眾生都不發心修,所以佛很無奈。我們要了解一定要自己能夠發心來修道,這樣乘願而來的活菩薩才有著力點。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因為魔強法弱的時候,我們眾生產生多怨害,聽到如來頓教法門可以使我們從眾生的位階一下子就到達佛地。恨不滅除令瓦碎,就是要把這種上乘佛法粉碎掉,就是不要講,你不講眾生都不知道,那你一講眾生知道就會追求。所以凡塵一樣米養百樣人,每一種人都有,不希望我們回到本位當佛。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

  就是告訴我們作在心殃在身,我們假如心裡面有不好的念頭,那個遭殃就是我們身體要去接受災殃。當我們接受災殃的時候,不須怨訴(不要到處去埋怨)。我們一接受災殃的時候,一定會到處去訴苦,都去訴苦給別人聽。所以我們知道,都是從我們的心行出來,從心作出來,身體才會接受災殃,所以不需要怨訴更尤人(就是不要埋怨別人),要埋怨自己,怎麼那麼沒有智慧,要罵自己沒有智慧,才會去做一些罪過讓身體來承擔。

◎「欲得不招無間業

  我們要不招來無間地獄的罪業,之前我們有講過無間地獄五逆罪,可是我們五逆罪講解的時候,是講修持方面的五逆罪(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五逆罪)。佛就講內五無間:殺父(殺掉無明),殺母(殺掉貪愛),殺阿羅漢(殺掉自私),破和合僧(五蘊不累積),惡心出佛身血(把我們這一身當成最後一身,往後不再來了),所以用惡心來出佛身血。這樣可以立證佛的果位(馬上證悟佛的果位),這個是內五無間。

  這邊講「欲得不招無間業」是外五無間。外五無間:「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所以有這五個是很大的罪過,要進入阿鼻地獄,就是受苦沒有間斷。我們在十八層地獄受苦都還有空間可以休息,受苦一下休息一下再刑罰,沒有一直受苦。可是在阿鼻地獄受苦就沒有間斷,那個是罪過比較大的。那我們了解身體的由來就是父母親把我們生下來、扶養我們,所以恩情很大,所以我們不能反過來殺父殺母,那個天地都不容許,罪過很大。所以真正的殺父殺母就是要進入阿鼻地獄受苦無間。所以我們要招無間地獄的罪,就是作這五種事,那我們五種都不做,就不會進入無間地獄。

◎「莫謗如來正法輪

  所以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這邊講我們不要進入阿鼻地獄最重要就是不要毀謗如來的正法輪,如來的正法就是使眾生可以成佛的方法,那個不要毀謗,我們去毀謗這個罪過最大,比五逆罪還大。因為佛講的法是要眾生成佛,那你把它毀謗讓眾生不敢去修,這樣的罪過比五逆罪還要來的重。所以不要毀謗如來的正法輪。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沈獅子住

  這個就在講我們玄關。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整個環境的狀態。栴檀林,無雜樹,就是我們佛性出入門戶。鬱密森沈師子住,在這一種環境之下,鬱密森沈就是形容我們這個地方,獅子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住在那裡。用景象來比喻我們真心佛性就是住在那裡。所以歷代證悟的都把有些秘密藉著景象講出來。

◎「境靜林間獨自游

  境,環境很清靜。在林間,就在我們很理想的環境裡面。獨自遊,祂獨一無二的,然後悠遊自在,自由自在的在很殊勝的環境之下。

◎「走獸飛禽皆遠去

  這個地方走獸飛禽都已經遠離,遠離我們不生不滅佛性本體真理的領域,這一些飛禽走獸都遠離了,都不在這附近。

◎「師子兒。眾隨後

  獅子就是佛,獅子兒就是菩薩。所以菩薩眾隨後,眾人都跟隨著菩薩。

◎「三歲便能大哮吼

  我們了解我們佛性乳哺三年以後,三歲,祂就能夠發揮功能作用。我們要了解到,啟發了以後那個才叫出生,要經過三年的乳哺,要扶養祂,祂才會走路、才會吃飯。所以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乳哺。可是不要很久,只要三歲祂就能夠大哮吼,三歲以後就可以發揮功能作用了,就可以把真理闡釋出來。

