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虛實的辯證
2006/06/02 19:50:47瀏覽524|回應1|推薦11

朋友因為業務需要,近七、八年經常往來上海和台北,最近在上海購屋居住。
他敘述上海生活,說常有種「虛幻」感覺,這種感覺在台北不曾感受到,但他喜歡。
有一次在上海,他和六位朋友餐敘,有位古琴演奏家攜琴與會,在座起鬨要求演奏一曲,相約餐後到他家裡品酒賞樂。另一位在座女士是吹奏樂器好手,回家拿了樂器,共賦酒樂之約。
其他朋友興致來了,拿起手機呼朋引伴,最後到了二十位客人。雅樂濯心性、醇酒添豪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一群人盡興後散去。朋友醉臥,翌晨清醒見一室杯盤狼籍,回想昨夜絲竹笑語,竟不知是真是夢。
「這種如真似夢的感覺,很虛幻。」朋友看我聽不懂,繼續說:「聚會三分之二的人未曾謀面;每個人來自五湖四海、口音南腔北調,身上帶著不同的故事。我們談文學、談社會與生活,對話內容那麼貼近、卻又遙遠陌生。」
「你在上海是客、在台北是家。虛幻來自對這兩城市生活的不同期待?」我試著解釋。朋友搖頭不以為然:「不能簡化問題。虛幻來自文化撞擊。文化撞擊在我遇到歐洲人、美國人也都發生,但不曾讓我虛幻。」
朋友縱橫商場二十多年,見多識廣、閱歷豐富。他說,中國太大、人太多,很容易遇到來自遙遠地方的朋友,大家都識得孔孟老莊、唐詩宋詞,熟讀當代文學、關心社會發展,但天差地別的生長環境,讓不同觀點的張力在談論間形成。
走出朋友家,我還在思索「虛幻」。過去幾十年,台北人以自己城市的文化多元自傲。或許與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大陸,或與新加坡、香港相較,台灣在1949年大遷徒之後,島上並存來自中國和南島民族以及歐美、日本的文化,形成多元的文化生態。經過五十多年演變,中國移民帶入台灣的文化,與發源地的母土疏遠,反而與本地文化趨於一致,最後融為一體。但在中國,每個人的母體文化背景,始終鮮活地持續供應養分,維持一個更為多元的差異社會。
因此,在台北這個發展穩定的社會,人們經常「同中求異」;在上海完全相反,一個快速成長的巨大都市,所有的人在「異中求同」。朋友往返台北、上海間,虛幻正是他對中國原本以為很熟悉、實則太陌生的經驗總結。
打電話給朋友,談他的「虛幻」,來自「同」與「異」的辯證。朋友聽完哈哈一笑:「我不必知道原因;我只要享受這種虛幻。」放下電話,這下子,我自己反而感覺很虛幻。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dyfish&aid=29648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Interesting...
2006/07/17 12:54

真實與夢境 往往都在同一個空間裡 安靜地交替與呼吸