◎「若是野干逐法王

  野干就是狐狸,是狐狸的一種。假如野干追逐法王,跟隨法王,法王就是佛。有一些我們凡塵的現象,有一些狐狸就是裝模作樣,跟隨在善知識的周遭想得到好處。

◎「百年妖怪虛開口

  百年的妖怪,就是心胸不正,做出來的不很符合真理;講出來的一些話都不實在,所以虛開口。假如能夠了解真理都不會受他影響。

◎「圓頓教,勿人情

  我們接受圓頓,就是從凡夫地一下子就可以到佛地。圓頓教,勿人情,就是不能修人情道。那我們大部分都會走入人情世故,修道都會有沾惹一些人情世故,我們在修持的時候要了解到,修持真理不能講人情,一定要追隨真理,要跟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來修,不能修人情道,人情道修不成的。

◎「有疑不決直須爭

  我們若有疑問一定要問,各位前賢不管是認為很小的一些疑問,也一定要問,因為我們有時候不問,那個懷疑就會產生顛倒,那顛倒以後我們就放逸,放逸就無明,無明就慳貪嫉妒。所以我們從懷疑一直到慳貪嫉妒,都有連帶關係。所以我們就是要把懷疑全部都去掉,懷疑就是結(打結),打結要打開,打開就好了,沒有結就好了。那假如有結,我們修不成道,那個結在心中,道就修不成。

  後學都會講,愈努力修道問題會愈多,因為碰到的都自己沒有經歷,不知道怎麼樣去應對,所以我們遇到這一種情形,有疑必問,一定要問,因為有經歷的人會給我們一些良好的意見功我們參考,這樣我們就可以避開那一些顛倒的情形發生。所以有疑不決,就是還沒有辦法決定。直須爭,一定要努力的來爭取到答案,這個很重要。

◎「不是山僧逞人我

  永嘉大師講不是山僧(就是講永嘉大師自己);逞人我,不是在分別心呈現人我相。

◎「修行恐落斷常坑

  我們就怕修行會墮落進入斷見跟常見坑中。斷見跟常見是我們凡塵時常會用。比如說我們時常聽到人家講,「佛都有佛骨,眾生就都眾生」這個叫常見。說自殺的人「一了百了」那個叫斷見。那常見跟斷見我們在生活之中也會用到,說「那本來就是這樣」叫做常見;「沒有那種事情」叫做斷見。我們生活之中常不常用?很常用喔!所以修道不要墮入常見跟斷見,因為常見跟斷見都不符合真理。所以我們就是要中道,要在中道之中,不落入常也不落入斷,因為斷見很危險;那常見我們不會變化,那不會變化的話,我們要不要修道?就不用了,因為不會變化,所以不是那樣的,那樣不合真理。所以不能落入常見、也不能落入斷見。假如我們在凡塵,我們說「不渡眾生」,那個叫斷見;我們「很努力渡化眾生」,那個叫常見。那怎樣才不落入斷見、常見?就是我們很努力渡化眾生,沒有一個眾生是我們渡的,這個就沒有斷見、也沒有常見。

  我們很努力渡化眾生叫常見;我們不渡眾生叫斷見。我們很努力渡化眾生,沒有一個眾生是我們渡的,這個就是中道。我們從真理來分析,因為眾生(眾緣積聚而現的身相)是假的,所以我們渡化眾生是眾生的增上緣(增加向上的因緣),所以眾生的修道是要自己發心來修,他自己發心才是主要的原因。那假如他不修的話,我們再怎麼渡都渡不動的。所以我們努力的渡化眾生,沒有一個是我渡的,那個才符合中道。因為眾生是假相,我們不要把眾生定位,說眾生是固定的。所以修行恐落斷常坑,我們不要落入斷常坑,不要落入坑中。

◎剩下約14分鐘提問題

    【問】:我們說一代明師濟公活佛,那月慧菩薩也是一代明師,那我們天然師尊也是一代明師,那他會說這樣為什麼點道是我們濟公活佛的金身?

劉講師答:因為我們最後64代掌道盤我們活佛老師跟月慧菩薩,這個比較特殊,以往都是一位,然後我們現在有師尊、師母,我們要了解這個是同掌都是掌道盤,那我們一般都是我們活佛老師來點道,那個說天然古佛是我們活佛老師已經歸空以後,我們 老母封給祂的一個封號是相同的,那我們在辦道的時候,都是一請壇了然後我們活佛老師藉著點傳師的手來點開我們的玄關竅,那個是要掌道盤的祖師才有的權柄,當然我們師母也是可以來點,可是我們師母都會禮讓給我們老師,所以事實的情形也就是這個樣子,是一樣的,不要說封號、名號不一樣也就不同,以為說不同人,不是的,是相同的。

    【問】:後學曾經有跟部份前賢有提到說,可不可以請劉講師在發問問題的這段時間,若沒有問題的時候,帶大家做萬緣放下的修行?

劉講師答:各位前賢對萬緣放下怎麼做都還不很熟嗎?我們把綱要,綱要就是萬緣放下,我們先記得,然後我們開始做的時候就是真正的什麼都放下,不能有一緣來干擾,我們想到什麼那個叫緣,那個也要放下全部都放下,不起心動念,在全部都放下不起心動念的時候,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有那個覺在,有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的本體在,這個時候唯有在這個時候本體才會呈現,後學以往都講我們的佛性非常有修養,只要我們跟祂爭,祂就會退位讓我們,唯有我們把所有都放下以後,佛性的本體才會出來,祂才會呈現拉!那我們就是要認識,我們要了解說這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本體,祂就是『不離當處常湛然』,不離當處常湛然,就是在這一種萬緣都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我們那一個佛性本體就整個都呈現,都出來整個都呈現,這個就是我們以往在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那個當念,各位前賢當念就是這個狀態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的狀態,叫做當念,不離當念,這樣懂意思嗎?不是有念頭喔!那個念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叫做『正念』,我們有念頭叫做『邪念』,已經不正了邪了,那你都沒有念頭叫正,正念是從佛性發揮的正念,然後正念我們用另外的文字叫做『佛知佛見』佛的知見,然後我們在用另外的文字來講,這一個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一個,當體都是佛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說見性成佛有沒有?這個就是見性,這個就是成佛,這樣知道嗎?有沒有很親切很親切?

    所以各位前賢我們本身就是佛,各位看一尊一尊都坐得很好,一尊一尊都是佛,知道嗎?誰阿?自己欸!我們每一個都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我就是佛,歡喜到睡不著。

    【問】:剛剛有講六根、六塵生六識,七大,請問字怎麼寫?

劉講師答:那個是我們在凡塵能夠修持的一些法門,從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然後從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個都可以修,六根各根都可以修,六塵各塵也都可以修,然後從六識就是從眼睛對色塵產生的識,眼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六識我們日常用都把它當成心,這一個心的來源就是我們根塵相對以後產生,那這個我們從六識來修也可以,所以才修持裡面有順跟有逆,那順修就是容易進入,逆修要累身累世就是要這一生修;來生再修,再來生再修,就是要很久修很久,那個逆修比較不容易拉!這個三六一十八,十八個修持方法,然後再加七大,水、火、風、土五大,然後空、見,眼根的見,然後認識的識,這個是在楞嚴經裡面記載,二十五門修持方法,那個最好的就是耳根圓通,就是從我們的六根裡面的耳根來修,那個耳根圓通對我們來修比較容易,所以都會推廣,我們也時常可以聽到這個從耳根是這個樣子,六根、六塵、六識、七大,都可以可是我們修的話我們先選擇,先了解真理,了解真理以後看我們適合哪一種修持方法,我們就從那一門,一門深入。

    【問】:請問做耳根圓通的時候,因為我們是知道聲音,聽到聲音的是佛性,那會有感覺無限大,無限大,那這種念頭是對、還是不對?

劉講師答:我們做耳根圓通,因為在推廣這個耳根圓通,因為它修的方法很容易啦!很快進入,所以先要了解說我們在這方面一定要先知道說,耳朵的功能就是聽,然後我們第二個聞那個聞跟聽,聽是耳朵的功能,聞已經加入我們的心意識,我們聽到聲音以後加入我們心意識,所以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是用第二種那個聞,所以我們聞是很習慣,那麼第三個是聞性,那聞性是佛性,那佛性我們要了解說啟發佛性的時候就跟第二個聞,有一點不同,因為第二個聞我們要詳細的去聽到內容,聽到講話的內容,聲音的內容一定要了解,我們才會應對,然後聞性它不是這樣,聞性它是重點在那個誰聽到?誰知道?那一個重點是在於能夠聽聞的那一個,佛性能夠聽聞,佛性寄託在耳朵讓我們能夠聽聞,所以我們在應用的時候,聲有亦非聲,聲有的時候不是我們聞性產生,聲無既無滅,聲音沒有的時候我們聞性也沒有滅,所以聞性沒有生,也沒有滅,那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有念頭,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是在用耳根,那假如說我們用念頭的話,那變成用意根,加入意根,那用意根來修的話,那會變化很大,我們就單純就在耳根就好,耳根我們就是先啟發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然後我們用耳根把我們的佛性,能夠擴散到整個空間,因為只要哪個地方有聲音,我們就會耳朵的聞性就會呈現,呈現聲音就表現我們佛性有在聲音發生的地方,那聲音它不久就變化會消失,可是我們的佛性呈現以後祂並沒有消失,祂一樣在,那只要有聲音的地方,同時有很幾個地方有聲音,我們同時都知道,同時知道的時候佛性就整個都伸展出來,那伸展出來的時候,整個佛性就充塞這個空間,那聲音變化沒有了,我們佛性還在,修耳根圓通就是要修這一個,重點是要把佛性能夠跟空間合成一體。

    所以到我們很熟悉的時候這個很遙遠,只要我們肯專心的做,比如說很遠的地方有救護車來,本來我們一般人都還聽不到,可是我們做耳根圓通竟然會事先去聽到,還很遠的就已經知道了!就是有救護車要來,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佛性伸展度已經延伸到那麼寬廣的地方,越來就越寬廣,然後我們有講說盡虛空,就是整個虛空全部都呈現我們那個聞性,這個是修耳根圓通我們要達到的功效,不能再用意根,不能讓它有起心動念,不要有念頭這樣了解嗎?會不會衝突?就是你專注在聞性就好,不要我們在聽聲音的時候,不要去分辨聲音的內容,因為我們分辨聲音的內容,會返回來變成第二個聞,變成第二個聞,聞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它的內容,聲音的內容這樣了解嗎?那我們知道聲音的內容,各位前賢有時候我們就會住相,就會產生煩惱,那我們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只是要把聞性延伸,重點在這裡,然後我們單純,越單純就越好修道,這樣了解嗎?

劉講師解說涅槃經第20片課後問答

   : 有前賢請問劉講師在大學首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與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有提到「明明佛敕曹溪是」這個明明德與明明佛之涵義是有什麼不同?請劉講師慈悲解說謝謝!

劉講師答:那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那個是我們儒家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大學之道就是學大之道,我們人得一叫做「大」,學大,大就是摩訶、就是很寬廣,所以我們人都要學這個大,人都要學這個一,所以知得一萬事畢,我們知道一的話萬事萬相都畢業了,所以那個一就很重要,學大就是道,那底下在明明德,那個第一個明就是努力修啦!第二個明連在底下的德,明德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在明」就是修我們的佛性本體。

    所以我們了解說大學,學大是要了解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那你學到你的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就是在新民,那你以往都是舊民那你要當新民,新民就是要改頭換面,就是你知道你的不生不滅的佛性以後,明瞭、明德以後你就是要改頭換面要新民,所以我們了解很多的翻譯本都在解說親民,所以那個心為重要,你先自己改過自己先能夠明德,明德以後然後親民就是要渡化所有眾生,親民以後要止於至善,那個至善跟那個明德是一樣的,可是那個至善是比較經過修持了以後,明德是比較屬於本來的名稱,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就是我們已經修證以後到達的那個狀態。

   然後那個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玄覺禪師他就講拜訪了六祖了以後,因為後學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都有詳細解說,永嘉他還沒有見六祖之前他就講怎麼樣的修道方式,著重都是在戒律,那個還沒有見六祖之前講的那些話後學都有寄過來這邊,所以他講明明,就已經了解六祖所傳的就已經是了,那為什麼我們一般人都不肯相信,所以我們要了解玄覺禪師他是長得很高大很英俊,然後玄徹帶他去見六祖的時候,六祖很矮小又長得很普通又坐在地上,然後那個玄覺一看很瞧不起六祖,他繞了三圈,繞了三圈以後修道不是有禪杖嗎?他就用禪杖很威武的形式,然後六祖就講話了說:你修到三千威儀八百果都已經修得很圓滿,為何生大我慢?玄覺一聽哎喲這個人怎麼這麼兇?玄覺就講慢不慢不要研究啦!這個是凡塵事,生死事大這個生死的事情比較重要,你要趕快跟我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說那個無常馬上就要來捉我了,因為玄覺他到39歲就歸空,歸空的年代跟六祖一樣在西元714年,跟六祖同一年歸空,可是六祖76歲玄覺才39歲同一年歸空啦!

   所以見六祖的時候他那個時候很驕傲,等到六祖一講話的時候唉呦這個人怎麼這麼厲害,我又沒有寫在臉上他怎麼知道我修到三千功八百果功果滿,真的生大我慢瞧人不起啊!這個就是最大的毛病,然後六祖就跟他說:『體取無生,了即無速』說你在說生死事大你為什麼不找那個「體」,那個體(佛性本體)祂有生沒有滅沒有死,體啦!你生死事大你進入體就沒有生跟死,你看(永嘉大師)修到一聽到八個字就了解了啦!那八個字就進入到很深的境界,他說: 『體取無生,了即無速』,六祖跟他說:『如是、如是』這樣而已啦!他還蠻現實,好!我已經知道了我要回家了,哈哈~六祖說:不留一宿,哈哈~好啦!我留一晚,所以這個就是『一宿覺』這個就是玄覺大師的一宿覺,因為他累世修從小就修智者大師的止觀,止觀法門他就修得很好,然後又研讀維摩詰經喔!讓他明心見性,所以他就已經修得很好,然後六祖的徒弟玄徹去找他跟他談天,以前都會訪道看看哪裡有修行者修持的好都會互相聊天,聊天都會說道殊勝的程度。

    以前修道風氣都很興盛,西元500年到西元1000年那個中間,我們中國修道風氣很興盛,所以現在「五燈會元跟景德傳燈錄」全部記載那個時候的修道故事,全部都是禪宗的修持方法都沒有講話啦!都是用身體語言,比如說你要去訪道然後到那個寺廟,到那個寺廟的時候請問住持請你跟我講,道是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我要去別處,那個主持都不理他,等一下看看,啊這個不會,好吧我再去找別人就走出去,走出去時候主持就說: 闍梨闍梨就是軌範師、阿闍梨那個音,就是我們所說的修道人,修道人就想這裡只有我而已,就回頭看那個主持,主持跟他說是什麼?各位前賢如果是這樣情形我們會嗎? (哈哈),我們去訪道問人家不回答然後走出來,就講一句話闍梨,回頭說是什麼?這樣我們知道是什麼嗎?這樣就是在指點你說道就是這樣,這樣會了嗎?後學看像我們叫了十次都還不會,就是在講回應這個是誰?

    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道啦!你看以前追求的道就是這樣,有奧妙嗎?後學在看說這個跟我叫一百次後學都不知道在講什麼?真的就是那個樣子。

    然後有一個公案就是什麼是道?(劉講師比一個手指頭),叫做一指禪(G)有沒有?()什麼是道G)這樣在怎麼看也是手指頭,後來他是說他出這個手指頭出來(G)是誰看到的?什麼人去看?就是那個看的人那一個知覺性啦!那一個就是道了啦!

    所以後學說這個如果沒有解說你比個一百年G)也不知道在比什麼?再怎麼看也是手指頭,以往的那一些禪宗還有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道有沒有?接著下去都沒有解說,是怎麼悟道?我們常常也學著去看明星,有啦!只要下雨以後天空非常清晰會看到星星,可是我們一直看都沒有體悟到道是什麼?所以說那一種方式都是要我們領悟啦!領悟說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有看到星星誰在看?是不是佛性?嘿啊不用看六年啦!我們看六分鐘大概就好了。

   然後大梵天王供養釋迦牟尼佛,佛拿那朵花在拈,人天百萬大家都在看著花一直在拈一直拈,!人天百萬莫知所措釋迦牟尼佛都沒講話大家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做孩子戲一直在那裏拈花,迦葉破顏微笑有沒有?喔! 迦葉說啊!就是這樣啊!佛把那一朵花代表凡塵所有的一切啦!一切顯現在你的前面,是什麼人看到?是不是我們的佛性?所以迦葉啊!就是這個啦!所以佛才說:『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吾有正法眼藏,佛說我的正法藏在眼睛我們有求道大家都知道,藏在眼睛有沒有?(有)真的藏在眼睛,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你教內找不到啦!所以『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筆尖蘸乾洞庭湖要找佛法找不到,用洞庭湖當成墨水來寫,寫得非常多的書你去看找不到佛法,這樣知道嗎?有奧妙嗎?這麼簡單,有簡單嗎?看到那個就是了,喔就是很簡單。

   所以我們要了解玄覺禪師他一受到六祖一點化,他就寫這一本證道歌,後學就把它解說,在北部講兩堂課才四個小時,在我們這邊講九堂課啦!夠不夠久?(久)因為我們那個時候才上課聽五個月,後學來講課的時候大家都反映說聽不懂、聽不懂,還跟活佛老師說:老師啊這個課要研究多久我們都聽不懂耶,老師說:你一個月聽不懂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有沒有?(有)到後來五個月的時候就很多前賢說:雖然聽不懂,可是知道很好,就坐著聽,然後八個月時後有前賢說我聽懂了,我聽懂了,所以要了解這個都是要薰習啦!你一次聽不懂二次三次....你聽久一點絕對聽得懂,意思就跑出來,你聽懂了以後再拿以前的來看,啊講的怎麼都是一樣,以前就這樣講了以前為什麼聽不懂?所以那個就是我們自己的根基不夠,所以一定要薰習,你聽久了絕對懂啦!沒有那個不懂的。

    後學就說尤其那一本三寶,從你求道到現在沒有人這樣解說,沒有聽過人家這樣的解說你看了才知道殊聖,就會發覺哇!這個道這麼殊聖這麼好,都在三寶裡面真的性理真傳,道的寶貴殊聖都把它解說出來,可是都沒有人講,我們活佛老師說:都沒有人講,所以後學說後學講了人家會毀謗,會說壞話,後學怕毀謗的人下阿鼻地獄所以後學不說,後學不說引起人家毀謗啊,可是你有機緣看到是你的福氣,你如果沒有來上課你就拿不到,你就沒辦法拿到沒辦法看到。

    所以要了解這個機緣很重要,就是我們善因緣不足善知識少,沒有善知識指導所以我們就走了很多冤枉路啊!你如果遇到善知識跟你教導你就知道怎麼去走?怎麼去做?就很容易了,所我們了解那個玄覺他見了曹溪路就是見了六祖了以後,他所作的、所領悟了解的就是進入了解已經進入到大學之道是一樣的。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連結網址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2)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0865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